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价还价,是谈判最活跃的阶段,这一阶段,谈判室内风云变幻,异彩纷呈,双方紧张地进行技能和实力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制定正确的还价步骤、方案以外,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即通过其举止、神情及姿态等,弄清对手说的与他的本意是否相符,或者他的回价是否是取得某些特殊利益,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
由于人的内心活动及其外在表现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各种习惯动作和姿态的含义往往因人而异,所以,对谈判者各种常见姿态的分析,其参考意义是有限的。而且,如果一个谈判者的精力都花在对对方的动作和姿态的观察上,他就不可能专心倾听对方的发言,有时甚至顾此失彼。更何况有些老练的谈判者,其情绪、步履、手势等,可能是伪装的,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推测对手的内心活动,在谈判中,除了要细心观察对手的举止和姿态,推测这些无声信息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推测同对手的发言、所提供的文字资料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以此来提高推测的可靠程度。
(三)磋商中的讨价
1.讨价的方法。
讨价是提出条件,是指谈判磋商阶段开始时提出讨论的基本条件。但这一阶段并不是单指一方的报价,同时也指对方的还价。因此,讨价、还价运用的科学、合理,关系到整个谈判过程的利益得失。在谈判中,作为买方如何通过权衡向卖方讨价,应有章法,根据卖方的解释和态度,买方认为价格不太合理,并且离自己的预算太远,就可以要求卖方从整体上改善价格,即使买方不是持基本否定的看法,作为买方“首次还价”,亦可要求卖方全面再报价,对于总体重报的价,买方仍要求有细目,不能总的降百分之多少,或多少万美元,而是要将调价反映在具体项目上,细目清楚。如买方对报价基本肯定时,那么可以要求卖方先就某些明显不合理部分再报价,也就是对虚头、“水分”最大部分先降低,但总的价格并不肯定,而是悬起来,留作最后定价时谈判。
归纳讨论的大致做法可分为:全面讨价斗针对性讨价一全面讨价三个阶段。通常首次讨价是全面人手,不限一次,视情况也可两次、三次后才转入针对性讨价,而针对性讨价,也不是一点,可针对好几项,也可逐项讨价,依谈判者总体谈判策略而定,最后的总体讨价,往往并不是一次能定价,有反复还价的可能性。
2.讨价应持的态度。
讨价应本着尊重对方的态度进行,要采用说理的方式,应以启示法,诱导卖方降价,并为还价做好准备。
如果在讨价还价阶段,即采取“硬压”,则会使谈判过早进入僵局,从而对谈判结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初期、中期的讨价,即还价前的讨价,应保持平和期待的气氛,并作充分说明,以求最大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卖方常以“算错了”,“内部调整”,“与制造厂商量”为遁词,对价格作部分调整。不过,此时的调价幅度不会很大,但作为买方,不论卖方有逻辑还是无逻辑的理由,为自己的调价找甚么借口,你都应该欢迎,给对方垫台阶,鼓励他降价。
3.讨几次价才还价。
讨一次价,若能得到一次再报来的改善价,对买方有利。不过,无论哪家商人,都会固守自己的价格立场,若不如此,倒不正常了。对于买方,要几次价为妥,这应根据价格分析的情况与卖方的价格解释和价格改善的状况而定,只要卖方没有大幅度的明显让步,就说明他留有很大余地,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利润目标,卖方一般在做了二次价格改善以后就“封门”了,他们会说:“这是我最后的立场”,“我已无法接受降价,你们说要多少”,语言诚恳,态度时而低下,时而强硬,表情十分感人,请求买方接受他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改善价,或者要求买方还价。此时,买方应不为所动,只要卖方没有实质性改善,买方就应依据报价计算的谬误、虚头埋没的大小、来人的权限、卖方成交的决心、双方关系的好坏,尽力向前推进。
(四)磋商中的还价
谈判就是要对各不相同的主张和条件进行磋商,而谈判的双方一拍即合,也就勿需深入的讨论。所以,谈判的磋商阶段中,一方报了价,另一方就可能会还价,要还价,就要讲究还价的科学,策略。许多商务谈判老手对还价都十分谨慎,若还价还的不妥,会把本意想尊重对方的态度,误为侮辱人。所以还价好,则谈判性强,对双方有利;还价不好,则对方过于吃紧,会使谈判更加紧张甚至破裂。
1.还价的方式。
在商务谈判中,还价的方式从性质上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按比例还价;二是按分析的成本还价。这两种还价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做法:
(1)逐项还价。即对主要设备可逐台还价;对每个项目,如对技术指导费、培训费、工程设计费、资料费等,均可分项还价。
(2)分组还价。根据价格分析时,划出的价格差距档次,分别还价,如对贵得多的,还价时就要压得多,以区别对待,实事求是。
(3)总体还价。这是把成交货物或设备的价格集中起来,仅还一个总价。
以上方式采取哪种合适,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死搬硬套。
如果卖方价格解释清楚,买方手中比价材料丰富,卖方成交心切,且有耐心及时间,则采用逐项还价对卖方更有利。
如果卖方解释不足,买方掌握的材料少,但卖方有成交的信心,然而个性急,时间紧的,则采用分组还价的方式,对双方都有利。
如果卖方报价粗,且态度强硬,或双方相持时间很长,但均有成交的愿望,在卖方已作一、二次调价后,买方也可作总体还价。不过,该价要还得巧。所谓“巧”,就是既考虑了对方改善过的报价态度,又抓住了他们无理的地方;既考虑到买方自己的支付能力,又注意掌握卖方的情绪,留有合理的妥协的余地;既做到在保护买方利益的同时,也使卖方能感到有利可图,不失成交的信心。
2.还价的起点。
当选定了还价的方式以后,买方还要确定还价的起点,即以什么条件作为第一还价,这第一锤子敲的合适,对双方将起决定性影响。若能敲出双方讨价还价的热情,说明成交有望,怎样才能确定还价起点?首先,应看卖方在买方讨价后,其价格改善了多少;其次看卖方改善的报价与买方拟定的成交方案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再者,买方是否准备在还价后让步?以上几条是决定还价起点的基本条件。
3.还价的次数和时间。
还价次数取决于谈判双方手中有多少余地,如买方第一次还价高,手中余地不大,则再让价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卖方态度强硬,手中也无可让的牌,不是逼卖方再让,就是自己也退让,否则要破裂。那么到底还几次价才好?如果卖方在固守改善二次的起价后,仍有二次或三次价格改善的可能,买方亦应照此对阵,但每一台阶大小要视交易金额而定,卖方多以5%—10%为一档,或把价格分先后几次来调,以制造“台阶”,保护价格水平。买方还价的档次也是依据交易金额而定,要是项目小,报价水平不大,则还价的台阶不宜太多,以免浪费时间;若项目小,但水分大,买方可用“台阶”去挤他,无论二次,还是三次还价,没有“台阶”的做法是不行的,因为精明的商人不会相信“开口价”、“不二价”,卖方不觉得已把买方“挤干”,是不会罢休的,所以买方的还价一定要留有退路。
还价时间,也是买方“退”的时候,应十分讲究,否则会影响退的阶次。时间,即“火候”,掌握的好,可少退一阶,反之,则会多退。从原则上讲,要求双方靠拢,他不进你不退,具体要求是:
走在对方后面。即让对方先出价,自己后还价。
(2)把好“火候”。时间早晚对谈判心里有一定影响。
(3)看准条件。以卖方价格条件改善的状况为还价前提。
(五)磋商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在谈判磋商阶段,双方发生对峙、激烈竞争时,应正确驾驭谈判的议程。在谈判磋商的过程中,谈判双方各自以自己利益出发,唇枪出剑,左右交锋,竭力使谈判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这一方面,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1.对谈判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和调整。这是指在谈判磋商阶段,对谈判计划、谈判方案、谈判人事安排以及谈判的其他方面,根据谈判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谈判、重新调整。这项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论前面的工作做得如何充分、仔细、全面、都无法穷尽实际谈判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适应每一种变化。谈判一旦进入实战阶段,必然会出现资料未及的新情况、新变化。如果谈判者不想在谈判中墨守成规,处境被动,就应当伴随谈判磋商阶段的讨价还价,信息交流,不断调整原定计划中的不适之处。
要做好评估调整工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研究对方的报价资料,判断其真假虚实,对己方的报价重新认识、调整。
(2)整理谈判资料档案,把谈判中新获取的资料信息随时收入档案,并撤出那些已被证明是虚假的、无用的信息资料。
(3)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修改或制定新计划、新方案,并在谈判人员中进行论证,反复调整。
(4)根据报价过程中结束的情况,重新评价双方是否存在谈判的协议区:协议区有多大?以决定谈判是否应继续下去,如果继续下去,应如何调整谈判的起点,界点和争取点等等。
(5)认真总结前面的经验教训,堵塞工作漏洞,调整工作方法,确保谈判向更有利于己方进行。
(6)根据需要,调整谈判人员,既要保证谈判团体的相对稳定性,又要保证谈判团体的活力。
2.把握谈判局面,合理驾驭谈判的议程。谈判过程中,如双方发生争执,使双方剑拔弩张,可能会超过慎重的界限,破坏谈判的气氛;或者争论起来不着边际,失去控制。因此,应注意驾驭谈判局面,控制谈判过程,如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会赢得谈判中的主动地位。
(1)对前面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这可以提醒或引导对方认识所处的谈判阶段,拨正双方谈判的议题。
(2)强调双方共同的利益。谈判双方在分歧加大时,可以利用强调共同利益的策略,来暗示两败俱伤的后果。
(3)拨正议题。如果谈判偏离了正常航道,可以及时进行拨正,例如:“你举的例子很有参考价值,不过,我们是否先就此批货物的价格取得共识。”
(4)更换人员。有时为了控制局面,可以考虑变更谈判人员,使相互不让步的议题暂时搁置。
(5)控制进度。谈判中所涉及的问题有的三言两语就可结束,有的则几天、几月也谈不完。谈判应根据需要,没谈透的问题应拉回再谈,勿需再谈的议题就应跳过去。
(6)临时休息。这样可以调节精力、时间和气氛,有时还可利用个别交谈的机会,破解难题。
3.寻找方案,打破出现的僵局。谈判在进入实际的磋商阶段之后,谈判各方往往会由于某种原因而相持不下,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即谈判的僵局。谈判之所以陷于僵局,一般不是因为各方之间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而多数是由于各方基于感情、立场、原则等主观因素所致。所以,谈判者在谈判开始之后,在维护己方实际利益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由于一些非本质性的问题而坚持强硬的立场,以导致谈判的僵局,一旦谈判陷于僵局,谈判各方应探究原因。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的方案.切勿因一时陷于谈判的僵局而终止谈判。如何打破出现的僵局,可采用以下一些办法:
(1)更换话题。谈判过程中,由于某个议题引起争执,一时又无法解决,这时谈判各方为了寻求和解,可以变换一下议题,把僵持的议题暂时搁置,等其他议题解决好,再在友好的气氛中讨论,解决僵持的问题。
(2)更换谈判的主谈人。有时谈判的僵局系主谈人的个人因素所造成的。僵局一旦形成,主谈人的态度便不易改变,有时会滋生抵触情绪,有损谈判,此时,应考虑更换主谈人,新的主谈人的新的姿态来到谈判桌上,使僵局能得以缓解。
(3)暂时休息。谈判各方由于一时冲动,在感情上较劲“之时、应当从谈判的实际利益出发,考虑暂时休会,等气氛缓和下来再谈。在冷静、平和的气氛中,谈判各方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求同存异。
(4)寻找其他解决的方案。谈判各方在坚持自己的谈判方案互不相让时谈判就会陷于僵局,此时,解决的最好的办法是,放弃自己的谈判方案,共同来寻求一种可以兼顾各方利益的第三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