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0600000028

第28章 1958年

1月24日,毛泽东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观看由红线女、马师曾主演的粤剧《搜书院》、《昭君出塞》片断。[151]

[附注]《搜书院》,粤剧剧目,据琼剧加工改编。写琼台书院学生张逸民与镇台府丫鬟翠莲几经折磨,终成眷属事。

有一次,毛泽东又和红线女谈心,称赞她从香港返回大陆的正义举动很对、很好。当时,红线女向毛泽东说,她回来不久,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好工作,请毛泽东写几个字作为她的座右铭。毛泽东说:“好。”毛泽东还勉励红线女“要做一个劳动人民的演员,多下去,闻闻泥土气息,一辈子为人民服务”。[152]

3月,毛泽东写信给田家英,设法找一部金圣叹批注的《西厢记》。[153]

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讲话。

他说:《西厢记》中,有一段张生和惠明的故事。孙飞虎围着普救寺,张生要送信请他的朋友白马将军来解围。无人送信,开群众会议,惠明挺身将信送去。这是描写惠明见义勇为,坚决勇敢,是坚定之人。希望中国要多出点惠明才好。自己当张生,也不要老当下去。[154]

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说:“要提高风格,讲真心话,振作精神,要有势如破竹(破几节之后,迎刃而解)、高屋建瓴的气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住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同时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但我们的同志并不想势如破竹,反而精神不振,这很不好,是奴隶状态的表现,像贾桂一样,站惯了,不敢坐。经典著作要尊重,但不要迷信。要尊重马恩列斯,但不可迷信,当作神明,不敢触动。”[155]

4月6日,毛泽东在武汉召开了小型会议。在会上他说:“技术革命是逼出来的,世界上好多东西是逼出来的,整风是逼出来的,有了对立物就逼出来了。你看《拷红》,用家法打红娘,逼出了一篇道理。红娘压倒了老夫人。”[156]

[附注]《拷红》,见《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4月19日,毛泽东和卫生部副部长朱琏等谈话。他说:卫生部不懂卫生,你说是不是不相信政治能除四害?自己以为内行是不行的,还要外行监督。做医生工作的,对于演戏的艺术总是外行吧?演京剧的艺术家梅兰芳是内行,但这个戏到底演得好不好,还要观众来评。有人以为这个戏好演出,或又以为那个戏不好演出,到底好与不好,拿上台去让观众来评,不就可以解决了嘛。[157]

5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作第一次讲话,主要是讲破除迷信的问题。

毛泽东说,年轻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他举了很多例子,其中举有《西厢记》的,说:“《西厢记》里的红娘是个有名的人物,大家都是知道的,她是个青年人,是个奴婢。但她很公正,很勇敢,敢于冲破老规矩,帮崔莺莺、张生那么大的忙,当时是不合乎宪法的,是违犯婚姻法的。老夫人打她四十大板,来个拷红受审,但她不屈服,讲理,把老夫人责备了一顿。究竟是老夫人学问好,还是红娘学问好呢?谁有创造?红娘是发明家,还是老夫人是发明家?”[158]

5月16日,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印发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关于同苏联专家关系的报告写的批语。内称:“就共产主义者队伍说来,四海之内皆兄弟,一定要把苏联同志看作自己人。大会之后,根据总路线同他们多谈,政治挂帅,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但又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即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159]

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作第三次讲话。在谈到外行领导内行时,他说:“为什么说外行领导内行是一般规律?因为人人是内行,人人是外行。世界上一万种行业,一万门科学技术,每人只能精通一行一门。如唱戏,旦角有青衣、老旦、花旦、武旦、丑旦五行。五行中梅兰芳只能唱青衣一行,唱老旦不行,李多奎专唱老旦。此外还有其他角色,生也有老生、小生。一万行中每人只精一行,所以说人人是外行。但人人可能成为内行。一万行中,一行对其余九千九百九十九是外行。一个人精通两三行、四五行,就很厉害了。”“我说外行领导内行是一般规律,内行领导外行是很难的。梅兰芳当总统不行,他只会唱戏。”[160]

[附注]李多奎(1898—1974),京剧演员。初习老生,后习老旦。有代表剧目《太君挂帅》。

6月7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边,接见黄镇等几位回国的大使。在谈话中他说:“东吴程普是老将,但叫周瑜挂帅,就打了赤壁之战的大胜仗。梅兰芳当剧协主席,不是以青衣身份来当的,他只会唱青衣,不会唱别的角色,当协会主席,就可以照顾全局。”[161]

8月17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全民皆兵。有壮气壮胆的作用。我就赞成唱点穆桂英、《泗州城》那些讲打的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可以唱,要少一点,祝英台太斯文了。女将穆桂英比较好,还有花木兰。[162]

[附注]《泗州城》,戏曲传统剧目。写泗州虹桥水母与时廷芳结为夫妻。时乘她酒醉,骗得避水明珠逃走。水母遂水淹泗州城。后观音化身为卖面妇,诱她食面,面化为锁链,锁她脏腑,方才成擒。建国后,京剧、淮剧等改编为《虹桥赠珠》。此中水母为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正面形象,且最后以水母与时团圆结束。

毛泽东在湖北武汉东湖客舍问梅白:“黄梅戏怎么到安徽去了?”梅白说:“是大水冲去的。湖北省黄梅县地处长江、龙感湖之间,每次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附近的安庆一带去卖唱。”毛泽东长叹一声:“是这样!严凤英演的《天仙配》的娘家是黄梅县,可是,我总想看看你们老家的黄梅戏——‘原始的’黄梅戏,知其源嘛!这样就可以比较一下,有比较才有鉴别……”

把黄梅县黄梅戏剧团请到武汉来了。梅自同剧团的人商量,该拿什么剧目?有人说了新剧目,有人说有《张二女推车》这类传统剧目,就怕说是黄色的,是低级趣味。梅白如实向毛泽东说了。毛泽东哈哈大笑:“到底是什么色?看了才知道。我们这些人是红色的嘛!”梅白讲了于老四和张二女恋爱的情节和与此有关的几个传统剧目。毛泽东忽而严肃起来:“不能把人民喜闻乐见的、土里土气的东西,斥为低级趣味!”当夜,毛泽东在洪山礼堂欣赏了“原始”的黄梅采茶戏。开始,他让梅白当“翻译”,后来便聚精会神地看和听,不断点头微笑,称赞“有意思”、“有风格”。而一些机关干部看了,说不该拿这种东西“亵渎”毛泽东。隔天,毛泽东谈了他的看法:“文化要交流,国际之间要交流。黄梅采茶戏发展到现代黄梅戏,是一个进步、交流的结果。我们黄梅人还是演自己的土戏好。昨天夜晚那几个节目的共同特点,是乡土风味,很感人。起先,我要你翻译,以后,我也成了‘黄梅佬’了。你们的采花戏跟湖南的花鼓戏一样,使本地人有亲切感,喜闻乐见,是自然的。我这个湖南人,对你们黄梅的这个戏,也有亲切感。艺术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艺术要有民族特色、乡土气味……不能随便说什么‘色’,我说只要劳动人民的本色……”[163]

9月11日,毛泽东到湖北武汉军区司令部参加晚会。据张治中日记称:该部文工团演出“农业大跃进”的舞蹈,相声《洋迷信》,河南梆子《洗菜歌》和龙舞等精彩节目。相声《洋迷信》对洋迷信讥讽嘲笑,使人笑痛肚子,主席也为之大笑不止。在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中,相声确实是一个通俗有力的工具。最后由武汉市京剧团演出《长坂坡》。[164]

[附注]《长坂坡》,京剧传统剧目。又名《单骑救主》。据《三国演义》改编。写东汉末曹操追刘备于当阳长坂坡。刘备部将赵云屡次单骑闯进敌重围,救出甘夫人等,后又怀抱刘备子阿斗力战突围。汉剧、徽剧、川剧、滇剧和湘剧等剧种亦均有此剧目。

4月6、7日,毛泽东在安徽合肥接连看了两场有严凤英演出的黄梅戏。严凤英有个重大发现:作为党的领袖来讲,毛泽东主张演歌颂工农兵的现代戏;但作为个人兴趣来讲,毛泽东爱看古装戏,严凤英总是用激动欢欣的眼泪卸装。毛泽东看了《打金枝》说,这个皇帝手段高明,能团结功臣,不偏听偏信。公主小汇报的一些逆耳之言,他置若罔闻;相反他严格管教自己的子女——他说,这一点,好多共产党员都做不到。他看了《春香闹学》(黄梅戏《金钗记》之一折,不是《牡丹亭》中的《闹塾》)说,卑贱者最聪敏。[165]

9月16日,毛泽东在安徽观看卢剧《牛郎织女笑开颜》,剧中提出人民公社要管天管地管神仙,很是赞许。同时,他幽默地说:剧中跟王母娘娘和龙王没有一场恶战,还管不了他们。我们的农业队长穆桂英、罗成、黄忠、赵云,都是会打仗的嘛,应该好好地打一仗。[166]

[附注]“穆桂英”,明小说《北宋杨家府演义》中人物。罗成,明清小说《说唐》或《隋唐演义》中人物。黄忠、赵云,《三国演义》中人物,他们在农村都是人们敬仰的英雄,当时流行口号就有:妇女学穆桂英,少年学罗成,老年学黄忠,壮年学赵云。

9月21日,毛泽东由南京赴杭州、上海途中,同行的有民主人士张治中和公安部长罗瑞卿。据张治中日记:在去杭州的火车上,我和罗部长到主席的车厢去,主席手上拿着一本《三国志》在看。主席说:“《三国志》不错,看起来很有意思。”我想起在武汉某次晚会听到的相声《歪批三国》,就从这里打开话匣子。主席想起也就大笑:“编相声的人对《三国演义》是相当的熟。他们说《三国演义》中三件奇怪的事,指出诸葛亮一年四季不管冷热,手上都拿把羽毛扇,真好笑。”[167]

[附注]据余湛邦回忆:在武汉军区举办的晚会上,著名相声演员连阔成演出了《歪批三国》,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科打诨,引人入胜。他谈到《三国演义》中有三件怪事,其中一件是诸葛亮不管春夏秋冬,不分天热天冷,在家在外,手里都拿着一把鹅毛羽扇。然后引出诸葛亮和黄承彦女儿的恋爱故事。描写他们两人都是军事政治全才,上精天文,下通地理,古今战史,奇门遁甲,经史子集,三教九流,无所不精,说是黄氏女把这渊博的学问,都写在这羽扇上,因此诸葛亮爱不释手,一遇到疑难,只要翻扇一看,一切精确答案都马上找到,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都是这位黄氏女贤内助的功劳。大家一听,都知道是编的,但编得入情入理,引人入胜,因此都感到津津有味。诸葛亮手拿羽扇这是千千万万人都看到的,但都没想到为什么。经相声演员点出,都不禁哑然失笑。第二天张治中到毛泽东住处,毛泽东还津津乐道说:“看来,这些演员对《三国演义》是读透了的,所以能够娓娓而谈,惟妙惟肖,情节曲折,群众喜怒哀乐随之。”(据《张治中与毛泽东》第162页)

9月,毛泽东到上海,市委负责人为他准备文娱活动,征求他的意见,毛泽东想了想,说:“还是看场《白蛇传》吧。”于是,市委决定由一名叫李玉茹的演员领衔主演《白蛇传》。

晚上,毛泽东驱车来到上海干部俱乐部礼堂。演员早已做好准备,毛泽东一坐下,锣鼓便敲响了。毛泽东稳稳坐在沙发里,点燃了一支香烟。毛泽东很快就入戏了,用现在的话叫进入剧情。一支烟没吸完,便拧熄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演员。他烟瘾那么大,却再不曾要烟抽。他在听唱片时,会用手打拍子,有时还跟着哼几嗓。看戏则不然,手脚都不敲板眼,就那么睁大眼看,全身一动也不动,只有脸上的表情在不断变化。他的目光时而光彩照人,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情思悠悠。显然,他是进入了许仙和白娘子的角色,理解他们,赞赏他们,特别对热情勇敢聪明的小青怀着极大的敬意和赞誉。唱得好的地方,他就鼓掌。他鼓掌大家立刻跟着鼓。

然而,这毕竟是一出悲剧。当法门寺那个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泽东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甚至浮现出一种紧张恐慌,嘴唇微微张开,下唇时而轻轻抽动一下,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

终于,许仙与白娘子开始了曲折痛苦的生离死别。毛泽东完全进入了那个古老感人的神话故事中,他的鼻翼开始翕动,泪水在眼圈里悄悄累积凝聚,变成大颗大颗的泪珠,转啊转,终于扑簌簌顺脸颊滚落,砸在胸襟上。

当法海开始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时,毛泽东突然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站起身:“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毛泽东从不善于掩饰自己的好恶,他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而没有睬那个倒霉的老和尚“法海”。[168]

11月14日,毛泽东在湖北孝感城区三里棚地段的驻军大院礼堂里,在驻军首长廖冠贤陪同下,晚7点左右同群众一起观看京剧《打焦赞》的演出。这是由地区京剧团名演员刘占奎和刘丽娟主演的。[169]

[附注]《打焦赞》,京剧传统剧目,为全本《杨排风》之一折。写孟良讨救兵,得有烧火丫头杨排风同往,但至三关,焦赞不服,经比武,杨排风棍打焦赞,焦赞始服。

11月20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畔住所和柯庆施、李井泉、王任重和陶鲁笳等谈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他说:“因为《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所以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按《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这一点可以说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170]

12月1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期间,接见为全会演出的广东粤剧团红线女。在接见时,红线女又提到题字的事。毛泽东“啊”了一声,哈哈地笑了。当夜,就欣然挥毫,在毛边纸八行红条信笺上,刚劲潇洒地录写了鲁迅的诗句,第二天,托人转交给红线女。诗的前面,毛泽东还写了一段类似小引的文字,这就是人们流传的所谓毛泽东写给红线女的信。毛泽东赞扬红线女,说她已“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并写道:“1958年,在武昌,红线女同志对我说,写几个字给我,我希望。我说:好吧。因写如右。”紧接着是落款:“毛泽东,1958年12月1日”。在另一页信笺上,便是毛泽东的刚劲潇洒的题书——鲁迅《自嘲》诗中的那一联名句。[171]

1958年以来,京剧演员李世济经常有机会到中南海给毛泽东演唱。毛泽东对青年演员们的成长进步非常关心。他经常风趣地给大家讲历史故事,并且考问大家。毛泽东希望“演历史的要懂历史,搞文化的要有文化”。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学文化,懂历史。旧社会没有这个条件,现在你们有条件,要好好学习。

有一次,李世济把唱词抄得很工整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边听唱,边打着拍子。演唱完,毛泽东问李世济写过描红簿没有,并鼓励他好好练字。以后,李世济尽量自己抄唱词给毛泽东看,有了错别字,毛泽东一笔一画地在手掌上写给李看。

毛泽东对京剧演现代戏一直很关心,曾几次问现代戏为什么不用大段“慢板”?又说,“西皮慢板”、“二簧慢板”、“反二簧慢板”,很能抒发感情;还问,“四平调”为什么不用?还建议“南梆子”也可以用。[172]

[附注]李世济(1933一),京剧演员,工青衣。自13岁始,先后向程砚秋、梅兰芳等问艺,代表剧目有《文姬归汉》、《锁麟囊》、《梅妃》等。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 国色重庆

    国色重庆

    你是一个到处散落和播种神话的城市,巴山夜雨下的每一个传说,都可以令世人绝唱千载;巫山神女的艳羡与爱怨,只是其中一个关于人性与爱情如何得以充分张扬的美丽传说而已。你是一个可以怎么夸张都不为过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你的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你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大山架构的骨骼和江水连结的血脉,支撑的是一个天地人和又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而这自然容貌只是这个鲜活生命的部分躯体的展现。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情与婚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爱情与婚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本卷选录了新世纪十年来的部分爱情婚姻小说。这些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在新世纪十年中的情感历程,记录了这个时代关于爱情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的希冀、期盼和焦虑的情绪。新世纪以来,爱情与婚姻中包含的物质内核逐渐露出水面。当爱情和婚姻走下精神的祭坛,不得不滑向物质的漩涡。爱情和婚姻中的物质主义,是整个时代缺乏精神性追求的缩影。当我们从精神的教条中迫不及待地逃脱后,又被物质的车轮赶得喘不过气来。豪华的房子、昂贵的车子和各种各样高档的会所,是否就可以安放我们的爱情?在这转型的时代中,不愿放弃爱情的人们,注定要在这纷乱的缠绕中做出艰难的选择。
  • 颜若花开

    颜若花开

    婚礼上的突发穿越,冷宫里救下的绝美女子,无意获得的绝世武功……深宫凶险,到底哪个才是真龙天子?!外表俊逸,一表人才的风流王爷,放着温婉王妃不理,却只钟情于她……与“他”有着相同面孔的儒雅侍卫,一直呵护她,抚平了她初到陌生世界的恐慌……外表深沉,内里风骚的多情剑客至始至终的默默守护……是命运还是玩笑,让我们的纠葛如此之深……关不住心门的她,要怎样任性不认命……
  • 异世之嫣然

    异世之嫣然

    路边摊也能淘到极品空间,附赠品是穿越单程票一次?刚穿越胸口便被插了一刀,还不知道为啥被捅!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发现附身的体质是魔武废材。看来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了,空间里有山有水有秘籍,野外求生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她发誓,这辈子,自己一定要活得肆意自在!亲情、友情、爱情一个都不能少,黄金、白银、铜币一枚都不能扔!
  • 帝王的VIP宠妃

    帝王的VIP宠妃

    一朝穿越,错把大王当牛郎,从此节操是路人,她说“我要玩遍天下名草”他言“那寡人就断了他们的草根!”“陛下,娘娘扎草人诅咒您!”男人嗤笑:“那就做‘一千’个草人,让她慢慢扎!”“陛下,娘娘卷包袱逃跑了!”男人头也不抬:“命犬王速速去给寡人缉拿!”小手在头牌小倌的脸上摸了又摸,垂涎欲滴:“就要他了,一会看我怎么疼你!”“大王驾到!”苏梦蝶嘴角抽搐,在她看来,分明是‘狗皮膏药驾到!’某男大力钳住其下颚,冷笑道:“爱妃,就你的重口味,还是不要毒害别人了吧?”“我不喜欢专门配种的猪。”凤眼危险地眯起,咬牙切齿、一字一顿耳语:“那寡人就只给爱妃一个人上!”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盲君我疼你

    盲君我疼你

    冲动是魔鬼!当凤非鸾第九百九十九次在心中哀嚎自己嘴贱的时候,她已经坐在抬进俊王府的花轿上了。尼玛!谁说穿越就能桃花朵朵开?谁说穿越就可以过米虫的生活?她不就是嫉恶如仇了点,看不惯别人以貌取人了点,为毛老天爷要这么恶整她,让她嫁给这个腿残眼瞎脸上还带疤的“俊”王爷!好吧,既然躲不掉就嫁吧!好歹是个皇家媳妇,好歹吃穿不愁,只要那什么俊王爷跟她井水不犯河水就行了!他,原是上原国君的嫡长子,风流无暇俊美无匹被国君亲封为“俊王”,一场飞来横祸,瞎了眼,残了腿,毁了容,从此,被退婚,吓死新娘…俊王成了皇室第一个滞销品…片段一:某日,京城第一听书楼里,说书人一杯清茶,一把折扇,啧啧道:“俊王爷奇丑无比,相貌堪比魑魅魍魉…”只两句,正在听书的某女拍案而起,二话不说揪住说书人的衣襟:“放你娘的屁,老子老公丑是丑了点可是丑的有个性!”片段二:“你在干嘛?”某女看看自己腰上的爪子皱眉问道。“走路。”某男如是回答。“走路就走路,你摸我腰做什么?”“看不见。”“…”“你还在走路?”某女看看自己胸前的禄山之爪,眉头能夹死蚊子。“不,走累了,休息。”“…”片段三:某女和某男冷战,某男厚颜无耻的派人盯着某女…“王爷,王妃把后院的翠竹都砍了。”“翠竹?她要这些做什么?”某男不解。“听说是要造竹梯。”“竹梯?”某男愈加疑惑。“据说是用来爬墙…”“爬墙!!!”某男一声爆喝,不见了身影…两日后,俊王府的院墙皆增高五米,成了名符其实的“桶”,令无数梁上君子捶胸顿足不已。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