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几十年来对于他的投资原则的坚守。这些投资原则包括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决策、判断股票的盈利能力等等。他认为在风险丛生的股票市场,只有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才能回避投资风险。
1.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决策
巴菲特把他的投资策略概括为八个字:按兵不动,以静制动。虽然仅仅八个字,但却充分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理性思维。这在他当年收购《华盛顿邮报》时就充分显现出来了。
《华盛顿邮报》在传媒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规模庞大,拥有四家电视台、《新闻周刊》杂志以及印刷厂。良好的经营历史为它造就了辉煌,同时也招来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但是任何公司都不能永远成为常胜将军,股票市场的残酷并不会因为它曾经的辉煌而对它手下留情。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股市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股市大幅滑落,股价瞬间跌倒了谷底,伴随着它下跌的是投资者对于股市的期望,而它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足以摧毁任何人的意志。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迷茫到了极点。此时的《华盛顿邮报》也失去了往日的耀眼的光芒,它的股价直线下滑,曾经被人们捧上天堂的它,瞬间就被摔到了地狱,没有人再对它感兴趣了。
与大部分投资者相比,此时的巴菲特显得异常忙碌。因为他正在研究这个让他垂涎已久的公司。
他了解到,此时《华盛顿邮报》的价值已经被远远低估了,如果此时将它买下,那么就会捡个大大的便宜。于是他开始为这个绝好的交易而忙碌奔走了,他将伯克希尔公司的大部分债券卖掉换来了大量的资金。在1973年,他连续投资4000多万美元,买下了《华盛顿邮报》大约10%的股份,此时的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他终于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当那场令《华盛顿邮报》倍感痛苦的股价大跌的浪潮退去以后,《华盛顿邮报》经过10年的修整,此时它的股价已经开始向它的自身的价值回归,它终于焕发了生机,属于它的春天到来了。这时的巴菲特在悠闲地喝着咖啡,因为他的判断让他成为了这场交易的最大赢家。
当这场交易尘埃落定之后,留给所有投资者的是深深的思考。巴菲特为什么会赢?他赢在哪里?原因就是他超乎寻常的理性。
几十年在股票市场里的摸爬滚打,让他知道了理性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曾说过:“我的投资经验中最重要的是理性。智商和天赋就像是发动机的马力,而理性则是使发动机产生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每一个投资策略,例如集中投资、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安全边际等等,无不是他理性思维的结晶。他认为,股票市场阴晴不定,所以总是让身处其中的投资者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所以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一定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坚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确保自己最终投资成功。
2.在别人后退时前进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华尔街股票市场曾出现了一次令人不解的现象。在1972年的时候,投资股票的年终收益率在11%左右,而同期的国家债券利率和股票收益率相比高出了将近五个百分点。按照常理推断,将会有大量的投资者放弃购买股票而去购买债券。这一年的股票市场将不会很景气。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事实和想象的恰恰相反,很多债券持有者都将手里的债券售出,而转向了低靡的股票市场,导致股市价格迅速高涨。
这种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股票价格的短期走势令大多数投资经理人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进入股票市场可能会遇到麻烦。为此巴菲特写了一片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未来永远是未知的,对于能力有限的人来说,试图去对市场做出预测是不明智的,因为你永远也不会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股票市场一片繁荣的时候,要想在那里大赚一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昂的价格总有一天会将你的利润抵消。
所以巴菲特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在别人后退时要勇往直前。他曾说过:“我们只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警戒谨慎的态度。唯有在所有人都小心谨慎的时候我们才会勇往直前。”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华尔街显得格外平静,股票交易大量减少,很多投资者都暂时离开了这里。这在巴菲特看来简直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开始了他的掠夺之旅。首先他瞄准了传媒业的巨头《华盛顿邮报》;接着把陷入困境的GEICO公司收入囊中;随后他又大量购买了华盛顿电力供应系统的债券;然后他一鼓作气又将美国一家饼干制造公司拿下。巴菲特就这样在人人退缩的时候,突然出击,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华尔街股市,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舞蹈,尽管略显孤独,但他却兴致勃勃。
他的行为总是让人们匪夷所思,他的眼光让人们自愧不如,他的判断让人们不禁要问,他是否被赋予了什么特殊功能。所以当大部分投资者都对可口可乐公司和通用食品公司抱有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不失时机的向它们抛出了橄榄枝。巴菲特当然也因为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但是当通用食品的股价几年后上涨了将近3倍,可口可乐的股价上涨了4倍的时候,巴菲特无需解释,所有曾经怀疑过他的人都知道自己错了。
巴菲特说:“价格之所以下跌是由于投资者总是对股票市场或是某个公司持有怀疑态度,事实证明这样的态度有时似乎看起来有些多虑,但是我们却因此获得了众多获利的机会,因为这样的态度的直接后果是,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所以巴菲特从来不会像大多数投资者那样去猜测市场的走势,他总是冷眼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当大多数人蜂拥而上时,他会提高警惕;但是当大多数人像潮水般退去时,他所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
3.利用市场情绪,抓住机遇
“股神”巴菲特在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讶的神话,凭借着他在股票市场的游刃有余,他创造出了富可敌国的巨额财富,在股市中取了巨大的成就,几十年的努力,使他终于成为了华尔街名副其实的股神。然而这一切在巴菲特看来都是源于他对市场的娴熟把握和利用。他认为只要能够摸透市场的情绪,并且加以适当利用,那么投资者就可以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大获全胜。
巴菲特似乎总是一个与所有人的背道而驰的人,他的观念总是令人不可理解,他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在他眼里,那些整日盯着各种各样数据不放的专业会计师、股票分析师、或者是经济学博士们他们总是对那些繁杂的数据情有独钟,他们总是认为这些数据是对股票进行分析时的最有效的工具。而对于巴菲特本人来说那被分析师们视若珍宝的数据的参考价值基本上等于零,他曾经说过,当投资者沉浸在浩如烟海的数据里时,他几乎不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总是显得那么迷茫而又无助。这一切都是源于人性自身的弱点。他们似乎总是对股市充满了幻想,他们认为股票价格上升时,是买入股票的最好时机,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丰厚的利润,此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显得过于天真,利益的驱使使他们把所有可能的风险都抛在脑后。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他们把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财产都投入股市。于是他们便焦急的等待着利润到来的那一天,天不遂人愿,当股票一旦出现大幅下跌时,这些投资者就成了最可怜的人,血本无归的惨状随处可见。然而股票市场永远是一个让人看不清也摸不透的地方,他就像是一个过于顽劣的孩子,当他一时兴起急转直下时,就会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被它轻而易举地玩弄于掌故之间。极度的恐慌致使他们的情绪瞬间出现极度的波动,于是他们纷纷抛出手中的股票以求自保。此时的他们已经毫无理智可言,他们已经完全被价格的走势牢牢掌控,股价跌一分,他们就跟着抛一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大量的优秀股票也和那些相对较差的股票一起被抛售。当他们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万分时,他们似乎并不知道,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惨重的后果,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进入股票市场时已经成为了市场情绪的忠实奴仆。一头雾水的他们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来游去的鱼群,他们毫无辨别方向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看见有人抛他也抛,看见有人买他也买。到最后他们将会为他们的盲目从众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正是巴菲特所嗤之以鼻的。
他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依靠了“自律”和“愚蠢”这两样东西:自己的自律和别人的愚蠢。他就像是一个艺术大师,他的情绪在他的手里似乎总是显得那么温和而顺从。在他看来只要确保自己的情绪不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那么投资者就可以在支配自己的情绪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的情绪来为自己创造财富。
如今的巴菲特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些耀眼成就的背后渗透着他对待股市的与众不同的思维逻辑与观念。在他看来,股市的起起伏伏毫无定数,这就向所有投资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股价出现下跌时,投资者能否做到稳定自己的情绪,做到镇定自若从而做出判断;而当股价出现上涨时,投资者能否冷静观察,隔岸观火,从而做到不盲目跟进,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令巴菲特感到失望的是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在面对股票市场的起伏跌宕时都成了市场情绪的阶下囚。忽阴忽晴的情绪总是会在他们对股票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决策时,不失时机的介入,并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这时购买股票似乎并不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是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此时的股票市场也就成了他们任意发泄情绪的场所。
于是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们情绪高昂时,他们会异想天开地认为股票价格会永远攀升,于是盲目购买。而当他们情绪低落时,他们就会将手中的股票大量抛出。在巴菲特看来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两个,一个是由于盲目购买而导致资金被严重套牢;另一个就是由于大量抛售而错失获利良机。巴菲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场情绪对于投资者的影响是致命的。”
巴菲特对于市场情绪的厌恶之情一直以来总是有曾无减。巴菲特总是把市场形象的比喻为充满各种各样情绪人。它的情绪飘忽不定,时喜时悲总是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大喜过望时,股价就会随之上涨,投资者就会蜂拥而上;情绪低落时,股价就会随之下降,投资者就会疯狂抛售。然而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投资者才会醒悟原来这一切都是骗局。由于股票市场的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时高时低让人眼花缭乱,而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因为此时股票的实际价值已经无法得到真正的显现了,它不是被过分的高估,就是被过分的低估。如此高高低低、时上时下的股市价格,只会把投资者搞得头昏脑胀,不知所措。此时投资者的情绪就会受到股市情绪的严重影响,这时所做的任何决定都会被笼罩上情绪的阴影,可想而知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而当他们一次次品尝了失败的苦果之后,他们就会为了自身的安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时整天在股票市场上口若悬河的股票分析师、经济学家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投资者对他们的言论推崇备至。他们总是不耐其烦的到处兜售他们的理论和建议。令巴菲特震惊的是,那些听起来冠冕堂皇的说辞总是能吸引到众多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成了他们忠实的信徒。在他们看来,拥有专业的经济学知识是投资成功的可靠保证,而拥有一定的会计学知识就会令自己如鱼得水。所以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自掏腰包为那些美丽的说辞买单。
在他们的观念当中,数据是决定成功投资的关键。但是巴菲特对此提出了彻底地批判。他认为决定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看投资者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被市场情绪所控制。这也正是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华尔街股神的原因所在。
4.战胜市场的绝招
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最令他们头痛的问题就是,到底如何才能战胜市场?的确市场是变换多端、令人难以捉摸的,一招不慎可能全盘皆输。为什么每天在股票市场上都会有不计其数的人败下阵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股价短期波动的受害者,也许是由于他们对于股价下跌的恐惧,也许是由于股价上涨的诱惑,最终他们都难逃是失败的厄运。巴菲特似乎就比他们幸运得多,其实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巴菲特是受益于他忽视短期波动,购买未来的投资理念。这正是他能够在股票市场上屡战屡胜的绝招。正如他自己所说:“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是公司未来的表现。”
每当谈到持有股票时间时,巴菲特说的频率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永远”,在他看来,似乎只有永远持有,他才会更加放心大胆的进行投资,但是这只是巴菲特自己的设想而已。现实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达到能够让投资者对其股票永远持有的。巴菲特的这个愿望其实是想说明,在进行投资时,最好是选择那些值得投资的企业,然后做到持有其股票的时间越长越好。
选择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似乎是几乎所有投资者的偏好。但是巴菲特提醒这些投资者,以往成功的历史和目前良好的运营只是你在选择投资企业时所必须参考的标准,选择了这样的公司并不是说就万事大吉了,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投资者的命运将取决于遥远的未来,是成是败只能看公司未来的发展。
所以巴菲特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质优绩佳的企业,之后就会打算长期持有该企业的股票。在他看来,如果投资者对这样企业的股票采取的是短线操作的话,那无疑是在堵自己的财路,他认为这样的投资者不应该在股票市场上滥竽充数,而应该去赌场或是跑马场一类的地方去大显身手。他似乎对他们总是充满着挖苦与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