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7800000022

第22章 楷模式教育:以身作则(3)

晚清社会,官场腐败,富家子弟恶习颇多,为此,曾国藩又专门写信告诫儿子纪鸿及女儿:“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同治三年七月,儿子纪鸿要去长沙考试,曾国藩特意写信告诫他说:“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不可送条子,进身自始,务知自重。”曾国藩教导儿子要凭真才实学去进身仕途,坚决不搞特殊化。这在那时候的封建官场是难能可贵的。

曾国藩对儿子要求严格,对女儿也同样严格要求。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写信告诫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即使受封侯爵后,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他还要求:“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9、在游戏中灌输知识

——独生子歌德所受的早期教育

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1749年8月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歌德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造型艺术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被人推崇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恩格斯则称其为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

歌德自幼聪明过人,8岁就能阅读德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等多种文字的书籍,14岁开始写作,25岁发表了风靡全球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他创作完成这部小说,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难道歌德是个天才吗?其实,哪里有什么天才,歌德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和本人坚持努力的结果。

歌德家境殷实,父亲是个裁缝师,但却受过高等教育,获得过莱比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且做过地方官。

他喜欢收藏各种书籍和美术作品。家中摆满了他每次旅行所带回的纪念品。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歌德耳濡目染,为他日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歌德是父亲惟一的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从他出生起,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了教育方式。

歌德还不会走路时,父亲就经常抱着他出去散步,还经常跑到风景优美的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有意识地让他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培养他热爱自然的性格。

一路上,父亲会耐心地给小歌德讲述路边的各种鲜花、树木、野草以及各种事物,刻意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使歌德小小年纪就获得了不少自然科学知识,知道许多植物与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从这时候起,歌德就开始学习自然科学,到后来研究自然科学,他曾发现人类鄂间骨。并且撰写了有关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歌德一生始终对自然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一有时间,父亲就为歌德朗诵歌谣。这些歌谣既好念,又易于接受,每次外出歌德都能背上一两首。随着外出次数的增多,歌德的背诵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

歌德稍大一些时,父亲经常带他到各地旅游,每到一个地方,父亲总是为他讲解当地人文典故、历史风貌。如果旧地重游,就要求歌德把所知内容复述一遍,以加深记忆。父子二人的这种旅游方式,使歌德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

歌德4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他读书识字,而且请了好几位家庭教师教他多种语言。歌德记忆力好,又聪明,所以进步很快。

有时,歌德也和邻居家的孩子共同学习,他们都对作诗感兴趣,于是这些小伙伴约定每星期日聚会一次,都各自把自己做好的诗拿来给大家看,由大伙共同评判。歌德的诗总是被小伙伴们评为优秀。

为了训练歌德的口才,父亲总是让小歌德站在椅子上,面对观众用稚嫩的童音进行演讲。这些观众,自然是歌德的父亲找亲朋好友充当的。

刚开始,小歌德很不习惯对着那么多大人说话,有些害怕,总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但是没多长时间,小歌德就变得口齿伶俐起来,而且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

歌德的母亲是法兰克福市市长的女儿,知书达礼,富有涵养,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爱好文学,一有空就给歌德讲故事。

为了培养歌德凡事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每到关键处,她故意停下来,让小歌德自己设想下面发生的事。小歌德兴趣正浓,母亲不讲了,很着急,自然努力地猜想,故事后面的事。有时小歌德说的不合逻辑,母亲便让他重新猜、重新想,直到有合理的答案为止。这种方法丰富了歌德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教能造就人,歌德的成就与其父母的家教不无关系,孩子像一张白纸,父母在这上面写什么,画什么,孩子就学什么,会什么。

10、遇事巧点拨

——圣雄·甘地的“点拨式”教育

圣雄·甘地是世界名人,他教育孩子,颇有一套方法:以事论事,点拨事理。

圣雄·甘地带领8岁的孙子阿仁·甘地来到南非,他把孩子阿仁送进了当地一所小学读书。

由于他是外来生,班上的小朋友经常欺负他。小阿仁十分生气,暗暗发誓:好小子都等着等我锻炼好身体,我一定让你们“血债血还”,一定要叫你们知道我阿仁不是好惹的。

从此,小阿仁开始认认真真地锻炼身体,准备找那几个欺负自己的同学“报仇”。

圣雄·甘地知道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小阿仁说:“无端地发怒就像电流,使用不得当就会造成危害,运用得当就能造福人类。与其受愤怒情绪左右,不如控制怒气,平心静气地把时间用在事业上。”甘地的一席话,终于使小阿仁消除了敌对的心理。

另外,甘地一旦发现孩子的浪费行为就给予坚决制止。有一次,小阿仁在家里做完功课,顺手把用剩下的铅笔头扔到窗外,恰好被圣雄·甘地看到了,于是他让小阿仁把扔到窗外的铅笔头捡回来。

阿仁把铅笔头捡回来后,圣雄认真地对他说:“铅笔头虽小,但也是耗费很多物质资源才做成的。如果随意浪费,就是糟蹋大自然的恩典。现在人们每天都在随意花钱消费,但是,随便过度的消费就是浪费资源,这等于无视世界上贫穷的人们。这跟对他们施加暴力没什么两样。”

通过“扔铅笔头”这件小事,小阿仁明白了“随意浪费就是过度地消费”的道理,小事不小,从此他养成了节俭的良好习惯。

阿仁的父亲马尼拉勒是圣雄·甘地的二儿子,他也十分注重家教的方法。有一次,16岁的阿仁开车送父亲马尼拉勒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会客。

到达目的地后,父子二人约好了碰头的时间和地点,然后,阿仁把车子开到修车厂检修,自己则跑到电影院看电影。

影片的情节引人入胜,阿仁看入了迷,把接父亲这件事给忘了。等影片结束,阿仁才发现比约定的时间晚了近40分钟,便一路小跑到了修车厂,取了车,迅速地开到与父亲约定的地点。

这时,马尼拉勒早已在那里等候了。阿仁怕父亲责怪,便撒谎说是修车耽误了工夫。

哪知马尼拉勒已同修车厂打过电话,阿仁的谎言当即被戳穿。出乎意料的是,马尼拉勒并没有大声斥责阿仁,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你做错了事,缺乏讲真话的勇气,这是我平时管教无方的结果,所以,我决定自己走路回去,也好边走边反省。”

这会儿,天已经黑了。马尼拉勒默默地在前面走,阿仁只好开着车子慢慢地跟在父亲后面,用车灯为父亲照路。父子二人就这样在路上走了整整五、六个小时。

看着父亲艰难行进的背影,阿仁心中十分难过,他知道这是自己撒谎惹的祸,他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说谎了。

如果马尼拉勒当时只是简单粗暴地把阿仁责骂一番,这样不但容易激起阿仁的抵触情绪,而且,阿仁会想到,下次撒谎要更安全、更高明些,以防再出纰漏。

马尼拉勒用这种深深自责的方式,使阿仁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能彻底改过,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11、从细节之处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黄炎培的教子思想

黄炎培,字任之,别号抱一,我国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杰出教育家、政治家和诗人。

黄炎培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在他的精心教诲下,黄家子女们个个都得到了健康成长。而且他们父子间、父女间的感情也深厚至极。

黄炎培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不许孩子们乱花钱。他和夫人也从来不给孩子们多余的零用钱。而且要求孩子们每花一分钱都要记账。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孩子们上中学,在黄家孩子们的口袋里,有一块银元就是多的了。可是,对于孩子们接济比自己困难的同学,他们却很支持,另外还有资助。他们还教育孩子们要诚实,不说谎话、假话和空话。

一天晚上,黄炎培看到几个孩子在屋里玩得热火朝天,便独自一人到楼上的书房里去看书去了。走到楼梯上,见鸡毛掸子放在一边,突然灵机一动,他把掸子故意扔在地上,然后冲楼下喊道:“孩子们,赶快过来,爸爸有事要跟你们说!”

听到爸爸这么说,孩子们以为准是好事啦!于是争先恐后往楼上跑,大女儿跑在最前面,她怕踩坏了地上的掸子,便绕了一个弯跑过去。

小儿子也不甘示弱,紧随姐姐其后,看到地上的掸子,一个单腿跃跳了过去。

小女儿看到哥哥和姐姐已捷足先登,不容分说,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了过去,发现地上的掸子挡住了去路,没有多想,一脚把掸子踢开了。

孩子们的妈妈不知底细,见孩子们风风火火,以为真有什么事,也跟上楼来。她一眼看见了被小女儿踢飞了的掸子,便过去弯下腰轻轻地把掸子捡起来,放回原处。

“爸爸,找我们有什么事吗?”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父亲。

“是有事,就是掸子的事。”黄炎培很严肃地说。

孩子们相互看着,大眼瞪小眼,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你们过来时掸子在什么地方?”黄炎培问。

“在地上。”孩子们回答说。

“那么,是谁从地上捡起来的呢?”

“是妈妈捡的。”

“掸子在地上胡乱扔着,你们为什么就不知道把它捡起来呢?”父亲接着问道。

孩子们低着头不吱声。

黄炎培认真地说:“你们几个孩子太不懂事了,看到东西乱扔也不知收拾一下,而你们的妈妈却能毫不犹豫地就把它捡起来放回原处。

“这虽是小事,却反映出了一个大问题。

“你们的妈妈长期操持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而你们却什么事情都依赖大人,这样下去将来如何自立呢?

“从现在起就学着做家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长大了才能踏踏实实地做些事。”

黄炎培说完这些话,孩子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打这以后,孩子们都争着帮妈妈做家务,努力学着生活自理,学习、生活都进步得很快。

黄炎培先生曾给自己的孩子写过一则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段话的意思前四句是告诫子女,人生要有信仰,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然容易误入歧途。

中间四句是对子女日常生活的要求。事少的时候,容易养成懒情的恶习,要时时督促自己,抓紧时间,勤奋努力,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容易产生焦急的情绪,由于情绪急躁而引发一时冲动会做出缺少理智的事来,所以凡事要冷静沉着,切不可急躁惊慌。与别人交往要说一句算一句,说话不算数就没人相信。不能有私欲,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

最后四句意味更加深刻。他要求子女对待好人好事要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心怀;对坏人坏事像秋霜一样凌厉,坚持斗争到底。最后两句,要求子女做人像“古钱”一样外圆内方,要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同类推荐
  •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减到最小,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却经常遇到棘手的难题。初生的婴儿无疑是一张白纸,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白纸上描绘出什么图案,染上什么色彩,都由父母决定,因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的教育,而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在繁忙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为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发掘他们的潜能,不但充当他们的长辈,还要充当他们的朋友、哥哥姐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让他们在和谐的亲子氛围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从容面对。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宝宝该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吃出聪明,补充营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生病了该怎样护理才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每位妈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针对宝宝喂养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详细讲解日常饮食宜忌、营养素补充宜忌、保健食养宜忌、四季饮食宜忌。另外,宝宝婴幼儿时期难免会遇到小病痛,有效护理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选了24种婴幼儿易得的疾病,讲解每种疾病的饮食护理宜忌,让妈妈不再束手无策。
  • 和宝宝的间隔年

    和宝宝的间隔年

    怀孕的职场女性加持,生命的延续,爱的蔓延,都应该是源源不断的力量!那么请看一个公关行业的“奔跑超人”如何权衡生活和事业,如何开展和宝宝的间隔年,又如何完成人生角色的完美转变?翻开下一页,是爱,是希望,是美。小五月是谁?是爱。
  •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倾情作序推荐。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妈妈,才会教出懂得自尊的孩子;妈妈爱读书,孩子才能爱学习;妈妈善待自己,孩子才会善待生命;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与人相处自如的心态来自妈妈;妈妈的风度,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三十六计大全集

    三十六计大全集

    有人说《三十六计》是南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所作,但具体作者和准 确成书年代都已不可考。全书共分六套计,即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等计。在这六套计中,每一套均包含有六条具体计谋,总共三十六计,集历代兵家智慧之大成。 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兵家活用、商家活用、职场活用、处世活用等板块。全面解析经典智慧,给读者以人生启迪。所选的 荟萃古今中外的精彩案例,不但能让你从先人那里得到启示,学会深谋远虑 ,而且能让你在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 丑女殇

    丑女殇

    她一介丑女,丑陋不堪,却来历不凡:闻名天下的残红谷谷主是她师父,天下第一庄庄主、百剑山庄二少主、少侠挽剑一笑、快剑无影是她诸位师兄……她与塞北马场少主称兄道弟,与朱颜宫宫主谈姐论妹,与丐帮帮主称爷唤孙……天下第一采花大盗是她“情人”,魔教两位副教主是她的“守护者”……她天资愚笨,武艺平平,相貌更是惨不忍睹,为何会得到众位大人物的青睐?!又为何,江湖上的人一半对她求之若渴,一半却欲杀之而后快?!是谁,为她迎来新生?是谁,将她推向地狱?是谁,倾心与她?是谁,得她芳心?是谁,将她一片真心践踏?是谁,在她大婚之日掠她而去?最后又是谁,解了她这——丑女殇,让她——丑颜笑?!----此文非NP,非女尊,非女强!女主非常普通,普通到可能曾经是你,可能曾经是我!普通到就是一粒细砂,风过——无痕!只有读过她的人,可能会为她淡淡的心痛!此文剧情或悲,但结局会喜!默的其他文:《凤击九天》(新文)《魔王绝爱》《天降贼婆娘》《黑道世家的半路新娘》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为了使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得到继承与光大,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本书精选了几十个古今中外典型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
  • 君临天下不识妻:绝版皇后

    君临天下不识妻:绝版皇后

    她是正宫娘娘,三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包括她的夫君——景泰国最高执权者轩辕毅,可一场邂逅,却打破了原本平静地生活......他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他。然而,命运总是多变的。为了他,她甘愿放弃一切。为了她,他独守后宫灵位。事隔多年,是老天的怜悯亦或命运的捉弄。。。看着这个几乎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可爱小人,他动摇了。“皇上叔叔,看着你,我就好像在照镜子呢?”是她吗?她还活着吗?那。。。。
  • 舌尖上的狂欢

    舌尖上的狂欢

    我们一次次登上五味筑起的狂欢天堂!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既有知识性,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令全世界惊叹。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趣味性。盛宴与简单的食物并存,滋润着生命的天天与年年。洪烛的笔悄悄敷衍开来,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 《舌尖上的狂欢》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更有说服力,也更加深入、精确。,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在这个仿佛人人都可以表述的领域。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口腹之欲是通向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感受的舌尖
  •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妇女史。也是一部指导女性言行的书。《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拥抱太阳的月亮》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汇集百种人生感悟,每一篇故事都将人生哲理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精辟独到的智慧点评,更是直抵心灵深处。这里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故事,有发人深省的智慧故事,有在成长路上给您动力的励志故事,有触动人心灵的亲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