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克莉斯蒂的作品在全世界引起越来越多的作家和读者的注意,她的名声越来越广,加上克莉斯蒂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写作上,她丈夫无可忍受,终于弃她而去,投入了另外一个女人的怀抱。曾十分理解并支持她的创作、曾在创作上帮过她不少的忙、曾与她情深意笃的丈夫突然离去另寻新欢,克莉斯蒂受不了这强烈的刺激,突然失去了记忆。
尽管克莉斯蒂在医生的帮助下终于恢复了记忆,但是要抹去心底的创伤太难了。克莉斯蒂并没有就此消沉。此后,她把整个身心全部投入了创作,她要在创作的激情中摆脱痛苦。从那以后,她的小说几乎以每年两本的速度连连问世。
请听听克莉斯蒂对这次重创的理解和感受:“我想一个人也许应该回顾她曾经有过的羞辱和痛苦,然后说:是的,这曾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已经结束了,无须再多想它,面对挫折,我们可以轰轰烈烈地挽回败局,也可以平心静气地战胜痛苦。失败、落泪、痛苦、羞辱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过去了就无须在意,要紧的是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去寻找机会重新生活。”
是的,面对失败,我们无需太过自责,不管是多大的失败,多深的创伤,过去的毕竟过去了,我们要面对未来,面对生活,所以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过去,放眼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据身临其境的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观察研究,幸存者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
弗兰克的一个牢友在那个与死神相伴的环境里曾绝望地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
“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兰克说,“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
他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分析生命的意义、目的,使那位牢友扭转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重新燃起生活的渴望。
目标反映心态,心态决定了目标。没有脱离远大目标的消极心态,也不会有脱离积极心态产生的远大目标。
同时目标受利益的趋动,利益诱发欲望,欲望引起需要,需要确定目的。
人只要活着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比如需要、愿望、选择、追求、满足等,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说有目标。大到“为真理而战”,救黎民于水火;小到仅为了一顿饭,为了再来一杯水,都是目标。除非死了,活着本身就是一个目标。正像人们常说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的地方当然就有目标。
抽象一点说,目标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某种方向性或趋势性。
通俗一点说,目标就是你欲望的具体化,你的欲求本身。
目标不一定要是崇高的、伟大的,只有大人物、科学家才配有“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并且应该有目标。说到底,目标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
美国有个叫约翰·歌德的人,20岁以前几乎一无是处,2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美国成功学院的一个关于精神、信念和目标的讲座,听完讲座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从那时起,便按照学到的方法,为自己设定了123个目标。这些目标中,最大的是成为亿万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事。30年过去了,他的123个目标实现了105个,其中包括成为亿万富翁。
对了,拥有目标,才会产生必胜的信念。
摸牌篇——赢在思考胜在决断
在牌场上,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钱多的赢钱少的,说的是有的人财力雄厚,靠着他雄厚的财力,有钱心不慌,敢于做大牌,最终总会把钱少的人的钱都弄到自己的口袋中去,这叫大鱼吃小鱼。这种现象在麻将比赛中经常出现,但那也不过是偶然,因为真正的高手是赢在脑力,赢在策略。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
肯于用心去思考未来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麻将高手。他在工作之余总喜欢摸上几把,而且总是赢多输少。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你是一个运气好的人,生意场上,牌场上都是这样。”李嘉诚说:“我只能说是一个用脑子打牌的人。”其实,无论牌场或生意场上都是一样,勤于思考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
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借《财富》全球论坛在香港举行之际,对李嘉诚这位香港最成功的财富精英进行了专访。在专访中,李嘉诚吐露了他的成功之道:肯用心思去思考,抓到重大趋势,赚得巨利,便成大赢家。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富豪,其财富秘诀自然有多条,但“肯用心思思考未来”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可谓字字是金,是很值得企业家们和每个想成功的人学习和借鉴的“财富”真经。
多多“思考未来”,才能看清方向,把握商机。一个企业家能否引领企业胜利远航,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看清前进方向,超前对市场变化的走势、进程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趋利避害,抢抓商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家就要经常思考未来,练就战略眼光,善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市场之上”。李嘉诚正是由于“经常思考未来”,才在经营中如有神助,屡创奇迹。比如1967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此时投资者普遍失去信心。香港房价暴跌,但李嘉诚却凭借过人眼光和开拓魄力,逆向思维,人弃我取,趁机低价大肆收购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粧而又放弃的地盘。这样,在70年代香港楼宇需求大大增加时,他“赚到了很多钱”。其实,在李嘉诚几十年的经营生涯中,这样的事例很多。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其超人一等的长远眼光和把握商机的过人才能,而这不正是由于经常思考未来的结果吗?
多多“思考未来”,才能着眼长远,树立品牌。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那么,他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捞一把,是一把”,缺少应有的信用和品牌意识,企业也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现在不少企业为什么活不好、长不大、命不长,“各领风骚没几天”,为什么中国企业普遍难以“大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经营者缺少“经常思考未来”的长远经营意识,常常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损害企业的信誉。而经常思考未来的企业家,其着眼点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往往把诚信作为经商之本,努力打造百年品牌。比如李嘉诚在做生意时,一直坚守诚信的原则。他说过“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也不做‘如果单为赚钱而损害名誉,我不做”。有的人把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仅仅看作是超人智慧的结果,殊不知同时也是恪守诚信品德的成功。
要多多“思考未来”,企业家就要坚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用时代的眼光、全球的眼光和战略家的眼光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并把握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惟有如此,才能把准企业前进的大方向,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赢家。
多想上几步即可成功
知识引发思考,思考会让人终生受益。
有这样一个故事: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反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昵?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
“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昵!
总经理对布若说:“你看到了吧,这就是你们之间的差距。”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请问,你能想到几步昵?在现实生活中,多想几步,即远见卓识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价值。
凯瑟琳·罗甘说:“远见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远见召唤我们去行动。心中有了一幅宏图,我们就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把身边的物质条件作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这样,我们就拥有了无可衡量的永恒价值。”
深度思考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会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深度思考更容易挖掘一个人的潜力。人越有远见,就越有潜能。
拿破仑·希尔非常重视思考在创富活动中的重要性。思考致富在经营中不乏许多极富启示性的实例。
汉斯是个德国农民,他因爱动脑筋,常常花费比别人更少的力气,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当地人都说他是个聪明人。到了土豆收获季节,德国农民就进入了最繁忙的工作时期。他们不仅要把土豆从地里收回来,而且还要把它运送到附近的城里去卖。为了卖个好价钱,大家都要先把土豆按个头分成大、中、小三类。这样做,劳动量实在太大了,每人都只有起早摸黑地干,希望能快点把土豆运到城里赶早上市。汉斯一家与众不同,他们根本不做分捡土豆的工作,而是直接把土豆装进麻袋里运走。汉斯一家“偷懒”的结果是,他家的土豆总是最早上市,因此每次他赚的钱自然比别家的多。
原来,汉斯每次向城里送土豆时,没有开车走一般人都经过的平坦公路,而是载着装土豆的麻袋跑一条颠簸不平的山路。二英里路程下来,因车子的不断颠簸,小的土豆就落到麻袋的最底部,而大的自然留在了上面。卖时仍然是大小能够分开。由于节省了时间,汉斯的土豆上市最早,自然价钱就能卖得更理想了。
农民汉斯这种巧妙利用自然条件思考的方法,看起来并不惊天动地,但却能开启我们的大脑。如果你具有这样的思考能力,就可以在自己的成功过程中做得更好了。
同样是思考,日本明治糕点公司却想的更为巧妙。
某日,该公司在东京各大报纸同时刊出了一份“致歉声明”,大意是说,因操作疏忽,最近一批巧克力豆中的碳酸钙含量超出了规定标准,请购买者向销货点退货,公司将统一收回处理,特表歉意云云。声明刊出以后,人们对该公司认真负责的精神大加赞赏。其实,该公司早就预见到碳酸钙多一点对人体并无多大的影响,不会有多少人为此区区小事专门跑路去要求退货,但这种兴师动众的宣传,却可以使明治公司声名鹊起,给顾客留下良好印象。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广告策划,结果从此以后,顾客更愿意购买明治糕点公司的商品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思考确实是创造成功的灵魂。
勤于思考苦也乐
记不清是是哪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毁于随”。的确,如果对学到的知识、调查得到的情况不作深入思考,就难以留下深刻的烙印,最终收效甚微。贝弗里齐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讲过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试验:一位老师用手指沾糖尿病人的尿样来尝味,然后让学生们都做一遍。学生们愁眉苦脸地照着做了,一致说尿样是甜的。这时老师说:“我在教你们观察细节。谁观察得仔细,发现我伸进尿样的是拇指,舔的却是食指昵?”学生们的失误就在于主观上的想当然,过分相信别人的经验,一没有认真观察,二没有深入思考。
其实,大家在一起学习或工作,智商差异并不太大,差距就在于看谁思考得多、思考得深、思考得对。自然,坐在那里默默沉思是一种思考,把自己的所读所想记述下来、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思考。只要长期思考下去,必有大的进步。
思考的果实虽甜,但思考的过程却很苦。苦就苦在思考需要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需要坚持不懈地总结积累经验,需要博览群书不断“充电”。而要做到这些,无不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闹”中守静:放弃安逸的念头,牺牲许多娱乐,有时还要精简交往,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应酬。
在单位里也是这样。任何一个公司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员工在工作中勤于思考,这是完成工作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任何一个公司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决策层没有认真地进行思考,这件事情就不会干得非常出色。而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自己不主动进行思考,也很难作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都希望将本职工作做好,完成既定目标,对公司有所贡献,同时也会使自己享受成就感,进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是“在干工作”还是“边思考边干工作”?简单的执行很容易成为顺利完成工作的障碍,甚至不能达成预期的工作目标。
不要成为工作中“无心的懒人”。自己虽然也是每天朝九晚五,按照公司的各种流程工作,但是失去了“思考”,我们就会变得懒惰一错失了看见新事物的机会,丧失了发现机会的能力,所做的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复制,如同复印机一样。而我们也只是和办公室里的电话、电脑一样,只是比它们多了生命这个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自然没有任何乐趣而言,更谈不上什么工作成绩、升迁或者发展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同时录用了Henry和Lai两个人,按照公司的规定,任何一个具有专业技能、有竞争力的新雇员都必须在最初的6到12个月证明自己的主动性,否则就意味着你和别人毫无区别。在6个月后,Henry和Lai都完成了工作安排。他们的两个项目从技术上讲完成得都不错,而且Henry所完成的部分还稍显优势。人事经理给了两个人这样的评价:Lai是一个具有主动性的工程师,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可以承担紧急的任务;Henry是一个独立的任务执行者,操作能力很强。于是,公司最后决定Lai留下来,而Henry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