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密集分销策略相比,采用这种策略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成本也较低。因此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选择分销中的常见问题是如何确定经销商区域重叠、交叉的程度。选择分销中区域重叠的量决定着在某一给定区域内选择分销与独家分销和密集分销所接近的程度。虽然市场重叠率高会方便顾客的选购,但也会在零售商之间造成冲突;低重叠率会增加经销商的忠诚度,但也降低了顾客的方便性。
3.独家分销策略。
即生产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只选择一家中间商销售自己的产品。独家分销的特点是市场覆盖面较小,竞争程度低。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公司想要与中间商建立长久而密切的关系时才会使用独家分销。因为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分销更需要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其成功是相互依存的。它比较适用于服务要求较高的专业产品。
独家分销使经销商们避免了与其他竞争对手作战的风险,还可以使经销商无所顾忌地增加销售开支和人员以扩大自己的业务,不必担心生产企业会另寻高就,而且,采用这种策略,生产商能在中间商的销售价格、促销活动、信用和各种服务方面有较强的控制力,采用独家分销的生产商还期望通过这种形式取得经销商们强有力的销售支持。
独家分销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缺乏竞争会导致经销商力量减弱,而且对顾客来说也不方便。另外独家分销会使经销商们认为他们可以支配顾客,因为在市场中他们占据了垄断地位。
采用独家分销,通常双方要签订协议,在一定的地区、时间内,规定经销商不得再经销其他竞争者的产品(生产商也不得再找其他中间商经销该口产品。
选择密度方案的评价标准
企业在进行密度决策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产品属性、销售目标、目标消费群所在市场区域综合条件(经济发达程度、人口等)外,还要参照以下标准:
1.分销成本。
网络的成本包括开发分销网络的投资及维持网络的费用。前者可看作是固定费用,后者可视为流动费用,二者构成分销网络总费用。选择密度方案时,不仅要控制产品销售成本的总体水平,而且要形成一种通过分销效率的提高而不断降低成本的机制。
2.市场覆盖率。
市场覆盖率始终是企业密度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核心因素,因为它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在设计分销网络时,仅仅考虑降低分销网络成本是不够的,要考虑到追求分销网络成本降低可能会导致销售量下降,而分销网络成本的适当增加则可能促进销售量的更大提高。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和市场覆盖率,甚至可能不惜增加成本,以实现自己的销售目标。市场覆盖率的提高意味着某分销网络的销售能力提高,从而意味着企业产品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增大,进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3.控制能力。
企业终端销售点密度决策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企业最终有无能力控制日益膨胀的分销网络。实际上,相当多企业走向衰落就是因为终端销售点的失控,这种失控的后果不仅会使企业分销效益下降,而且还可能毁掉整个产品市场。总之,无论选择独家经销还是选择分销,都要求企业对分销网络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还包括企业能根据生产规模的划分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控制产品流向市场的节奏和速度。
4.企业后勤支持系统的跟进能力。
企业后勤支持系统包括销售预测、分销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订单处理、存货管理、包装、运输等。产品要顺利地到达各终端销售点,需要企业内、外部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如果企业的后勤支持系统跟不上终端销售点的发展,产生脱节,则会出现已建立起的终端销售点无货可卖的情况,使其徒有虚名。
密度方案的选择,一般来说,企业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上述标准和以往管理市场的经验教训,借助于其他的科学分析方法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从而使密度方案不断趋于合理化。
如何实施品类优化管理
品类优化管理是ECR策略中重要的一环。所谓ECR,即高效率之消费者回应,是当今全球业务发展的领导概念。它需要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紧密合作,通过高效率、连续而顺利的产品供应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在产品供应链上实现及时、准确和电子的资讯流通。据悉,1998年年初,广州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开始同广州阳光、宏城、东莞美佳等连锁超市及广州妇儿用品公司开展合作交流,在零售业界尝试推广这种ECR策略。
对于零售商而言,品类优化管理是一个突破性的管理工具,是一种正确应用ECR概念来发展生意的先进管理方法。它包括品牌优化管理和货架优化管理,通过与生产商的合作来更好地管理整个品类的店内形象,以获得双方利益的增长,其决策思维的基础在于有效数据分析的支持。以下就其作用与实施方法进行分别阐述。
品类优化管理的作用
尽管市场上产品的品种繁多,但零售商赖以经营的资源(资金、货架等)有限,并且并非所有产品都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因此,作为零售商必须对自己所经营的产品作出选择和安排,实施品类优化管理正是为了使经营的品牌和货架的安排达到最大的投人产出比,使货架所摆放的产品就是消费者所喜欢的产品组合。
1.品牌优化管理的作用。
品牌优化是指通过对不同品牌的产品的绩效评估,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产品选择。对于零售商而言,品牌优化管理可以:
(1)更加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利益;
(2)大大减少脱销,使产品链的供应及时、有序;
(3)增加品类营业额/量及利润,使单品种产出率提高;
(4)更谷易评估新产品的业绩;
(5)更有效地运用货架、资金等资源。如果某些产品在这一地区的表现很好,就应该在商店内经营,如果某些产品在这一地区和你的商店内的长期销售量都很惨淡,就应该停止销售它们,腾出货架空间和占用的资金,让给畅销的产品。
零售商常常有一个误区,认为销售的规格越多,就能获得越高的销量,以为每卖一个规格,销量都会自动累加起来。其实,销量不会是简单的线性累加,各品牌的销量将依赖于各自的产品质量、市场支持和产品的知名度,销量的增加和品种数量的增加并不是成正比的。而且,如果不实施品牌优化管理,每一个规格、品种所占有花费都是一样的,如库存、财务和运输管理等。那么,这无疑会导致销售业绩不好的产品对有限资源的相对浪费,而销售业绩良好的产品则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因而,销售的规格和品种的数量多并不能带来业绩的直线上升。
2.货架优化管理的作用。
由于场地租金的不断增加,使零售商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货架空间变得更加昂贵而且短缺;另一方面,据研究表明,有76%的产品是经“冲动式”购物方式售出的,而80%的产品是通过货架售出的。因此,货架对零售商尤为重要,零售商必须对货架作出合理的安排。
但是传统的货架摆放方式一般要么凭空估计,要么随机摆放,要么按与供应商的关系亲疏来陈列,或者简单地按产品的大小、颜色或外观进行陈列。结果,导致货架分配不当及缺货损失,库存增加,资金占用,货架空间被浪费;并且,由于商品凌乱不整,形象变差,以致消费者购物的欲望和效率降低。
货架优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产品的货架面积比例的分配与市场占有率相符。因此,实施货架优化管理可以降低缺货几率,减少补货次数,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创造最大的投资回报率和货架效率。而且,最佳的货架留给最棒的产品,还会给零售商带来其他好处:
(1)使管理者易于分析,易于陈列符合市场需求趋势的产品;
(2)使消费者轻松有效率地购物;
(3)可以改善订货、补货、存货系统。
如何实施品类优化管理
品类优化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评估每个产品在整体中的表现;了解强弱产品的分布;作出品牌优化选择;作出货架优化管理决策。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品牌优化管理。
高效率的品牌优化管理着眼于整个品类而不单是某些品种或某几个品牌。同时,它也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来考虑整个品类,这正是ECR所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其实施步骤如下:
(1)界定品类界限。
指商店所经营的产品种类,一般按产品线分,如护肤品类、头部护理品类等,这是零售商的投资与经营方向的选择。每一条产品线下又有很多不同的产品项目,如头部护理品类又分为洗发水,护发素、头发定型产品等三类。零售商应对不同品类的资金、货架比例作出安排。
(2)界定品类在店内的角色。
在品牌优化管理中,一般有以下几种角色:
1.目标性角色:指能代表商店特色和形象、销售业绩最好的品类,最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属于最大种类和款式的产品;
2.一般性角色:次重要的品类可令人联想起商店,能满足消费者大部分的需要;
3.季节性或偶然性角色:随时间或季节变化而变化的产品,属于时间性款式或种类;
4.方便性角色:消费者能随时方便购买到的产品,属极少品类或款式。
(3)产品细分。
指将各品类的产品按消费者喜欢的方式分成更小的品类,即产品分组。如将洗发水按价钱细分为高档、中档、低档三个类别,这样将有利于评估各个品牌在其细分的产品小组中的表现,而各小组(如此处高、中、低的三个类别)在洗发水这一品类中的表现也容易评估。
(4)业绩评估。
评估一个产品、品牌、品类及一个生产商的相对表现是通过营业额和营业量计算出来的销售量份额和销售额份额完成的。例如:一种洗发水的营业量是一个月5瓶,而整个洗发水品类是500瓶,那么这种产品的量份额就是1%(5/500),如果这种产品的营业额是100元,而一个月整个品类的营业额是20000元,那么它的额份额就是0.5%(100/20000)。同样,如果有足够的资源,单品牌及生产商也能有其自己的量份额及额份额。
2.货架优化管理。
对不同的品牌业绩作出评估后,则应考虑货架的安排。优化货架管理的目标是使高业绩的产品易见、易找、易选,它具体体现为3AS原则:
(1)产品款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