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着名思想家、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先于他人得到好处,也总会先于他人承担风险。
从搜索霸主到网络霸主,一路走来,百度在无限风光的同时却也麻烦缠身,比如,2005年的百度MP3侵权风波、2008年月央视对百度竞价排名盈利模式的曝光等。一连串事件的发生,使百度遭受着是否流淌着道德血液的拷问,坐上IT行业霸主位置的李彦宏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李彦宏作为一个敢想、敢为、敢作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先于他人看到商机所在,也总是先于他人付出行动,而在实践中一旦出了问题也敢于正视问题,并勇于改正错误。这使得百度能够在问题中前进,在探索中成长。
从搜索霸主到网络霸主
如果说李彦宏身上有什么特质的话,那么,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字:“韧”和“忍”。他有远大的目光,务实而谨慎,深藏不露地捕捉成功的时机;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时局能迅速地做出客观冷静的判断;他坚韧、历练、沉稳,厚积薄发促成百度的迅速崛起。
阻击Google,百度独占中文搜索鳌头
百度与Google是一对神奇的竞争对手,其竞争关系如同麦当劳和肯德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宝马和奔驰、耐克和阿迪达斯那样,依靠彼此的名声来深入消费者,赢得市场。对于百度登陆纳斯达克,有人高呼“中国的Google”。而对于Google进入中国,也有人笑谈是“再现百度”。所不同的是,百度和Google的竞争演绎的是一个中国小公司卧薪尝胆、以弱胜强的精彩故事。
2000年9月12日,Google开发其主站Google.com的中文界面,直到2003年,Google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上都占据最大份额。那时,Google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市场上都一直遥遥领先,根本就不把像百度这样的小公司放在眼里。
2000年,李彦宏在创业之初,采取的是为国内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的模式,不久却发现这种模式只是“为他人作嫁衣”。从2001年起,百度开始自立门户。但在网站初创时,其日点击流量少得可怜。但李彦宏毫不灰心,他逐渐网罗到一批对互联网搜索技术有兴趣、也有激情的技术天才加入百度团队。
2002年,百度成功实施了“闪电00计划”,在用户体验上不断改进中文搜索技术,网民们开始发现行使用百度搜索“很快,也很方便”。
从2003年起,Google在中国市场上的流量就开始落后于百度了。到2004年,Google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放下架子,开始与百度的“亲密”接触。施密特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投资控制百度,从而兵不血刃地拿下中国市场。
2004年在百度上市前的1470万美元的融资中,百度接受Google 499万美元的投资,即Google拥有百度2.6%的股份。这在自负的施密特看来,作为美国搜索巨头的Google,拿下微小的中国百度,不过是早晚的事。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李彦宏当时接受Google的参股只是“缓兵之计”-因为在当时来说,Google的实力、财力比百度强上百倍,知名度、影响力也比百度大得多。若是直接拒绝,说不定会激怒对方,导致实力薄弱的百度遭到扼杀。因而,李彦宏是以一种隐忍的方式与施密特交往,对外界,李彦宏称百度和Google之间是“竞合”关系。而在与Google“合作”的迷魂阵下,百度加快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积极地密谋上市。施密特没有想到的是,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百度竟然打着“百度最懂中文”的旗帜,一路攻城略地,赢得了稳定的用户群和较高的忠诚度。
2005年首季,百度不仅在流量上远远超过Google,同时,也取得了不菲的营业收入。施密特闻之大惊。即便是这样,施密特依然一相情愿地认为,2005年,将铁定进军中国市场,但具体的形式还要取决于与百度的谈判结果。因为当时像百度这样的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前景一般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外资收购的路,一条是走独立上市的路。对于百度,Google也有两种选择:其一,Google单纯地持股百度;其二,双方展开深入合作,Google将拥有百度更多股份,甚至成立合资公司。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施密特于2005年6月秘密赴京,直奔百度总部-中关村理想大厦12楼。在那里,施密特对李彦宏威逼利诱地说:听说你们要上市,我们是刚刚上市,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经验,那就是上市真的不好玩。你的公司现在规模这么小,你肯定不希望受这么多约束。我们可以收购你的公司,也可以再给你追加投资,你不要上市了。然后他开出了很优惠的收购条件。
让施密特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个形象阳光俊朗的小伙子竟然突然间变得强硬起来。对于施密特开出的条件,李彦宏毫不动心,他只是更坚定地希望百度能走独立发展的路,并能在美国纳斯达克顺利上市。
百度很快向外界发布了一则让施密特震怒的声明:“百度的中文搜索技术是强大的,人才是最好的,渠道是最完善的。”而这恰恰是Google在中国的软肋之一。
施密特终于发现自己失算了。在收购百度的计划落空之后,他迅速推出了自建中国区总部的计划,并冒着与微软正面冲突的的代价挖来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
Google希望,熟悉中国市场的李开复,能够打造出一个中国本土化的Google。而Google抢在百度IPO之前发布“启用李开复”的中国策略,不过是想在资本市场和公共关系上力压百度,这样,美国投资者就不会看好百度的前途,让百度在资本市场摔一个大跟头,最终让百度乖乖就范。但随着百度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施密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其股价借着006Google的东风一路飙升,涨幅甚至超过了Google在头一年上市时的风光。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李彦宏对于百度上市做了更周全的布局,彻底断绝了施密特收购百度的后路。为了防止施密特的恶意收购,李彦宏特地推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牛卡计划”,使Google无法用收购来有效控制百度。
不可否认,百度的成功上市是借助了Google的概念。百度搜索引擎在国外一直被称为“中国的Google”,据此,有人认为纳斯达克的投资人疯狂投资百度的最重要理由在于:它是Google的中国翻版。
对这一点,李彦宏也毫不否认:百度之所以接受Google的小额投资,主要是从提升百度品牌的角度考虑的。不是Google选择百度,而是百度选择了Google。因为,百度已经确定要在美国上市,美国人对Google非常了解,而至少在上市之前,大多数美国人是不知道百度的,更不用说深刻了解。如果百度有Google这个股东,就会让美国人相信百度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否则Google也不会参股,这就间接证明百度是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李彦宏离他的互联网梦想又近了一步。从此,百度在美国声名鹊起,在中国,百度超越了Google,得以坐上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百度在中国日益深入人心。
而Google在百度上市的第二年,即2006年的4月12日正式进入中国,时隔短短4年,Google于2010年3月23日发表声明,其在中国内地的搜索业务已转至香港。
Google因水土不服终于撤离了中国内地,百度依靠实力打败了国际搜索巨头Google,至此,百度中文搜索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几年后最终攻破吴国国都,俘获吴王一般,李彦宏和百度在经历了一番劳筋骨、苦心志的“苦痛”后,终于享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取代马化腾,李彦宏问鼎内地首富
2011年3月10日出炉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彦宏以94亿美元身价摘取内地首富桂冠。其财富相当于其他几个互联网大佬马化腾(50亿美元)、丁磊(26亿美元)和马云(16亿美元)的总和。从2000年到2011年,李彦宏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草根创业者到内地首富的蜕变。
李彦宏的创业经历与同在互联网打拼的很多人比起来,算是一帆风顺的了。在外界看来,李彦宏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精彩,但李彦宏说,个中的苦楚只有自己才知道。
李彦宏的成功靠的是实干。李彦宏素来低调、内向、不善言谈,但他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对工作有十足的热爱。他心无旁骛,专注于搜索引擎,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改变初衷。他注重商战谋略,硅谷的商战经验,后来被他得心应手地运用到了百度的创业中。许多与李彦宏有过合作的人士都这样评价他:对商战有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判断,商业思维和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对搜索产业方向的把握和商业竞争的规律、规则理解得非常到位。
在李彦宏看来,自己的成功源于对事业足够的热爱和激情。
他告诫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杯冷炙。”另外,不要过早地追求盈利,008因为过早地实现盈利就是在大量地缩减对技术的投入,而一个创新型公司在技术上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于垄断的地位。他对百度的热爱,对搜索的专注和激情,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伟业。
腾讯始建于1998年,自成立以来直到2003年,整整5年的时间,腾讯都只干一件事:即时通信(IM)。腾讯QQ占有IM市场70%以上的份额,堪称垄断。腾讯有其独特的盈利法宝。很多互联网企业是将广告作为主要营业收入,而腾讯不同。腾讯拥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强大的用户群和极大的粘性,依靠免费平台利用多样化服务增值收费,马化腾建立了号称“不倒的企鹅帝国”。2009年,腾讯营业收入达12.8亿美元,其中70%来自虚拟商品销售。
事实上,腾讯与百度间的竞争起于2006年,当时,行业内早已经预料到两家必有一战。百度是中国搜索的霸主,腾讯是中国即时聊天的霸主,两家各有自己的杀手锏。就算李彦宏不杀入即时聊天与腾讯正面较量,马化腾也会进入搜索领域向百度频频发力。凭借QQ强大的用户群和凝聚力,腾讯搜搜敢于向号称中文第一搜的百度叫板。
腾讯市值大幅度超过百度是在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
2008年在百度遭央视曝光的当天,百度的股价下降25%,这一年,在胡润富豪排行榜上,李彦宏的身价从130亿元一下掉到45亿元,排名从IT行业的首富一下掉到第10位。而取代李彦宏首富地位的,正是头年以125亿元屈居第二的马化腾。
强劲的业务增长是百度摘取2011年霸主桂冠的最直接因素。
百度于2011年2月1日公布了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百度总营业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171.3%。在线广告业务仍然是百度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相比之下,百度的业务比腾讯有更高的确定性。从这一点上说,李彦宏的日子恐怕比马化腾更好过。因为他拥有这个行业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商业模式:搜索广告。按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计算,百度分别为78%和137.4%,明显高于腾讯的58%和56%。
已经跻身于华人富豪圈的李彦宏说:“上一个10年,百度通过技术创新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我们计划用下一个年,将百度打造成为全球互联网创新的大本营,要让百度这个名字在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目前,以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来说,中国应当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公司与之相匹配,百度有能力成为这样的企业。
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1年春天,网络上炒得最热闹的一件事当属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在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50位知名作家联合署名发表《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声讨百度侵权。这件事很快引发了公众讨论,大家各执己见,或责骂百度是“偷”,是“窃”,或质疑百度是否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一时间,百度陷入一片非仁非义的责难声中。而李彦宏一句“管不好百度文库就关闭”的回应,更是引发了公众的争议。
百度为什么遭遇侵权官司?为什么百度此前没有考虑到侵权的问题?互联网作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
作家维权,上书“讨伐”百度
这个世界总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完美,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好消息或者坏消息。当好消息带给我们喜悦和兴奋还没有消退时,坏消息已经接踵而来。
就在摘得内地首富桂冠的第5天,李彦宏遭遇了一场空前的麻烦-3月下旬开始,百度文库、百度MP3等产品相继受到作家、出版界、音乐界代表和协会的侵权指控。尤其是百度文库的版权问题,更是惹恼了作家和出版家,他们纷纷“上书”,对百度进行口诛笔伐。这场百度文库盗版风波,使百度继竞价排名事件后,再度陷入信任危机。
我们知道,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天上午10时,作家慕容雪村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发文,与国内包括贾平凹、刘心武、麦家、熊召政、韩寒、郭敬明等在内的近50位作家,联合署名发表《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一文,声讨书全文一并附在微博。文中称,百度文库收录了署名作家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却没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权,他们指责百度“它偷走了我们的作品,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我们的财物”,呼吁“各领域作家携手,共同面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有组织侵权盗版行为-百度文库盗版。请中国首富李彦宏先生放下屠刀。切忌盛极而衰、乐极生悲”。
近50位作家联合署名,且个个都是“大牌”,让这份声讨书显得分量十足。该微博引发了大量用户的围观。截至当天下午时,该条微博已被转发近13000次,3000多条回复,多数人对此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