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4400000021

第21章 白头宫女(1)

“姐姐,看树叶全都红了!”

燕微微仰起头,只见上阳宫大内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全被染上了一层红晕,宛如她十三岁入宫那年的脸颊,还带着几道粉红的泪痕。

“唉,又是一个洛阳的深秋。”

莺也点了点头,一阵秋风卷过宫禁深处,夹杂着天上南飞的燕行声。她忍不住把木盆放在地上,双手抱着自己薄衫的肩头,在风里瑟瑟发抖起来。

木盆里是条粉色的罗裙,半透明的蝉纱轻得几乎没有手感,这也是杨贵妃最喜爱的一条裙子,据说皇上常常枕着这条裙子睡觉呢。

“姐姐你冷了吗?”

“不打紧,咱们快点去把衣服洗了吧,说不定贵妃娘娘后天还要穿呢?”

莺说着又弯腰捧起了木盆,贵妃的罗裙里发出一阵幽幽的暗香,那是从遥远的波斯国进贡来的安息香,她贪婪地深呼吸了几口,仿佛又回到了娘娘暂住的南琼殿里。

半个时辰前,莺刚从南琼殿里出来,一群公公守卫在殿阁前头,她只能透过密密的珠帘,看到被后世称为玄宗的皇上龙颜。传说中的皇上异常年轻英俊,能在马球场上打败吐蕃国最强的高手,在上元节灯会上征服东西两京所有的少女。可这一回莺却大大失望了,她看到在迷人的贵妃娘娘身边,躺着一个身材臃肿的老头子,他那花白的发髻下是深深的皱纹,还有一双重重的眼袋。

青色的烟雾笼罩着昏暗的内殿,香炉里点着熏人的香料,刻漏不时发出滴嗒的落水声。皇上和贵妃娘娘似乎都睡着了,享受这午后片刻的小憩,几个宫女屏声静气伺候在殿外,将贵妃娘娘的罗裙交给了莺。

南琼殿是东都洛阳行宫里最高的一座宫殿,修筑在御花园后的小山上,这里离后排的宫墙非常近,站在南琼殿的栏杆边,可以居高临下眺望到宫墙外的行人。每当莺和燕上殿侍奉娘娘时,她们便会忍不住向宫墙外多看几眼。

不过,一想到燕正在南琼殿的山脚下等着她,莺便悄悄地走下高高的殿阁台阶,回到了妹妹的身边。

看到姐姐终于从南琼殿上下来了,燕微笑着露出了明眸皓齿。她倒真是个美人胎子,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宝石般的眼睛,若是在长安或洛阳的市井里,不知有多少公子哥要为她打破头。只可惜穿着一身素色的宫女衣裳,宽松肥大的裙子和下摆,丝毫显不出她十八岁的阿娜身姿。

每当莺看到妹妹微笑的样子,便忍不住想要揉揉她的头发,但因为手里捧着贵妃娘娘的罗裙,只能轻声地笑了一下说:“妹妹,你越来越漂亮了。”

燕笑得更灿烂了,甚至露出了腮边的两只小酒窝:“不,姐姐才漂亮呢。”

“别取笑姐姐了,姐姐知道自己姿色平平,哪及得上燕呢。”

妹妹却轻轻地叹了口气:“唉,宫里的燕子就算再漂亮,哪及得上宫外的燕子呢?”

两人同时抬起了头,没有见到宫里或宫外的燕子,只有高高的天际掠过一行雁阵。

她们不再说话了,燕的手里也捧着一个木盆,装着贵妃娘娘昨天换下来的几件衣服,和姐姐一块儿向御沟行去。

莺又回头望了南琼殿一眼,只见那高高的殿阁矗立在御花园的小山之上,金色的飞檐在秋日下发出耀眼的反光。

这幕景象使她记起了十多年前,当她还是个梳着辫子的小女孩,随父母走过上阳宫外幽静的山道,秋日的艳阳照射在一家人身上。五岁的她坐在父亲的脖子上,吃力地抬着脖子,仰望那宫墙内那高高的殿阁,仿佛有无数仙女住在那顶上等待着她去。那时的她是如此向往宫墙里的世界,就算看一眼之后就死去也是值得的。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与妹妹一块儿进宫的那年,莺才十五岁。父亲经营的胭脂水粉店破产了,债主们气势汹汹逼上门来,父亲便一个人上吊了,病弱的母亲没过几个月也咳嗽而死。莺和妹妹无依无靠,正好掖庭宫在洛阳寻找宫女,就把姐妹俩弄进了上阳宫。

也许还没从失去父母的痛苦中走出来,刚进宫的时候燕流了很多眼泪。倒是莺对宫廷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耳边总是响起关于武则天的种种传说,自己终于进入了小时候眺望的世界了。

然而,莺很快就失望了,她并没有见到想象中会经常见到的人——那就是当今的天子。这里是东都洛阳的上阳宫,大唐皇帝平时住在西京长安的大明宫,只有在偶尔秋高气爽之时,才会到洛阳的行宫里小住几日。不过,就算皇上来到了上阳宫,莺也极少有机会能见到,因为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实在太多了,能够亲手服侍皇上和娘娘的也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莺和燕姐妹俩一进宫,就被指派干洗衣服的差使,成了名副其实的“上阳浣衣女”。

岁月就像洛阳城里的牡丹,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满城的艳丽只能保留那几日,其余的光阴就只能静静等待,至今已整整五个年头了。上阳宫再广阔再神奇,终究不过这方圆几里地,每个夜晚莺只能搂着妹妹的肩膀,望着屋檐边的月亮或圆或缺。而她俩也渐渐从小女孩,变成了美丽可人的少女,可惜终日面对她们的除了宫女外,就只有那些老老少少的太监们了。

想着想着,她们已走到了御沟边,这是一条源自洛阳城外的邙山,又斜穿过上阳宫的小溪。每天下午,姐妹俩都会到这条清澈见底的御沟边洗衣服,御沟对面是一片茂密的梧桐树林,再往外就是上阳宫高高的宫墙了。

莺闻着那还残留着贵妃娘娘体香的罗裙,有些不忍心地把它浸到御沟中,清澈的流水漂过轻纱,也把那香味也到了流水中。

忽然,一片红色的梧桐树叶掉下来,轻轻地漂到御沟的流水中。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是风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治下开元年间的盛世,在经历了多年的离乱之后,杜甫仍然能如数家珍般地回味那往日时光。

子美在天宝年间客居长安时,想必也随玄宗行在到过东都洛阳。那真是个如梦似幻的年代,那时地球上除了长安以外,洛阳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周长约合二十八公里,设八个城门。这是女皇帝武则天的神都,即便到了她的孙子玄宗时代,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权力女人留下来的宏伟遗风。

洛阳城内由棋盘状垂直交叉的道路,划分成许多方形里坊。在洛水以北有二十八坊一市,洛水以南有八十一坊二市,总计一百零九坊三市。北通皇城正门的定鼎门大街宽一百二十一米,是全城最宽的街道。在这巨大的城市里生活着数十万生灵,三教九流无一不全,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汇聚,“长安中少年有胡心”,洛阳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在这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优游而过,他束着青色的头巾,一袭白衣如流水漂过他的身体,每当他这副打扮穿过街巷,便会有许多少女害羞地躲在门后偷看他。

他的名字叫微之。

至于他姓什么,史官对我说要保密。

我只知道在天宝十四年的一个深秋的下午,微之去了郊外的洛水边散步,他期望自己会如曹子建那样邂逅美丽的洛神,然后留下一首赋文传之千古,或者带着洛水女神回凡尘享受几日快乐。

可惜,洛水还是洛水,女神却只在子建的文字里。

微之仰头看看秋天的云,它们变幻着身姿向南飘荡,他想自己也许该去南方走走了。于是,他往洛阳城里的方向走去,不知不觉间步入一条幽静的小道,一边是蔓草丛生的野地,另一边却是道高高的红色宫墙。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正从上阳宫外走过,听说这几日皇上和贵妃娘娘正在洛阳,想必是在这道宫墙之内吧。

这时云朵遮住了太阳,秋风从北边呼啸而过,卷起一地枯黄的落叶,微之手搭凉蓬挡着风,仰头看着高高的宫墙之上,似乎隐隐可见几座亭台楼阁。

本朝的风流天子就在那上面吗?

微之默默地问自己,然后又苦笑了一下,他可不想如大名鼎鼎的李太白那样去伺候贵妃娘娘呢。

他继续向前走去,一身白衣在秋风里呼呼作响,几缕乌黑的发丝从耳边垂下,宛如野地里独行的剑侠,这正是东都城里许多少女梦中的景象。

忽然,微之被一条清澈的小溪挡住了去路,那溪水是从宫墙的一个暗洞里流出来的,蜿蜒曲折地流向不远处的洛水。

他知道这就是上阳宫里的御沟,不禁使他停在水边驻足了片刻,流水中渐渐浮现出了自己的倒影,这是一张多么美的少年脸庞啊。

忽然,这水中的倒影被一片叶子打碎了。

这是一片红色的梧桐树叶,从宫墙里旋转着流了出来,就像在水中跳着公孙大娘的舞蹈,红色的衣裙翩然而动,迷倒了无数诗人骚客。

但更重要的是,微之注意到叶子上似乎还有字。他急忙蹲下身子,从御沟里捡起这片红叶。

好漂亮的红叶。

微之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红得像深闺寒夜里的烛火,红得又像带着少妇胭脂的泪水。

他仔细端详着红叶,看到在叶片朝天的那面上,竟写着四行隽秀的小楷字——

一入深宫里,

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

寄与有情人。

微之先是一惊,接着又会意地笑了起来,他没想到有人竟在梧桐树叶上题诗,更没想到这首诗会从上阳宫的御沟里流出来。

他撇了撇嘴唇,又朝高高的宫墙里望去,除了伸出墙外的几片红叶外,却什么都没有看到。

但微之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御沟边徘徊了好一会儿,连白衣的下摆都被沟水浸湿了,似乎要把自己的影子永远烙在这御沟中。

忽然,又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许多落叶从附近的树上飘零下来,正好有一片红色的梧桐树叶,缓缓飘到微之的脸上,几乎蒙住了他的眼睛。

刹那间眼前变得一片绯红,微之笑着摘下这片从宫中“私奔”而出的红叶,它的形状和颜色是那样漂亮,竟与刚才御沟里的那片红叶一模一样。

就像是一对美丽的姐妹。

于是,微之感到心里颤抖了一下,似乎有扇小门被这秋风悄悄地吹开了。

一些汉字开始在脑子里生长,平平仄仄的声调也排列了开来。不,他再也忍不住了,就像这御沟里的流水,要来一次小小的决口了。

微之从行囊里取出了笔墨砚台,用御沟水洒在砚台里,飞快地磨好了墨。

然后,他用毛笔舔了舔墨,在红叶上题了一首诗——

愁见莺啼柳絮飞,

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看着这首梧桐树叶上的诗,微之轻轻叹了一口气,又回头看了高高的红色宫墙一眼。

御沟的水依然在流,不久就布满了落叶,不过却再也见不到诗了。

但微之并没有离开,而是朝相反的方向而去,他沿着宫墙外的小道走了好一会儿,直到天色渐渐黯淡时,才发现了御沟流入上阳宫的地方。

原来这里就是御沟的上游了,它从一片山林中汨汨地流淌而出,还带着山泉的清澈和冰凉,怪不得上阳宫要建在这个地方,全是因为这条溪流呢。

宫墙这里依然有个暗洞,御沟的水就从这里流进上阳宫,在诺大的行宫里蜿蜒曲折,再从宫墙另一头悄悄地流出去,投向洛水女神的怀抱。

微之点了点头,把自己题诗的那片梧桐树叶,小心翼翼地放在御沟的水面上。水流宛如绷紧的丝绸,带着红叶迅速地流走了。微之目送叶子上的那首诗,直到它消失在宫墙下的暗洞里。

走吧,你已进入深宫之中,不知会落到谁的手里?

微之闭起眼睛想象了片刻。

手中只剩宫里漂出来的那片红叶了,他又仰头望着宫墙里的树梢,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也许这只是洛阳深秋的一个梦。

他自嘲着摇了摇头,趁着洛阳城门关闭前回去了。

在客居洛阳的岁月里,他从不缺乏朋友和美酒,每天傍晚总有人请他到酒家畅饮,还有蓝眼睛的胡姬为他而献舞。

然而,今晚他却推掉了所有的邀请,独自一人回到客舍,点上一盏红烛,仔细端详那片御沟中拾得的红叶。

看着梧桐树叶上的诗,他开始想象写这首诗的人的模样,她的眉毛、眼睛、嘴唇和那双写诗的手。

那应该是怎样的手啊?

虽然经过了御沟水的承载,可红叶上似乎还残留着那双手的气味,微之把它放到鼻息间闻了闻,眼前仿佛化出了那个人的身影。

是,就是她。

他确定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她,然而她就在他的面前。

微之颤抖着向前伸了伸手,手指却火辣辣地灼烧了起来,原来他看到的只是烛火。

这晚他第一次失眠了,直到凌晨三更天才迷迷糊糊睡着,却梦到了那个人。

梦中的那双眼是如此模糊。

在深宫的珠帘之后,在袅袅的香烟之后,在满地的落叶之后。

天还没有亮,微之就悄悄地起床了,他没有打扰客舍中的其他人,像个幽灵般地走了出去。

清晨,他走出了洛阳城门,又回到了那条幽静的小道上,很快就看到了上阳宫那高高的宫墙。

露水打湿了他那身白衫,将他笼罩在一片迷离的薄雾中。他终于又来到了御沟边,这里是御沟流出上阳宫的出口,是昨天他捡到那片题诗红叶的地方。

山间的雾气依然未散去,御沟依然如昨地流淌着,微之也依然痴痴地守在水边。

在弥漫于御沟上的白雾中,微之似乎隐隐听到了《诗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那是谁在歌唱?唱得如此凄美,是御沟汇入的洛水中的女神?还是曹子建才高八斗的幽灵?

就在白雾与歌声缭绕的同时,御沟中忽然漂出了一片红叶。

而微之正沉醉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天籁中,直到红叶已经从他脚边漂过时,他才下意识地注意到了。

他立刻扑到了御沟中,半身都被冰凉的沟水浸湿了,才抓住了几乎要漂走的红叶。

起风了。

白雾渐渐地消散,《蒹葭》的歌声也无影无踪了,微之顾不得湿漉漉的身体,颤抖着举起了手中的梧桐树叶。

红叶上果然题着一首诗——

一叶题诗出禁城,

谁人愁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

荡漾乘风取次行。

还是那工整美丽的字迹,还是题在红色的梧桐落叶上,还是在这条御沟中拾得,微之禁不住痴痴地笑了起来。

可秋天的风越来越大了,无数片落叶卷过他的身体,湿透了的白衫仍贴在身上,冰凉彻骨的沟水渗入了毛细孔。

然而,微之竟忘却了这刺骨的寒意,任由身上穿着湿衣服站在北风中,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手中那片红叶。

微之想要放声狂笑,却丝毫也笑不出来,只能踏着御沟水手舞足蹈,最后却轻轻地抽泣了起来。

一滴眼泪落在红叶上,诗行的墨迹微微有些化了,宛如红叶上的黑色斑痕。

胸腔里一阵难过,他这才浑身瑟瑟发抖,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这时他记起了离别家乡时母亲的嘱咐,说他从小身体就不好,绝不可受风寒的刺激,否则有性命之忧。

微之终于笑了出来。

只不过是苦笑。

同类推荐
  • 战友老姜和夏天

    战友老姜和夏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青萍之末

    青萍之末

    综观这几年来的女性小说创作,举起了鲜明的女权主义旗帜;另一方面,她们处处与这个世界构成一种敌对关系,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尤其是对性别的敌视更是成为她们行文的唯一视角。我们碰到的是这样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一方面,文学是感受心灵创伤最深的艺术门类,许多有才华的女性作家以其独语方式彻底解构了作为主流话语的男性文化视阈,恐怕女人最能以其细腻的艺术感受去表白心灵创伤的痛苦。再就是消解一切文本的价值意义,而作为人,使小说走向极端个人化的写作道路。然而这种表述在不同的女人那里则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方式方法
  • 女儿在父亲心中

    女儿在父亲心中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 空窗

    空窗

    这是一个青春飞扬的故事:一群优越而忧郁的宠儿,透过都市扑朔迷离的浊流,流露出心灵深处的真情。复杂多角的人物关系为故事营造悬念,奇特的人物设置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章元的小说既具备新生代作家的多元视角和现代性,又不乏女性的敏感和细腻。
热门推荐
  • 亿万男神的100度沸腾爱

    亿万男神的100度沸腾爱

    顾景琛笑了笑,“傻瓜,甘之如饴,他是高高在上的亿万男神,“顾景琛,和我在一起。不用做鬼。”“滚--!”某女发飙,初见,只是,惊鸿一暼冷漠无情,再见,他却缠住她不放,某男锲而不舍,做鬼,我也不会喜欢你。”
  • 灵与肉

    灵与肉

    张贤亮说:"世界如果没有女人便不成其为世界,如果我在摇篮中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女人,我一定在摇篮中自我窒息而死。"《灵与肉》是张贤亮的中短篇合集,包括《灵与肉》、《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吉普赛人》、《四十三次快车》、《霜重色逾浓》五个短篇和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其中,中篇小说《土牢情话》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年轻的“摘帽右派”在文革中蹲土牢时遭遇的一段感情经历。姑娘姓乔,丰腴、妩媚而又端庄,是看押我的班长。因为爱我,不顾危险夜里送饼子给我,夏天利用职权把我安排在靠窗凉快的位置,冒死往外递条子,得知我将被迫害,大胆提出私奔。可我,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对信念虔诚的悔悟,全部向当局坦白,导致善良的乔姑娘被领导糟蹋。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
  • 史记一日一得

    史记一日一得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故事其实古人早已演绎过!甚至同样的故事我们依然在演绎,依然那么投入,那么有激情。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无疑布满荆棘坎坷,也正因此,我们从没嘲笑过前车之覆,我们鄙夷的是重蹈覆辙!人生不能彩排,你想让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吗?你想让你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吗?亲爱的朋友们,面对着喧嚣的世界,你不妨暂停脚步,倾听一下来自历史的声音;汲取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别有了一番洞天!
  • 霸剑灭武

    霸剑灭武

    剑道没落的世界,少年偶得远古七剑之一的破天剑,从此一人一剑,斩破天地,逍遥天外!
  • 鱼跃农门

    鱼跃农门

    投身农家的杜小鱼发现,原来小农女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地少要买田,没肉吃要开源,看病看不起要自个儿学医,除了种大米外还得寻找合适的经济作物,总之,纯靠天吃饭绝不靠谱! 所以,她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农书绝不离手,种田高手绝不放过,杜小鱼相信,只要努力,日子总能越过越好,一切都取决于态度! (新书闺门春事已开,求收藏求推荐!)
  •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本书是潜意识大师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的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巨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我”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我”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东京到南美;从阿根廷再到中国西藏。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小老板、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员工等。特别的际遇给了他特别的启示,最终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苏醒、觉悟,豁然开朗,这种的感觉,或许,一生只有一次。整本书中,作者通过知名人物的禅修案例,以及大量丰富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多种自我疗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苏醒、自我觉悟的心灵过程。
  • 名人的闲情逸致

    名人的闲情逸致

    一年之计在于春。青少年,正值人生春天,更是读书的黄金期。读书,犹若一日三餐。餐者,在于长身体。书者,在于长智慧,长精神。青少年读书,期于人生奠基,根基越深,后劲越足。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 仙尊你家娇妻又凶又甜

    仙尊你家娇妻又凶又甜

    打个游戏都会猝死,她也是醉了,一觉醒来,发觉这世界玄幻了,Oh,mygod!御剑飞行?会法术?缩地成寸?兽兽还会说话?她是在做梦吗一入山门,师傅就说:不被人嫉妒的修真者,就不是成功的修真者。于是,某女腰杆挺直、大摇大摆地走自己的道路,让别人嫉妒去吧。可是,她什么时候招惹到这么一个人了,用他那温和的攻势,落失芳心。第一次相见,是在那飘落的花雨中,不可思议这游戏里的人物竟然能在现实中可见。“宝啊,我想你了。”缠绵的声音响在耳边。“为你,宁可负尽天下!”霸道的语气中带着宠溺般的爱意。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历1004年,鬼剑士米狄·阿思雷克斯终于死在了冒险的征途上,然而,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前,寄宿于左臂的鬼神却爆发出神秘的力量。再睁开双眼,他回到了二十年前,此刻,格兰之森的大火尚未燃起,德洛斯帝国的入侵尚未开始。一切重新开始,他决意弥补所有遗憾,追逐梦想,踏上不一样的极道强者之路。新建书友群:220773465,欢迎加入!【创世中文网DNF征文大赏冠军之作,欢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