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900000001

第1章 序

1995年4月10日,陈云病逝于北京。

诚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讣告所指出: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彻底解放、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顽强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对于陈云,我很早就注意他。因为他是上海人,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理所当然应该把他的人生道路写成书,告诉广大读者。

我注意到,在中国当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中,陈云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邓小平。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几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关于陈云生平的书,却少之又少。就连关于陈云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

他的身世,当时除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登载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之撰写的1000多字的小传外,鲜为人知。

起初,我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在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之后,方知其中原委。

他们告诉我两件事:

一是在大型摄影画册《邓小平》出版之后,有关部门编了一本摄影画册《陈云》。理所当然,这样的书,在出版之前,应该送陈云过目。陈云收到书稿之后,不置可否,压在那里,既不点头,也不退还书稿。这样,这本《陈云》摄影画册就在陈云那里压了多年。

二是一家电视台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写的是陈云在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前往上海,然后从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电视台知道陈云的“脾气”,拍好后不送陈云过目。这部电视剧播出了几集之后,被陈云知道了。陈云马上要求电视台“停播!”这样,那部电视剧也就没有播下去。

陈云的老秘书告诉我:“首长很注意报纸、电视、出版物,不愿意宣传他个人。所以,谁要是写了关于他的书,写好了,必定要送他过目,而他一定会压在那里……”

秘书所说的“首长”,便是指陈云。他们习惯于这样称呼陈云。

后来,笔者在1995年6月27日来到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证实了陈云老秘书所说的事完全属实。

于若木说,陈云确实是这样的脾气。

她也举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为例。那是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一名干部写的剧本,由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这位干部在工作中了解到,陈云在红军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秘密前往上海,然后前往苏联。陈云出川的过程,富有戏剧性。有一位曾经担任四川雅安小学校长的席懋昭,在当时受组织之托,护送陈云出川。于是,那位干部根据这位校长的回忆材料,写成电视剧本《陈云出川》。此剧本经陈云秘书和陈云家属商量,同意拍摄,未曾报陈云同意。

《陈云出川》拍好后,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陈云晚年由于患白内障及青光眼,视力很差,不看电视,只听新闻广播——他每天一早一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如果有事,总叫人把广播录下来,有空时补听。陈云不看电视,本来不会知道《陈云出川》的播出。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向陈云透露。不料,一位新来的护士却不知道要对陈云“保密”。她跟陈云说起,昨日在电视里看到《陈云出川》,很精彩!

陈云一听,连忙问:“什么《陈云出川》?”

当他知道拍了这么一部电视连续剧之后,当即叫秘书来,了解情况。他要秘书把剧本拿来给他看。看罢,他认为不能放这样一部片子,就写信给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停播这部电视剧……

陈云不愿意宣传自己,他很谦逊,早在1945年5月,陈云便在中共“七大”上这么说:

假如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法?我说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

陈云还写过这样的条幅: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1982年,在出版《陈云文稿选编(1949~1956年)》时,陈云特别嘱咐编者,在后记中要加上这么一段话:

他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主持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除了他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的,或者是经过党中央批准的。他强调指出,同志们在阅读这卷文稿的时候,如果觉得那一段工作还有成功之处,决不要把功劳记在他一个人的账上。

正因为陈云非常谦逊,所以关于陈云的报道、回忆文章,在他生前就极少见诸报刊。

于若木说,一位老同志写了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一篇回忆文章,送到陈云那里审看。陈云看后,虽然同意发表这篇文章,却把文章中关于他的内容全部删去了。

于若木又谈起,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对陈云的书法作品很有兴趣,收集了陈云每年写的条幅,想出版陈云墨迹选。可是,未得陈云同意,一直不敢贸然出版。

陈云很明确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在外边吹我,我的经济的领导能力在小平之下。组织人事以前我搞过,可是,大政方针还是小平拍板。不许出我的书,宣传我的东西一旦发现马上制止。”

关于《陈云画册》,于若木告诉我,被陈云压了七八年,直至去年陈云病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同志再三劝陈云“点头”,以便在陈云诞辰90周年时出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的画册都已经出版了,陈云还是一个劲儿地“拖”。后来,他勉强“点头”,可是,等画册出版时,他已经离世了。

就连《陈云文选》,陈云也不同意出版。陈云向邓小平建议,不要出版《陈云文选》。邓小平说:“中央都通过了,出一下也好,很多不懂经济的读了你的书等于补课。”陈云只得从命,亲自审订《陈云文选》,然后送邓小平处请他定稿。

《陈云文选》出版之后,陈云再三强调:“我的‘文选’都是过去的事情的总结,你们还是多看看小平同志的东西,他的讲话有很多新颖的内容。”

可以看出,陈云对邓小平非常尊重,推崇邓小平,总是把自己放在邓小平之下。有一次,邓小平对陈云开玩笑说:“大家封了我‘总设计师’的头衔,我看这里也有你的功劳,你算是副总设计师吧。”陈云说:“我们都是设计员,你才是总设计师。”

于若木还说及,陈云是上海青浦练塘人。练塘镇政府要修葺他的旧居,他不同意。后来,当地政府在他的旧居旁修建了青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要收集他用过的物品作为展品,他很坚决地说:“不能给!”

我深知,陈云健在的话,是无法出版关于他生平的书的。我的写作任务又很多。正因为这样,我只是作了写作准备,做了诸多相关的采访,没有动笔写书。

在陈云去世后,我这才着手他的传记的写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几经增订,才终于写成这本《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在全书之前,为了使读者诸君对于本书的传主——陈云——在中共历史中的地位有一概括性的了解,我认为,引用邓小平的一段话,最为清楚、准确。

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对几位中共中央领导人所作的题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谈话中,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建立起第三代的领导集体。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6个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这就是说,陈云是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一个核心成员。

邓小平接着又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这就是第二代的领导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实际上可以说我处于一个关键地位。邓小平所说的“关键地位”,其实也就是他所说的,“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

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仅次于邓小平的老一辈革命家。

在1930年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25岁的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此后,在1931年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陈云跃为中共中央委员;

在1934年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陈云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这时,陈云不过29岁。

从1930年到1934年,不过4年时间,陈云从中共上海法南区委书记,擢升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奠定了他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

此后,陈云的党内最高职务是在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再度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纵观陈云一生,主要是从事了5个方面的工作:

他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领导工人运动起家的;

随即在他的家乡上海青浦领导农民运动;

接着他领导中共中央特科,从事反奸工作;

到了延安后则从事组织工作;

此后,他转为经济领导工作,以至被人称为“中共经济专家”。

另外,陈云还负责过中共的白区工作,做过军队工作和工会工作。

陈云一生,虽然也有起落,但还是比较平稳,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得益于他出身印刷工人。所以,在共产国际强调要在中共领导层中加强工人成分时,他得以迅速提升;也正因为他出身工人,即便在“文革”岁月,虽不得不“靠边”,但还一直是中共中央委员。

陈云办事向来稳健。

陈云的座右铭是: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交换、比较、反复。

这15个字,是陈云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

笔者第一次接触陈云,是在1978年。当时,笔者在采写20万字的《高士其传》。高士其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笔者听高士其说,陈云在延安时曾称高士其为“红色科学家”。为了慎重起见,笔者希望能够得到陈云的证实。于是,笔者前往北京三里河中国科学院,拜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在办公室里很热情地接待笔者。她谈了自己对高士其的印象之后,对于“红色科学家”之称表示无法肯定,要回家问一下陈云……

两天后,笔者给于若木打电话。她在电话中说,已经问过陈云,他记不清楚是不是说过那样的话……

这是陈云给笔者的最初直接印象。

1995年我在中南海陈云家中再访于若木时,她又提起高士其。她说,陈云其实是很关心高士其的。在延安时,陈云去看望过病中的高士其,而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到国民党统治区重庆为高士其买药。那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很关心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

这本陈云传记很粗浅,期待着广大读者和中共党史专家们的指正。我将继续进行采访,加以补充,以求以后能够写出更为充实的陈云传记。

叶永烈

于上海“沉思斋”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撒切尔夫人、罗斯福、普京、阿拉法特、阿罗约等伟人拥有高大的身影也有细腻的情感。在那些坚强的外表下,欧洲元首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生活。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热门推荐
  • 雨夜人偶

    雨夜人偶

    这是一部短篇悬疑小说集。雨夜时分,幽暗的霓虹灯下总有些穿雨衣的孤独人儿,似人偶般站在街道路口。那鲜艳的“红雨衣,绿雨衣”下包裹的人,似乎在控诉着命运的不公、控诉着城市的灯红酒绿……一个可以为爱而死的人,最后却被爱人遗弃,以为整容可以让她脱胎换骨、功成名就,不想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确,整容可以让一个人的面貌发生改变,却丝毫改变不了内在的本质。也许,这只是个小人物的悲剧,但雨衣下的人们,其实就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原名《狂女霸爱》,应编大要求改名。她狂——是因为她有狂的资本她霸——只对在乎的人霸道情景一:“衣儿,你在干嘛?”某男看着眼前正在某大树面前‘努力’的女子,嘴角直抽。“没看到吗,我在爬树。”某女头也不回的说道。“可是,你不是会轻功吗,直接飞上去就行了。”“笨,直接飞上去怎么能感受到爬树的乐趣呢。”“…”情景二:“你是不是喜欢我?”某女突然奇想的问着身边的某男,只听‘嘭’的一声,“咦?”某女四处看着,人呢?“衣儿,我,”某男满脸通红的从地上爬起,一脸尴尬。“恩?”“是的,我喜欢你。”看着眼前美丽的容颜,某男鼓足勇气,说出埋藏在自己心里的话。“吖,我决定了。”某女振臂高呼,完全不顾某男受惊的眼神,向世界宣布,“我们交往吧。”情景三:“哥哥,我有嫂嫂吗?”某女问着自己最亲的大哥问着。“呃,还没有。”某大男额头冒出一滴冷汗,他怎么有不详的感觉。“吖,哥哥,你也太逊了吧,都几十岁的人了,竟然还没找到女人。”某女递给某大男一鄙视的眼神。“…”某大哥接着来自四面八方各异的眼神,欲哭无泪,他什么时候又惹着这小祖宗了。她,时而聪明,时而迷糊,时而可爱,时而霸道,她对世间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一旦她将某个人放在心上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个人。本文穿越+架空+轻松+温馨+偏正剧,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喔,这样春才会更加的有动力。春的广告区:连载中:替情敌养儿子*现代:已完成:冷面夫君追逃妻*穿越:弃妃也抢手*架空:穿越之冷心仙儿*半价: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奇门异行录

    奇门异行录

    人类最畏惧的并非财富、权力或者死亡,而是未知的事物。——方楚。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本书旨在引领读者体会低调做人的精妙要义,从心态、姿态、言辞、行为、处世、职场、家庭等多个方面讲述了低调做人的人生哲学。鲜活的案例与生动的说理相结合,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领悟智慧人生的秘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鬼护士

    鬼护士

    孟宇凡在住院期间和夜班护士讲的一个离奇故事,魔婴、猫妖,诅咒令整个县城为之色变,究竟是人为,还是猫妖?
  • 绿意满屋的办公室植物

    绿意满屋的办公室植物

    “让健康植物走人办公室运动”,目前正在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展开。它传播的理念是:健康植物能够提升生产力。据该运动的推广网站介绍,1/3的欧洲现代办公建筑里都存在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的现象,甚至导致员工病假率偏高。挪威一家医院所作的研究表明,向办公室引入健康植物后,因病假导致的员工缺勤率减少了一半。还有研究证实,如果每天在电脑屏幕旁放置健康植物达4小时以上,人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