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2000000005

第5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3)

他年轻时参加会试,刚要交卷时,考场中起了一阵飓风。风停时,王越发现自己的卷子消失了,大哭,考官被他凄惨的哭声感动,就又给了他一份考卷。王越奇迹般地在考试结束前完成,高中进士。几年后,朝鲜使者来北京,谈到一件奇事。1451年,朝鲜国王早上起床,发现王宫中有份考卷,找来翻译朗诵之下,啧啧称赞。稍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明帝国会试的考卷。朝鲜使者说完这件奇事,就把那份考卷恭敬地捧出,并且说,希望不要耽误了这位考生的前途。当那份考卷被各位大臣击鼓传花一样传到王越手中时,他惊骇起来。原来,这份考卷就是他在1451年的会试考场失踪的第一份考卷。

这个故事透露给我们两个信息:一、王越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两份考卷,足见其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有急智;二、杰出人物必有传奇跟随。

在后来的岁月中,很多人发现王越对文职没有兴趣,对军事却如痴如醉。

土木堡之变后,王越被任命为大同军区司令。自此,明帝国中央政府对蒙古人的反攻中,王越率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480年,王越兵团出大同,追击蒙古 兵团至威宁海,捣毁敌营,擒男女一百七十一人,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这次大捷使他毫无悬念地被封为威宁伯。

据说,王越经常和士兵打猎,士兵获得猎物的多少决定了他在战场上的位置。打十只兔子的士兵肯定会排在打一只兔子士兵的前面。这种排列顺序会不会导致士兵故意不获取猎物,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从1467年王越开始和蒙古兵团打交道,直到1498年他病逝于甘肃军营的30年中,他取得了十三场中小型战役的胜利。这个纪录,整个明代,没有任何一名文臣能打破。明代的爵位制,沿袭的是西周王朝“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整个明代,文人被封为“伯”的有十余人。不过文人立军功而被封为伯的只有三人。他们是:王骥、王越和王阳明。王骥是1406年的进士,1441年,身为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的他在云南消灭了少数民族的叛乱,因此一战而被封为靖远伯。当然,王阳明比前二人要厉害,这不仅是王阳明立下的战功比二人彪炳得多,还因为王阳明在去世后,从“伯”跳到了“侯”,终明一代,文臣有如此殊荣,唯王阳明一人。

不过1499年,王阳明在为王越修建坟墓时,他还只能将王越当成偶像,实际上,就在几年前,他曾梦到过王越。

据说,为王越修建坟墓,让他兴奋异常。明代文官出外执行任务,一向是坐轿子,可王阳明却拒绝轿子而骑马。他在工地上骑着高头大马来回巡视,威风凛凛。同时,第一次管理这么多民工,让王阳明的军事激情顿时燃烧。他把工地变成了战场,排兵布阵,休息时,就让民工们演练诸葛武侯的“八阵图”。当王越的坟墓修建完毕,那群民工就成了一批民兵。据王阳明说,如果把这些人投放到战场,那就是以一当十的特种兵。

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很久,王阳明始终沉浸在喜悦中。他以为他能凭借出色的才华和热忱很快就平步青云,然后走到那个经略四方的平台上建功立业。但他错了,他的仕途生涯就此转折。

1499年冬的某一天,一颗流星从北京上空大张旗鼓地滑过。国家天文台(钦天监)在第二天的报告中指出,那颗流星在天空中画了个圆,然后就跑到北边去了。天文台的官员们认为,这颗流星是老天爷警示世人而发的一个信息。

至于信息的内容,从它画圈和消失在北方的现象来看,应该和边疆战事有关。

北方的边疆战事指的自然是蒙古人。王阳明满心欢喜地抓住这个机会,向皇帝上了一道《陈言边务疏》。这是一封以使命感为灵魂的政治建言书,里面谈了很多需要改观的问题,而且还拿出了一份改变现状的计划。它的主旨是,军事问题首先是政治清明问题。只要政治清明,军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这道奏疏为他赚来的成果只有一个:皇帝认为他的心意和文字都不错,于是把他从工部调到了刑部,担任刑部云南分部的一名处级干部(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审核已被定性的案件,看是否有冤假错案。

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本希望皇帝能采纳他的建议。他变得消沉,尤其是当他正式在刑部工作后,现实的黑暗让他对理想的实现更加失去信心。据他后来回忆说,有一些案件的审理根本没有依据法律,依据的是皇帝和一些政治大佬们的意志。每当他进入大牢时,都会被淹没在喊冤声的海洋中。大牢中的气味令人窒息,狱卒的鞭子和木棒上永远都有未干的血迹,这里没有任何光线,阴惨凄凄,如同地狱。犯人们头发蓬乱、皮包骨头,在一个狭小的牢房中和蟑螂、老鼠争夺着地盘。

1500年之前,王阳明成长在阳光下。1500年那个夏天,当他进入刑部大牢时,他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黑暗。与此相比,他精神上追逐未果的痛苦实在不值一提。当他被眼前的刑部大牢所震骇,无法移动脚步时,他的属下告诉他:

“这根本不算什么,您还没有去过锦衣卫大牢,与锦衣卫大牢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安乐窝。”

王阳明如同被一种看不见的恐惧所捕获,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些人的命运,正如他在多年的圣学探索中找不到出路一样。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按自己良心,能做一件是一件。

有一天,他看到大牢里的狱吏抬着一个大桶,绕到大牢后面去了。他小心翼翼地跟踪,发现大牢后面是一个猪圈,狱吏正把大桶里的食物倒进猪槽中。

王阳明很奇怪,以主事的身份询问情况。狱吏告诉他,这群猪是刑部养的,食物是犯人的。

王阳明大为恼火,问:“你把犯人的食物喂了猪,犯人吃什么?”

被问的人回答:“他们少吃点,不会饿死。再说这些人迟早都要死,吃那么多做什么?把这群猪喂肥了,可以杀了吃肉。”

王阳明七窍生烟,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废掉了这一不知已延续多少年的潜规则。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王阳明只是让自己的良心稍稍宽慰一些。但繁杂琐碎、沉沦理想的政务根本释放不了那颗向往圣人的心。

王阳明渐渐明白,他的人生价值不可能在这烦琐无趣的仕途上实现。1501年,在刑部工作不到两年,他已身心俱疲。这年秋天,他请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上了九华山。这预示了王阳明在之后几年中的行事轨迹:当他对现实失望时,就会转身跳到世外。

转捩点

王阳明一生中曾两上九华山,两次上山的心情完全不同。

1501年他上九华山,大概是想彻底放弃世俗的羁绊。也许在他看来,不能成为世俗的圣人,还可以成为方外的仙佛。他一走进大自然,世俗圣人的欲望就烟消云散,成仙成佛的心灵躁动起来。

现在,他对佛道是如此向往,于是有了下面两个传奇故事。

王阳明在九华山的寺院里闻听山中有位奇人,此人没有名字,蓬头垢面,见过他的人都称他蔡蓬头。他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中,有时候会来寺庙中要吃的,有时候就靠山中草木和雨露为食。

王阳明欣喜若狂,断定此人必是异人。他上了山,仔细地寻找,终于在一个山洞中看到了那个传奇人物——蔡蓬头。他热情地邀请蔡蓬头到他的临时住所,希望蔡蓬头能为他指明一条通往神仙殿堂的道路。蔡蓬头爽快地接受了邀请。王阳明请他吃饭,蔡蓬头看到满桌子素菜,脸就沉了下来。王阳明急忙让人换上大鱼大肉,蔡蓬头高兴地吃了几口,脸色又难看了。王阳明恍然,又叫人拿来一罐子酒。这次,蔡蓬头喜笑颜开。

王阳明趁他高兴时,问了长生不老之术,问了神仙之事,问了蔡蓬头有几百岁,最后问了自己是否可以如他蔡蓬头那样过着无拘无束的神仙日子。

蔡蓬头不回答。王阳明只好等待,等桌上的盘子全空了,罐子里倒出最后一滴酒时,蔡蓬头打着饱嗝,终于开口说话,但只有两个字:“尚未。”

王阳明追问:“什么尚未?是我过你这种日子尚未,还是您的年纪尚未达到几百岁,还是我在养生之术上的成就尚未?”

蔡蓬头看了一眼王阳明,像复读机一样:“尚未。”

王阳明焦急:“那就请您赐教一二啊。”

意料之中的,蔡蓬头还是那两个字:“尚未。”

王阳明停止了追问,他想思索这两个字背后隐藏的玄机。蔡蓬头没有给他时间,把答案说了出来:“从你进入山洞的那一刻起,我已用眼和心看了你好久。你虽然对待我这个臭道士非常尊重有礼,看上去是真的尊崇道家,实际上,你脸上终究有官相,去不掉的。”

这是段大白话,王阳明听懂了。蔡蓬头的意思是,他俗世未了,还没有到 达谈仙谈佛的境界。可能还有引申出来的意思:你的理想终究要在俗世实现,而不是山林古刹。

王阳明心上很不平。他在道教上的成就他最清楚。老庄哲学、养生之术,他花了多少年心思!他的道士朋友有多少,数都数不过来!他以道家语境写的诗歌散文,车载斗量。如今却被一个疯疯癫癫的道士几乎全盘否定,他完全不能接受。

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被蔡蓬头否定后,他又听说山中有位得道高僧,于是,迫不及待地去拜访。之前有人提醒他,通往高僧家的路迷幻险阻,从未听说有人可以到达那里。王阳明对这样好心的提醒置若罔闻,热情洋溢地上路了。

那个山洞虽然在九华山中,可的确异常难寻,王阳明在路上吃了不少苦头,似乎感动了苍天,终于被他找到了那个和尚。让他失望的是,和尚并无传说中的神奇之处,只是丢给了他一句话:

“北宋的周敦颐和程明道是儒家的两个好秀才。”

和尚这句话意味深长。他没有给出王阳明在佛教道路上的指路牌,却指明了让王阳明重回儒学中的心学领域——周敦颐是理学和心学的精神导师,而程明道(程颢)则是心学的鼻祖。和尚的意思是,圣贤之道在民间,在心学上,希望王阳明能从此入手。

这位和尚比蔡蓬头还不厚道,蔡蓬头只是否定王阳明不能求仙入道,和尚却让他马上调头。王阳明心情沮丧到极点,他热情似火地来投奔佛道,却被两个看门的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人世间如果有“热脸贴冷屁股”这回事,那说的可能就是王阳明在九华山的寻仙觅佛了。

不过,王阳明并未理会九华山两个异人的指点。离开九华山后,王阳明回北京上班,重新捡起辞章,在京城的文化圈里混起来。不知是什么缘故,有一天,他在推敲一个句子时,猛地扔下了笔,说:“我怎么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到这无用的虚文上!”

这是他创建心学前思想上的第一个转捩点:和辞章说再见。

辞章是虚文,什么才是实的?王阳明的答案是:佛道。

1502年夏,他又请了假,回老家浙江余姚,虔诚认真地温习起了佛经,全身心地练起了导引术。

这件事足以说明,九华山的蔡蓬头和无名和尚的指点和劝告在王阳明心上连个涟漪都没有激起。同时,这件事还验证了另外一个问题:王阳明和他的门 徒多年以来都面不改色地说,王阳明心学是从朱熹理学突破而来,并非来自陆九渊。王阳明很少提心学始祖程颢和陆九渊,甚至离他最近的心学大师陈白沙都不曾提过。

事实可能的确如此。如果王阳明心学真的是从陆九渊那里转手而来,1502年他也不会不听从无名和尚的话而在老家钻研佛经和修习导引术。

1502年,王阳明在老家浙江余姚的一个山洞中修习导引术,品读佛经,这并非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当初在九华山一直追寻的目标:远离红尘,成仙成佛。1502年,王阳明已三十一岁。二十多年的追寻,二十多年的苦闷,足以让他把红尘俗世抛到脑后。他在静坐中想了很多,建功立业没有平台,又不能突破理学的大山而寻到成为圣贤的钥匙,文学家的迷梦又被他亲手刺破。他此时唯一的精神支柱只有佛道。

佛道的确能解脱他的苦恼,终止他前半生的迷茫,只要他能放弃一切。但是,他还有个心结。这就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毕竟,他是个儒家士子,儒家提倡的第一道德就是孝,他说服不了自己去违背这一道德。

终于有一天,他在静坐中从胡思乱想中睁开双眼,以一副如释重负的口气说道:“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他站起来,走出山洞,深吸一口气,外面的空气新鲜纯净,原来俗世才是最亲切的呵。他和佛教说了再见。

而就在几天前,他在静坐修行导引术时成功预感到了几位朋友的到来。可当他的朋友们大为讶异时,他却叹口气说:“这是簸弄精神。”在和佛教说再见之前,他已经和道教说了再见。

第二年,他又为自己和佛教的分手举行了一场怪诞的仪式。这场仪式发生在杭州。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

终日眼睁睁看什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惶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得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他知道,自己对佛教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

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无论多么宏大深渊的宗教,在人性面前都要俯首称臣。王阳明在佛教领域多年的浸染和探究,终于在最被人忽视的人性上看穿了佛教的弊端。正如他创建心学后所说的,佛教是逃兵的避难所。佛教徒所以出家,就是想逃避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中他们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什么是洒脱?王阳明用他的行为告诉了我们: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必计较付出多少。王阳明在辞章、道教、佛教上的付出如海洋般深沉,在这三方面的成绩几乎是他半生的心血。然而,他一旦想明白,说放就放,连个犹豫的眼神都没有。

王阳明用他和辞章、佛道的一刀两断指出了一条心法:只有放弃,才有日后的得到。如果你在付出的人事上得不到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答案,它就是一个包袱,甚至是五行山,只有放下它,才能轻松上路,继续你的前程。

现在,王阳明轻装上阵,只剩下了军事方面的建功立业。他又回到起点:想要建功立业,必须成为圣人,而圣人必须要从儒家理学那里获得密码和能量。

看上去,曙光,像是再一次出现了。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在重归理学前,王阳明对他的前半生做了一次严肃的回顾和总结。这次回顾在山东,回顾的方式是考题。1504年秋,王阳明被他的同乡、监察御史陆偁(chēng)推荐到山东主持乡试,王阳明欣然前往。他出的题目并不仅仅是考问,还有切磋的感觉。

同类推荐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奇人怪谈

    奇人怪谈

    令人生畏的生物馆趣闻、让人惊叹的超人能量、错综复杂的历史真相,如梦如幻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冷情总裁叛逆妻

    冷情总裁叛逆妻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她倾尽半生,本以为是救赎却跌进一个报复的陷阱。丈夫外遇不断,小三、小四接连挑衅。不是意外的意外流产、车祸接踵而至她该何去何从。褚一航说:澜儿回来吧!她说:我虽不是良驹,也厌恶吃回头草!更何况我欠他的是一条命。汪承瑾说:离婚?想都别想!这辈子就算是死你都得是汪太太。她说:好吧!那我如你所愿好了!阴谋,报复,身世不明的孩子……当一切尘埃落尽,谁才是她的良人?本文一女多男,有宠有虐,结局HE。
  • 赌婚盛爱

    赌婚盛爱

    莫依依的人生,从毕业那年的一个错别字发生翻天覆地改变。仰慕已久的O,K公司,被她手贱的写成C,K也就算了。可她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料到她的上司是个如何极品的男人。。。冷漠,寡言,深情?这是言情小说总裁的一贯设定。然后就该一见钟情,情深不悔。。。可小说总归是小说。。。事实上那两人就好比是王八看绿豆,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很!怎么想都不可能碰撞出火花,可现实。。。~莫依依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到底被什么迷了心窍,只记得那人当时说了句:事成之后,我保你妥妥的近了他的身!话虽庸俗,可诱惑力巨大!于是这两互不顺眼的人,瞬间从不对盘子变成相亲相爱好“盟友”!~眼看胜利在望,她笑的潇洒,挥挥衣袖不带一丝丝留恋。可他却在最后关头出尔反尔,买绯闻,装可怜,威胁、耍赖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她没有上了男神的船,却。。。!~温情片段:“为什么是我?”某女窝在他胸口,笑的一脸满足。拥着她的某人一脸宠溺:“为什么不能是你?”“可人人都说我配不上你,我高攀你。。。”某人霸气宣言:“我的女人我来爱,他们有什么权利指手画脚!”爱你不需理由,你不必温柔不必优秀,只需继续要做那个最真的自己。。。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爱如此简单而美好~
  • 豪门错恋:惹上冷情首席

    豪门错恋:惹上冷情首席

    为了查出20年前父母的车祸不是意外,他请专人调查,他发誓,一定要将它查个水落石出.餐厅的误撞后,让两个生活在不同平面线的两人从此有了各种不断的交集.好不容易进了梦寐以求的公司,天杀的,那个如妖孽般的男子居然是她上司.....当看到某人的简历时,他喝然发现,那个低智商的蠢女人居然是他的下属助理.....当他知道是谁主导那场车祸时,他发誓,既然他无法偿还了,那就父债女还,他要深深的折磨她,折磨她一罪子.......
  •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
  • 天使只在夜里哭

    天使只在夜里哭

    只有生长在教堂墓地里的蕁麻,才可以救你的乔德安森,你得采集他们,它们会把你的手烧得起泡,你得用赤裸的双脚把这些蕁麻踩碎,于是你可以得出麻来,你可以把他们搓成线,织出长袖的盔甲,披到野天鹅身上,他身上的魔力就可以解除。从你开始那个工作开始一直到你完成的时候,即使这全部的工作需要一年的时间,你也不可以说一句话,你说出一个字,就会像一把锋利的短箭刺进他的心里,所有你做的一切,都会前功尽弃。他的生命是悬在你舌尖上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冰山相公甩不掉:休书无效

    冰山相公甩不掉:休书无效

    第一次他搞大了别人肚子要纳其为小妾,身为妻子她就得忍着,要看着他和小妾拜堂,还要给红包;第二次他带个女人回来,她视而不见,背地躲着明枪暗箭;第三次,他要进她的房间,她直接叫人找了个女人来,“你来我的房间,不过是为了xxoo,喏,这里有个女人,她会让你满足的。”
  • 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九天之外,离恨海边,有一仙境,亭台楼榭,玉树琼花,紫气迎其上,清泉石上流,看不尽的鲜花神草,品不完的玉液琼浆,赏不够的良辰美景,说不尽的神采飞扬。原来这里就是掌管世间风月的仙姑警幻仙子的住处……太虚幻境。太虚幻境里面住着的都是些翩跹女儿,有的是早就成仙的,有的是正在修炼的。有的是花精草魂,有的是肉身飞升。警幻仙子本就是个不落世俗之人,心中完全没有了红尘中的情爱,只剩下一颗惦念天下女儿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