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是现代富人们正在竭力打破的一个魔咒。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育——自我的教育,子女的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都达到了合格,富人才有可能实现“让富过三代”的梦想。
其实教育不仅对富人来说至关重要,对常人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在教育上跟进富人,你才可能在财富上向其看齐。
1.富过三代,知识为本
综观各行各业成就霸业、成就大事的伟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知识中寻找经验的。没有知识,就像是盲人看不到光明一样。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只有获取新知识,并让知识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不致于让子孙败光,才有可能富过三代。闻名华夏的荣氏兄弟在打造家族企业时,就深深地感到知识的重要性,要想有一番大作为,必须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要使家族企业壮大,实现创业大志,就得学习新知识。
荣氏兄弟小时候因为家贫,没上过几年学,迫于生计,十几岁就背井离乡到外乡去谋职。特别是荣宗敬,13岁时就跟着父亲的朋友到上海去找差使。当时因为文化不高,他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工作,几经周折,才在一个小厂里当了学徒。清苦的学徒生活使得荣宗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无知识的人,有多么的窝囊,只能打杂,看人家的眼色讨生计。
荣宗敬在学徒时就发誓,一定要学好一门专长。于是,他刻苦学艺,学艺期满,毫不费力地找到一份差事。在工作期间,荣宗敬仍然抽空学习,后来还利用他的关系把弟弟荣德生介绍到上海的厘金局来做事。
荣德生和他哥哥一样,没有上过几年学,只得在厘金局当小伙计。去时说定,先订三年的合同,三年过后,双方如果同意,再续合同。
光阴荏苒,转瞬间,荣德生在厘金局呆了三年。荣德生见厘金局没有打算再继续用他的意思,也没有去问,他在厘金局任期届满后,就和父亲告别哥哥荣宗敬,父子俩相携离职回乡。
回到家以后,荣德生再次体会到没有知识的苦恼,因为学历太低,他一时找不到好工作,而他本人也不想老是当店里的伙计,觉得老给人打下手,太没出息了。这么一来,找工作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日子,荣德生就赋闲在家。这时的荣德生,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四处求神问卜。一度笃信上了算命、占卦,心血来潮时,他学起了算命,并专心地研究起奇门卜卦等书籍,觉得当个阴阳先生,也不失为一个好差使。学到中途,他又没有耐心了,因为卦书不好懂,又都是些不好看懂的文字,无奈之中只得放弃。
有一次,他到街上去,看到马医那儿门庭若市,心中一动,觉得在乡间当个马医还是不错的,医医马,就能得到钱,于是又想学医,日夜攻读医书,并得到马御医的允诺,收为弟子。但他父亲荣熙泰认为学医不易,到中年才可能成名,荣德生只得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这个时候,求医不成的荣德生,再次感到自己这时候不如小时候那么学得专心了,他突然想到了在厘金局里的差事,如今已成过眼云烟,随风而逝,不免愁肠万千……
这时候在上海的荣宗敬也深深地感到,没有知识只能给人打杂,挣的钱仅够维持生活的,离创自己的大业还有很远的路程。生活的实践和磨练,给荣宗敬兄弟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荣宗敬离职回乡后,和弟弟聊起选择以后的职业时,他们经商致富的想法逐渐占了上风。他们想:什么事业赚钱就做什么事业,这是天经地义的。经过反复的权衡,筹商定策,兄弟俩还是选中了开钱庄这门老行当,驾轻就熟。
当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入和资本输出,进出口贸易日趋繁忙,金融流通的需求剧增,钱庄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有的钱庄专营贴票,高利吸收存款,以迎合一些不法商人贩运鸦片获取厚利而大量借款之需。一时贴票钱庄如雨后春笋,越开越多。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跟父亲都赋闲在家,眼看当时开钱庄的风气盛行,荣熙泰的同辈中如周舜卿、祝兰舫、唐晋齐、杨珍珊等等都是因开钱庄和经营工商业而发了大财,自然不免怦然心动。
看到别人走运发财,心怀创业大志的荣氏兄弟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况且荣宗敬兄弟本来就是老钱庄出身,具备一定开钱庄的业务基础和业务经验。别人能做的事情,为什么自己不能?再说钱庄的筹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需要经过法定手续,管理过程简单,设备也不复杂,开支又小,只要筹到一定股本,并拥有一批往来客户后,邀请同业中的前辈为之立据合同,即可以开张营业。主意既定,随即着手筹备。
1896年2月的一天,在上海的鸿升码头,鞭炮齐鸣,人如潮涌,在人们的千呼万贺中,广生钱庄的烫金匾额高高挂起。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经过左思右想,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不无春风得意,笑逐颜开,一派开业大吉的喜庆景象。
广生钱庄正式开业后。荣宗敬任经理,负责全盘;荣德生兼账房,主管业务,资本额3000元,荣氏兄弟以其父在厘卡司任上的积蓄出资一半,即1500元,其余半数招股。
整整一年的辛劳并没有白费,终于修成正果:钱庄办起来了。可是荣熙泰由于过度劳累,于当年6月辞世而去。他立下遗训: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
当时,上海的钱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汇划庄,资本最为雄厚,少者也在万元以上,势力很大,信誉也好。这类钱庄都是钱庄公会的会员,一切票据可当做公单,在汇划总会中互直冲消,不必付现金现银。另一种元字号钱庄,也称“挑打庄”,一般资本比较薄弱,规模较小,作用也差,他们未加入钱庄公会,备受排挤和倾轧。广生钱庄属于后一种类型,主要经营无锡、江阴、宜兴等地的汇兑业务。不久业务有了发展,在无锡设立分庄,荣德生任分庄经理。
在往来的各项事务中,荣宗敬兄弟遵循父训,密切配合,处处谨言慎行,不偏不倚,稳扎稳打,事业平和发展。
1897年,上海发生了贴票风潮,钱庄业纷纷跳票,倒闭的超过半数。广生钱庄因经营有道,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将汇兑业务拓展到常州、常熟、溧阳一带,但是获利不多。合伙经营的其他三个股东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恃有眼光,他们认为把钱放在钱庄不划算,决定改弦易辙,宣告退股,另谋高就。荣氏兄弟苦劝无效,只得开始独资经营。
这时,随着上海、南通、无锡等地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经营钱庄除可以从存放贷款和汇兑等业务活动中获取利息、汇差等收入之外,还可借市场币制混乱的空档,获得更多的利润。正如荣德生在1899年《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所说:“此时行新银元,内地押用每两千搭廿元,后为通律,二七搭。汇款申出厘大,锡补厘小,日有盈余。”就这样,荣氏兄弟足足小发了几笔!
但是,仅仅靠钱庄的一点微薄盈利,还远远不是荣家兄弟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他们从小立大志,发誓要创大业,此时此刻,荣氏兄弟悟出:创大业,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做后盾呀!就像以前和他们合伙经营的三个股东,此时,正在商界做大生意呢。
其实,荣氏兄弟一直没有忘记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就是他们现在的钱庄,也是他们运用了给别人当伙计学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工作期间学习的知识有关。别看荣氏兄弟没上过几年学,但他们业余看的书,不比一些不爱学习的富家子弟少。正是他们好学的精神,才使他们以后的家族企业成为居全国首富的企业。就是在荣氏家族成为开着几百家厂子的大企业以后,他们仍然强调着知识重要,厂里起用的多是有学识的人才。
应该说,荣氏家族成就的大业,与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重视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富人重视对自我的教育投资
你或许听到过许多人这样感慨:“我要是在××年买××股票该多好啊!我今天一定是腰缠万贯了。”“上周的足彩我如果买了该多好,现在怎么说也是个二等奖了。”通常,人们想到的是对股票、彩票或其他形式的财产等方面进行投资。但事实上,最有益的投资是对自我的教育投资,即对那些能够增加精神力量和效益的学习和训练进行投资。
富人们知道,他们十年以后多么富有,并不是取决于他们未来十年做些什么,而是取决于今年他们做了些什么,投资了什么。要得到利润,要想在将来得到高于“正常”人收入的额外收入,就必须对自己进行投资。千万富翁从不吝惜于对自我的投资,即为教育的投资和为开动自己的思想机器进行投资,因为他们懂得这会在将来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有形或无形的财富。
勿庸晦言,教育确实是一个人对自己进行的最重要的投资。很多人常用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或得到的文凭、证书、学位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但这种只注重形式的教育不一定能造就出一个富人。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拉尔夫·考迪那这样表达了商业管理人员对教育的态度:“我们最杰出的总裁中,威尔逊先生和科芬先生两个人,他们从未进过大学。虽然我们目前有的领导人有博士学位,但41位里面有12位没有大学学位。我们感兴趣的是能力,不是文凭。”
一个文凭或学位也许帮助你找一份工作,但它不保证你在工作上的进步。商业最注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文凭。这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勿需多言,但这是不是说富人就不重视对自我教育的投资呢?显然不是。我们就拿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迈克尔·戴尔等这些学者来说,论其知识的储备量和操作能力,那么又有几人能超过啊?
那么,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呢?答案当然就是对自我的教育投资。真正的教育、值得投资的教育是那些能开发和培养你的思维能力的教育。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如何,要看他的大脑得到了多大程度的开发。简言之,要看他的思维能力。能改善思维能力的方法就是接受教育。富人们并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去学习,他们去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能力。这一点才是对将来进行的最保险的投资。
华尔街传奇炒家江恩开始在为客户和自己炒做的时候同样经历了新手必然遇到的起起落落,很快他认识到:所有的成功人士——无论是律师、医生还是科学家,在开始赚钱以前,都对自己特定的职业和追求进行了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江恩决定花十年的时间研究应用与投资市场的交易法则,并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投机这一有利可图的职业中。
江恩花了9个月的时间泡在纽约的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院,没日没夜地工作,大量地研究过往的股票、期货市场的交易记录和华尔街的大炒家的操作方法,并总结出一套以自然规则为核心的交易方法,在他的分析理论中着重分析了价格和时间的周期性关系。江恩引用《圣经》中的名言:“已有的,还会有;已做的,复去做。阳光之下没有新的东西。即使我们会说,看呀,这是新的,它却早巳存在于我们之前的年代。”
许多人认为江恩的投资理论和交易方法高深莫测,江恩则认为,只要跟随固定的规则买卖,任何人都可以在期货市场获利,而且得胜的机会比投资股市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富人们并不是天生这么神奇就会在市场上获利的,他们都是投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去接受教育的,他们可以中途坦然、毅然地离开校园,却一生也离不开对自我的教育投资。
3.富人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在真正的富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有多么贫穷,只要他是人,就应该学习。因此,富人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
犹太哲人拉比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来到天国裁判所并说“我太穷了,终日为果腹奔波,没有时间学习”;那么,他就会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比希莱尔还穷吗?”
希莱尔长老是一个穷人,他每天都辛苦地干活,却只挣到半个第纳尔(一种货币的名称)。他用收入的一半支付给学院的门卫,而用剩下的一半来使自己和家人过活。
一天,在安息日前夜,他没有挣到钱,于是,学院的门卫就不让他进去。但在学习知识的驱使下,他爬到教室的房顶上,把头紧紧贴在冰冷的屋顶上,透过玻璃屏息倾听智者施玛和阿弗塔扬讲课。在他趴在房顶上的时候,大雪飞扬,不一会儿,就将他覆盖起来,但他听得非常入迷,终夜没有挪动一下位置。
第二天清晨,施玛对阿弗塔扬说:“兄弟,这间屋子每天都很亮,但今天却有些暗,外面是不是阴天了?”
他们抬头向上看,发现屋顶有一个人型的物体,于是,他们爬到房顶,发现了被大雪覆盖几乎冻死的希莱尔。他们把他背下来,给他洗澡并涂油,然后把他放到了火炉旁边。
两位圣人说:“这个人亵渎安息日的行为是值得的,上帝保佑他。”
犹太的“圣经”——《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些话:
“对于像孩子那样学习的人,我们把他比做什么呢?就像用墨水在新鲜洁净的纸上书写。”
“但对于像老人那样学习的人,我们把他比做什么呢?就像用墨水在破旧不堪的纸上书写。”
“世界只为了学童们的呼吸而持久存在。”
“学童们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业,即便是为了建筑神庙也不行。”
“没有学童的城市终将衰败。”
事实上,像犹太人一样只要是活着,真正的富人们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到达天国以前,人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拉比,也不例外。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有的犹太人一向秉持着这样一种观念:懂得学习重要性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
4.靠劳动去赚钱——富人留给孩子最大的遗产
对富人来说,给孩子输入正确金钱观非常的必要,应该尽早的告诉孩子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是现代富人的一个共识。
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虽然无比喜欢金钱却总是耻于谈金钱,尤其是在父母子女之间。其实,从小对子女进行金钱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
小洛克菲勒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独立拥有十亿美元的富翁。然而尽管他富可敌国,但他从不因此放任孩子们。
俗语说:富到穷,三代中。小洛克菲勒意识到:富家子弟之所以浑浑噩噩,是因为他们不必为挣钱糊口发愁,为职业事业拼搏;终日锦衣玉食,腐化堕落,到头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为此,他非常注重对子女的金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