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当年第三批试用期员工即将结束循环时,厂长告诉我一个“特大喜讯”公司决定提升我为行政部主管。我淡淡一笑,随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辞职单交给了厂长,我不干了,也不能再干了!
辞职单上,我写下了一句心口不一的理由:不适应此地生活环境。内心深处,我也给自己一个理由:不能在这种没有良知的环境下泯灭了自己的良知!
尽管这类永远让员工处于试用期的工厂只是为数不多的无良企业,只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对于这一段历史,社会学家也许会告诉我们:这是社会变革的阵痛,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不敢辩驳,只是在内心深处时时会冒出一丝丝隐痛:苦了你们,我可怜的兄弟姐妹们,社会变革的阵痛由你们这些最底层的人来承担,太沉重了!
管理中最头疼的是熟人政治
听到你发誓赌咒从此不再南下广东,看到你咬牙切齿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我的心底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终于送走了你这尊瘟神!
江湖上有句话叫“欠下的,总是要还的”,我经常在思索:此生此世,我好像并没有亏待你,并没有欠你的,莫非是我上辈子竟然欠着你?
三年前,你依靠与我家远房亲戚这一层勉强“攀”出来的关系,巧舌如簧地抬出我家长辈,让他们打招呼,让我多多关照你。我敌不过众多亲友的轮番轰炸,带着你南下广东,进入了我的职场圈子。
在你的起步阶段,我与职场朋友做了一桩不可见人的私下交易,安排了对方一名有关系的女孩进入我所在的企业,为的是让对方也安排你进入他所在的部门,成为他的直接下属,以利于让你得到更好的“关照”。而你,本该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好好学本事,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可是,我不知你哪来的那股有恃无恐的狂妄,半年时间,竟然将朋友所在的部门折腾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无奈之下,朋友只得请你另谋高就。
看到你失业了,我比你还着急,再一次好不容易说服以前的上司接纳你去另一家中型企业担任行政专员。在你上班之前,我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已过而立之年的你一定要本分一点,一定要低调一点,一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多学习一点。而你,转过身去,就将我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
为了让你学有方向,我给你拷贝了若干管理资料,并为你按通用条理归纳整理得井然有序,而你却从不多看一眼,也不知道去看看方案、计划,看看成功人士的经验,总是将电脑单纯用于游戏和聊天之中,私下与小女孩们勾勾搭搭。三十多岁的人了,总像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整天与那些可以做自己侄辈的小男生、小女生打闹,在他们面前口口声声自称哥哥,也不感到脸红?更为可恶的是,你总是千方百计打探同事和网友的隐私,向别人索取照片,然后背着人家在大庭广众之下吹嘘胡侃,将别人的隐私公之于众,并以此为乐……
你不会做员工培训,我除了私下教你方式方法之外,还抽出一些时间义务为你讲课;你不会做文件,不会做体系,不会做报表,我偷偷为你准备好这些资料,再上门为你去辅导别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帮助你混得长久一些……
你喜欢热闹,忽视学习,我总是劝诫你保持淡定,静下心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并告诉你,学历低不要紧,这个年纪还有机会去充电翻本。而你总是用“自己能力很强”之类的话语来加以搪塞和反驳。请你扪心自问,你的能力强到了哪里?你总是将自己初中毕业爱耍小聪明当成能力超群,似乎读书越少越光荣,当众羞辱那些高学历的同事是“书呆子”、“蠢人”,好像天生与读书人有仇一样……
你在这家企业混了不到一年。面对你的时时煽风点火,处处惹是生非,我那位做高层领导的朋友实在顶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只得向我先解释,后摊牌,再“退货”。
最后一次,我给了你饭碗,将你收编到身边,下派到分厂做行政助理,希望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挽救你,而你却改不了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的毛病,拉拢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弄得人人投诉,导致整个部门不能正常运转,还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我昧着良心袒护你,调走或开掉了一些人,为你扫清障碍,希望你改过自新,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将你提升到主管的位置。本以为你会吸取教训,重新做人,但你劣性不改,得寸进尺,竟然要求撤换你的上司经理……
谁做你的领导,你总是不服气,总是与别人过不去,想方设法拆别人的台,弄得自己像是生来就为了与人争斗的贱骨头一样。我曾经多次坦诚地劝阻你,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你,希望你悬崖勒马、与人为善,而你,总是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强词夺理。我直言你的能力有问题,你不高兴;说你的人品有问题,你不承认;说你的性格有问题,你不接受……
你看到我似乎事事顺心,眼红了,不舒服了,在老乡中、在公司内捏造事实,搬弄是非,私下败坏我的名声,有人不明真相,有人似信非信,但大多数同事知道我一贯的为人,我的名声你败坏不了……
本想让你在这里混上几年,而你却不顾自己从事行政工作的特殊身份,也不去考虑和顾及我的尊严,私下参与到一小撮员工发泄对公司不满的密谋闹事之中。即使听到了你当面供认不讳的说辞,我仍然不敢、不愿相信,但事实摆在面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不得不让你远离企业,回家自谋出路……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容你,希望将你教育、改造成光明磊落的职业人士,三年了,我不得不承认“朽木不可雕”的古训,不得不面对你已经不可救药的现实。我并不是你的衣食父母,也不可能将你当菩萨一样长期供奉起来,还是送你走吧,我上辈子好像也并不欠你的啊……
警惕职场厌倦情绪的困扰
从学校到职场的新人,经历了三到五年的磨砺,经过了“饥不择食”般的学习和吸收之后,许多新人脱颖而出,成为了公司和所在岗位的骨干力量。同时,几乎有半数以上的新人却进入了职业迷惘与困惑之期,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或岗位职业感到厌倦,滋生出“干一行,厌一行”的倦怠情绪,甚至对自己当初选择进入这一行业、这一领域、这一岗位的原始兴趣,以及今后是否应该继续沿着这条职业发展路线走下去、是否有能力继续走下去等问题产生了怀疑。
于是,从事销售的人员厌烦了无休无止的出差,即使勉强外出,也是出于一种无可奈何、草草应付的心理,丝毫不能从工作之中找到乐趣;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厌烦了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希望跃马檀溪,另辟蹊径,不再受困于咫尺之地;HR人员更是怀疑自己“入错了行”、“嫁错了郎”,内心深处不免时时萌生和筹划改换门庭、另谋它就、有希望进入其他领域或其他岗位的打算;尤其是“打杂”性质的岗位工作人员,早已日久生厌,只知自己整天忙于事务,忙得晕头转向,却不知这些年来一天到晚究竟在忙活什么,何日才是尽头,也希望走出这类不明不白的事务性岗位,希望寻找一方施展自己抱负的净土。
这类现象在我们的职业起步阶段,也曾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遭遇过。陷入这种职业厌倦情绪的困扰之中,如同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上,由近及远都是白茫茫一片,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彼岸,看不清方向,看不清路在何方,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在偶尔沉醉、偶尔清醒之中分别剖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一时觉得自己强大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时又觉得自己渺小得弱不禁风,自卑得无地自容。既没有勇气毅然放弃现有的领域或岗位,转行去从事一份全新的工作,又没有激情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之上实现新的突破。
经历了一段徘徊与混沌时期,毅然拿起纸笔,通过白纸黑字客观地写下对自己的认识,并在灵魂深处反躬自问:我是谁?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劣势有哪些?我会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究竟想要得到什么?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走向彼岸?答案写在纸上,目标刻在心里。
找准前进方向,放弃横向目标,调整职业规划,确定果断“转行”或继续向纵深发展,实现岗位突破,力争成为专门领域的“专业杀手”,再进一步熟悉所在行业、所在公司、所在领域、所在岗位的相关细节,眼前便豁然开朗,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主线就自然而然呈现在面前。
看不到这条主线,你就走不出职业厌倦、困惑、萎靡不振的圈子,就需要重新分析、评估和规划自己;看清了这条主线,你就成功地走出了那个令人迷惘的是非之地,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迈向既定目标!
职场里没有心灵的原野
前段时间,在职场打拼了21年的老朋友张经理邀请我参加他退出职场的告别宴会。他下定决心,从此不再上班,准备“归隐山林”——回到湘西山区的一个遥远小山村。
宴会请来两桌人,张经理专门安排和我们这些与他做了十多年朋友的兄弟姐妹做一次告别。
面对山珍海味,客人们全都没有了平日的踊跃。也许是想到张经理曾经的沧桑经历,也许是受到即将别离而又依依不舍的心境感染,大家都感觉食物难以下咽,只是不停地喝酒,一杯又一杯喝下那来自张经理家乡的自酿烧酒,而话题绕来绕去,也总是避不开那酸酸的别离味道。
张经理来自湘西山区一个闭塞而贫穷的小山村。师范毕业后,本该到中学去做美术教师的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时人们十分羡慕的职业,只身来到广东佛山。经过21年的奋斗,他经历了从一个家具行业普通员工,到质检员,到设计员,到设计师,再到技术部经理的辉煌历程,而今,功成名就,要退出“江湖”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知足常乐,比起我的上一代,比起我的同一代,比起我家乡的人们,我知足了!妻子有了——打工第二年,娶了一位勤劳的家乡姑娘,从此二人共同奋斗至今;孩子有了——打工第三年,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而今就要双双跨进高中的门槛了;房子有了——打工五年后在家乡建起了一栋小楼房;车子有了——五年前买了一部十多万的国产车;银子有了——个人存款接近七位数。然而,亲情没有了——老人心中有牵挂,但爱莫能助,鞭长莫及;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没有故事,哪来的牵挂?”
“21年啦!”张经理长叹一声,模仿了一句伟人的诗句:“21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我们问他:“以你的经济状况,为什么不在这儿定居?”
张经理长叹一声:“这里再好,毕竟只是别人的家乡,时时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心理因素会折磨自己。再者,老人不习惯这儿的生活,发誓老死故园,谁去照顾?孩子要上高中了,将来生根何方还是未知数,我不愿为孩子的将来设置一个选择职业去向的障碍,思来想去,还是故园亲切。”
是啊,这发自肺腑的言语,正是我们这一代打拼者不能不正视的一个严峻现实!
我们直言:“你这种生活态度是否太消极了?”
张经理娓娓道来:“我跳不出第一代打工者世俗的圈子,从传宗接代的角度看,我们无论对社会,对家庭,都只是一名匆匆过客,完成承上启下的职能便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事,让他们今后自己去做吧!我累了,也知足了,想从此远离职场纷争,想过几天正常人的日子!”
我们问他回家以后的生活方式,他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并带着几分孩子般的羞涩,说:“我们没有能力奉献社会,只能‘保本经营’我自己的家庭,为老人和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平日里,躬耕三分薄地,垂钓江河之上,饱食终日,扶老携幼,尽享天伦之乐。”
聊到饮食与喝酒,张经理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酸酸的:“在外时间长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习惯什么口味了。平日里,不辣不开胃,太辣又伤胃;场面上,不喝老板不舒服,喝了自己不舒服。我从此‘退出江湖’,今天算是‘金盆洗手’了!走了,走了,一了百了!”说完这些,他如释重负般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们想转换一种轻松的气氛,提议张经理为大家唱一支歌。张经理也没拒绝,选择了《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字字句句、每一个音符都让我们有一种触电般的感觉: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也许是过多沉溺于往事,此时的张经理早已泪眼模糊,他做了十多年仓管工作的夫人在一边泣不成声,一双美丽的女儿一面给我们这些叔叔阿姨斟酒,一面也是梨花带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挥别张经理一家人,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五味俱全,思绪万千,在酒精的作用下,我真想找一个空旷的原野大哭一场:我们这代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啊?
无奈,职场就是职场,职场里没有空旷的原野,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通过自我调节,为自己营造一个心灵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