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5200000030

第30章 新百家姓取名艺术(1)

我国汉族约有5600多个姓。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中姓氏概率统计,汉族人口最多的为李姓,占全国人口的79%,其次王姓,占74%,第三张姓,占71%。在100个姓当中,有19个姓人口分别超过1000万,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大姓的人口和,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556%。本章选择60个姓,列举近2万个例名,以供读者鉴赏。

李[Lǐ]

【字源】《说文》:“李,果也。从木,子声。”又:“理,治玉也,从玉,里声。”段注:“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

角思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按角思,音sāi,《说文》云“角中骨也”,“角思理”谓骨器、玉器中之文理。

【姓源】《通志·氏族略》:“李氏,嬴姓。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夏商之季有理征,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真逃于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又《姓角》云:“又有赐姓,唐太宗赐徐责力姓李,肃宗赐拓跋思敬姓李,德宗赐回纥阿布思之孙及奚酋长索低并姓李,昭宗赐朱邪赤心姓李,南唐赐奚廷王圭姓李。其他赐姓尚多,兹不详载。”按据《通志·氏族略》载尚有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舍利氏、董氏、罗氏等,并以立功从唐为李氏。《通志·氏族略》:“理氏 ,咎繇为尧理官 ,子孙遂为理氏。商末有理征改姓李,望出河西。”《姓纂》云:“皋陶为大理,后以官为氏。”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李果李通使李驿李荧②姓名回读李治李正李纹李道李达③姓名成词李识李议李论李财李政④典故取义李喻之李儒功李人本李己心⑤木部、王部取名李木李本李朴李杨李林李棉⑥姓名连义李春树李春生李春华李春枝⑦希贤慕古李端仪李龙潜李显中李龙鳞李纲纪

王[Wáng]

【字源】《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按此当为后起之义。甲骨文王似斧之头部形,待考。

【姓源】《通志·氏族略》:“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若琅邪太原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若京兆河间之王,则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后分晋为诸侯,至王假,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时人号曰王家;或言魏至昭王彤生无忌,封信陵君,信陵生间忧,间忧生卑子,秦灭魏,卑子逃于泰山,汉高帝召为中涓,封兰陵侯,时人以其王族也,号为王家:此皆姬姓之王也。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曰王家,此妫姓之王也。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出于河南者,则为可类氏;出于冯翊者,则为钳耳族;出于营州者,本高丽,出于安东者,本阿布思:此皆虏姓之王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姓角》云:“王姓所出不一:有出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有出齐王田和之后,有出魏信陵君之后,有出殷王子比干之后。”《集韵》云:“王姓二十一望族:太原、琅邪、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东阿、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也。”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王君王朝王胜王兴②经典取义王斯美王利国王诚有王易之③名中有玉王玎王玫王珏王珉王珂王玲④玉字取义王玉人王玉山王玉华王玉艳⑤姓名双声王薇王巍王维王伟王悟⑥希贤慕古王逸之王敬之王向维王介安

张[Zhāng]

【字源】《说文》:“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

【姓源】《通志·氏族略》:“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

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赵有张谈,韩有张开地。赵韩分晋,皆张侯之裔也。”袁桷《张氏宗谱序》:“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世本》:“黄帝子挥为弓正,始制弧矢、张网罗,因姓张氏。”《元和姓纂》:“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宋濂《张氏图谱序》:“张以字为氏,出于晋之公族。有解张者,其字曰张侯,故晋国世有张氏。”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张施弦张开张扬张强张望②姓名反义张谐张顺张谦张逊张让张宜诚③弓部起名张引张弘张弧张弼张疆④弓部取义张九龄张引弓张弘治张弘义⑤声旁声名张长张韦长张枨张苌⑥姓名叠韵张邦张刚张康张赏

刘[Liú]

【字源】《说文》无“刘”字,南唐徐锴疑即“镏”字,云:“从金,从卯,刀字屈曲传写误作‘田’尔。”《说文》:“镏,杀也。”而《广雅·释器》云:“刘,刀也。”《正字通》以为“刘,钺属”,即钺斧一类的刀。清代俞樾《曲园杂纂》也以为刘之本义“盖兵器也。周有公刘,犹唐、虞有殳斨,皆为器为名”。“刘”、“镏”通,“杀”义乃引申之义。

【姓源】《通志·氏族略》:“刘氏,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裔孙刘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以成王灭唐而迁之于杜也……至宣王灭其国,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于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又云:“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因为以氏……此姬姓之刘也。”

又云:“又有东郡河南雕阴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又云:“汉赐项氏姓为刘氏。又《通志·氏族略·同名异实》云:“刘氏有五:尧之后有刘累,为刘氏;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亦为刘;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又匈奴之族从母姓刘。”又《姓考》云:“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左传》刘康公是也。”又《姓角》云:“夷姓后魏独孤氏改为刘氏。又刘聪本冒顿种氏,称汉甥,改姓刘。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刘克刘实坚刘好刘颜美②姓名反义刘生刘存刘长寿刘茂刘密③谐音取义刘观刘声刘晖刘泉④刀部取义刘刃迎刘切刘剡刘剑影⑤文旁取义刘文刘文秀刘斐刘焕⑥希贤慕古刘大魁刘日升刘光地刘云鹏

陈[Chén]

【字源】《说文》:“陈,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徐笺:“陈之本义即谓陈列,故从阜、从木,申声。盖于平陆中布列之义。”按《释文》:“土山曰阜。”陈义当为土山上林木布列之意。

【姓源】《通志·氏族略》:“陈氏,妫姓,初封虞城,后封于陈,今陈州治宛丘县是也,本太昊伏羲氏之墟。周武王克商,乃求舜后,以备三恪,得胡公满,封之于陈以奉舜祀,子孙以国为氏。又广陵之陈,实刘氏,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嗣。”《姓角》引《世本》云:“周武王封舜裔胡公满于太昊之墟,子孙以国为氏。”《魏书·官氏志》:“后魏侯莫陈氏改为陈氏。”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陈列陈张陈设

杨[Yáng]

【字源】《说文》:“杨,蒲柳也。从木,易声。”段玉裁注:“各本作‘木也’二字,今依《艺文类聚》所引正。”

【姓源】《元和姓纂》:“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于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子国,以国为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一曰铜,二曰杨氏,三曰平阳。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广韵》:“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按《姓源》、《姓考》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略同,以为杨氏出宣王少子尚父后,而《世本》又同于《元和姓纂》,以杨氏为武王第三子唐叔虞之后。《通志·氏族略》二说并取,又云“或曰周景王之后”,然杨氏不从木而从手,作‘扬’。又按所谓晋伯侨之后,乃据扬雄自叙,当为扬姓而非杨姓。《汉书·扬难传》亦云“其先出自周伯侨,以支庶食采于晋之扬,因氏。”故《合璧类姓》云:“扬雄自序从手从易则为扬,与从木从易之杨又为一族。”又或云杨、扬本一姓。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杨蒲杨桃也杨扬杨激扬②谐音成词杨声杨厉杨善杨美③姓名连义杨柳浪杨柳絮杨梅香杨海波杨帆行杨帆飞④木部起名杨权杨朴杨机杨杞杨枝⑤木部取义杨本心杨杲杲杨柔淑杨柔惠杨楚山杨楚楚

赵[Zhào]

【字源】《说文》:“赵,趋赵也,从走,肖声。”《说文解字》段注:“赵,趍赵也,从走,肖声。”误“趋”作“趍”。按“趍”,《说文》云:“趋赵久也,从走,多声。”段注据《玉篇》、《广韵》改“久”作“夂”,云:“攵,行迟曳攵攵也,楚危切,各本皆讹久。”是“趍赵”之义为行走迟缓,而“趋赵”义为疾行超越,适相反对。

【姓源】《通志·氏族略》:“赵氏,嬴姓,与秦同祖,少日皋之后,皆祖皋陶。皋陶十世曰蜚廉。蜚廉二子,一曰恶来,恶来之后为秦;二曰季胜,季胜生孟增,行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穆王御。穆王赐以赵城,为赵氏。”《风俗通》:“赵之先为秦同祖,其裔孙曰造父,于周穆王为御骅骝马录耳之乘”,“赐以赵城,因以为姓”。《史记·赵世家》:穆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赵氏,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帝舜赐以嬴姓。十三世孙造父,周穆王封于赵城,因以为氏。”《姓角》云:“夏桀臣有赵梁,则造父前已有赵氏矣。”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赵趋赵捷赵桃赵杠赵钞②姓名反义赵实赵诚赵言实赵弃虚③走部起名赵走赵赴赵赳赵赶赵起赵越赵趣④走部取义赵趋庭赵超腾赵超旷赵超达赵超悟赵超卓⑤声旁起名赵肖赵俏赵捎赵哨⑥姓名叠韵赵敖赵宝赵浩赵氵皓赵娆

黄[Huáng]

【字源】《说文》:“黄,地之色也。从田从艹火,艹火亦声。艹火,古文‘光’。”郭沫若《金文丛考》以为“黄即佩玉”,“后假(借)为黄白字”。按甲骨文似正视人形而腰系佩玉,郭说是。

【姓源】《通志·氏族略》:“黄氏,嬴姓,陆终之后,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又《宋学士集》载:“台骀封于汾州,其后为沈、姒、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黄佩玉黄光黄嘉谷黄始生②姓名相对黄弃疾黄寒也黄功成③姓名连义黄叶秋黄叶青黄龙潜黄鹤鸣黄水东黄山云④姓名成词黄霞黄雪黄波黄千叶黄心⑤谐音取义黄士黄机黄正黄自庄⑥叠韵取义黄昂黄嫦黄刚黄航黄尚

周[Zhōu]

【字源】《说文》:“周,密也,从用、口。”段注:“善用其口则密,不密者,皆由于口。”按许、段说误。甲骨文“周”象田中密播作物之形,见《殷虚文字乙编》三四○八、《殷契遗珠》六○二。金文衍为田下加口,意以口象井,用以灌田,见《保卣》,后“田”之左右边延长即成“周”,如《墙盘》字即是。故“周”之本义当是周延、周围,引申之为周密,非从用、从口。

【姓源】《通志·氏族略》:“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氏稷弃之后。”又云:传至“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民,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又平王之子别封汝南者,亦为周氏”。又云:“姬氏,唐先天中避明皇嫌名,改为周氏……又代北复姓有贺鲁氏改为周氏。又后魏献帝次兄普氏改为周氏。”《元和姓纂》:“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姓源》:“周平王子别封汝川,人谓之周家,因氏。”按《姓苑》云:“书、传每称商有太史周任,则姬周之前已有周姓矣。”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周延周密致周慎周忠信周固周环②姓名成词周观周览周赡周谨周迈周济③形似起名周冈周贝周册周舟周用周闻④姓名双声周泽周增周帐周钊周箴⑤口部起名周叶周启周和周咏周唱⑥口部取义周司成周司牧周司乐周司宪周可久

吴[Wú]

【字源】《说文》:“吴,大言也。从矢、口。”段玉裁注:“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八字,乃妄人所增,今删正。检《韵会》本,正如是。《诗经·丝衣》、《诗经·泮水》,皆曰‘不吴’,传、笺皆云:‘吴,哗也。’言部曰:‘哗者,也。’然则大言则谓哗也。大言者,吴字之本义也。”

【姓源】《通志·氏族略》:“吴氏,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至武王克商,求太伯、仲雍之后,得仲雍之曾孙周章,已君吴矣,从而封之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至寿梦而称王,其子季札来聘,始见《春秋》。自寿梦以上,可知世数而不可纪年。寿梦之元年,鲁成公之六年也。夫差十五年,获麟之岁也。二十三年,鲁哀公之二十二年也。是年勾践灭吴,子孙以国为氏。季札避国,子孙居齐鲁之间。”《姓氏急就篇》:“吴氏,周太王子太伯封吴,其后为氏。舜后封虞,虞、吴音相近,故舜后亦姓吴。”《姓解》:“吴,周太伯始封于吴,因以命氏。姓起自季札。”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吴凡大吴本②姓名反义吴慎言吴谨言吴讷言吴言逊吴微言③口部取名吴周吴咏吴唯吴吟吴启④名中有天吴天吴关吴蚕吴昊吴忝⑤成语谐音吴与伦吴畏强吴价宝吴可非⑥姓名叠韵吴步天吴初升吴楚楚吴处之吴露吴模

徐[Xú]

【字源】《说文》:“徐,安行也。从彳,余声。”

【姓源】《通志·氏族略》:“徐氏,子爵,嬴姓,皋陶之后了。皋陶生伯益,佐禹有功,□□(疑为“夏时”)封其子若木于徐,在今徐城县北三十里。徐城并入临淮,今泗州临淮有徐城。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羽,昭(公)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元和姓纂》:“徐氏,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楚所灭,以国为氏。”《路史》:“伯益之裔,春秋时徐偃王灭于楚,子孙因以为氏。”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徐安行徐迟徐来徐舒徐彭国②彳部起名徐彷徐徂徐律徐徜徐微③彳部取义徐徽猷徐徽容徐征祥徐德望④声旁起名徐余徐舟余徐滁徐途徐荼⑤姓名双声徐汐徐樨徐溪徐曦徐熹徐茜徐湘

孙[Sūn]

【字源】《说文》:“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按甲文从幺,金文纟,均丝之本,丝亦续也。按简化字孙,可解为从子从小,会意。

【姓源】《通志·氏族略》:“孙氏,姬姓,卫武公之后也。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为耳上卿,食邑于戚。生武仲,亦曰孙仲,以王父字为氏。”《通志》又云:“又有孙氏,芈姓,楚令尹孙叔敖之后也。又有孙氏,妫姓,齐陈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之后也……桓子曾孙武,以齐之男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武之子明,食邑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卫武公之子惠孙之后。又出芈姓,孙叔敖后。又齐陈无宇之子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子孙因乱奔吴。孙武为吴将,其后也。”《汉书·夏侯婴传》:“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主孙又为孙氏。”《世本》云:“周文王第八子封于卫,至武公子惠孙,为卫上卿,因氏。”按《金石录》有《汉安平相孙根碑》,云孙氏出自有殷之裔。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孙逊孙荀孙顺孙顺理孙恭顺②姓名叠韵孙春孙纯孙存孙堃孙舜③子部取义孙子午孙孝慈孙季诺孙学文④小部取义孙少好孙尚仁孙尚信孙尚德⑤纟部起名孙系孙纫孙纭孙绎孙绫孙缃

胡[Hú]

【字源】《说文》:“胡,牛函页垂也。从肉,古声。”按“胡”右为肉旁,非月亮之“月”,故通称“古月胡”,误。然“肉”旁、“月”旁今已通作“月”,故“古月胡”已约定俗成,亦不必改称“古肉胡”。

【姓源】《通志·氏族略》:“胡氏,子爵,其地在今颍州妆阴西二里纥城是也。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又乐陵之胡赐姓李,又河南之胡,改纥骨氏为胡也。”按《魏书·官氏志》云:“后魏献帝以兄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取名实例】①姓名互训胡远胡寿胡戟胡岂②姓名反义胡慎思胡立矩胡汉同胡汉平胡汉华郑司农③姓名连义胡其思胡其秀胡其雄胡其健胡其廉胡月明④姓名成词胡笳胡苏胡燕胡梦蝶胡雁⑤谐音连义胡上游胡烟波胡畔云胡云移胡滨树

朱[Zhū]

同类推荐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其中多见机智谐趣。却能以小见大,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
  • 至尊女岛主

    至尊女岛主

    女主神赐面容,骄傲自信,闲适洒脱,男装行天下男主雍容华贵,倨傲腹黑,温润清澈,翩翩君子宠溺女主◆江溯芜:大元王朝视为眼中钉并欲征服的,有着几百年传承历史的岛屿——蓬莱岛的新一任女岛主。12岁继承岛主职位,所学的都是如何在已经与朝廷危如累卵的局势下保住小岛的策略,都是坚守小岛领土和人民幸福的责任。少年时女扮男装入大元王朝江湖中的第一大门派学习不世绝功,成功斩获隐雾派大弟子称号,而今双十年华,下山后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游历江湖,伴随而来的压抑的护岛大业会打败她的洒脱自信么?折兰羲和:武林六大家族中最有底蕴的家族——折兰家族的少家主。丰州的惊鸿一瞥让他对溯芜一见倾心,倨傲的他却因为屡次不被溯芜放在心上而自怨自艾,几经辗转后终于得获美人心……却因为早已知晓一年后的大战,而放弃与之共游江湖的机会。以雷霆之势获取家主一职,从而率领忠心耿耿的家族军队协助自己的心上人……宋意之:清瘦颀长的布衣书生,他出生显赫,家父为当时的风亭王,以博学闻名,被先皇所喜爱,仅十岁便被封王。而他如此清贵,本是冠盖京华的风云人物,却自小开始游学,喜穿布衣,爱粗茶淡饭,怕是最不纨绔的权贵了。一年后的大战,朝廷与溯芜之间,他该如何取舍?风西月:随溯芜一道出岛却去了武当,并一举斩获星辰剑,出神入化的一阳指掀起了武林一阵狂潮。面容平淡无奇,扬眉一笑却赏心悦目,美不堪言。这样的他却暗恋了溯芜10余载,而今佳人心已属,他可甘心?◆至尊女岛主,且看江溯芜如何剑拭江湖,江湖情缘家国战乱之间何去何从……少年江湖游恩怨情仇皆没有且拭长剑痛饮酒到头来你我携手随那落日无边走挥挥手看那绿肥红瘦……(本文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家斗宫斗江湖斗,保证精彩,泪求收藏,给偶无限动力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娇俏悍妻:夫君别惹我

    娇俏悍妻:夫君别惹我

    重生前,她是众叛亲离,遭夫君随意践踏的丑妻;重生后,她容颜清丽,绝世无双,心却如冬日最冷的寒冰。这一世,她以为自己会孤独老去,谁知那个高贵如月的男子却像跟狗屁膏药一般怎么都甩不掉,三不五时就借着黑夜闯进她的闺房。“你是恶毒妇,我是腹黑男。”他吐气如兰,眸若星辰,“我们是天生一对,嫁给我吧。”“谁要嫁给你。”她在花轿上怒吼。“你说了不算……”刚刚拧断两个脖子的美貌夫君笑得温柔可亲。【男强女也强,女主淡然狠辣,男主腹黑,搞笑文,宠文,一生一世一双人】
  • 小学生礼仪:4-6年级

    小学生礼仪:4-6年级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礼仪(4-6年级)》是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需要从小培养。书中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以及简单的社交礼仪等内容,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教导学生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要学会与人沟通、要关心集体遵守公德,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学习、
  • 刘乘风修仙传

    刘乘风修仙传

    修真界刘乘风被老祖无情夺舍后意外附体重生,发现熟悉的世界已经变样,这里不是修真界,而是地球。仙路无情,他从地球开始,重新踏上无情修仙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