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5200000020

第20章 为国家友谊破冰(1971年-1979年)(4)

不过,周恩来总理一再强调,内部纠纷不会影响中国的对外政策。而美方的基辛格也不认为中国的混乱会给尼克松总统即将到来的访问带来什么困难。

他们的判断当然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要下这样的判断无疑冒着风险。谁知道当一直被中国人仇视的“美帝国主义”总统来到中国时,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那个年代里,连小女孩跳皮筋唱的歌谣都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杜鲁门他妈,是个大傻瓜……”

之前,尼克松在访问南美洲时,曾在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委内瑞拉遭遇了强烈的抗议。他一出飞机,民众就挥舞着“美帝国主义和尼克松一起滚出去”之类的标语叫喊起来。在乐队演奏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的整个过程中,震耳欲聋的嘘声、叫骂声一直没有中断过,甚至当委内瑞拉国歌奏响时,叫骂依然持续。

这还不算什么,最令尼克松恼火的是,当他穿过机场大楼时,站在阳台上示威的人们就往下吐口水。“唾沫密如雨点,简直无法躲避。”陪同尼克松出访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弗农·阿·沃尔特斯后来回忆说,“这帮家伙眼看着我们无力还击,眼看着警察对骚动听之任之而显得极为得意。警察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对于这段令尼克松不堪回首的经历,基辛格知道得很清楚。被侮辱倒是其次,可怕的是,如果吐口水的人手里拿着一把枪,或许可以轻易命中总统。

出于对中国国内形势的担心,更出于意识形态的戒备,害怕“有某一个狂热的年轻共产党人会做出什么越轨的举动来”,美国方面最终决定,打破“安全问题依靠东道国”的传统,由美国自己负责对元首的保护。这还导 致了双方的小矛盾——在地面交通工具方面,美方要求将自己的防弹车运过来,中方则坚持尼克松坐中方提供的车。最终,是美方作了让步,中方调用了国内仅有的两辆防弹车——这两辆车一辆是毛泽东专用,另一辆则曾经属于几个月前外逃坠机身亡的林彪专用。

当然,事后证明,美国人的担心是多余的。尽管看上去中国正处于全民“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但实际上,政府依然能够强有力地控制住国民。正如后来有人评价的,红卫兵们的造反并不是真的造反,而是“奉旨造反”。

体贴的中国人为了迎接这位后来被称为的美国总统来访,作了事无巨细的准备。比如,在尼克松参观故宫的当天,表面上看起来并不是专场接待美国客人,但实际上所有的其他“游客”都是事先组织的。此外,公安部、北京卫戍部队、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卫人员,还同时做了周密的内外安全保卫布置。

更需要花费人力的,是赶在尼克松到来之前,将广泛存在于各处的“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走狗”之类反美标语和反美地名进行更改。

在尼克松将要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红卫兵高举刀枪和帝国主义斗争的宣传画被撤下,挂上了齐白石、徐悲鸿的画,以及一些瓷器。

与此同时,北京的很多地方也悄悄在尼克松来访前更换了名字。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的“反帝东路”和“反帝西路”恢复了过去的路名——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反帝医院”则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重新以它原来的名字出现——地安门大街。

上海同样作了如出一辙的准备。在尼克松下榻的锦江饭店,用林风眠、徐悲鸿等国画大师的作品替换了房间里的毛泽东像和毛泽东语录。

跨洋握手

“无非是‘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到帝、修、反,建立社会主义’这些话……但就你个人来说,可能你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博士)也不在。如果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经过长久的试探与精心的准备,1972年2月21日,两个曾经互相敌视的国家终于迎来了那历史性的握手。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在北京机场,周恩来对还没完全走下舷梯就伸出双手的尼克松说。

显然,握手的双方都极看重这个简单动作背后的复杂寓意。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的领导人,对握手的学问大多十分了解:是否握手,怎样握手,什么时候伸手,是站在原地不动还是主动迎向前去握,握手的力道是蜻蜓点水还是沉重紧实,握手的时间有多长,如何在拒绝握手的同时保持礼貌和体面等等,门道相当多。

根据尼克松和他的身边人后来的回忆和解释,这位越洋而来的美国总统确实为了这短短几秒钟的握手做了周详的准备。一个细节是在飞机上时,尼克松就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周恩来是否穿了大衣。当他得知肯定的答案后,便也穿了大衣走出飞机。

更重要的是尼克松将这次握手视为一次重要的“修补历史伤口”的机会。

他要修补的伤口,源自1954年。当时,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上,苏、美、英、法、中五个国家讨论了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等问题,代表中国出席的是总理周恩来,代表美国出席的则是国务卿杜勒斯。

杜勒斯被不少中国人称为“反共头子”,他对共产主义极为反感,积极倡导对华封锁和遏制政策。在会上,他曾放言“只有在自己的汽车与周恩来的相撞时”才会与周会晤。后来,两人在会场上相遇,周恩来大方地伸出手来准备握手,而杜勒斯却摇摇头,走出了会议室,完全漠视了中国总理的存在。

这段个人尊严和民族尊严被藐视的经历后来成为周恩来的心头之痛,他曾在与斯诺谈话时谈及此事。而基辛格也在《白宫岁月》中说:“周恩来对1954年杜勒斯拒绝和他握手的怠慢之举耿耿于怀。”

有鉴于此,尼克松特意设计了自己的动作——还未走下飞机舷梯就要伸出双手,以表示是自己主动要求与中国总理握手,要为杜勒斯的行为“赎罪”。

不过,后来也有人根据在日内瓦会议上担任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的王炳南的回忆推断,认为所谓拒绝握手之说“纯属演绎”。但亦有包括尼克松自己的着作等不少史料说明“杜勒斯拒绝握手,尼克松意图修补”一事确实发生过。

无论如何,从1954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的转变已经天翻地覆,双方为建交竭力表现出诚意。按照常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最大阵容由151人组成,用来迎接外国首脑,但在1972年迎接尼克松时,仪仗队员的数目竟是这一规模的两倍。

这次已经载入史册的机场迎接后来还发生了一段插曲:在中方发表的所有照片中,周恩来身后的翻译冀朝铸“蒸发”了。在当年,对涉及领导人的照片进行“PS”式的修改经常发生,尽管今天已经很难去弄清楚冀朝铸“被消失”的原委,但从中至少可以一窥当时中国国内复杂、微妙的政治斗争。

抵达北京后,尼克松并不能肯定自己是否能见到毛泽东,更不知道具体何时能与毛泽东相见。此前,外国新闻界盛传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已经病重。

这样的传闻并非没有依据,从1971年10月到1972年2月的将近五个月时间里,毛泽东只在公开场合中出现过四次。

事实证明,幸运的尼克松收获了始料未及的惊喜。他们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两点,毛泽东就让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通知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要和尼克松谈一谈。

在中南海的毛泽东寓所,握手的场景再次上演并被铭记。这一次,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毛泽东握着尼克松的手长达一分钟之久。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解密了这次中美元首会谈的内容——这份文件曾被中美双方均视为绝密资料。

根据解密的文件,尼克松在谈话开始时曾恭维毛泽东为“思想深刻的哲学家”,毛泽东则指着基辛格问:“他是个哲学博士?今天请他做主讲人如何?”

在这样的谈话中,主讲人当然只可能是毛泽东和尼克松。不过基辛格也趁机攀起了“关系”,他说,自己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学生要阅读毛主席的全集。

“我的那些东西没什么。我写的东西里面没什么教育意义。”毛泽东说。

有意思的是,在谈话中,毛泽东称自己的老对头蒋介石为“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当然,并非——并对尼克松说:“我们跟他做朋友的历史比你跟他做朋友的历史长得多。”

尽管毛泽东表示“只讨论哲学问题”,但国际局势仍然是令双方花费了最多时间的话题。“让我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新的形势有了一个认识。”尼克松一针见血,“我们知道中国并不威胁美国的领土。我想你们也知道,美国对中国的领土没有企图。我们知道中国不想统治美国。我们相信你们也认识到美国不想统治世界。”

“我们也不威胁日本和南朝鲜。”毛泽东回应说。

临近约定的结束时间,毛问周恩来:“你看今天我们吹到这里差不多了吧?”

尼克松说:“我想在结束时说,主席先生,我们知道你和总理冒了很大风险邀请我们到这里来。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但是,我读了主席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历时75分钟的会谈中,中美双方就世界局势、中美关系等宏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图为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握手长达一分钟。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华访问。“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峙20多年的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新篇章。《人民画报》1972年第4期详细报道了同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

的一些讲话,知道主席是一个一旦机会来临就能看到的人,也知道你一定要‘只争朝夕’。”他表示,希望和主席进行“坦率的谈话”。

毛泽东指着基辛格自嘲:“‘只争朝夕’的是他。我想,大概像我这种人放大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修、反,建立社会主义’这些话。”

“就是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匪徒。”尼克松的回答非常“顺从”。

“但就你个人来说,可能你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博士)也不在。

如果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

这段有意思的对话是当时中国外交转向的写照——要在宣称“打倒”的对象中挑几个“不在打倒之列”的朋友,并将他们培养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后来,尼克松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在事后说。

标志着“另一个时代”开端的是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这是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公报不仅终结了中美多年的隔绝局面,而且在正式建交之后的双边关系中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熊猫外交

“其实我们心里有数,考虑送熊猫了。虽然那时候因为自然灾害,我们的熊猫已经很少了,但为了美国人民的感情,尤其是儿童的感情,我们还是决定送一对。”

以“好客”闻名的中国人,为了展现自己结交友谊的真诚,往往会送上丰富的礼物,进行周到的接待。作为“三代老友”的最重要代表,尼克松和基辛格在访华时便好好享受了一番超高规格的礼遇。

尼克松的长城之行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按照计划,他在2月24日的行程是参观长城。根据当时的中方接待人员回忆,尼克松夫妇非常期待登上长城成为“好汉”,他们此番到访中国,除了政治目的之外,“最看重的是长城”。

然而天公不作美,23日晚,北京开始下大雪。很快,路面上就有了厚厚的积雪,这让接待人员很是担心。然而,第二天一早,“奇迹”发生了:马路上厚厚的大雪居然“消失”了,而路边则能看到高高的雪堆,这让尼克松夫妇顺利按照原计划游览了长城。

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处长的唐龙彬后来得知,周恩来在23日晚上亲自给北京市领导打电话布置扫雪任务。为了让美国朋友们顺利到达长城,北京连夜出动了100多辆洒水车,派出60万到80万人扫雪,从钓鱼台一直扫到烽火台。这让尼克松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在美国,他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动员那么多群众。

了解新中国历史的人会明白,为了能让国家结交到来自美国的朋友,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有什么无法做到呢?只不过,以美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当然是充满了不可思议,同时也充满了哭笑不得。

当时,为了营造“友好气氛”,展示“国家形象”,中国人向美国政客和记者们表演了许多内容。比如,街道动员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把胡同打扫得异乎寻常的干净;又比如,记者们被安排参观西单菜市场,结果小贩们摆出的肉,又新鲜又瘦,还叫自己的员工穿上漂亮的衣服排队去买,青菜也是最好的,原价从一块变成了五毛。“结果外宾前脚走,后面新鲜的肉就收到冰箱里去了,青菜也恢复了价格,顾客们买好的肉也放回去了。去儿童医院参观,所有的儿童都换上新衣服,玩具也全换了新的,连院长护士都换上新白褂子。”唐龙彬说。

尼克松在游览长城时,也见识到了中国人的表演。

当时,在零下好几度的天气里,路边却有一些“村民”在下象棋。

“下象棋就下象棋,尼克松夫妇手挽着手经过的时候,至少应该站起来一下嘛!”唐龙彬回忆说。但实际情况是,下棋的“村民”仍低头下棋,对金发碧眼的总统夫妇驾到竟然无动于衷。尼克松自然明白个中奥秘:“这是做给我们看的。”

周恩来得知这些情况后,倒是非常坦诚。他在会谈时对尼克松说:“我们有些做法比较虚假,是形式主义。”

其实,在结交友谊的过程中,“形式主义”的界限很难判断。周恩来一方面批评表演者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又非常注重各种形式的细节,他甚至亲自过问了送给美国代表团成员的小礼物。

为了确保与美国人的友谊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中国人还使出了“绝招”——送大熊猫。

其实,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两国就曾商议过赠送熊猫的事情。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致信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 一对大熊猫”。1957年5月17日,北京动物园将交换办法报给对外文化联络局,获得了同意,但对外联络局要求需“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并领取交换的动物”。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只得作罢。

十五年后,国际形势让尼克松和毛泽东走到了一起,也让中国的大熊猫有了“留洋”的可能。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访华过程中,尼克松流露出对熊猫的喜爱。他们参观了北京动物园熊猫馆,“左照相,右照相,说要是美国有这样一对熊猫多好啊。”唐龙彬回忆说,“其实我们心里有数,考虑送熊猫了。虽然那时候因为自然灾害,我们的熊猫已经很少了,但为了美国人民的感情,尤其是儿童的感情,我们还是决定送一对。”

不过,出于周全的考虑,这个决定并没有马上和盘托出,因为当时的谈判还没开始,不少问题还没谈拢。

同类推荐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第七感

    第七感

    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周德东力作!主人公碎花小鳄被迫来到一个古怪、诡异的学校——永远无声无息的209寝室、莫名其妙的同窗室友、不同寻常的冰镇可乐怎么喝都会中奖、只要出门就能看到的那辆出租车和那位表情猥琐的司机,所有的种种无不隐藏着惊世骇俗的秘密。是死神的诅咒,抑或是活人的阴谋?母女二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结局会是怎样?是什么堆积出难解的亲情仇恨?已经过世的父亲为什么会变身成为“电子父亲”?浪子的爱情究竟情归何处?“第七感”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还是蕴藏在何种情感中的不为人知的情结?
  • 教主,你又变身了

    教主,你又变身了

    在正派林立的江湖上,作为邪魔歪道的弟子,秋秋表示压力很大。在动荡不安的世道下,对于名字一听就很炮灰的她来说,压力也很大呀。她急需抱大腿,一不小心——错抱了动不动就会变身各种怪兽的教主大人……这下事情大发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服务的59个满意法则

    服务的59个满意法则

    由于客户服务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本书的侧重点不在于理论的梳理,而是偏重于理论知识与案例并重,本书为从事各个行业的客户服务工作者们提供了实用的技能和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除了理论点评外,更设计了大量的服务场景和实例,内容生动、真实、有趣。描述了这些行业客服人员有可能会遇到的服务难题及应对方法,将这些案例集中在一起,并予以适当的点评与指导,以适应不同行业的客户服务人员的要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现代建筑女强人一朝穿越成为绑在喜堂上成亲的农家妇女。公婆嫌弃,小姑找茬,弟媳陷害,当地经济不发达,日子过得苦巴巴……她就不信了,有现代人的知识和技能,还怕搞不定婆媳关系过不上好日子!她用职场经验妥妥收拾了婆婆和小姑,又雄心壮志要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红红火火开始了在古代的事业,意外获得的一枚藏有古井的手镯更让她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 皇家校草:笨丫头不许逃

    皇家校草:笨丫头不许逃

    【VIP作品完结!】谭小晗知道自己不是美女,但是运气也不用这么背吧!开学前几天晚上出去摆摊被城管追这也就算了,不小心偷听到一个霸道帅哥和别人的对话被发现这也就算了!但是来到学院却发现那天的帅哥竟然是自己同校的同学!纳尼,更过分的是遭到帅哥的威胁……(推荐《纯金校草的完美初恋》)
  • 梦锁春华

    梦锁春华

    --情节虚构,一个毁灭她的执念。一段旧情恩怨,该如何云淡风轻?待她蓦然回首时,一个点燃她灵魂,谁又是在那一树春华下,还是寂寞冰冷的一口眢井。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星星点点的燎原之火,请勿模仿,两个她生命中的男人。在烽火硝烟中,守候她的人
  • 逆天九王妃

    逆天九王妃

    她丑得惨绝人寰,那张丑陋不堪的面容因她的嚣张气焰而熠熠生辉,更有惊世容颜藏在身后!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幻化龙!四国争霸,她神龙俯首,天禀异能,谁与争锋?
  •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现代职场精英舒心,穿越成了受尽欺负的农家女狼心狗肺的亲戚想把她轰走,她好运遇贵人,逢凶化吉。凭借现代先进的护肤配方,她带领全家发家致富。极品亲戚想来沾光?没门!贪婪官员想夺我家产?做梦!贫穷小农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扭转乾坤,掌握自己的命运,谁也别想欺负到她的头上。银子滚滚来,可是,美男怎么也滚滚来了。啊啊啊,这么霸道,可不可以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