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智慧修炼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严酷的。我们不能因为生活的严酷去否定生活的美好,我们也不能因为生活的美好而不去正视生活的严酷。
活在世界上,我们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定会与许多说不清的风险相遇。但是,如果缺乏对自己基本负责的态度,和对内外风险的防范之心,就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情感、事业等多方面的损失。
这个世界上,几乎处处是夹缝,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已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几条是你不可不知的智慧。如何保护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事业等都得到必要保证,这就是基本的“生存智慧”。
生存智慧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句中国人的“古训”,充分说明了对待他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对待别人,不应该存有伤害之心;另一方面,当对别人没有足够了解时,需对他人有所防备,防备他人存有坑害自己的心。
战国时,楚王非常宠爱一位叫郑袖的美女。后来,楚王又得到一位新美女。楚王开始喜新厌旧,把郑袖冷落到了一旁。郑袖是一个非常工于心计的女人,便暗暗筹划算计新美人。
郑袖先是想尽办法与新美人亲近。新美人对郑袖的热情没有任何怀疑,反倒心生感激。有一天郑袖悄悄告诉美人:楚王心情不好时,如果看到女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就会开心。
新美人信以为真,每当楚王心情不好时,便做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来。楚王觉得奇怪,郑袖乘机告诉楚王:新来的美人私下说,大王身上有臭气,见面时得掩着鼻子才行。
楚王一听,怒不可遏,便令人割掉美人的鼻子,赶出宫去。于是,郑袖又夺回了楚王的宠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讲的是凡事要“多一个心眼”,所谓“防人”,实际就是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让人无法加害自己。
生存智慧二:不要片面理解“本色做人”
不少人信奉简单的真实,理论根据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本色做人”。
什么叫做“本色做人”呢?就是“我是这样一个人,我就这样活着,让大家看到的我,就是真实的我。”在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美德。
但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任何行为产生的社会效果,经常不仅在于你怎么样,而在于你给人造成怎样的一种印象,以及此一印象是否与他人的利益、心理等相合或相克。你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本色”,还必须考虑你这显示本色的行为,在别人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拿破仑有句名言:“印象统治着世界。”社会心理学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传忌”,即传播的忌讳。“传忌”关心的正是所谓“影子”,即你的行为在别人那里造成的印象。
事实上,并非是身正影子就不斜,影子既然有可能斜,你的行为在别人那里造成的印象就有可能糟。
假如你片面理解“本色做人”,就可能给生活惹来麻烦,小则招忌失友,大则招来杀身之祸。
生存智慧三:要“明”还要“哲”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明哲保身”。这句话很容易被人错误运用:一是把它当作“自扫各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别名词。如果这样来理解和运用“明哲”,就是强调自私,当然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第二种错误,本来“明”与“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一些人在理解这一词时,总是把“明”与“哲”弄混。
其实“明”是“明”,“哲”是“哲”。前者以弄清真相为核心,后者以完成目标为核心。
齐国大夫隰斯弥与田成子一同登城台,向四周望去,三面都辽阔,只有隰子家的树遮住视野。田成子当时并没说什么,但隰子已经察觉到了他的心思。回去后,他立即命人将树砍掉。但刚砍了几下,隰子就叫人马上停下来。
属下问隰子为什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隰子说:“古人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并不吉利。田成子即将采取一些非比寻常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不能为人知晓的。如果我提示他我能察觉他的心意,那么我就会有危险。不砍树没啥过错。让别人懂得我知道了他的隐私,这样风险就大了”。
隰子无疑是一个聪明人,善于保护自己。而三国时候的杨修,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总是耍小聪明去猜中曹操的心思,使得曹操十分恼火,最终一狠心将杨修杀掉了。
“明”是“哲”的基础,不“明”不足以为“哲”,只“明”,不仅不能“哲”,而且还会走到“哲”的反面。因为,哲,有时正好需要“掩明”,你是怎么样,恰恰得向人掩饰你并不怎么样;你明明懂得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考虑到不造成负面的影响,你还要装作你不懂得怎么回事。这点让人很难接受,但这是社会和人性的局限。
生存智慧四: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是避免风险与烦恼的重要手段。中国著名的民间智慧之书《增广贤文》,就以较多篇幅说明了忍的价值:“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论语》载: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更是广为流传。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的名士。秦国灭了魏国以后,用重金悬赏捉拿这两人。两个人只能乔装打扮,改名换姓逃到陈国。
—天,一个官吏因为一点小事就用皮鞭抽打陈馀,陈馀想起自己以前在魏国是多么受重用,哪里受过这样的侮辱,怒不可遏,当即想起来反抗。
张耳在旁见状不妙,便用脚踩了陈馀一下,陈馀终于没吭声。
官吏走后,陈馀还怒气未消。张耳便数落他一顿:“当初我和你是怎么说的?今天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就去为一个官吏而死吗?”
后来,陈馀和张耳的命运截然不同:张耳成了刘邦的开国功臣,而陈馀辅佐赵王,被韩信斩首。
—个能忍一个不能忍,两人的最终命运,竟有这样大的区别!
中国有个词:坚忍,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坚”,是坚持目标与信念;“忍”是忍受一切不公正、伤害、压力与屈辱。
所谓“坚忍”,就是为了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忍受一切难以忍受的东西。中国还有个成语“忍辱负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金庸的小说名篇《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对此作出了妙解:“不忍辱焉能负重?”,不忍受侮辱,怎么能够担负重任呢?
生存智慧五:越甜蜜,越需警惕
我们有时会遇到别人对你甜言蜜语,给你种种好处的情况。甜言蜜语使人十分舒适,而种种好处更使人陶醉。然而,最甜蜜的举止,也许是最毒的药物。最大的好处,也许是最深的陷阱。
齐桓公是春秋时最有名的君主之一。他的宰相管仲重病,恐不久于人世。齐桓公前往慰问,说:“仲父如果抛弃我而死去,可以让竖刀参与朝政吗?”
管仲说:“不可以。竖刀自施宫刑,以求能够入侍国君,他连自己的身体都忍心伤害,对于您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呢?”
齐桓公又问道:“那么易牙可以吗?”管仲说:“易牙剖杀自己的儿子做羹给您吃,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忍心杀死,对于您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呢?如果重用他们一定被诸侯耻笑。”
等到齐桓公死后,竖刀、易牙果然作乱,齐桓公死去六十天,尸体所生的蛆虫都爬到户外了,却仍然没有收殓入葬。
一分一分赚世界
笔者有一位朋友一心想发财,但又不肩于赚小钱,只想赚大钱,结果大钱小钱都没有赚到。
世界上许多富翁都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只有扎扎实实地从小事情做起,才能希望有朝一日干成大事业。这样从事的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如果凭投机而暴富,那么来得快,去得也快。钱赚得容易,失去也很容易。
特别是比尔·盖茨,更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人物。
在当代世界里,比尔·盖茨是个超高速发展的传奇性人物,他不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但他的发展经历仍然体现着勤奋刻苦、稳健踏实的品格。
比尔·盖茨,别看现在是全球首富,当初也只是一个毛头小伙。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勤奋刻苦、不焦不燥、稳步前进的工作作风。
他1955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后来就读于西雅图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迷上了程序设计,并凭自己的天赋和稳健、不浮躁的工作作风,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计算机编程高手。
1975年,他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但由于他不能放弃对电脑的热爱,他不久就离开了哈佛,回到西雅图创建了后来闻名世界、改变世界的微软公司。
创建了微软公司之后,他着手开始研制DOS办公系统。经过刻苦努力,DOS研制成功,他卖给了IBM,使它成为IBMPC的一个操作系统。从那时到现在,这个系统已经7易其版,也就是说,经过了7次坚持不懈的研制和改进工作。现在,经过比尔·盖茨的努力。DOS系统在全球已拥有上亿个用户,获得了巨额利润。
接着,比尔·盖茨再接再厉,又研制开发了Windows,并使它不断地得到改进,现在这个系统又覆盖了全球。
如今,比尔·盖茨,这个当年只有900美元的小伙子,凭借其不浮躁、稳健的工作作风与人生态度,一跃而成为拥有个人资产100多亿美元的世界首富。而他的微软公司则已成为世界软件业的霸主。
从他身上,和在李嘉诚身上一样,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浮躁与稳健对于一个人成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有一位曾经当过人寿保险业务员的人,同时在其他的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认为:若要增加人家对他的好感,应该先把自己的外貌整理好。因此,他每天早上在镜子前仔细研究揣摩,想办法使别人对他产生好感,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他的成功,便是他平常累积小事而导致的。
虽然我们有了“从今天做起”的想法,但如果定了过大的计划,到后来难以实行,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此,在开始时,我们不要把目标定得太远,也就是从小处着眼。
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不要认为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是一件丑事,也不要认为小商小贩没有什么出息,金钱需要一分一厘积攒,而人生经验也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在你成为富翁的那一天,你已成了一位人生经验十分丰富的人。
储蓄成功
人生在进入某一个阶段以后,会发现最大的乐趣是由控制自己而来的。如果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不问是否喜欢某一工作,而只问自己是否能心无杂念,然后勇往直前地将事情做成,能用这种方式做事,人生就另有一番气象了。
责任的本身常常就有一种约束和勉强的意味,如果我们不愿被约束、不愿被勉强,那我们就是逃避责任,逃避责任的人绝对成不了大器,因此一个人如果要发挥生命的价值,一定要学会约束自己承担责任,直到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刚开始学习约束自己的时候,一定会有痛苦。举例来说,为了准时上班,我们就要放弃赖床的习惯,要一个赖床赖惯了的人准时起床,这就是一种痛苦。如何扭转这种痛苦?继续赖床吗?这种想法太短视也太消极了,因为赖得了现在的痛苦,赖不了衍生的痛苦——上班迟到的后果。自己不肯约束自己,换来的只是被别人的约束。既然社会上的成就要靠约束来换得,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让别人来约束?何不自我约束呢?
只看反面,自我约束的确是一种痛苦,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事呢?自我约束会使我们受人尊敬,被人看重;自我约束的习惯养成后,更能让我们成熟地掌握变局,履险如夷,转败为胜,那种成功岂不甜美吗?
如果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自我约束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延续,那么人生就变成了曰复一曰的痛苦;但是如果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自我约束就是一本收取成功的存折,自我约束愈多;就是存款余额愈大。
选好目标才上路
盲目,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贬义词,它带给人的往往是灾难,而不是成功的幸福。
为了事业的成功,或者爱情的成功,人们容易无所顾虑,勇往直前。这本来是好事,然而一旦走错路,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能盲目,要听别人的意见。
在这里,我们还要说一说一个演员的故事。这个演员由于抛弃了盲目的心理,在奋斗的道路上,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方向,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这个演员,就是香港一代影后张曼玉。
张曼玉的成功现在尽人皆知,而过去,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却曾经为自己的盲目心理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刚进入演艺圈的时候,她还是个少女,那时,她只想在银幕上扮靓,只肯演妩媚动人的少女。演了几部电影之后,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观众不认可她的娇媚,不认可她演美貌少女时的表演。这个时候,圈里的人就劝她,以她的形象、她的演技,她应该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如果不是总演少女,也许会取得成功。
这个建议本来是很好的建议,可那时,张曼玉很相信自己的演技,也相信自己的相貌,相信自己的青春。于是,她固执己见继续演少女。
这样又演了几部戏,结果,还是没有取得她预期的成功。
屡遭挫折之后,她终于改掉了她那盲目的毛病,决定改变戏路。于是,一个接一个全新的角色出现了。从《新龙门客栈》里的老板娘,到《宋庆龄》里的宋庆龄,从《一门喜事》里的新娘子,到《甜蜜蜜》里的打工妹,从《济公》里的放荡妓女,到《青蛇》里的可爱青蛇,她角色多变,演技出色。她终于成功了。
诚如我们在前面所说,—个人认准一个目标,奋力向前,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是问题在于,如果这个目标是错的话,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又自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它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的人更为可怕。我们在这里说的大了些。其实,就算是小事情,如果目标错了,却又执迷不悟,同样不如没有目标。
因为,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还不如止步不前。“南辕北辙”的故事永远是这方面的经典启迪。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费伯赫,曾经用一种“前进毛虫”(一种只会跟着前面的毛虫走路的毛虫)做实验。他让毛虫绕着花盆围成一个圈,花盆里是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虫沿着花盆不停的打转,转了七天七夜,终于因为疲倦而又饥饿致死。虽然食物就在身边,但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盲从,而最终送了命。
前进毛虫或许是愚蠢的,但当我们来反省我们人类自身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可怜的毛虫。根据卡耐基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国籍、年龄和性别的人进行的调查发现,只有5%左右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另外95%左右的人要么就根本没有目标,要么就是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10年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作了一次调查,惊奇地发现: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95%的人在人生旅程中,像驾驶着一艘没有舵的船在海洋里历尽艰难险阻、终生漂泊却永远也无法达到海洋的彼岸;而与此相反,那些有着自己明确目标的5%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正是因为明确的目标为他们在人生的海洋中提供了最佳的航线,明确的方向,使他们顺利地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