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5200000009

第9章 理想照耀友谊(1949年之前)(9)

李约瑟与中国的缘分,也有许多巧合的成分。

这位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知识分子家庭的英国人,原本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入学后旋即发现外科医生就是“锯骨头”,太机械,不需要太多的智力,于是改学化学。他的专着《化学胚胎学》获得学术界肯定,41岁时即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本可以走上生化界学术泰斗的道路,却在正当壮年时来到了中国,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和思考着述,一个从未接受过史学科班训练的生物化学家,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权威,并和中国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沈诗章、王应睐和鲁桂珍三位中国留学生来到李约瑟供职的剑桥大学留学之时。他既对鲁桂珍一见倾心(后来鲁成为李约瑟的助手、情人和晚年伴侣),也对中国文化一见倾心。于是,他开始在学生的帮助下学习汉语,研究中国科学文化。

李约瑟的学习能力惊人,他对中国文化的熟稔可以从他为自己取的中文名管窥一二——“Needham”之所以未音译为“倪”而取“李”,是出于对中国道教始祖李聃的一种敬意;“约瑟”来自其英文名字Joseph的音译;取字“丹耀”,“丹”是道家炼丹之结晶,他要把道家思想发扬光大,同时“丹”又与李聃同音;后来他又为自己取别号“十宿道人”“胜冗子”。

出于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和与鲁桂珍的关系,李约瑟产生了反战的情绪,他在做研究的同时,也给英国的报刊写文章,到伦敦参加游行,并出版小册子,支持中国人的抗战。

1943年,李约瑟受英国政府的委派来到抗战中的中国。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出行十一次,行程五万公里,几乎踏遍了这个西方人眼中神秘国度的每一寸土地,积累了日后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丰富资料。

后来的研究表明,李约瑟的任务除了研究之外,还要协助从沦陷区逃往内地的学者们重建大学,给他们送去最急需的实验仪器、参考书和科学期刊,并肩负着改善英中关系的重任,以便日本投降后,英国能立即在中国乃 至整个区域施加影响。

正因为如此,李约瑟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不偏不倚。不过,他与共产党领导尤其是周恩来的接触甚密,还结识了包括郭沫若、竺可桢等在内的朋友,这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共产党政权维持良好关系的保障。1964年,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指示要将《中国科学技术史》译成中文出版,并委托张友渔和宦乡负责落实,这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重点项目。

1994年,李约瑟当选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一同当选的还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陈省身等人。

不过,比起他的院士身份,更加广为人知的是他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鲁桂珍博士,仍在从事巨着“中国科学史”的写作。巨着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自己给出的答案包括: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他还特别提出: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

后来,许许多多的各学科学者又给出了他们不同的回答。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以外国友人身份提出的令人们深思的问题,或许是比李约瑟的皇皇巨着更加珍贵的礼物。时至今日,当人们慨叹中国的科研环境不利于创新时,依然有不少人会提起这道着名的李氏难题。

罗斯福之友

“此刻我的躯体和精神好像是分裂状态,我的躯体在飞机上,但我的精神却留在中国。”

从1939年开始,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太平,不仅中国正遭受着日本全面侵略和内战风险的双重折磨,整个国际局势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参战。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单个的人——尤其是像这批最初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样以记者、医生、科学家等民间身份活动的人——越来越难在其中发挥具体的作用,起到可见的影响。

斯诺或许可以算作一个例外。这位在中国积累了丰富资源和阅历,并依靠一本《西行漫记》闻名世界的美国记者,在舞台上依然拥有一个不算太起眼的位置。

实际上,斯诺在1941年就离开了中国。在回到美国之前,他向世界报道的最后一件在中国发生的大事是皖南事变。在那一桩促使周恩来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事变中,国民党命令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并在1月6日附近围剿新四军,令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损失惨重,军长**被俘并遭囚禁,副军长被杀。

斯诺是第一个从共产党线人处了解到皖南事变的外国记者,也是第一批对外报道此事的记者。他称事变为“一月大屠杀”,这与国民党的说辞显然不同。

于是,皖南事变不仅给了国共合作以毁灭性的打击,也令国民党和斯诺之间本已非常不稳固的关系彻底破裂。在重庆政府眼中,斯诺这位曾经乘坐VIP火车包厢的座上宾已经坚定地站到了“敌对阵营”那边,甚至认为他是“共产国际的代理人”,将他彻底视为不受欢迎的人。

不过,斯诺的报道引发了国际舆论对国民党这一行动的批评和非难,客观上有助于遏制国共之间的进一步冲突。从这个角度来说,斯诺出色地履行了记者的职责。

但职业上的荣耀已经无法阻止他个人生活的危机。经年累月的工作令他心力交瘁,统一战线解体、“工合”运动迅速衰败的事实又给他的情绪造成很大打击。就在这个时期,他和海伦的婚姻也开始出现问题,而他的经济状况也颇为堪忧,银行存款只有不到两千美元。

回国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此时距离他首次到达中国已经过去十三个年头。离开中国之前,一个必须告别的人是宋庆龄。宋力劝斯诺留下,在得知这已经不可能的时候,她对斯诺说:“你以后回来吧。我们算你是弟弟。你在美国不会开心。你属于中国。”

说斯诺属于中国而不是美国,固然是一种浪漫化的修辞,但也不乏道理。斯诺在飞机起飞不久也开始感到后悔:“此刻我的躯体和精神好像是分裂状态,我的躯体在飞机上,但我的精神却留在中国。”

实际上,离开中国后,斯诺并未就此失魂落魄,他主动表示要关注更为广泛的欧洲事务,抱怨“人们认为我属于远东”——为此,他曾奔赴欧洲二战前线采访,观察和思考世界局势。

同时,斯诺在中国的经历又令他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人士,这帮助他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建立了良好关系。罗斯福曾经先后三次会见斯诺——联想到斯诺与毛泽东的数次会面便可以确定,斯诺无疑是那个年代全世界最重要的记者之一,也是能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的少数记者之一。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是一个“斯诺迷”,曾深受《西行漫记》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斯诺最初对罗斯福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这位战时总统在修补失败的美国资本主义时不是很成功,甚至还把总统看成战争的鼓吹者。不过后来,当他真正见到罗斯福并与之有深入交流之后,他改变了看法,认为总统能“领导我们取得胜利,获得理智的和平”。

斯诺与罗斯福的几次会面,谈话的主题大多围绕着中国局势和国共两党展开,斯诺既为总统的决策提供了许多情报信息,也对某些国家政策产生了切实的影响。

与斯诺第一次会面时,罗斯福问:“除了对中国(国民党)政府以外,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中国人民呢?”斯诺建议:直接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提供援助和武器。

后来,罗斯福答应了斯诺所提出的支持中国“工合”运动的政策,并敦促蒋介石提供资助。到两人第三次会面时,罗斯福真的做出允诺,准备在对日战争的最后阶段,直接给中国共产党以援助。然而天公不凑巧,就在同斯诺谈话后不久,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突然去世,这项计划也随之被搁置起来。

尽管后来有人认为,罗斯福总统的对华政策存在失误——比如,他对蒋介石的认识肤浅,且过于天真地相信“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的党员终究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但是,在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做出百分之百英明的决断显然是不可能的。斯诺对罗斯福的尊重和信任,并非全是偶像式的崇拜——如上文曾提到的,斯诺不是这样的人。

罗斯福在佐治亚州的温泉突发脑溢血去世的那一天,斯诺和出版社贝内特·塞尔夫人在一起,得知消息之后,他们悲痛万分。那天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斯诺和塞尔夫人一起打了一辆的士,司机对罗斯福发表了轻蔑的评论,斯诺便坚持叫司机停车,换车前行。

群众演员

“中国是有缺点,而且是很大的缺点,这种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

斯诺之所以能成为所有来华采访的记者中最重要、成就最大的一位,能成为罗斯福与毛泽东的朋友,不仅与他个人的努力有关,也不乏一些运气因素——当初共产党选择第一位进入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时,放弃了史沫特莱,相中了斯诺,使他拥有了一战成名的机会;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又对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封锁,禁止任何外国记者进入,令大批记者失去了与共产党核心直接接触的机会,而在此之前斯诺已经去过那里两次,结交了许多共产党联系人。

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在1944年才终于被打破。在那五年里,变化的国际局势促使聚集在中国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多,他们对延安的兴趣越来越大——中国战场已经成为国际反***战争的一部分,但作战局面看上去并不乐观,许多人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越来越失望,他们急于了解共产党的抗日力量和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真相。

“在过去五年当中,政府不许有一个新闻记者到那里去,我们都好几次递了申请书,请求允许参观共产党的区域,结果总是并不干脆拒绝的。我们中间的一个所得到的回答是‘慢些吧’,另一个是‘现在未便’,还有一个是‘情况未定’。”《泰晤士报》记者哈里森·福尔曼说。

越来越汹涌的信息渴求最终冲破了高高筑起的信息“防火墙”。在国际 舆论的压力和美国政府的要求之下,国民政府的政策被迫松动。1944年2月16日,国民党发言人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正式否认对解放区封锁的存在。外国记者立即抓住这个机会,联名直接向蒋介石提出申请书,蒋不得不答应组织中外记者访问延安。

最终,重庆政府组织的中外记者团包括6名外国记者、9名中国记者,以及国民党官方指派的2名领队和中宣部的4名“随员”。

可以想见,当局保守、封闭的新闻政策不会突然改变。即便允许中外记者奔赴西北,完全自由的采访也是不可能的,必须由政府主导组团,挑选人选并安排行程。在采访过程中,亦有贴身的监视。

“我们的正式关系尽管什么都是笑嘻嘻和客客气气,西安官吏却严密监视着并且记录着我们的一言一动。后来我们知道,人力车夫也是特派到迎宾馆的,他们总坚持着要求我们雇用。当我们拒绝坐车时,你走到那里他们就跟踪你到那里。我们婉辞抗议了,人力车夫立即不见,继之以便衣的人们,在迎宾馆的门外闲荡。如果我们在街上雇了一辆车,他们就骑了脚踏车跟随着。”福尔曼回忆在西安采访的情景说。

官方安排的采访内容亦有许多是“群众演员”的“表演”,比如安排人向外国记者诉说共产党的“罪行”。但显然,这种表演的安排还不够到位,很快就引起了外国记者们的怀疑,并最终揭穿了谎言。同样的闹剧后来又发生在对军阀阎锡山的采访中。

事实证明,在面对舆论对了解真相的诉求时,不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保证信息的自由流通,反而希望依靠谎言来蒙蔽外国记者们的眼睛,是新闻政策中的下下策。

对比之下,当记者团终于抵达延安时,共产党表现出的开放心态和对民主的重视迅速抓住了外国记者们的心。波兰记者爱泼斯坦代表外国记者发言说:“来到延安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们很快乐。因为延安之行可以帮助神圣的反***工作。在同盟国国家的阵营里,不应该有任何一个地区被关闭起来,对于职业的新闻记者,也不应该有任何一个地区不让他们去看一看,因 为他们是全世界人民的眼睛。”

爱泼斯坦后来成为这批记者中与新中国走得最近的一个,他不仅被称为,还在1957年加入了中国籍,成为了一名犹太裔中国人。当年,在爱泼斯坦帮助改写下,新华社在延安窑洞向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电讯。在官方的宣传中,这条电讯的意义非同凡响:“从此,世界开始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显然,共产党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将之视为一次极佳的外交机会。在194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给各中央局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2005),生于波兰,犹太裔中国人,记者、作家,中共党员。

和各区党委发出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这次外国记者、美军人员来我边区及敌后根据地,便是对我新民主中国有初步认识后有实际接触的开始。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的访问和观察当成普通行为,而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

在延安,毛泽东接见了这批中外记者,他在回答提问时留下了一段被传颂至今的发言:“中国是有缺点,而且是很大的缺点,这种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中国人民非常需要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抗战才有力量,中国内部关系与对外关系,才能走上轨道,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国家,亦只有民主才能使中国在战后继续团结。中国缺乏民主,是在座诸位所深知的。只有加上民主,中国才能前进一步。”

作为共产党领导人,毛的这段表态激动人心。后来有人评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从重庆到延安的旅行,就像从地狱来到天堂。因为延安的一切看上去都秩序井然,人们正在实行民主,或者他们认为正在实行。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确正在实行民主。共产党看来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开辟通往中国新时代的道路。”

美军来客

同类推荐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热门推荐
  • 超级玄师系统

    超级玄师系统

    加倍技能,暴击技能,分身技能,治疗技能,......,各种技能不断出现,诸多技能完爆敌人,狂虐天骄,越阶挑战,伴随着这些逆天技能,林枫将一步一步踏上巅峰!!!
  •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天赋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天赋包括一般的能力,如音乐、数学或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天赋要转换成技能要经过训练和学习。
  • 大少的冷妻

    大少的冷妻

    有钱的人不一定幸福,没钱的人不一定不幸福,但倒霉的事多多少少都会摊上一点。=======================================‘飞花断喉,喋血芙蓉’听过这八个字的人很多,真正体会这八个字的,却没有。因为死人,等于没有。杀手血芙蓉,来无影,去无踪,好像不存在,又好像处处都在,冥冥之中在暗自洞察一切。她冷漠,无情,在暗夜里呼唤正义。她是全凭喜好做事的暗夜修罗血芙蓉,本也是富家千金嫡女,童年父母婚变,她从公主变成灰姑娘,此后恶运连连…。母亲去世,兄长失踪,丢给她一个嗷嗷待哺,身份成迷的婴儿,未成年的她受尽唾弃指责。看尽人间世态炎凉,只想平平淡淡过一生,谁料,昔日的老子,要拿她联姻。靠之,人善被人欺,这次叔可忍,婶也不忍了。他出生豪门,少年英雄,饶是强大此般,还是逃不开家人逼婚,于是…“我扮演你妻子,条件是你要用你的全部势力做我的后盾。”“成交。”故事从此开始…
  • 自巴黎一路南下

    自巴黎一路南下

    一段纸上的环球旅行,世界多国留学生携手旅外青春作家带你体验别样的留学生活和异国游历奇遇。在法国:难忘法国童话般的小镇,邂逅小镇里那个男子;在美国:开车穿越传说中的66号公路,遭遇惊悚的hitchhiker;在日本:一品浪漫的京都小雪;在德国:柏林墙头,一段穿越时光的生死恋;在俄罗斯:体会一个人在异国的独立生活;在印度:亚穆纳河波澜不惊的缓缓流过,有穿着红袍的印度女人,颈子里带着金色的项圈,咖啡色的皮肤美丽的暴露在阳光里,映着亚穆纳河波光粼粼的流水,闪耀的眸子带着夺人的亮光……
  •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一场睡梦之中的穿越。从一个不得宠的丞相庶子,空有一身美貌却被人嗤笑。到言辞狠厉,只想报复报复丞相父亲的侍郎知府,审个案能够惹来顶级杀手。收个杀手做侍卫,救灾百姓身先士卒。成绩卓绝,一朝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身在高处,心里不禁起了丝涟漪,被人陷害无所谓,被贬无所谓,落井下石更无所谓,也许能够学学苏轼吧。繁荣一地,偶尔插插江湖琐事,入冥教,她都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让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偶尔戏戏美女,或是捉弄捉弄身边美男,她是那么的淡定。她根本就不知道身边的人早已经为她倾心,而她依旧我行我素,淡漠如她。异国使臣来了,皇帝谋人却让她‘男扮女装’,迎接贵宾。当她再一次站在权力的顶峰,盛极一时,亲爱的娘亲却告诉她,她不是她的女儿,她只是她报复的一颗棋子。云依依不愿意相信,但也必须相信,眼睛一闭,倒在了大殿之前。而他们才知道他是她!沉睡醒来她忘记了一切,只知道自己从现在醒来,一切又将如何发展。她是否应该朝命定的方向走去,还是逃脱命运。半年失忆醒来,不入庙堂,入江湖,一场命运的相逢再一次展开。人生本就是一场阴谋,上天就是那个主谋人。PS:本文比较长,慢热型,希望喜欢的读者能够静下心来看哦。
  • 凤凰浴血之女状元

    凤凰浴血之女状元

    某妖白衣对她说:“官人,此生不可再负妾身!”某妖孽太子道:“你不能不喜欢我,你只能喜欢我!”某冷酷杀手幽僵道:“你是娄姬苍,我就不能杀你,还要保护你!”蓝大少道:“小姑娘,在下活了三百多年了!”哈?妖,鬼,人,仙,她区区一个想过平凡日子的穿越女,为报仇改名换姓而已,谁知同时也换来了桃花朵朵债……
  •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孟琦夏,在一次车祸后被一只千年修行的猫所救,人身虽死魂却穿越到北辕王朝,成了当朝丞相的嫡女——闻人七夏!可是娘亲早逝、爹爹不疼、姐姐陷害的,这嫡女怎会是这般的待遇?无所谓,她体内有猫妖内丹一枚,能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养只麻雀当宠物,没事给她收集信息去,再有猫妖来相助,她要一步一步的变强大,好让那些欺负她的人都知道她不是好惹的!一副天真无邪可爱无敌的模样,却是腹黑无比,在别人要嘲笑之时,她让那些嘲笑的人无地自容,在别人要陷害之前,她就先陷害过去,总之,一切都是先下手为强!好吧,她这是要逆天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千万别这么吃

    千万别这么吃

    “民以食为天”。如何吃得营养、吃科科学、吃得有品位,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告诉人应该吃什么、该如何吃,尤其指出了种种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饮食习惯。这本书的内容对每个人都有用,当你面对美食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千万别这么吃!”你知道怎样饮食才能获得健康吗?你清楚你的身体里需要什么营养物质吗?你了解餐桌礼仪吗?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吗?本书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的诠释“吃”,引领你去走近饮食、了解饮食、透析饮食,向你展示吃的文化,吃的科学。以这里为起点,吃出你的健康来,吃出你的品位来。拥有它,你将拥有美丽和健康;翻阅它,你会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从而受益终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