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7500000007

第7章 革命(1)

(第一节)印花税法风波

(第一篇)政治著作

约翰·亚当斯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他更加勤于工作,家庭的责任感使得他开始思考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英格兰清教徒的后代,他对自己所处的美洲的前途有着令人惊奇的预测。由于工作关系,亚当斯加入了一位名叫杰里迈亚·格里德利大律师发起的法律俱乐部。这个位于波士顿的新的律师组织给亚当斯提供了开拓思路与了解其他律师思想的机会。正是在这里,他在格里德利的建议下开始写作人生中第一篇政治文章,后来,史学家把它称之为《论宗教法规和封建法律》。这篇文章,是亚当斯有生以来第一篇政治著作,也是他最杰出的作品。写作这篇文章时,亚当斯只有30岁,担任律师工作也才两年。

这篇文章之所以得到史学家的重视,与其发表后在当时引起的轩然大波有直接关系。亚当斯在这篇文章里,起初只是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一篇小试牛刀的作品。然而当他发表后,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篇小文被许多人注意并且研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亚当斯的名字开始被更多对美洲政治感兴趣的人们所注意。

一切,都和当时发生的英国对美洲的“印花税法”有直接关系。

十八世纪时,北美英属殖民地人口增长很快,1702年的27万人,到1770年已接近220万人人,大约每过25年翻一番,在美洲的北部,人们从事自由贸易,南部则是大片的种植园区,一片人丁兴盛,事业发达的景象。如此繁荣兴旺的美洲,使得英国开始注意到其中的利益。英国国王曾规定:殖民地的自由居民对涉及他们的立法有发言权,也就是说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得到了部分承认。但是,时间来到乔治三世的时代,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开始出现问题。年轻的乔治三世国王血气方刚,他的观点是:“不但要统而且要治。”1763年,英国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战争中,虽然美国土著曾与法国一起在东北部共同抗击英军,但是魁北克依旧落入英国手中。但是当以英国人自居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为此庆祝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系列矛盾接踵而来的开始。

延续七年的战争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债务,总计13亿英镑的债务是战前英国外债的两倍。英国当时的胜利导致了两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美国的殖民者觉得,再也不需要英国来替它出力对抗法国和印第安土著了;另一方面,宗主国英国却强烈感觉需要美国来为它的战争埋单,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殖民地体系与由英国陆军和海军所负责的安全体系,也需要资金来维持下去,这些也应该由在美国的殖民者来偿付。英国人原本想在国内解决问题,但加税的要求一提出就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海外殖民地,特别是美洲大陆,他们试图从那里筹措殖民地防务和管理开支。其中,英国首相兼财政大臣乔冶·格伦维尔说:“从殖民地取得某些收入是必要而又正当的。”他的提议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

1764年,英国颁布“糖税法”,对从西印度群岛进口到北美殖民地的所有食糖和糖浆,均要征收高额关税。在马萨诸塞,人们将糖浆加工成郎姆酒,这是当地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而新关税将使这些工厂倒闭,进而连累大多数商家。为此,马萨诸塞拒绝交纳任何税款,走私迅速发展起来。英国方面对此有所放纵,也许当时有点顾虑,并不尝试将该条例强制执行,只是对过去每加仑征6便士的外国糖税减为3便士,但撤销各殖民地原享有的某些免税待遇,对输入美洲的外国食糖和奢侈品(如酒、丝麻)收取附加税。

1765年,英国颁布“印花税法”,这是首次出现在美洲英属殖民地的新税种。1765年5月最后一个星期,“印花税法”传到美洲殖民地,立刻就引起了骚动,特别是在马萨诸塞。从11月开始,除了私人通信和书籍,几乎所有手写纸张和印刷品,包括小册子、报纸、广告、契据、文凭、票据、合同、所有法律文件、船舶证件,甚至连结婚证书和扑克牌,都必须贴上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有的则要贴多达10英镑。

“印花税法”由英国议会通过,是英国首次试图直接从美洲殖民地征税,以支付法英七年战争的支出,支付殖民地军事力量的给养,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印第安人的进攻。虽然英国当局声称,征收这两种税都是供当地的防卫与安全之用,但此举却没有征求殖民地人民的意见。北美殖民地的每个人都深受影响,人们开始反抗英国的这个新税法。首当其冲的波士顿人民爆发了,他们开始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征税员被涂上桐油,浑身粘满羽毛,印花税票被夺过来烧掉,木偶像被悬挂在火堆上点燃,维持秩序的陆军少尉托马斯·哈钦生的妹夫彼德·奥列弗的房子被人们冲击,就像狂风暴雨般的袭击一样捣得烂作一团。不久,哈钦生自己的豪宅与其中无数油画、银器、瓷器与稀有书籍全被洗劫一空。

根据英国传统,财产是和生命与自由紧密相连的,如没有本人同意或他所选代表同意,无人可以侵犯他的财产。殖民地普遍认为,殖民地的权力来自英王特许而不是英国议会,而且殖民地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因此英国议会无权对殖民地直接征税。要征也得殖民地议会说了算。据当时的《波士顿日报》报道说,弗吉尼亚处于“极其惊恐”的状态。8月,波士顿愤怒的群众“像被释放的恶魔”,他们向当地官员安德鲁·奥利弗的住宅扔石头,因为奥利弗被指定负责分发税票;接着他们袭击并摧毁了副总督托马斯·哈钦森的房子,误以为是他发起这让人厌恶的税种。

不寻常的一年

1765年的这桩税法事件,使得亚当斯开始在政治上引人注目。就在这一年,他当选为布伦特里的大道勘测员,这是一个他父亲曾经担任的职务。到了1766年,亚当斯又当选为布伦特里的镇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著作加上日益增多的露面机会,让他突然成为公众人物。在他开始出名时,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才刚刚起步。“我永远都不会引人注目,除非某种大好的机会让我释放自己的全部能力”,他曾经这样写道,现在机会来了。“……在兴趣和雄心的驱使下,当然还包括荣誉、感激和职责,我必须为此付出我最大的能力”,他写道,由于一贯诚实坦荡,他没有忘记在其中提到自己的雄心。

亚当斯之所以开始提到自己的雄心,在于他自己对未来趋势的正确判断。当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并拟于11月生效时,亚当斯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在此以前,亚当斯只是把律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并没有打算投身政治。但当印花税法的消息于5月传至殖民地时,约翰心中浮起了一连串设想:英国如此粗暴地征税,殖民地人民肯定不愿支付,到11月1日时,整个弗吉尼亚将发生什么情景呢?到那时,必定会出现生意都要关门,法院也要关门,律师将无事可做,他的生活前途将告吹。另外,北美殖民地人们强烈的自由主义精神在亚当斯身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他相信整个殖民地民众都会反抗英国的不公正政策。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亚当斯发表了他的《论宗教法规和封建法律》。亚当斯把这篇文章放在《波士顿日报》上,以不署名、无标题的形式发表。约翰·亚当斯在文中几乎没有提及印花税法。全文更像一份他自己的声明,声明他的炽热爱国之情,充分表现出对自由和权利的渴望与尊重。作为从英国迁移至此的殖民地人民的后代,他坚信美洲的自由并非是有待争取的理想,而是根据英国法律规定,通过几代美洲移民的勇气和牺牲早就确立了的一项权利。很多年以后,亚当斯说,远在任何交火、流血事件发生前,革命就已经在美洲移民的思想中开始了。

“记住,无论冒多大风险,我们都要支持自由。我们有权得到它,这权利是上帝赋予的。自由,如果不了解它,它很难被保存下来。人天生有权获取知识。即使我们本没有这项权利,但我们的父辈们也为我们争取、买到了这项权利,他们为此抛弃了自己的安逸、财产、享乐甚至鲜血。伟大的造物主没有白费心血,他赋予他们理解力和求知欲。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种权利,一种天赋、不可割让、不能剥夺、神圣的权利,我所指的是有关他们统治者的性格和行为的知识。”

英国政府明显轻视了北美殖民地人们的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敬畏。年轻的乔治三世没有意识到,在这块大洋彼岸土地上的人们,会比珍视生命更强烈地珍视自由。其实,早在“五月花”号船民登上这块土地之初,这种精神就以契约的形式被订立下来。

今天,“五月花”号的复制品停泊在马萨诸塞的海湾,在船舱里,摆放着一份文件的复制品,这份文件被称为美国最早的立国文本。“五月花”号上的41位男士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他们是船上的成年男性移民,由于当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她们没有签署。在他们走上新大陆之前,在船上召开了一个会议,并最终签署了这份文件以记录会议的精神。《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写在粗糙羊皮纸的文书,内容很简单,但它开创了一个先例,也树立了一个典范: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可以通过公议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威予以强加。

《五月花号公约》中这样写道:“为了上帝之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人在此签署此文件,并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本着这样的精神,1620年12月25日后的一天,在普利茅斯上岸的“五月花”号船民选出了自己的代表,这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力。从此,北美殖民地的自治意味着一切公共事务必须征得全体自由民的意见,由此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它标志着“政府需经被统治者的同意方可实行统治”这一原则得到认同并实施。《五月花号公约》的签订方式和内容,在王权与神权并行统治的时代,暗示了民主政治的许多基本理念。因为它否定了由来已久的君权神授思想,否认了统治权无须统治下普通民众认可的现状。虽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五月花号公约》只是此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第一个,但它所呈现出的依法管理、民众自治理念到今天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可以说,弗吉尼亚的这种精神成为后来另外12个州竞相效仿的模式,它也对《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美国精神的先驱。

投身政治热潮

“作者是个年轻人,年纪不会长于33或34岁,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判断力。”住在波士顿的资深牧师查尔斯·昌西看到亚当斯登载在《波士顿日报》上的文章后写信给罗得岛教土埃兹拉·斯泰尔斯时说,斯泰尔斯后来成为耶鲁大学的校长。“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文章之一。它为作者带来荣誉,遗憾的是作者并不为人知晓。”

以上就是查尔斯·昌西对亚当斯文章的评价,他所言不虚,这名年青人的文章确实令人印象难忘。在文章里,亚当斯并没有号召人们武装起来或举行更多的群众集会,但他文章的煽动性却是不言而喻的。但有一点也许牧师没有说对,亚当斯已经在那时开始被政治人士所注意。当时,亚当斯已经完全投身到波士顿的政治热潮中,他经常和格里德利、詹姆斯·奥蒂斯、塞缪尔·亚当斯等人会面。在一次次热烈的讨论中,亚当斯不断汲取这些人的勇气和智慧,更加坚定了他投身政治的信心。

仔细观察过围绕在自己周围的这些人之后,亚当斯认为自己的堂兄塞缪尔·亚当斯“最透彻地了解自由的含义”。塞缪尔·亚当斯“对这项事业敏锐而热忱”,为人“一贯正直”,有着“少有的好性格”。萨缪尔·亚当斯是约翰·亚当斯的远房兄弟,他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战斗人士。前者这一支久居波士顿,所以被称为城市亚当斯,后者这一支久居乡间,所以被称为乡间亚当斯。萨缪尔生于1722年,约翰生于1735年,所以萨缪尔不但在年龄上是老大哥,而且在革命道路上也是老大哥。1765年底,塞缪尔·亚当斯在波士顿组织了一个被称为“自由之子社”的秘密组织,他们领导城市居民放火焚烧成堆的印花,抢劫海关官员们的家,并迫使印花代售商辞职。约翰·亚当斯不像萨缪尔·亚当斯那样呼吁人们起来战斗。作为乡下人,他生来就不喜欢波士顿那样的“聚众滋事”,他甚至厌恶这种“对和平的粗暴践踏”。

亚当斯在文章中呼吁人们要团结起来,不向英国当局低头。他在文中写到:“政府统治是件清楚、简单、明智的事情,它建立在自然和理性之上,是人所共知的……我们受磨难的真正根源来自于我们的怯懦。我们一直不敢思考……让我们敢于阅读、思考、演讲、写作……英国人的自由并非王公、议会的恩赐……我们的许多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像普遍真理一样得到人们的认同,早在当初就确定,甚至早于议会就已经存在……让我们阅读、回忆并铭记我们祖先的初衷和抱负吧,他们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这不适宜居住的荒野……想想他们惊人的毅力、艰苦的遭遇吧。他们面对饥饿、寒冷毫不退缩,全都默默承受。他们从事强体力劳动:清理土地,修建房屋,种植食物,捕鱼捞虾,而且随时面临野兽的威胁。想想那些文明和宗教原则、那些希望与期待,依靠这些支持,他们才得以度过所有艰难险阻,始终耐心屈从……让我们把这回忆当做自由吧,自由的希望,为他们、为我们,也为我们的希望,这希望帮助他们战胜了所有的挫折、危险和考验。”

同类推荐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曾因酒醉鞭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本书反映郁达夫如何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的同时,着重描写了他与四个品貌各异的年轻女子的情感纠葛。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热门推荐
  •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本书讲述了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对于孩子,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来说,由他们的本身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老师又必须要能抓住这些孩子的特点,避免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因此,老师在教育时,必须要能“蹲下自己的身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吸收了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及中外教育的各种优势,对“蹲下来”的教育方式进行精辟的阐释,相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大有裨益。
  • 向曾国藩借智慧

    向曾国藩借智慧

    本书从曾国藩的为人、为官、管人、用人、修身、治家、读书、理财及养生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其人生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智慧财富。《向曾国藩借智慧》案例翔实,剖析精当,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曾国藩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对自身各种境遇的感悟,还给读者介绍了解决平时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策略。《向曾国藩借智慧》可以启发读者,让读者领悟到曾国藩的智慧精华。
  • 三步破天

    三步破天

    逢遭巨变,踏入修道路。但修真界朝生夕死,一念成梦,一念梦醒,一念成空,他走向了巅峰,到达修道者所认为的最高境界---踏天。可最终他却发现踏天三步之后又有破天,那破天之后可还有其他?
  • 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是一个与各种灾害相抗衡、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艰难历程。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相对集中,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性疫情、火灾、爆炸、交通、卫生、恐怖袭击等伤害事故频频发生。这些“潜伏”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危险因素,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员伤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幸。这些事件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安全风险中,而且谁也无法预料自己在何时何地会遇到何种灾难。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这个皇帝很腹黑

    这个皇帝很腹黑

    她错了她真的错了她从一开始就错了………她不应该专看长样连名字也不弄清楚就把‘他’当作表哥往家领如今可好,请神容易送神难他说:“朕是皇帝”2010年的世界也疯狂了……吓得她连忙扔给他一盒退烧药他非但不吃且用更‘直接’的方式让她‘承认’了他的身份胁迫她做了他的老师学习在现代生活技能的老师为期一个月………一个月后,这个有帝王之相却没帝王作派的男人居然拍拍股屁走人了一走就是三年……三年后的短暂重逢换来的却是又一次的分离……而且还是在一个陌生遥远的时代……~~~~~~~~~~~~~~~~~~~~~~~~~~~~~~~~~~~~~~~~~~~~~~~~~~~~~~~~~~~~~~~~~~~~~~~~~~~~~~~~~~~~推介好友的文文《慕卿诗》——秋笑儿《弃妃当自强》——春棠大人《悍妻的绝色夫君们》——安甜妮哥《王爷老公很霸道》——破碎夕阳《我的弟弟老公》——襄儿不怕《肆意天下》——夜漫舞
  • 金牌狂妃

    金牌狂妃

    ”,凤家大小姐凤妖娆胆小懦弱、胸无点墨、人人厌之。殊不知,因为凤妖娆,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如她,就如同恶魔一般的存在,迎来了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人人惧之。又怎么能放过那些伤害她的人呢!从此,世人皆知,世人言,一朝灵魂变换,“宁愿得罪阎罗王,也勿惹到凤妖娆。暖色新文【霸气穿越:暴王的鬼眼妃】
  • 望台娇

    望台娇

    嫡母刻薄,生母懦弱,在众美女姐妹中最不起眼的‘丑女’,没有关系!!被老爹忽略,嫡母不喜,姐姐妹妹鄙视中,连丫鬟都看不起她,真的没关系。她这一生,经历曲折,堪称惊心动魄,在这礼教严谨的古代,硬生生的被她老爹和嫡母嫁了三次,夫家一个比一个有权势。一嫁定远大将军,还没圆房,丈夫死翘翘了,被冠上克夫的恶名送回了娘家!二嫁冷面美丞相,还米有弄清楚嫁的何许人也,新婚第二天,一纸休书把她休回了娘家,只因为她长得丑!!三嫁花心风流武皇帝,结果女主害怕深宫锁玉,折磨不休的生活,没志气的投水自尽了,然后某人华丽丽的穿来了。。。重生的柳湘颜看着镜子里自己占据的倒霉的原主人身体,无奈的叹口气,很是搞不懂,明明不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为什么每一次嫁的男人越来越显赫呢?好吧,既穿之则安之,人不犯我,相安无事,人若犯我。。。逃跑了事。。。不过,若是逃不过,嘿嘿。。。也别当我是好捏的软柿子~~~老坑链接:本文的姐妹篇杜月城的故事《妻妾斗:正妻不下堂》连续两月位居月票榜第二!
  • 动物世界3

    动物世界3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