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0600000033

第33章 1963年

1月,毛泽东来杭州视察工作,省委负责同志为他准备文娱活动,征求他的意见。毛泽东想了想,说:

“看宋宝罗的京剧清唱《朱耷卖画》吧。”这出戏说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朱耷,明亡后不肯出仕于清朝,父女两人靠卖画为生,饱受欺凌的故事。

朱耷号八大山人,天资聪敏,擅绘山水花鸟人物,是我国明代极有名望的大画家。宋宝罗扮演朱耷,以高派技艺,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踌躇满志、笔锋恣纵的画家形象。

戏中规定,朱耷必须亲自作画。

那天,大厅上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文房四宝。毛泽东坐在一旁摇头晃脑跟着哼,右手打着拍子,活脱一老戏迷。

这一天,演员果真动了真格的。只见宋宝罗彩墨泼笔,边演边画,一气呵成。宋宝罗唱、做、画三合一的精彩表演,使毛泽东好奇地站起来,忘乎所以走到他跟前,背着手看他作画。霎时,大家都惊呆了,目光投向了毛泽东。毛泽东站到台上,可他自己全然不知道。毛泽东就是这种性格的人,高兴起来,他可以乐得令人觉得忘乎所以。到了这步田地,只好顺其自然,大家都围上去看宋宝罗画画了。宋宝罗画的是一幅公鸡报晓图。

毛泽东专注地看着他边演边画,情不自禁地用欣赏的语调说:“落笔很准确,画得不错嘛!”

仅仅3分钟宋宝罗就完成了这幅作品。

画上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雄鸡,雄赳赳,气昂昂,傲然伫立在一块大石上,张嘴朝天,振翅欲展,仿佛“喔喔”啼叫,令人颇有唐代诗人李贺名句“雄鸡一唱天下白”之感!

毛泽东看了非常高兴,信口说出:

“一唱雄鸡天下白!”

宋宝罗一听,连声说妙,一阵热烈掌声过后,便信手写下了毛泽东的命题:“一唱雄鸡天下白”。那娴熟的技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遐思。

宋宝罗用双手献给毛泽东,毛泽东与宋宝罗握手:

“唱得好,画得也好!”

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停止后,宋宝罗连声说:

“谢谢,谢谢。”

回去的路上,毛泽东还一晃一晃地哼那曲戏,说:

“杭州的宋宝罗,多才多艺!”

“文革”中,宋宝罗被戴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原来,解放前,政界要员请他唱过堂会。1945年“双十”节,蒋介石从重庆飞到南京,经人介绍,当天晚上叫宋宝罗唱了《三进宫》折子戏。演出结束后,蒋介石上台与宋宝罗握手。新闻记者拍了照,并立即写成新闻加以报道。他因此受到轮番批斗,身心倍受折磨。1970年7月,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来到杭州。8年了,毛泽东没有忘记宋宝罗。8月12日,毛泽东接见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来杭访问的苏丹总统尼迈里和南也门总统鲁巴伊后,向陈励耘问到宋宝罗的情况。这时宋老正在乡下“劳改”。陈励耘却故装糊涂,说听不懂毛主席的话。

“那个唱京剧老生的,声音很高的,会画大公鸡的,叫宋宝罗。”

毛泽东一字一板地说。

陈励耘看瞒不过,就支支吾吾地说:

“他叫宋宝罗,还没解放。因为他给蒋介石演过戏、握过手、合过影。”

毛泽东说:

“唱戏有什么关系!当时是蒋介石的天下,蒋介石叫他演唱他敢不演唱?是逼出来的嘛!今天,我叫他唱戏,他不会不唱嘛!”

毛泽东的话解放了宋宝罗。[212]

5月8日,毛泽东在杭州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谈到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时,一路发挥说:就是要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这是一本写妙庄五女儿的小册子的开头两句。比如看戏,看《黄鹤楼》就不想《白门楼》之类的戏。[213]

[附注]《黄鹤楼》,京剧传统剧目。据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改编。又名《竹中藏令》,写周瑜在黄鹤楼谋要胁刘备退还荆州,刘备在赵云保护下,安然脱险。

《白门楼》,京剧传统剧目。据《三国演义》改编。写曹操军围下邳,决水淹之。吕布等被俘。曹操斩吕布、陈宫,劝张辽归降。

毛泽东又说:“有鬼无害论”是农村、城市阶级斗争的反映。[214]

[附注]1963年5月6日,由江青授意、柯庆施组织和支持,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梁璧辉《“有鬼无害”论》的文章,批判了孟超的《李慧娘》,以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廖沫沙赞扬该剧的文章《有鬼无害论》,这被江青在“文革”中自诩为“第一篇真正有分量”的批判文章,当即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据戴嘉枋《样板戏的风风雨雨》)

8月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沈阳部队政治部话剧团演出的大型话剧《雷锋》。整整两个多小时,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观看演出,时而微笑表示赞许,时而爽朗大笑,始终兴致勃勃。[215]

9月27日,毛泽东关于文艺工作的指示:文艺部门、戏曲、电影方面也要抓一个推陈出新问题。舞台上尽是帝王将相、小姐、丫鬟。内容变了,形式也要变,如水袖等等。推陈出新,出什么?要出社会主义,要提倡搞新形式,旧形式要搞新内容。不这样干,三十年后就没人看了。上层建筑总要适应经济基础。

11月,毛泽东对《戏剧报》和文化部两次提出批评。他说:一个时期以来,《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不管。又说,文化工作方面,特别是戏曲,大量的是封建落后的东西,社会主义的东西很少。在舞台上无非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化部是管文化的,应当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要好好检查一下,认真改正。如果不改,文化部就要改名字,改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部,或外国死人部。[216]

11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并就他提出的教育工作问题谈了看法。

毛泽东说:我们在家都喜欢看戏,而且看戏的人又都喜欢看好戏。北京这个地方的人,尤其喜欢看梅兰芳先生的戏。梅兰芳先生男扮女装的戏唱得很好,演得也很成功。我也喜欢看他的戏。但如果有谁下个决心看戏就是要看梅兰芳的戏,非梅兰芳先生的戏,用八抬大轿抬着去也不看,那么,我就可以肯定地对那人说,他这一辈子只怕也莫想看戏了。为什么呢?因为梅兰芳先生不可能天天唱戏。即使梅兰芳先生能天天唱戏的话,据我所知,他大部分时间也只能在北京市唱,也只有北京市的人能够看得到他的戏。实际上就算梅兰芳先生经常在北京唱戏,北京人也不可能人人都能看得到他的戏。因为第一,票数有限,买票就很困难,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得到的;第二,票价太高,有的人想看,就是买不起票。梅兰芳先生的戏算是正规戏,是在大戏院里的大戏台上唱的。如果要想让大家都能有戏看,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戏,我认为梅兰芳先生的戏要唱,草台班子的戏也要唱!有些草台班子的戏也是唱得很好的啊,也是很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啊!因此我说,只有大戏院的戏也唱,草台班子的戏也唱;正规的戏也唱,非正规的戏也唱,全国人民才有戏看。我认为我们办教育事业也应该这样,要想解决学生入学难的问题,要让全国的学龄儿童都有学校读书,只有像唱戏一样,正规的学校要办,非正规的学校也要办。这就是说,要提倡国家和群众办学两条腿走路的方针。[217]

11月29日,南京部队政治部话剧团到中南海为毛泽东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在一片掌声中,毛泽东步入怀仁堂,安详地坐在第五排的座位上。演出开始了,演员的情绪格外饱满,台词讲得格外清晰,舞台各部门配合得格外默契。毛泽东兴致很浓地观看演出,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有时发出朗朗的笑声,有时拿出火柴却不擦燃,注视着舞台上的表演。

毛泽东指着剧中的连长、老班长洪满堂和班长赵大大说:“这样的人很忠实,写他们有教育意义。”当看到新战士童阿男违反革命纪律,擅自脱下军装离开连队时,毛泽东关切地说:“这个战士可以教育过来嘛!连资产阶级都可以改造嘛。”当看到第七场童阿男在指导员的教育下返回连队时,毛泽东又说:“好,他是转变了。”当看到连长在童妈妈家批评陈喜“看见了没有,南京路上太平无事啦”、陈喜说“没想到”时,毛泽东说:“是啊,他是没想到。”当看到连长批评陈喜“我希望你的检讨就从这里(指老布袜子)开始”时,毛泽东点着头说:“对呀,就从这里开始。”

演出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毛泽东全神贯注地看完了全剧。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登上舞台接见全体演职员,他握着扮演连长的演员的手连连称赞:“好,好!”

夜深了,毛泽东还在休息室接见了剧作者和总政治部以及话剧团的领导同志。他称赞《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个非常好的戏,很动人,写得好,演得也好。要多给些人看看,给人大、政协都演演,一场不行,两场。他还指出,要想写好、演好,就得深入生活,对生活不熟悉是写不好、演不好的,他们(南京部队话剧团的同志)全面地了解生活嘛,上海的生活,连队的生活,资产阶级的生活。接着毛泽东说:“话剧是有生命的,有前途的。现在主要搞新的、现实的、火热斗争的东西。”[218]

12月12日,毛泽东在12月9日中宣部文艺处编印的一份《文艺情况简报》第116号登载了《柯庆施同志抓曲艺工作》一文,介绍了上海抓评弹的长篇现代书目建设和培养农村故事员的做法的材料上批示:“彭真、刘仁同志:此件可一看。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地抓起来。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219]

中央文化部召集了一次戏曲现代戏座谈会,中国平剧院胡沙作了《谈平剧的推陈出新》的发言。毛泽东在《光明日报》上看到这篇发言后,对中国平剧院改革平剧艺术所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和鼓励。12月1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在一个会上传达了毛泽东的鼓励。[220]

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观看北京曲艺团团长高凤山所演的段子《黑姑娘》,内容是表现翻身后的青年农民得到了婚姻自由并树立新风尚。[221]

同类推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红莲

    重生红莲

    穿越到混沌时代,大洪荒纪元正式开启,和夸父追日,同盘古开天,更少不了和女娲一起造人!前世悲催的他决心在这崭新的天地中成为一尊亘古留名的圣人。于是,上一世神话中的诸神成了他今生的对手,惊涛骇浪中,他能否斩神灭圣,踏上洪荒之巅?
  • 武极碎空

    武极碎空

    药王谷药仙转世重生,成了风家三少爷风逸……从此这个被称为“天生废柴”的男人,彻底逆转了人生,利用前世炼药的经验,改善体质,畅通经脉。炼制逆天神丹,引雷淬体,沙漠苦修,九转凝魂;弹指惊雷,手握至尊神器,脚踩天下高手!终于成就一代传奇!
  • 冥帝的娇宠

    冥帝的娇宠

    简介无能,寂寞,帝王心。她穿越而来,只想在这个世界简单快乐的活下去,遇见他,那个邪魅冷漠的男人,她会心疼他,会想要关心他,想一直待在他身边,没有原因。而遇到她,确不在他的预料中,她没有他身边那些女人漂亮更没有她们妩媚,却敢对他撒娇耍赖,黏着他,而他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抓住她宠着她又何妨?本文宠文一枚,无虐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彷徨

    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激活你的团队

    激活你的团队

    激励的技巧像一团云雾,很难掌握。同一个人,以同样的语速,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本书中,我们从14个方面对激励的技巧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且针对不同的人和企业设计了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希望能通过这些激励的技巧给企业的管理者一些启示。
  •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精心选取了 100个精彩的智慧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谓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这些小故事同样折射出人类智慧的灵光。浓厚的文学气息、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精美典雅的插图,有助 于开启青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智慧大门,为读者朋友 营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的阅读氛围
  • 重林巨蜥

    重林巨蜥

    这是一个蜥蜴成长为巨龙的冒险故事,也是一部玄幻和科技文明的战争史。让我们以一头巨龙的视角,来体验这种宇宙星空的恢弘的战争。
  •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录,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200个心理健康故事,滋养学生的心田。品味百年哈佛的智慧甘泉,锻造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