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第一,使耕地的沃土养分白白流失,地力下降。据推算,150万平方公里的严重水土流失区,其年输砂量居全国各河流之冠。近几十年黄河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每年大约冲刷表土50亿吨,使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我国每年流失泥沙50多亿吨,相当于全世界600亿吨的1/12。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生产的化肥总量,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难怪有人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是中华民族的血液。第二,使大量农田被冲毁、淤积。如湖北省浠水县,有耕地47千公顷,因水土流失已有近10千公顷良田变成了、沙石滩。第三,大量的泥沙淤积了河道、湖泊,造成更加严重的洪水威胁。如黄河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约10年淤高1米。解放后三次加高大堤,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每次耗资10亿元,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使华北平原面临着“愈险愈加、愈加愈险”的严重洪水威胁。第四,水土流失加剧了水库的泥沙淤泥,大大降低了水库的效益,甚至许多中、小水库几年就被淤满而废弃。长江每年输入海洋的泥沙5亿吨,已达到黄河入海泥沙量的1/3。第五,因泥沙大量淤积河道,致使内河河运里程缩短。
洪水带来的灾害
人们往往把洪水与猛兽连在一起,足见洪水之可怕。
1889年5月31日,美国约翰斯敦发生洪灾,《纽约世界》刊登了一段最令人难忘的灾难后记:“这种从天而降的恐怖绝不会从美国任何城市消失。恐怖接踵而来,忧愁越来越多,家破人亡,以开发作为耕地的补充。这就很可能陷入“开发——损失——再开发——再损失”的土壤侵蚀的恶性循环危机中去。
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之一,公墓拥挤,父母失去儿女,儿女失去父母,种种景象十分悲惨。这个奇迹任何人看了都会神经失常。”
佛罗伦萨人对于他们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艺术珍品保管人的责任十分敏感,同样,作为最好的手工艺人,他们对于洪水的恐惧,普遍超过了对战争、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残酷的洪流曾好几次冲击了这个文艺复兴时期繁荣起来的意大利艺术之都。每次洪水都使更多的珍品流入河床沉入烂泥之中或是被水冲毁。
据有的学者研究,中国甲骨文中的往昔的“昔”字就与洪水有关。它象征着漫天的洪水把日头都淹没了,我们的祖先对这场洪水印象太深了,于是用它来表示过去的事情。大禹治水的传说已家喻户晓。
长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西方国家也有诺亚方舟的神话。说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占国土面积38%。
黄河这条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人类生存最初都遇到了洪涝灾害的巨大威胁。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是我国历史上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河流之一,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黄河下游自郑州花园口以下,不断决口改道,河道在天津至江苏省的滨海县间来回摆动。1194年前入渤海,1194~1855年入黄海,1855年以后又入渤海。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决口泛滥1590次,平均“三年两决口”,改道26次。
黄河最近一次大规模决口是战争和人为造成的。1938年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本军队的进犯,派军队扒开黄河大堤。黄河水从花园口奔涌而出,淮北平原顿成一片汪洋,使下游河床以平均每年约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直到1947年决口才被堵上。九年里,河南、安徽、江苏3省44县、市,322千公顷耕地遭灾,灾民1250万人,89万人死于洪水、饥饿和疾病。在此期间,黄河把约100亿吨泥沙带到淮河流域,使淮河及其以北支流防洪形势恶化,形成5.4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
黄河历年的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植被稀少,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尤其在汛期,全世界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原因而损失的耕地,干、支流出现滚滚洪水泥沙的险恶形势。
长江是我国另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有历史记载的2000年中,平均每10年有一次水灾。1860年和1870年洪水先后冲开了南岸的藉池口和松滋口,洞庭湖区遭受毁灭性灾害。北岸也在监利以下决口,淹没江汉平原,损失惨重。其中1870年洪水是长江有资料记载的800年中最大洪水,土层深厚,洪水超过长江多年平均流量近4倍,相当于黄河多年平均流量的70多倍。
本世纪以来,长江流域的大洪水接连不断。1931年大水淹没农田3393千公顷,2855万人口受灾,死亡14.5万人。汉口被淹3个月,街道行船。1935年大水,淹没农田1509千公顷,1003万人口受灾,死亡14.2万人,汉江遥堤决口,一夜之间淹死8万余人。钟祥县旧口区至今还有当年决口留下的深潭,令人触目惊心。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长江大水,在广大军民全力防守、抢险和采取分洪措施的情况下,而且最主要的危险是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减少。
据联合国开发署估计,虽然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主要市区,但仍淹没农田3170千公顷,死亡3.3万余人,京广铁路中断运行100天,损失惨重。
黄河、长江如此,其它大江大河也不例外。但是现在这两条河流早已难分伯仲了。1915年珠江大水,水淹广州7日,10多万人死亡。
1931年淮河大水,苏北里下河地区有10多个县沦为泽国。
1932年松花江大水,哈尔滨市被淹。
1939年海河大水,天津再次被淹。
新中国成立以后,七大江河都发生过大洪水,如:
1954年长江、淮河大水;
1957年松花江大水;
现在国家每年投入1.2亿元,地方投入2亿元,每年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但是新的水土流失仍不断产生。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实际上,在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轻微的远古时代,黄土高原曾经草木丰茂,迥然不同于现在光秃秃裸露的侵蚀地貌。一些地区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1958年黄河大水;
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
1975年淮河大水;
1985年辽河大水;
1994年全国30省市(不包括台湾)共有1740个县(市)、2.15亿人受灾,黄河水位不断抬升,倒塌房屋349万间,死亡5340人,直接经济损失1796.6亿元。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洪水,在现实中有重现的危险,我国目前的防洪现状令人十分担忧。
虽然我们进行了40多年的水利建设,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但仍只能控制常遇洪水,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主要问题是:
——大江大河大湖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目前黄河下游防洪标准最高,也只能防御60年一遇的洪水;长江中下游只能防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一般也只能防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超出上述标准,必须进行分洪,舍车保帅,预计到2000年将损失耕地5000万公顷、草地1500万公顷、林地约1000万公顷。根据20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60~65亿的预测,保证主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安全,尽量减少损失。
——泥沙淤积严重。我国河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含沙量高,淤积严重,降低了河道的引洪能力,同时也缩短了水库的寿命。全国有大型水库370多座,总库容3230多亿立方米,至1987年已淤积177亿立方米,占总库容的5.5%,其中西北、华北地区多沙河流上的水库淤积最为严重。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天然植被受到开垦与破坏,黄土高原原始的天然植被面积越来越少,土壤侵蚀加剧,使得黄河及其支流的含砂量越来越大,下游的水患越来越频繁,黄河大堤不断加高。河道和湖泊的淤积更为明显,永定新河的河道引洪能力已经减少了60%,滹沱河和子牙河也减少30%~40%。黄河早已是闻名于世的“悬河”,河床比地面高出几米到十几米。
——盲目围垦,人为设障,每年为500~700万公顷,建设挤占河道日益增多。滨河、沿河及湖泊洼地,以往是洪水的天然滞蓄场所,如今许多已被围垦,影响洪水宣泄,导致防洪条件的恶化。湖泊对削减:洪峰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近30年来,仅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省围垦湖泊的面积就在12000平方公里以上,比现在的4个洞庭湖还要大。素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湖泊面积损失了70%,湖南洞庭湖被围垦掉1500平方公里,加之泥沙淤积,现在仅剩下湖面2800平方公里,调洪能力下降了50%以上。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效益衰减。现在我国许多水库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有的工程质量不高,有的长期带病运行,出现不少隐患。全国现有大型水库374座,病、险库就有111座;中型水库2500座,其中病、险库670座;小型水库8万多座,其中有病、险问题的约占40%。由于资金不足,除险加固工程进展迟缓。
此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通信、预警设施落后都严重影响着防洪。
那么,防洪一旦失事将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尽管解放以来我国做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大量破坏森林植被,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已。如黄土高原1919~1948年平均入黄(河)沙量为15.9亿吨,1949~1960年为17.3亿吨,1961~1970年为18.3亿吨,1971~1978年为12.7亿吨,90年代达16亿吨。据黄河水利委员会估算,70年代黄土高原水库、坝地以及各灌区拦截泥沙约5~6亿吨,加上入黄河的12.7亿吨,冲刷的泥沙总量仍有18~19亿吨。又如长江流域5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现在黄河已成为地上“悬河”。由于泥沙淤积,而目前仅一个四川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25万平方公里。1949年江西省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1.1万平方公里,1994年就达4.1万平方公里,增加3倍多。位于珠江流域的广西,6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1994年已增加到1.8万多平方公里。
我国防洪的重点是大江大河下游地区。历史上“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含沙量很高;而渭河则由于上游水土流失较少,所以水比较清,土质疏松,因此有“泾渭分明”这个成语。这里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是我国的精华所在。但是,这些地方一般都低于洪水水位几米甚至十几米,不仅造成一些河流的洪水和泥沙猛增而难以调蓄和利用,面临着洪水居高临下的威胁。每逢汛期,我们都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那场江淮大水,人们一定记忆犹新。有人形象地说,这场大水冲了一个“粮仓”,淹了一个“钱庄”。淮河、太湖流域一片汪洋,太湖连续80天超过警戒水位,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都积水成灾。1994年又是个多事之秋。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长江流域的湘江,辽河流域的东辽河,黄河流域的北洛河等河流发生了解放以来的最大洪水;长江流域的赣江,黄河大堤也只得不断加高。这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无休止的比赛。无怪乎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黄河大堤要不要修到天上去?
黄河的泥沙来自何方?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代的黄土高原呈现光秃裸露、千沟万壑的侵蚀地貌,松花江下游,辽河流域的大凌河和海河流域的北运河、蓟运河等发生了解放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大水的形势最为严峻。
黄河在陕西境内有泾河、渭河两条支流。这场洪水引起举世关注,也惊动了中南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开会听取防洪汇报,研究抗洪救灾。在前线,上百万抗洪大军部署在63公里的北江大堤和珠江三角洲五大联围上。在抗御洪灾中,珠江堤防和三角洲堤围发挥了巨大作用,加上强大的人防,终于使珠江三角洲免除了洪灾。北江大堤保住了,祖国的南大门广州保住了,700万人民的生命和1000多亿元的财富保住了,号称“金三角”的珠江三角洲也保住了。
1994年这场洪水,还暴露了另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城市防洪。1994年广西柳州市3次受淹,水土流失的加剧,梧州市4次受淹,其中柳州第一次受淹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1亿元,占该市1993年国民收入的1/4。
我国的主要大中城市多依山傍水兴建,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数量和规模在迅速增加,城市中聚集的人口和财富越来越多。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固定资产占全国的70%以上,工业产值及其上交利税占80%以上,科技力量占90%以上。但是城市的防洪标准却相当低。在全国47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80%防洪标准低于50年一遇,一些城市还达不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有的甚至根本不设防。一旦发生大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对社会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和森林保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前车之覆,地形陡峻,后车之鉴。历史上一些城市被洪水淹没,已经永无出头之日。在今天的徐州城下就埋藏着一座徐州城,开封城下也有一座开封城,明清时代的泗州城至今都在碧波荡漾的洪泽湖水下。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悲剧不能重演。
1995年汛期刚刚结束。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大水,长江下游的干流出现解放以后的第二位大水,辽宁浑河发生了本世纪最大洪水,大大超过了堤防的防洪标准,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据初步统计,全国受灾面积1.6×107公顷,受灾人口2.3亿人,倒塌房屋22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20亿元。
与国外相比,届时将需要18亿公顷耕地才能养活这些人口。也就是说将要再损失3亿公顷的草地和林地,我国大江大河大湖、城市和沿海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加上工程老化失修,河道淤积,人为设障等原因,不仅不能抗御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大洪水,就是解放以来发生过的几次大洪水也难以抗御。
如果历史上同样的洪涝灾害发生在今天,情况会怎样呢?事实证明,损失将成倍地增加。
1991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2.47×107公顷,成灾1.47×107,公顷,倒塌房屋497.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79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