登陆注册
2171000000021

第21章

《沃尔塔瓦》的音乐有如生动的画面,形象非常清晰,再加以作曲家详尽的文字说明,使欣赏者一听就可以捕捉到音乐语言的意象。乐曲一开始是独奏的长笛,旋律舒缓,音乐清冷,没有低音,没有和弦,只有竖琴和提琴的拨奏,像是叮咚作响的小溪,然后单簧管圆润温厚的音色加入进来。到这里就可以很清楚地听出两条小溪的汇合,“一条清凉,一条温和”,汇成一条洪流。弦乐和整个乐队的加入升起了沃尔塔瓦河如歌的旋律,这个旋律向前推动,最后发展成波澜壮阔的大河。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历史的见证,它横贯波希米亚,流抵布拉格,是捷克民族的象征。乐曲《沃尔塔瓦》用音乐素描的手法描绘出沃尔塔瓦河沿途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朴素而富于歌唱性,深受捷克人民的喜爱,在每年一度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都要演奏这首乐曲。

《沃尔塔瓦》不仅在捷克脍炙人口,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欢迎,它的音乐旋律感人至深,整个乐队的音色变化丰富而具有形象性,它不仅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典范,也是交响作品中的杰出之作,在各国音乐厅曲目中经常可以看到这首乐曲,斯美塔那也因此而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捷克音乐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举世闻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有一个演出惯例,即在每次音乐会的最后加演《拉德斯基进行曲》,宣告演出结束。每当《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观众会按照乐队指挥提示的地方用掌声加入演奏,为乐队助兴,这时全场气氛热烈,音乐会就此达到高潮。不仅维也纳爱乐乐团,世界上其他一些着名乐团也沿袭这个办法,用《拉德斯基进行曲》结束演出,算是曲终奏雅。但这个做法到了意大利也许不能通行,因为这首乐曲记录着意大利历史上痛苦的一页,这要从拉德斯基谈起。

约瑟夫·格拉夫·拉德斯基,生于1766年,卒于1858年,是奥地利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将领,被视为奥地利的民族英雄。拉德斯基一生战功卓着,但他参加的战争总是非正义一方。1787-1792年,他在土耳其作战,法国大革命期间,参加了德奥联军对法国的干涉战争。1796-1797年,奥地利为了和拿破仑争夺对意大利的统治权,与法国展开了意大利战役,39岁的拉德斯基挂少将军衔率奥军与拿破仑作战。1809年他升任奥地利陆军总参谋长。1813年8月奥地利宣布对法国开战,拉德斯基精心布置的莱比锡战役重创法兰西军,1814年随联盟军队进入巴黎。1831年,已经退休两年的拉德斯基奉召前往意大利,去镇压意大利的独立战争,由于战事顺利,他被升任陆军元帅。1848年欧洲革命风起云涌,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再起高潮,拉德斯基第三次赴意大利作战,这时他已经是82岁高龄,全军上下称他为“拉德斯基老爹”。第二年3月,拉德斯基率7万大军在米兰西面的诺瓦拉击败阿尔贝特指挥的10万意大利军队,意大利被迫签订城下之约,屈辱地向奥地利赔款6500万法郎。经过这次战争,奥地利再次确立了对意大利的统治地位,“拉德斯基老爹”也更加荣耀地充任意大利伦巴第和威尼斯地区的总督,成了意大利人民的太上皇。英国作家伏尼契小说里,拧’和他的兄弟们从事的革命活动就是为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的。拉德斯基在意大利当了8年总督,1858年去世,时年92岁。

就在拉德斯基与意大利作战的时候,奥地利国内也发生了革命,以大学生领导的群众要求政权自由化,并反对帝国军队出兵镇压匈牙利革命。1848年10月维也纳发动起义,街头布置起街垒,阻止军队开赴匈牙利,结果群众起义击溃了军队,皇帝带着朝臣逃出维也纳。此时的维也纳沉浸在胜利的欢乐气氛中,城市出现了少有的宁静,人们在街头观赏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乐队演奏着小约翰·施特劳斯为革命运动写的《自由之歌圆舞曲》和《大学生进行曲》。约翰·施特劳斯父子虽然都参加了保皇党的“保卫帝国和祖国”的民族卫队,但父子两人对待革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小约翰·施特劳斯同情革命,而老约翰·施特劳斯却是忠贞不贰的保皇派,奥皇对他的赏识使他成为帝国的忠实追随者。

正当维也纳市民庆祝革命的胜利时,从意大利传来了拉德斯基率领奥军大获全胜的消息,维也纳市民为这个胜利而欢呼,甚至没有细想一下这个胜利的实在意义。其实,拉德斯基率领的帝国军队代表的是帝国利益,被镇压的意大利起义军与奥地利国内的共和运动感情和立场是一致的。然而,由于是与异族作战,所以人们的思想感情出现了不应有的反响,竟也为帝国军的获胜而欢庆,殊不知帝国军队很快就回师国内,镇压国内的起义。

为了庆祝拉德斯基的胜利,老约翰·施特劳斯写了一首欢庆凯旋的进行曲,并在总谱上标明“呈献给奥地利帝国陆军”,这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8月31日,维也纳举行“庆祝英勇的军队在意大利获胜和救济伤员晚会”,首演《拉德斯基进行曲》,乐曲轻快欢乐,充满欢庆胜利的气氛,受到热烈欢迎。

《拉德斯基进行曲》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并没有给老约翰·施特劳斯带来荣誉。奥地利皇帝迅速纠集起一支军队,配备200门大炮,反攻维也纳。维也纳的起义者坚守25天,最后被攻破城池,许多学生市民被杀害,奥地利又恢复了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老约翰·施特劳斯因为写了帝国军队的凯旋进行曲而被人们记恨,人们把他与反革命势力划为一方。有民主思想的人不与他交往,不看他的演出,社会上有意冷淡他,他到处遭到冷遇,甚至还收到过恐吓信。维也纳经过一场劫难,人们已无心参加游乐园的圆舞曲之夜,往日的欢乐已经消失,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没有立足之地,只好出国演出。但是在英国,他的圆舞曲引不起人们的兴趣,访问并不成功。在布拉格他的音乐虽然受到欢迎,但是由于他的保皇派立场,他的音乐会不断受到民主派人士的抗议。

1849年9月,老约翰·施特劳斯由于旅途疲劳加上演出不顺利带来的烦恼,身患重病,不治而亡,这时离他写出《拉德斯基进行曲》只隔了一年。老约翰·施特劳斯只活了45岁,他去世以后小约翰·施特劳斯很快取代父亲,写出了更多更优秀的圆舞曲。如今一提到维也纳圆舞曲,人们列举出的代表性曲目都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而作为“圆舞曲之父”的老约翰·施特劳斯,只有《拉德斯基进行曲》还在世界各地风行,《简明牛津音乐词典》把这首曲子列为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性作品。

《拉德斯基进行曲》由于充满活力和朝气至今仍被人们喜爱,由于年代久远,人们不再计较当时写作这首曲子的动机和历史背景,在音乐会和庆典活动中,人们还是欢乐地随着音乐击掌相和,这是对乐师们精彩演奏的感谢,也是由音乐引起的欢乐情绪的宣泄。

贝多芬:A大调《克勒采奏鸣曲》

贝多芬一生写过10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五首《春天》和第九首《克勒采》最为着名。《春天奏鸣曲》优美浪漫,充满活力,是歌颂生命萌发的赞美诗,《克勒采奏鸣曲》则以深入心灵的激烈冲突而给人以震慑。这两首奏鸣曲都是经常性的音乐会曲目,小提琴演奏大家的录音唱片也有许多版本,若论及精神内涵的丰邃,当属《克勒采奏鸣曲》胜出一筹。

在18世纪末期以前,奏鸣曲这个领域的主角一直是钢琴,有小提琴参加的奏鸣曲中,小提琴也是处于从属地位,有些音乐家的乐谱上明确标出“有小提琴伴奏的键盘奏鸣曲”。贝多芬的这10首奏鸣曲也写明是“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但是在音乐中,由小提琴传达出的音乐内容显然占有主导地位,钢琴反倒像是在伴奏,后来的演奏家们便把这些奏鸣曲当作小提琴作品对待,小提琴教学曲目中也将其列入。现在出版的CD唱片上索性明确标出“小提琴奏鸣曲”。

《克勒采奏鸣曲》当初是为一位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所作,这位提琴手的名字叫乔治·奥古斯图斯·波尔格林·布里奇托尔,一个生于波兰的黑白混血儿。布里奇托尔是个有天赋的提琴手,10岁在巴黎登台演出,后来在英国成为威尔士亲王的小提琴师。1802年他来到维也纳开演奏会,很受贝多芬赞赏。布里奇托尔与贝多芬之间以师生相称,为了提携后进,贝多芬把小提琴奏鸣曲题赠给布里奇托尔。1803年作品完成,贝多芬与布里奇托尔首演时配合得非常圆满,演出很成功。首演之后布里奇托尔的名声渐起,贝多芬也向贵族们介绍这位年轻的演奏家。但是,由于布里奇托尔性格的狭隘、猜疑和妒忌,竟与贝多芬反目,最后离开维也纳时两人已完全绝交。布里奇托尔并没有由于音乐才能而留下来半点儿名声,只有当人们提到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第九号时,才会从历史的角落里找到这个名字。贝多芬后来把这首奏鸣曲题献给法国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勒采,这部作品就成了《克勒采奏鸣曲》。克勒采是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很受贝多芬敬重,曾写过40部歌剧和芭蕾,有19部小提琴协奏曲和大量其他乐曲,他的《小提琴练习曲42首》至今仍是通往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克勒采奏鸣曲》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通常的奏鸣曲式,先由小提琴用双音拉出从容舒缓的序奏,钢琴加入进来与小提琴做了几次试探性的问答之后,音乐转入急速的主部,主题在小提琴与钢琴的激烈对答中展开,有时甚至是争吵,然后再回到慢板。《克勒采奏鸣曲》之所以在贝多芬的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最为突出,与这个乐章略显突然的速度变化和强弱变化所传达的感情符号有很大关系。

第二乐章是行板的变奏,乐曲从容地进行,像是在充满生机的田野里信步漫游,俯察品类之盛,感受生命之美。音乐的旋律极为简练,并没有充塞进太多的素材,几个朴实的变奏非常抒情,又不失简约之美。贝多芬写这部奏鸣曲前后用了一年时间,迟迟不能定稿,主要就费时在这个乐章上。最后,在1803年首演的时候布里奇托尔谱架上放的仍然是一份草稿,而贝多芬担任的钢琴部分竟是笔记,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乐谱。两个人的配合却是天衣无缝,首演的主要成功之处也就是在这个第二乐章,应听众的要求两位演奏者返场重奏了这个乐章。

第三乐章是急板的终曲,小提琴与钢琴之间好像在展开一场争执,有时候一方似乎又在归顺另一方。作者在这里表现的显然不是雍容的谐和之美,而是压抑与不安。

一般介绍贝多芬的音乐的书里,着眼点主要放在他的九部交响曲和32首钢琴奏鸣曲上,近些年来,人们又把评论的热情聚集在贝多芬最后的几部弦乐四重奏上,这是不够全面的。贝多芬不同于巴赫、海顿、莫扎特这些高产作曲家,在古典大师里,他是作品较少的一位,以交响乐为例,海顿有一百多部,莫扎特五十部,贝多芬是九部。但是贝多芬却从不奉命作曲,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真正发自于内心,是肺腑之言,是呕心沥血之作。所以对待贝多芬的作品,任何一部都不应该忽视,尤其是在他命运转捩关头时期的作品更值得注意。《克勒采奏鸣曲》就是这样。

贝多芬1802年动笔写《克勒采奏鸣曲》,在这一年,他还写了D大调第二交响曲,也是在这一年他写了“海利根”遗嘱,动了自杀的念头。因为,他遭到了沉重的一击,医生宣布他的耳聋已不可能治愈。他在遗书中说:“我只好像一个被废黜的人独自生活。无法与人交际,除非迫不得已。……旁边的人听到远处笛声,而我什么也没听见,人家听到牧童在歌唱,而我又是什么也听不见。这样的遭遇快把我逼疯了,再差一点,宁愿一死了之。只有我的艺术才使我免于走上绝路。我似乎还撇不下人世,我还没有吐尽我胸中的感受……”读了“海利根”遗嘱中的这段文字,再去听奏鸣曲中的急板,感受就会加深并且清晰。

《克勒采奏鸣曲》带给人非同寻常的音乐感受,很难用一种确切的语言来界定它的美感范围,读一读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可以借鉴到对这首名曲的各种感受中的一种。

托尔斯泰作为一位文学家对其他艺术有很好的修养,他对同时代的美术作品有很准确的评价,而且自己也亲操丹青临摹写生;他的音乐修养也许更高,他的小说和文艺评论中经常可见对音乐的描写和评价,表现出很高的造诣。托尔斯泰年轻时就很喜欢《克勒采奏鸣曲》,1891年写了中篇小说《克勒采奏鸣曲》。小说用了贝多芬乐曲的曲名,并且以这首奏鸣曲为背景展开情节,书中对这首曲子的演奏做了细致的描写,可以看出托尔斯泰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中篇小说《克勒采奏鸣曲》写的是在一个贵族家庭里,猜疑嫉妒的丈夫杀妻的经过。男主人公波兹德内舍夫与妻子之间关系冷漠,甚至相互厌倦。妻子在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与一位小提琴拉得很好的男人相识,两个人在合奏中得到共同的乐趣。这个男人本是波兹德内舍夫的朋友,他与女主人公日渐亲近的关系使波兹德内舍夫在一旁用妒忌的目光冷冷监视,妻子与提琴手的合奏日臻长进,当他们开始演奏《克勒采奏鸣曲》的时候,做丈夫的早已妒火中烧,他在一旁评论第一乐章的急板时说:“这种音乐只可以在某种重要的环境里,而且只有在需要完成某种适应这种音乐的行为的时候才能演奏,演奏之后就要做音乐驱使你去做的事。”他暗示是这音乐在驱使他干可怕的事,最后,他果然杀死了妻子。

托尔斯泰的这部小说并不是用几个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来图释《克勒采奏鸣曲》,只是用这首曲子做小说情节的背景,音乐与小说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托尔斯泰的小说所描写的音乐具有的强烈感染力却是千真万确的。托尔斯泰写这部小说的动机并不由这首奏鸣曲而生,但是,他选中这首曲子作为小说的背景和可怕结局的心理暗示,却不是信手拈中。托尔斯泰对这首作品非常关注,体会很深,他自己就能演奏这首曲子的钢琴部分,这比听别人的演奏感觉要真切不知多少倍,托尔斯泰一定是在第一乐章的急板里体察出某种不寻常的东西,才促使他把这部作品与可怕的事件安排在一起。

同类推荐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不焦虑的女人

    不焦虑的女人

    人生道路不平,其实是心不平。得失心、是非心、分别心、荣辱心……任何一种存有妄念的心,都会让我们焦虑,而所有的焦虑,其源头都是因为执著。最智慧的女人并不是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事业、婚姻、家庭上,而是应该时刻观照自己的心,斩断焦虑的源流,让身心处于喜悦和饱满之中,这种女性也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世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重要,安放好自己的心,让生命在平静祥和中焕发出光彩,这样的智慧女人,怎不令人爱?这本书,写给所有身处焦虑之中的女性。作者以清凉的文字,还你一颗清净的心。
  • 名门艳女

    名门艳女

    我一直认为,小说的根本是讲故事,只有故事讲得好,才是优秀的小说。因为我生活在狭窄的文学圈子之外,每天接触的都是与我相同,或不相同,但大多都是在为生存进行着艰苦的,甚至是残忍的苦拼苦斗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扩张网络版改编,我完全没有理睬当今的写作时尚,也不打算走追风媚俗之路。作品的全部叙述,都是围绕着彝族人家,阿诺家族的没落史而展开的。这是一个子女众多的阿诺家族,也是一个正与新彝汉文化交织得理还乱的家族。我动情地描绘这一家人,写他们在最近十几年中有过的种种经历。我完全是从另一种视角——这个曾经的土司贵族到贫穷平凡的彝族视角,从阿诺黑骨史的视角和几个个性不同的现代兄妹的视角,来展开分类叙述。是由内而外、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讲述,让大家跟着几个各有个性的人东走西闯,细品他们心灵的震颤,领略彝族人的生存体验,特别是彝家少女——汉艳。本小说为《超级画师》的改编和扩编版,内容不同,但线索是一样,人物出现了很大变化。
  • 剑神独尊

    剑神独尊

    嗜血长啸的怒睛巨虎,遮天蔽日的血睛刺鳞蝠,翻天倒海的九头蛇皇,吞云灭日的雷电狂龙……这是一个神奇的东方玄幻世界,强者可以弹指间毁灭山川,可以脚踩巨龙翱翔于九天之间,可以雄霸六合八荒,可以威震十方天地……凝剑气,夺剑灵,炼化八大剑核,看江天一步步成就万古剑神,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恣意遨游,开启一段热血,霸道,暴力之旅,笑傲天下,唯我独尊!
  • 异世医仙

    异世医仙

    最强修真者,被数以千计修真者围攻,最终转世异世。对方云来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要你能付出相应的代价。他炼制出来的丹药可以垄断整个漠北,他炼制的低级法宝更是被奉为神器。大魔法师向他请教魔法阵,炼金师向他请教炼器,炼药师向他请教炼丹,就连异兽,都向他请教如何百炼成妖。————新书《移动藏经阁》
  • 夫不教妻之过

    夫不教妻之过

    她,阎猫儿,职业婚托。高文凭,高智商,姿色过人,游走在渴盼第二春的老男人之间,以结婚为诱饵,骗取财富,逍遥挥霍,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惬意生活。家族渊源是身为老白脸的老爸,当然,老爸并不是生来就老,只是一直从小白脸做到老白脸而已。所以,在一色牟利这一行当里,她是根正苗红,理直气壮。当玉帝被王母耳提面命的时候,他对阎猫儿既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以一场空难解决了她。可惜,他没料到,此女背景很,非常,特别的不一般。这是一个色女向超级色女转变的故事,她主宰江湖,混迹官场,豢养美男三千,收服世间痴男暴男美男权男,与神仙对话,同鬼怪笑谈,乐时笑天下,疯时捅破天,悲时独隐藏,痛时舔舐伤!她是一个传奇,所以充满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每一个男人,都是她身上不可拆卸的肋骨!~~~~~~~~~~~可爱分隔了秀~~~~~~~~~~~~为了保命,为了不受折磨,阎猫儿该如何自处呢?她又如何在这陌生的环镜中达成理想,完成多年的夙愿呢?!这个妖孽般的美男又跟她有何种恩怨呢?凌千夜——阎罗庄的管家,从小出生便像妖怪,被世人唾弃,被父母嫌弃。阎罗女猫儿保护了他,并说他是阎罗王最尊贵的客人,在他长大之后,猫儿第一眼见到他,便要了他。灵儿——猫儿的通房男侍,温柔体贴,一心一意伺候猫儿,对其他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独孤海——曾经的皇帝,现在的采花大盗。被猫儿弄得身败名裂,世人宁愿他死了,也不愿意承认他活着。他虽然采遍无数花,但依然无法彻底将猫儿放下。独孤拓——现在皇帝,他从小跟在猫儿身边,后来被猫儿一手推向了皇位,替代了独孤海,他身在其位,却日夜承受着痛苦。但渐渐被权力迷失了自己,不愿意再做任何人的傀儡。紫月——灵狐祖师,沉睡了三千年醒来,以前没被猫儿那妖媚的娘迷倒,却栽在了猫儿的手中,在感慨之余,心中却甜蜜的紧,甘心做她身边一个男妾。伊期爱——来自天界,拥有最纯阳的灵魂,从小便跟猫儿订了亲,只因为猫儿需要他的‘滋润’,不然就会变成白痴……他自称第一夫君,脾气暴燥,还有个表姐‘情人’,而且还是个大肚子的。艾经亦——俊美潇洒的神医,风流多情,拥有二百多个小妾的他,注定无法与猫儿在一起,心想他已练得够强大,却不料遇到她,依然不堪一击。韦星隐——暴燥的小处男,猫儿不小心中了药之后跟他发生XXOO之后,他便死赖着猫儿,要做她的夫君。
  • 兰陵醉

    兰陵醉

    盛元天下,豫王在位。我是右相府不受宠爱的五小姐。兰陵。在讳莫如深的宫廷,只为争权夺位,我变成了爹爹的一颗棋子。一场桃花宴,一次桃源行,从此卷入宫中是非。无心争斗,却不得不用心自保;无意争春,却纠缠在几个出色的男子之间;何去,何从?迷惘,却不得不一路前行~~~~~兰陵视频?pstyle=1欢迎收看扇舞新文《斗蔻》,请继续支持哦
  • 穿越好事近

    穿越好事近

    女主穿越的当夜,便成功地制造一起恶性谋杀案,将一位长相和她相似的太监秦熙砸死,女主乘夜色黑暗,四周僻静无人,毁尸灭迹。<br/>女主装模作样的做起兼职太监,与皇帝同二位侍卫大哥再三纠缠!此文是慢热文,读者请耐心!<br/>主角是欠扁的腹黑皇帝和少抽的小白女主。嬉笑怒骂,小白,温馨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剑心轮回

    剑心轮回

    杀尽天下该杀之人!剑,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三足金乌。让他从一个弱者领会了杀戮,段痕,为剑术天才的转世,自小跟着师傅学武,从杀戮中学会了用剑!直到成为万人敬仰的巅峰强者!剑心轮回!,盘古后裔,修罗剑道!为他打开了一扇成为强者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