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0600000020

第20章 1950年

1月15日晚上,毛泽东在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歌舞剧院观看列别杰娃主演的一场芭蕾舞《巴亚捷尔卡》。在演出后,毛泽东派代表团成员登台给列别杰娃献花篮。台上台下的鼓掌和欢呼声融合在一起。列别杰娃谢幕五六次之多,观众仍不散场。列别杰娃意识到掌声如此热烈非凡的原因之所在。于是面向毛泽东鼓掌,用手连吻三四次。毛泽东也甚为感动,露出真挚的笑容,不停地向大家招手还礼。[96]

2月7日,毛泽东在苏联莫斯科到国立实验大剧院观看《天鹅湖》。[97]

2月21日,毛泽东离莫斯科回国,本日到达新西伯利亚。午夜时分,毛泽东、周恩来到大戏院看演出。热情的演员们几乎等了一夜,晚上演出结束后一直没有卸妆。毛泽东到后,他们立即演出了芭蕾舞剧《伊戈尔王子》的一个片断。[98]

2月,毛泽东在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剧场观看了沈阳京剧院创作演出的新京剧《美人计》。第二天,毛泽东见了剧团的主要演员。秦友梅和尹月樵努力抑制内心的兴奋,给毛泽东表演了两段京剧清唱。毛泽东听后和她们唠家常,问她们叫什么名字,家里都有什么人?还对《美人计》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毛泽东对沈阳京剧院的戏改工作给予了表扬,他高兴地说:“你们替党做了许多工作,今后要在戏改方面多作贡献。”[99]

春节期间,中国评剧院应邀去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新评剧《刘巧儿》。

《刘巧儿》本是新凤霞在当时演出次数最多的一个剧目,但由于是给毛泽东和周恩来演出,她仍不由得感到兴奋和紧张。新凤霞坐在纺车前面,摆好纺线的姿势,等待着开幕,台上台下都十分安静。幕前音乐响起来了,大幕慢慢拉起来了,灯光也从扎着大红辫根、穿着蓝印花土布衫的巧儿的脸上照到全身,然后放大光度和照射范围,把整个窑洞照得通亮。就在这时,不知怎的,原来十分安静的剧场忽然异常活跃起来,有讲话的声音,有欢笑的声音。新凤霞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呀?是自己的化妆、服装出了问题?还是纺线姿势不对……就在她心里突然涌出一大堆问题的刹那之间,板胡拉出了“过门”,已经到了她应当张口唱出“刘巧儿生来手儿勤,织布纺线都认真”的时候了,可是新凤霞把这头两句词全忘了。

忘了也得唱,不能停,这是做演员的规矩。新凤霞强制自己镇静下来,有音无字地勉强唱完了这两句,从第三句起才正经唱下去。镇静下来以后,新凤霞才听到来自观众席的声音:“窑洞,窑洞!”她顿时明白了,领导同志们看见舞台上的窑洞,回想起过去在延安的生活了,是这些引起他们的欢笑的。这是评剧院在剧场演出时从来没有达到过的效果。

戏演完后,毛泽东站起来带头鼓掌,并且和周恩来等走上台来,大家是多么兴奋,多么高兴呀!但是新凤霞心里也难过,因为她第一场就忘了词。她唱戏以来,还没有出过这么大的乱子,何况这又是给毛泽东演戏呢!在新风霞胡思乱想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毛泽东已经走到她的身边。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我们都很高兴,又看见延安的窑洞了。”“我在延安听过《刘巧团圆》的说书,想不到来到北京又看到《刘巧团圆》的评剧。”毛泽东又对新凤霞说:“你这个小鬼演得不错,可是功夫还不够,第一场刘巧儿头两句唱的什么我就没有听清楚。唱戏是给人听的,要咬清每个字,唱好每句唱。”[100]

[附注]新凤霞(1928—),评剧演员,天津人。解放后参加首都实验评剧团、中国评剧院。改编和主演了《刘巧儿》、《祥林嫂》和《白毛女》等剧目。以清新甜润、旋律优美的新派唱腔著名。

《刘巧儿》,评剧剧目,王雁编剧。1950年由首都实验评剧团在北京首演。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姑娘刘巧儿,反对父母因贪图钱财,把她卖给地主;她和心上人赵振华经过斗争,终成眷属。

7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据范瑞娟回忆:晚上,我们化好妆后,看见中央领导同志进怀仁堂剧场时,也像战士一样,两个人一排,整整齐齐,队伍排了很长很长。

我演《思祝》上场时,后台有人告诉我,说她看见毛主席坐在第五排。我仍然沉着出场。那时演梁山伯思念祝英台,计算约定日期是用“一七”、“二八”、“三九”、“四九”一天一天推算的。我拿起一把算盘,先唱“思念贤弟”一段唱词,接着拉琴,然后计算日期。毛主席在台下看了哈哈大笑,说:“看你傻乎乎的。等你把日子算出来,祝英台已经嫁出去了!”这是事后坐在毛主席后排看戏的一位老同志告诉我的。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在台下向我们挥手。负责接待我们的钟灵同志说,毛主席看了戏很高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他代表毛主席招待我们到瀛台吃夜宵。[101]

[附注]《梁山伯与祝英台》,戏曲传统剧目。取材于民问传说。又名《柳荫记》、《双蝴蝶》。写祝英台女扮男装往杭州求学,得遇同学梁山伯,同窗三年,情谊深厚。后祝英台回家,梁从师母处得悉祝一片深情,如约往上虞祝府。但祝父已将英台许于马家,梁别去,悒郁而死。马家迎娶祝英台,花轿中途经山伯坟前,祝下轿奠祭,坟忽自裂,即投身坟中,坟里旋飞舞一对彩蝶,双双飞去。此剧明传奇作《同窗记》。川剧、滇剧、湘剧、赣剧等剧种均有此剧目,而尤以越剧最为著名,并被拍摄为彩色影片。又,此剧当时在北京演出时,仍名《粱祝哀史》,后拍摄影片时始定名为《梁山伯与祝英台》。

首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毛泽东在怀仁堂观看了盖叫天主演的京剧《一箭仇》。[102]

[附注]《一箭仇》,京剧剧目,又名《英雄义》、《曾头市》,盖叫天代表作,据《水浒》改编,但多与原著所叙情节相悖,写梁山卢俊义、林冲与曾头市史文恭同师,后卢、林聚义梁山。晁盖为史射死,卢、林下山报仇,与史相战不下;史文恭战败后逃跑,为三阮兄弟赚之登舟,水中将史擒拿。

盖叫天(1888—1970),京剧演员,工武生。以演武松戏著称,有“江南活武松”之誉。演出所塑造人物富有精神气质,讲究艺术造型,形成武生一个重要流派“盖派”。

毛泽东观看中国京剧院二团演出的《三打祝家庄》,当晁盖、宋江并列出场时,各自身后擎有“梁山泊主晁”、“梁山泊主宋”的大纛旗。他摇摇头说:“不对j这时候梁山泊主是晁盖,宋江当头头儿是后来的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嘛!”[10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迷恋京剧高派艺术,经常看李和曾演出。“文革”以前的十多年中,李和曾还经常参加中南海的周末活动,表演清唱。有几次,中南海的工作人员特意安排李和曾先表演。他们说:主席还有工作,听了您的清唱就走。有一次,毛泽东观看了中国戏剧学校学生演出的《逍遥津》,问是谁教的。当他得知不是李和曾教的时,说;“《逍遥津》是高派的戏,要让李和曾教这出戏。”

有趣的是,毛泽东有一次在观看李和曾演出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可以作为他偏爱高派艺术的一种注解。他说:“解放以后的演员应当高歌,黄钟大吕,不要阴沉沉的。高派的唱法是好的。所有的流派,包括高派,都是好的,都要继承,又要发展。”

《李陵碑》是一出杨家将戏。说的是北宋王朝在金沙滩之战失败后,遭辽再次入侵,潘洪挂帅御敌,杨继业被命为先锋,率六郎、七郎出战,被困两狼山。杨继业派七郎突围求救,潘洪因七郎打死自己的儿子潘豹,乘危报复,不但不发救兵,反将杨七郎灌醉,绑在树上,乱箭射死。杨继业不见七郎和救兵,又令六郎回朝。最后,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困境下,杨继业含悲碰死在李陵碑前。一次,毛泽东在观看了李和曾演出的这出戏后,对他说:“杨老令公八个儿子死了四个,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但总的说来,他还是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所以不宜唱得太悲。你现在唱的有悲有愤,是对的,应该这么唱。”

还有一次,毛泽东在同李和曾说戏中提到《李陵碑》中的一句唱词。他说:“你唱的《李陵碑》里有一句唱词是‘方良臣与潘洪又生机巧’。我查了资料,没有查到方良臣这个人。是不是改成‘魍魉臣贼潘洪又生机巧’?”

毛泽东又进一步说:“唱古装戏要多看历史书,对历史事实,对古代人的行为举止和语言,都应当很好研究。”[104]

同类推荐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热门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本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这些幽默小笑话,是近年来读者最喜闻乐见的麻辣段子,内容经典。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随手翻阅几则,就可让自己开心一笑,什么忧愁烦恼都将抛诸脑后。”
  • 文明探谜

    文明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新世纪,中国社会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分层趋势的发展和深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