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2000000005

第5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3)

他年轻时参加会试,刚要交卷时,考场中起了一阵飓风。风停时,王越发现自己的卷子消失了,大哭,考官被他凄惨的哭声感动,就又给了他一份考卷。王越奇迹般地在考试结束前完成,高中进士。几年后,朝鲜使者来北京,谈到一件奇事。1451年,朝鲜国王早上起床,发现王宫中有份考卷,找来翻译朗诵之下,啧啧称赞。稍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明帝国会试的考卷。朝鲜使者说完这件奇事,就把那份考卷恭敬地捧出,并且说,希望不要耽误了这位考生的前途。当那份考卷被各位大臣击鼓传花一样传到王越手中时,他惊骇起来。原来,这份考卷就是他在1451年的会试考场失踪的第一份考卷。

这个故事透露给我们两个信息:一、王越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两份考卷,足见其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有急智;二、杰出人物必有传奇跟随。

在后来的岁月中,很多人发现王越对文职没有兴趣,对军事却如痴如醉。

土木堡之变后,王越被任命为大同军区司令。自此,明帝国中央政府对蒙古人的反攻中,王越率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480年,王越兵团出大同,追击蒙古 兵团至威宁海,捣毁敌营,擒男女一百七十一人,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这次大捷使他毫无悬念地被封为威宁伯。

据说,王越经常和士兵打猎,士兵获得猎物的多少决定了他在战场上的位置。打十只兔子的士兵肯定会排在打一只兔子士兵的前面。这种排列顺序会不会导致士兵故意不获取猎物,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从1467年王越开始和蒙古兵团打交道,直到1498年他病逝于甘肃军营的30年中,他取得了十三场中小型战役的胜利。这个纪录,整个明代,没有任何一名文臣能打破。明代的爵位制,沿袭的是西周王朝“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整个明代,文人被封为“伯”的有十余人。不过文人立军功而被封为伯的只有三人。他们是:王骥、王越和王阳明。王骥是1406年的进士,1441年,身为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的他在云南消灭了少数民族的叛乱,因此一战而被封为靖远伯。当然,王阳明比前二人要厉害,这不仅是王阳明立下的战功比二人彪炳得多,还因为王阳明在去世后,从“伯”跳到了“侯”,终明一代,文臣有如此殊荣,唯王阳明一人。

不过1499年,王阳明在为王越修建坟墓时,他还只能将王越当成偶像,实际上,就在几年前,他曾梦到过王越。

据说,为王越修建坟墓,让他兴奋异常。明代文官出外执行任务,一向是坐轿子,可王阳明却拒绝轿子而骑马。他在工地上骑着高头大马来回巡视,威风凛凛。同时,第一次管理这么多民工,让王阳明的军事激情顿时燃烧。他把工地变成了战场,排兵布阵,休息时,就让民工们演练诸葛武侯的“八阵图”。当王越的坟墓修建完毕,那群民工就成了一批民兵。据王阳明说,如果把这些人投放到战场,那就是以一当十的特种兵。

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很久,王阳明始终沉浸在喜悦中。他以为他能凭借出色的才华和热忱很快就平步青云,然后走到那个经略四方的平台上建功立业。但他错了,他的仕途生涯就此转折。

1499年冬的某一天,一颗流星从北京上空大张旗鼓地滑过。国家天文台(钦天监)在第二天的报告中指出,那颗流星在天空中画了个圆,然后就跑到北边去了。天文台的官员们认为,这颗流星是老天爷警示世人而发的一个信息。

至于信息的内容,从它画圈和消失在北方的现象来看,应该和边疆战事有关。

北方的边疆战事指的自然是蒙古人。王阳明满心欢喜地抓住这个机会,向皇帝上了一道《陈言边务疏》。这是一封以使命感为灵魂的政治建言书,里面谈了很多需要改观的问题,而且还拿出了一份改变现状的计划。它的主旨是,军事问题首先是政治清明问题。只要政治清明,军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这道奏疏为他赚来的成果只有一个:皇帝认为他的心意和文字都不错,于是把他从工部调到了刑部,担任刑部云南分部的一名处级干部(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审核已被定性的案件,看是否有冤假错案。

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本希望皇帝能采纳他的建议。他变得消沉,尤其是当他正式在刑部工作后,现实的黑暗让他对理想的实现更加失去信心。据他后来回忆说,有一些案件的审理根本没有依据法律,依据的是皇帝和一些政治大佬们的意志。每当他进入大牢时,都会被淹没在喊冤声的海洋中。大牢中的气味令人窒息,狱卒的鞭子和木棒上永远都有未干的血迹,这里没有任何光线,阴惨凄凄,如同地狱。犯人们头发蓬乱、皮包骨头,在一个狭小的牢房中和蟑螂、老鼠争夺着地盘。

1500年之前,王阳明成长在阳光下。1500年那个夏天,当他进入刑部大牢时,他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黑暗。与此相比,他精神上追逐未果的痛苦实在不值一提。当他被眼前的刑部大牢所震骇,无法移动脚步时,他的属下告诉他:

“这根本不算什么,您还没有去过锦衣卫大牢,与锦衣卫大牢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安乐窝。”

王阳明如同被一种看不见的恐惧所捕获,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些人的命运,正如他在多年的圣学探索中找不到出路一样。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按自己良心,能做一件是一件。

有一天,他看到大牢里的狱吏抬着一个大桶,绕到大牢后面去了。他小心翼翼地跟踪,发现大牢后面是一个猪圈,狱吏正把大桶里的食物倒进猪槽中。

王阳明很奇怪,以主事的身份询问情况。狱吏告诉他,这群猪是刑部养的,食物是犯人的。

王阳明大为恼火,问:“你把犯人的食物喂了猪,犯人吃什么?”

被问的人回答:“他们少吃点,不会饿死。再说这些人迟早都要死,吃那么多做什么?把这群猪喂肥了,可以杀了吃肉。”

王阳明七窍生烟,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废掉了这一不知已延续多少年的潜规则。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王阳明只是让自己的良心稍稍宽慰一些。但繁杂琐碎、沉沦理想的政务根本释放不了那颗向往圣人的心。

王阳明渐渐明白,他的人生价值不可能在这烦琐无趣的仕途上实现。1501年,在刑部工作不到两年,他已身心俱疲。这年秋天,他请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上了九华山。这预示了王阳明在之后几年中的行事轨迹:当他对现实失望时,就会转身跳到世外。

转捩点

王阳明一生中曾两上九华山,两次上山的心情完全不同。

1501年他上九华山,大概是想彻底放弃世俗的羁绊。也许在他看来,不能成为世俗的圣人,还可以成为方外的仙佛。他一走进大自然,世俗圣人的欲望就烟消云散,成仙成佛的心灵躁动起来。

现在,他对佛道是如此向往,于是有了下面两个传奇故事。

王阳明在九华山的寺院里闻听山中有位奇人,此人没有名字,蓬头垢面,见过他的人都称他蔡蓬头。他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中,有时候会来寺庙中要吃的,有时候就靠山中草木和雨露为食。

王阳明欣喜若狂,断定此人必是异人。他上了山,仔细地寻找,终于在一个山洞中看到了那个传奇人物——蔡蓬头。他热情地邀请蔡蓬头到他的临时住所,希望蔡蓬头能为他指明一条通往神仙殿堂的道路。蔡蓬头爽快地接受了邀请。王阳明请他吃饭,蔡蓬头看到满桌子素菜,脸就沉了下来。王阳明急忙让人换上大鱼大肉,蔡蓬头高兴地吃了几口,脸色又难看了。王阳明恍然,又叫人拿来一罐子酒。这次,蔡蓬头喜笑颜开。

王阳明趁他高兴时,问了长生不老之术,问了神仙之事,问了蔡蓬头有几百岁,最后问了自己是否可以如他蔡蓬头那样过着无拘无束的神仙日子。

蔡蓬头不回答。王阳明只好等待,等桌上的盘子全空了,罐子里倒出最后一滴酒时,蔡蓬头打着饱嗝,终于开口说话,但只有两个字:“尚未。”

王阳明追问:“什么尚未?是我过你这种日子尚未,还是您的年纪尚未达到几百岁,还是我在养生之术上的成就尚未?”

蔡蓬头看了一眼王阳明,像复读机一样:“尚未。”

王阳明焦急:“那就请您赐教一二啊。”

意料之中的,蔡蓬头还是那两个字:“尚未。”

王阳明停止了追问,他想思索这两个字背后隐藏的玄机。蔡蓬头没有给他时间,把答案说了出来:“从你进入山洞的那一刻起,我已用眼和心看了你好久。你虽然对待我这个臭道士非常尊重有礼,看上去是真的尊崇道家,实际上,你脸上终究有官相,去不掉的。”

这是段大白话,王阳明听懂了。蔡蓬头的意思是,他俗世未了,还没有到 达谈仙谈佛的境界。可能还有引申出来的意思:你的理想终究要在俗世实现,而不是山林古刹。

王阳明心上很不平。他在道教上的成就他最清楚。老庄哲学、养生之术,他花了多少年心思!他的道士朋友有多少,数都数不过来!他以道家语境写的诗歌散文,车载斗量。如今却被一个疯疯癫癫的道士几乎全盘否定,他完全不能接受。

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被蔡蓬头否定后,他又听说山中有位得道高僧,于是,迫不及待地去拜访。之前有人提醒他,通往高僧家的路迷幻险阻,从未听说有人可以到达那里。王阳明对这样好心的提醒置若罔闻,热情洋溢地上路了。

那个山洞虽然在九华山中,可的确异常难寻,王阳明在路上吃了不少苦头,似乎感动了苍天,终于被他找到了那个和尚。让他失望的是,和尚并无传说中的神奇之处,只是丢给了他一句话:

“北宋的周敦颐和程明道是儒家的两个好秀才。”

和尚这句话意味深长。他没有给出王阳明在佛教道路上的指路牌,却指明了让王阳明重回儒学中的心学领域——周敦颐是理学和心学的精神导师,而程明道(程颢)则是心学的鼻祖。和尚的意思是,圣贤之道在民间,在心学上,希望王阳明能从此入手。

这位和尚比蔡蓬头还不厚道,蔡蓬头只是否定王阳明不能求仙入道,和尚却让他马上调头。王阳明心情沮丧到极点,他热情似火地来投奔佛道,却被两个看门的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人世间如果有“热脸贴冷屁股”这回事,那说的可能就是王阳明在九华山的寻仙觅佛了。

不过,王阳明并未理会九华山两个异人的指点。离开九华山后,王阳明回北京上班,重新捡起辞章,在京城的文化圈里混起来。不知是什么缘故,有一天,他在推敲一个句子时,猛地扔下了笔,说:“我怎么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到这无用的虚文上!”

这是他创建心学前思想上的第一个转捩点:和辞章说再见。

辞章是虚文,什么才是实的?王阳明的答案是:佛道。

1502年夏,他又请了假,回老家浙江余姚,虔诚认真地温习起了佛经,全身心地练起了导引术。

这件事足以说明,九华山的蔡蓬头和无名和尚的指点和劝告在王阳明心上连个涟漪都没有激起。同时,这件事还验证了另外一个问题:王阳明和他的门 徒多年以来都面不改色地说,王阳明心学是从朱熹理学突破而来,并非来自陆九渊。王阳明很少提心学始祖程颢和陆九渊,甚至离他最近的心学大师陈白沙都不曾提过。

事实可能的确如此。如果王阳明心学真的是从陆九渊那里转手而来,1502年他也不会不听从无名和尚的话而在老家钻研佛经和修习导引术。

1502年,王阳明在老家浙江余姚的一个山洞中修习导引术,品读佛经,这并非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当初在九华山一直追寻的目标:远离红尘,成仙成佛。1502年,王阳明已三十一岁。二十多年的追寻,二十多年的苦闷,足以让他把红尘俗世抛到脑后。他在静坐中想了很多,建功立业没有平台,又不能突破理学的大山而寻到成为圣贤的钥匙,文学家的迷梦又被他亲手刺破。他此时唯一的精神支柱只有佛道。

佛道的确能解脱他的苦恼,终止他前半生的迷茫,只要他能放弃一切。但是,他还有个心结。这就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毕竟,他是个儒家士子,儒家提倡的第一道德就是孝,他说服不了自己去违背这一道德。

终于有一天,他在静坐中从胡思乱想中睁开双眼,以一副如释重负的口气说道:“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他站起来,走出山洞,深吸一口气,外面的空气新鲜纯净,原来俗世才是最亲切的呵。他和佛教说了再见。

而就在几天前,他在静坐修行导引术时成功预感到了几位朋友的到来。可当他的朋友们大为讶异时,他却叹口气说:“这是簸弄精神。”在和佛教说再见之前,他已经和道教说了再见。

第二年,他又为自己和佛教的分手举行了一场怪诞的仪式。这场仪式发生在杭州。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

终日眼睁睁看什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惶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得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他知道,自己对佛教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

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无论多么宏大深渊的宗教,在人性面前都要俯首称臣。王阳明在佛教领域多年的浸染和探究,终于在最被人忽视的人性上看穿了佛教的弊端。正如他创建心学后所说的,佛教是逃兵的避难所。佛教徒所以出家,就是想逃避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中他们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什么是洒脱?王阳明用他的行为告诉了我们: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必计较付出多少。王阳明在辞章、道教、佛教上的付出如海洋般深沉,在这三方面的成绩几乎是他半生的心血。然而,他一旦想明白,说放就放,连个犹豫的眼神都没有。

王阳明用他和辞章、佛道的一刀两断指出了一条心法:只有放弃,才有日后的得到。如果你在付出的人事上得不到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答案,它就是一个包袱,甚至是五行山,只有放下它,才能轻松上路,继续你的前程。

现在,王阳明轻装上阵,只剩下了军事方面的建功立业。他又回到起点:想要建功立业,必须成为圣人,而圣人必须要从儒家理学那里获得密码和能量。

看上去,曙光,像是再一次出现了。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在重归理学前,王阳明对他的前半生做了一次严肃的回顾和总结。这次回顾在山东,回顾的方式是考题。1504年秋,王阳明被他的同乡、监察御史陆偁(chēng)推荐到山东主持乡试,王阳明欣然前往。他出的题目并不仅仅是考问,还有切磋的感觉。

同类推荐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绝代风华

    绝代风华

    从萧红到林徽因。从关露到张爱玲…….阐述光鲜表面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2013年度,最为女性读者热衷的精品读物!收录民国最全最完备知识女性生平事迹的畅销力作!揭开民国时期那些神秘莫测的女性们面纱下的真实容颜。讲述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知识女性,讲述其事迹、著述及影响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凰倾天下:庶出小姐俏医妃

    凰倾天下:庶出小姐俏医妃

    她有钱又有权,所以她任性怎么着,谁都不能拿她怎么样。这该被千刀万剐的腹黑王爷,敢骗她的感情,让她从蛇蝎女变成小女人,一心一意助他上位,为他争权,让他坐上皇位后,结果,他却告诉她,他反悔了,后宫之首的位置不是她的了,有人已经捷足登先占领了,她只能屈就当个嫔妃。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她不奉陪了,既然他敢甩她面子找别的女人,那她同样也可以找男人,而且他找一个,她就要找一双,才不稀罕他的三心两意。她有美貌,有智慧,有地位还很有钱,她怕啥……
  • 让我们约好一起晒幸福

    让我们约好一起晒幸福

    灿灿忽然收到江湛的一个快递,打开一看,是一个装着纸戒指的小盒子。不久,他们就结婚了。一天,她愤愤地说:我当初怎么就被你的纸戒指给俘虏了?江湛很惊讶地说:你真呆,你真的以为那只是一枚纸戒指吗?灿灿把戒指拿出来,居然发现里面赫然是那款DeBeers的钻戒……找一个让你掏心套肺,一同去晒晒幸福。
  • 众尊

    众尊

    仙界沉沦,大道不公,既然仙非仙,道非道,那还有何资格掌控万物!我之手,将屠尽所谓的万仙,掌控生死轮回!我之足,将踏碎不公的大道,重铸鸿蒙万宇!我为,众生之尊!
  • 看看人家温州人

    看看人家温州人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会出现温州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温州人就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生意控制了温州人的全部思想。一种生意换成另一种生意,是他们唯一的休息。即使他们偶尔没有考虑他们的生意,那也是想探听一下别人的生意做得怎样……拥有这样的精神,人家温州人能不富吗?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诡案实录

    诡案实录

    一位老刑警,为你揭秘重案组尘封多年未公开的八桩神秘凶杀案。到底是神鬼作祟,还是凶手欲盖弥彰?到底是人性流露,还是罪恶的叛逆?或许在午夜睁眼时,就有人正用锤子砸向你的脑袋;或许转过一个胡同,就有一个黑影用钢绳死死勒住你的脖子。一本书,八桩惨案,让你了解这个世界鲜为人知的一面,带你走进杀人专家的黑色法则!
  • 未来多子多福

    未来多子多福

    重生十三岁,再去失去意识,睁眼,已是五千年后!这是少女无法理解的时代别惹我,不然我就离开地球!——————还有完结作品《异界翻译官手札》《女尊社会里的现代夫妻生活》有兴趣也去戳一戳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