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5300000006

第6章 教育孩子的方法上父母最易犯的错误(1)

错误1: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双方各行其事

场景再现

文文是一个聪明又好动的孩子,父母都是研究人员,他们对文文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教育方法却不尽相同。父亲提倡启发式教育,而母亲则偏重于打骂。父亲对此有不同看法,有时看不下去就说几句。一天文文匆匆地跑到爸爸身边,叫喊着:“爸爸、爸爸,妈妈要打我,快帮忙!”“为什么?”“说我的作业潦草。”“不用怕,让爸爸和你妈妈谈谈。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样的。”文文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妈妈对教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文文早已知道,而更让文文认为有机可乘的是爸爸愿意做自己的挡箭牌,为自己辩护。于是文文常常拿父亲来给自己的行为作掩护。

深度诠释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意见一致,不能相互配合,这是一件憾事,而因此引起争端,使孩子能利用父母间的矛盾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更是可怕的事了。

那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许多父母认为,要管教孩子,必须是一个家长要“严”,另一个要“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叫做“父严母慈”,他们认为“一严一慈”,“一软一硬”,可以相互配合,“软硬兼施”,能教育好孩子。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一番道理,好像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搭配和组合。所以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有的家庭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当然,父亲对儿子容易严厉,母亲对儿子容易溺爱。有的时候可能是母亲对女儿比较严厉,父亲对女儿较溺爱,这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

其实,“红脸白脸”相配合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较严厉、苛刻,另一个家长过于温和、宽容;或者一个要求特别严格,另一个又特别迁就、姑息、放任。不难想象,就会出现下列情形:孩子在严厉的家长面前,表现很老实,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话也不敢说,有理也不敢申辩,有事也不敢做;而不当家长的面,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行放肆,为所欲为,一点规矩也没有。这样的家庭教育,肯定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养成不良习惯,比如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等。

有老人的家庭或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老人喜欢袒护孩子,常常阻挠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这也许是因为“隔代亲”的缘故,造成了两辈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一致。

实际上,老人惯孩子,父母是有责任的,这是因为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老人就都很关心孩子,经常探讨教育方法,也不至于使老人一味地娇宠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出现了一些毛病,才发现老人带孩子的方法不当,这就说明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对老人的教育方式是不够关心的。

发现问题怎么办?要达成一致,要与老人沟通,讲清道理,耐心开导,使老人心悦诚服,同心协力把孩子教育好。一般来说,老人与孩子的父母发生分歧,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老人的旧思想太多,给孩子施加不好的影响,如教孩子撒谎、骂人等;一种是老人的教育方式不当,如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再一种情况是老人分担的家务重,对孩子撒手不管。具体事情应具体分析,然后耐心帮助。帮助老人要讲究方法,避免出现婆媳或丈母娘与女婿不和。

迷津指点

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要严都严,不该严,就不严。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每位家长都应该是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否则会出现很多不良的后果。

1.让孩子学会钻空子

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并且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一些孩子就是在这种搭配组合中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的一方,使家长在教育时采取迁就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

2.让孩子不知听说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出现矛盾,母亲这样说,父亲那样说,孩子就无所适从。孩子分不清谁是对的,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谁的也不听,也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

3.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态度不一致”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17.3%,显着高于正常儿童家长所采取教育方式的比例9.24%,所以家长要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并不是说两者的角色不能一样。相反,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教育态度必须步调一致,互相合作,否则就是无效的。

4.影响家长的威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一致,也会影响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父母一定要注意维护彼此的威信,绝不能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故意贬低另一方。即使是一方对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不能自己单方面出面更正,而是应该与对方交换意见,由他自己出面更正。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也有利于维护家长的威信。

因此,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尽量配合,减少分歧。

错误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老师的教育不同步

场景再现

场景1

我经常听到女儿嘉嘉说:“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爷爷、奶奶!”“我爱外公、外婆!”“我爱老师!”……女儿如此博爱,让我心花怒放,但总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说,嘉嘉在幼儿园磕破了下巴,经校医检查不用缝针,上点红药水就行了。听后我的心揪得紧紧的,准时去幼儿园接她时,当着老师和医生的面问嘉嘉痛不痛,她却跟没事似的。但一回到家,她就跟我撒娇,说伤口痛,要我抱。猛然间,我对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答案。她爱身边所有的人,唯独缺少爱自己的意识。

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处在父母的呵护下,他终究会离开父母的怀抱,去适应社会。当没有父母的保护时,做家长的唯有教孩子学会爱他自己。

场景2

“老师,您替我多说说孩子吧!我们做父母的说他,他总是不耐烦。我们好心想劝他读点书,他说老师没布置。您就帮我多管管孩子吧!”在学校老师那里,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家长与老师的谈话。

场景3

在家在学校表现不一样的学生大有人在。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不干家务,但是,在学校里的值日却做得相当好;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对老师很尊敬、对同学很友好,但是在家里对父母却很刻薄,经常出言不逊,甚至还辱骂家长。与在学校表现优秀在家像个暴君的学生相比,一些学生的表现却刚好与他们相反。比如有的学生很爱惜自己家里的家具,非常注重家庭卫生,但是到了学校和其他公共场合,却随手扔垃圾、吐痰,甚至破坏公共物品。

老师向学生家长反映问题,许多家长听完老师的诉说后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我孩子干的吗?不可能!他在家那么老实巴交,怎么可能到了学校就调皮捣蛋呢?

深度诠释

常常会发现既让他们高兴又让他们不解且担心的是,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在校和在家判若两人。目前在我国独生子女这种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极其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有别。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不服管教,在校却遵守纪律,表现较好;有的孩子在家外向,在校却沉寂、内向;有的孩子在家热情开朗,在校却变的沉默寡言。

应该说这种现象有益之处在于孩子不同程度地融合于学校群体环境中,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弊端在于有的孩子入校后,习性的改变是被动的,很可能是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压抑所致,这样易形成孩子抑郁、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更大的危害在于,如果孩子在校与在家的习性表现长期不一,截然相反,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分裂或形成两重性格,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孩子在家庭中和在学校里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同时存在,长期不能接轨、融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与学校交流沟通不够,家长与老师彼此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的各种习性和表现。

迷津指点

也许你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不一样,而且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更听老师的话,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与老师加强交流沟通。

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不仅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总体把握。如发现孩子在校、在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应与老师共同努力。如老师了解到孩子在家的种种性格缺陷,在校则可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教育。相反,家长如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优秀表现,在家就应经常加以鼓励,并反问孩子在校表现这样好而在家表现不好的原因。通过了解孩子两种不同表现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积极调适心理,使孩子的两种不同表现接近,最终接轨融合。

此外,家长与老师应有意地培养孩子承受各种压力、挫折的心理素质,加强孩子的应变和调适能力。多为孩子创造自主、自立的机会,培育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孩子在家在校表现不一样,如在家问他什么都说不知道、没有什么事,或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摇头等,而教师说他在学校很爱讲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妄下判断或乱责备

当孩子告诉父母一些事情时,可能你们常忍不住就妄下判断,胡乱责备孩子。

2.缺乏反应

当孩子给父母讲一些事时,由于你们心不在焉或没有任何反应,或板着脸。

3.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情绪起伏较大

容易造成孩子担心说错话,心理上有较大压力,久而久之就不愿开口了。

4.父母对孩子不够了解

不知道孩子关心的是什么,担心的是什么,没有较好的沟通方式。

5.学习的过渡期

正值孩子口语表达的学习时期,常会碰上措词困难的问题,或生活中碰到挫折,不知如何解决。尤其是孩子过渡的关键期,更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与孩子的沟通也是相互的,父母在乎孩子,以合适的方式交流,孩子自然也会与父母走得更近!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积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有条件与同龄人交往、游戏,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区别对待,该拒绝的应以适当方式予以拒绝,并说明理由,以避免孩子的优越感产生,造成其任性习性的形成。

通过上面这些途径,加强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孩子渡过接轨期,使其在不同环境截然不同的表现最终接轨、融合,以利于孩子完整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

错误3:不做调查研究就冒失地批评孩子

场景再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李伟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是倒数第二名。这让父母大吃一惊。而当天的班会李伟也没有参加,而是跑到外边踢球去了。

回到家,爸爸李旭忍不住抱怨儿子:“没考好不要紧,关键是要认真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你这样满不在乎,班会不参加,到外边踢球,究竟是怎么回事?”爸爸的抱怨触到了孩子的痛处,李伟哭着冲爸爸发脾气:“你以为没考好我心里好受吗?没参加班会是因为我觉得没面子,出去踢球是在调整自己。这难道有什么错吗?”

李旭马上意识到是自己误解了孩子,立即向李伟道歉,说:“孩子,对不起,爸爸又犯了主观主义错误,错怪你了,请你原谅。”听到爸爸道歉的话,李伟情绪马上稳定了许多。

又一个周末,李伟夜里12点才回家。爸爸以为他上网去了,把他训了一顿,李伟没有多解释就回房休息去了。第二天爸爸发现他情绪不佳,就主动跟他说话,他也不塔理。后来李旭了解到儿子是到同学家去了,并没有去网吧。于是他马上写了一封信,向儿子道歉:

昨天晚上爸爸又犯了主观武断的错误,没有调查就认定你又到网吧去了。爸爸的简单粗暴伤害了你的自尊心,但你照顾老爸的面子,没有和老爸正面冲突,而是默默地承受着误解,并没有过多地解释和开脱。越是这样,老爸内心越是不安。

我郑重地向你道歉:儿子,对不起!

这次确实错怪了你,但我还是想再啰唆几句:网络游戏许多是暴力游戏,玩得多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沾染上暴力倾向,接受暴力行为。网络游戏倡导的理念和现实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网络聊天更是荒唐之极,编一个假名和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天,两个人都蒙着一层面纱,在云天雾地中神侃,那是最无聊的事情。内心空虚、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在网上聊天是一种暂时的解脱,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不会迷恋网吧的。

你能凭自己的力量从网络中解脱出来,说明你的意志是坚强的,毅力是超常的。爸爸打心眼里佩服你,并感到十分欣慰。爸爸相信一个真理:意志坚强的人是无坚不摧、无所不能的!

儿子接到信后,也立刻回了一封信:

虽然我这次没有去网吧,但以前曾迷恋过网吧。老爸及时提醒不但不是多余,而且等于及时给我注射了免疫针。

其实,我也是很爱爸爸妈妈的,也是非常体谅爸妈的。你们那么辛苦,为我付出那么多,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当然是为我好,对我负责任,是真心爱我。我难道连好坏也分不清了?

我一定不辜负爸妈的期望。但有时玩心重,自控力差,还需要爸妈及时提醒,及时点拨。

请爸妈放心,儿子已经长大了,会对自己负责任的……

深度诠释

家长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真正和孩子交朋友,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不能老端着家长的架子,动辄就是“霸权主义”。

对待孩子,要关爱,要理解,要尊重,更要真诚。父母做错了,要敢于真诚地给孩子道歉,这样不但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

父母不是圣人,无可避免地也要犯些主观主义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误解孩子甚至伤害孩子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最重要的是,发觉自己错了,就要勇敢地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给孩子树立榜样,要真诚地对待孩子,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交流。俗话说,“千年父子成兄弟”,如果家长和孩子真正成了“兄弟”的关系,孩子也会把家长当成他的“哥们儿”,有什么心里话也就愿意对家长说,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迷津指点

相当一部分家长是“叶公”式的人物,谈起教育孩子慷慨激昂,但一接触到实际,一听教育孩子要从改变家长开始,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有专家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好办,家长的事情难办,问题的焦点在家长身上。”家庭教育难,就难在家长不愿意改变自己,难在家长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到位。教育是改造人的工程,而改造已经定了型的家长,则是难上加难。但只要肯下功夫,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有一位父亲的故事想必能给家长很大的启发:

同类推荐
  • 妈妈告诉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告诉女儿的悄悄话

    本书内容包括:爱的秘诀、上帝的苹果、无价之宝等流传于成功母亲之间的教子故事和教子感悟。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荣获二十多项大奖,现象级家庭教育图书!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2009年一经出版发行,即引起巨大轰动,数年来一直高居各大图书榜榜首或前列,全球总销量已近600万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宝宝该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吃出聪明,补充营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生病了该怎样护理才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每位妈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针对宝宝喂养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详细讲解日常饮食宜忌、营养素补充宜忌、保健食养宜忌、四季饮食宜忌。另外,宝宝婴幼儿时期难免会遇到小病痛,有效护理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选了24种婴幼儿易得的疾病,讲解每种疾病的饮食护理宜忌,让妈妈不再束手无策。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妃色难为

    妃色难为

    一个是皇家的六皇子,一个是无权将军的大女儿,他们的相识源于皇子一时的兴趣,他们的姻缘来自皇上的补偿心理。本以为姻缘很快会索然无趣,不成想两人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他爱她,一直不甚明了,等到她离开后,才知心中痛。正印了那句话,真正失去才知珍贵。她爱他,清清楚楚,明白他的困难,一再纵容。心被困住,只求身的自由。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地方官员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只有把国家政策弄懂弄透了,把国家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搞明白了,才能紧紧抓住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机遇,打开争取项目工作的好局面。企业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做到合法经营就必须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创造条件享受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各项鼓励和优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往往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特点,因此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制定适当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界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读懂国家的政策环境都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 回到乱世建山寨

    回到乱世建山寨

    宅且腐的崔茉雪穿回南北朝乱世,正高兴捡着个11向的老公,却发现这个老公其实很腹黑……而同时有六个姑子小叔分家产,四个婆婆虎视眈眈,又会碰撞出什么?乱世出英雄,不想成就一番大事,那就种田、八卦,继续宅好了,顺便挑战一下“富不过三代”的俗谚……只是,这一大家子别说听她的,能不欺负她就不错了,不过,她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哼!穿越宅女当自强,别想欺咱没娘家!
  • 逃妃倾城

    逃妃倾城

    目睹丈夫背叛的她彻夜买醉,却不幸遭遇车祸,魂穿异世,成了不受宠的相府哑巴四小姐。一纸圣旨,她嫁了,成了残疾三王爷的王妃,她女扮男装,包袱款款,逃了……本以为孑然一身、绝情断爱的她从此可以逍遥自在,然她的到来并非偶然,一段三世未了情,一句“隐星现,天下变”,一段宫闱之中的爱恨情仇将她越卷越深,从此她步步为营,在这陌生的世界挣扎求存。腹黑如北辰夜,身份尊贵的三王爷,对她恨之入骨,誓洗被弃之耻;聪明如欧阳文轩,温文尔雅的全国首富,对“他”日久生情,呵护备至;暴躁如雷震宇,刚毅强势的第一堡主,因她甘愿化为绕指柔,一世追随;多情如琉璃炘,玉树临风的公子,却惟独对她情有独钟,痴缠不休;……本文正剧,女主渐强型,且看女主如何在这男子为尊的异世斗智斗勇,大放异彩,引得无数美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俯首称臣。
  •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外国情报机关称他是“中国奇人”。他在刑场上陪过绑,从枪口下脱逃,当过野人;当过台湾高级间谍,受过蒋家父子的召见与嘉奖;与韩国四位总统是至交,打开了中韩秘密通道。他一身铮铮傲骨、嫉恶如仇,多次遭歹人暗算。在他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他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将领略到成大业者无坚不摧的个性与品格。
  • 总裁妻,为期一年(全本)

    总裁妻,为期一年(全本)

    夏威夷纪念旅行,他抛下她,去陪别人,让她心碎于此;家生剧变,一夕之间公司破产,他的一纸离婚协议,件件事接踵而来,让她应接不暇,更让她措手不及;一场阴谋,他不分青红皂白责怪到她身上,丢下狠话要她全家陪葬…………父母双双离去,大哥下落不明,民工蜂拥而至,她被围在街头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却公开表示与她早已离婚;得知真相以后,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处心积虑所为,他们的婚姻只不过是一场骗局,从一开始就精心布局的一场骗局……把父母送上了绝路,害大哥被逼逃逸,毁了赫连家几百年来的基业……这一切竟是自己亲手造成,得知这一切的她,又该何去何从?…………六年后,她带着孩子重新回到伤心之地,不过已是罗敷有夫,见面不过一句“卫先生”,生疏得仿佛不曾相识;他亲眼看着她巧笑嫣然的依靠的别的男人的怀抱里,心为何有种名为嫉妒的情愫;偶然见到她的孩子,竟发现其中别有原因,那个孩子究竟是谁的?那情意绵绵的眼神,温馨的家居生活,他竟要借朋友的光才得以重温,那一刻,有什么在撕扯着自己的心;为什么你连仇恨都可以抛弃,没有爱,甚至连恨都不肯留下………………简介会逐渐修改,希望各位看官留下爪印和票票、收藏哦!(*__*)嘻嘻……偶要花花!偶要票票!偶要支持!!!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