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500000014

第14章 北非 西西里和意大利(5)

与此同时,罗斯福、丘吉尔和盟军参联会继续前往伊朗的德黑兰,与斯大林举行会谈。斯大林担心的仍然是第二战线。罗斯福向他保证,1944年春季一定发动进攻。斯大林问谁是这次行动的指挥。罗斯福回答,盟国还没有作出任命。斯大林表示,倘若如此,自己很难相信盟国确实想实施此次行动。罗斯福承诺在接下来的三四天时间中做出选择。

虽然有言在先,但罗斯福却不愿做这个棘手的决定。他原本设想让马歇尔指挥“霸王”行动,而艾森豪威尔接替马歇尔掌管陆军部。只是这个办法并不妥当,因为这会使艾森豪威尔荒唐地成为马歇尔的上司。更糟糕的是,这给了艾森豪威尔向麦克阿瑟下达命令的权力,而后者必定会感到不满。可是,罗斯福非常想给马歇尔一个机会。12月初,当他们回到开罗时,他请马歇尔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后者能替他做出决定。但马歇尔回答说,不管总统想派自己去哪里,他都会愉快服从,但自己不能在任命问题上擅做主张。

罗斯福做出了决定。开罗最后一次会议结束时,罗斯福请马歇尔替自己给斯大林写封信。罗斯福口授,马歇尔执笔。信中写道:“总统致斯大林元帅,现决定由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霸王’行动。”罗斯福随即在信上签了名。

这是战争史上最令人向往的指挥职位。它给了艾森豪威尔独一无二的绝好机会。没有这一职位,他原本只是同盟国诸多着名将领中的一员,而不可能成为二战中的伟大统帅,也不可能接着成为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得到这一职位,原因似乎是对手根本没有登场的机会。罗斯福后来在解释原委时说,马歇尔不在国内,自己就无法安睡。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成为不二之选,正是因为马歇尔实在太重要,就算是为了“霸王”行动也不可以离开。既然担任司令的必须是美国人,一番筛选之后,艾森豪威尔终于胜出。

但是艾森豪威尔之所以中选,上层还有许多积极考虑。“霸王”行动与“火炬”行动一样,是一场联合作战,艾森豪威尔已经证明他不但能建立和管理一个多国人员组成的参谋部,更能成功指挥英美联军的作战行动。其他将领无此经历。坎宁安海军上将现在成为联合参谋部的一员(他在10月中旬就任海军大臣),在离开地中海时明确说出了这一点。他告诉艾森豪威尔,英美两军的组成人员出身不同,在参谋工作上观点迥异,“观念显然难以调和”,但他们被团结起来,组成了一个团队,这一情景着实令人难忘。坎宁安说:“我相信,能够完成这一工作的,除你之外,别无他人。”

关键就在于“团队”这个词。艾森豪威尔强调团队合作,坚持相互配合,这正是他中选的唯一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能力远比他小心谨慎、犹豫不决的领导能力更为重要。当然,艾森豪威尔一生非常注重团队合作,早在阿比林高中组织棒球和橄榄球比赛时便已如此。

召集各路人马参加“霸王”行动,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团队,制定实战计划,并在冲突爆发后指挥作战——这些挑战就像管理一支橄榄球队,只不过行动的规模要大得多。这项工作需要领导者具有发现并利用每个球员的长处,并迫使傲慢自大的“明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与他人一起贡献才能。虽然马歇尔有着过人的能力,但耐心不足,无法与自负自大的人密切合作,尤其是那些不听指挥的英国人。马歇尔也缺乏艾森豪威尔在登陆作战方面的经验。布鲁克虽然一贯对艾森豪威尔的军事才能冷嘲热讽,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他写道:“选择艾森豪威尔而不是马歇尔,这个决定做得好。”

罗斯福选择艾森豪威尔的另一个原因,是后者深孚众望。所有人都喜欢他,就算他们不同意他的决定,也会在他开朗性格的影响下做出积极反应。他的开怀大笑、满脸笑容、随和的举止和不变的乐观精神令人无法抗拒。

同样重要的是,他身体健壮,足以应付长期征战的艰辛与压力。53岁的他每天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患了感冒也不以为然,能在自己几乎快要精疲力竭的时候振作起来,用欢悦的神情面对下属。但他在一封朋友的回信中写道:“我必须承认,有些晚上挣扎着上床时,我觉得自己无比苍老。”但是,别人普遍认为,他有着充沛的精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活力、热爱工作的人。

他的演说、神态与举止,尤其是眼睛,都展现了这一品质。它们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体现了他的高度自信。他相信自己,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种自信既不盲目,也不自以为是。正如众人所见,对于自己的决策,他是一个尖锐、深刻的批评者。就像一个成功的橄榄球教练在研究上周的比赛影片一样,他的自我批评细致而正面,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失误,改善表现。

他已经做过无数决定,而且不得不继续担负起这一职责。这些决定关系到千万人的性命,更关系到各个大国的命运。他沉着应对,自信可以考虑到一切情况,搜集到所有相关情报,考虑到一切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采取行动。而这正是指挥的精粹。

他的自信激发了别人对他的信任。当同事们谈到艾森豪威尔时,不论他们是上级还是下属,他们几乎都会提到一个词,那就是信任。人们信任艾森豪威尔,理由显而易见——他值得依赖。虽然他们可能(也常常)不同意他的决策,但绝不会怀疑他的动机。蒙哥马利认为艾森豪威尔称不上是真正的军人,但他欣赏后者的其他品质。他觉得艾森豪威尔聪明睿智:“他真正的力量在于其为人的品质……他能够征服别人的心,就像磁铁吸引金属片一样。只要他冲你微笑,你就会立即信任他。”

对他的参谋人员和部队、上级和下属,还有对外国政府,艾森豪威尔言出必践。他也由此得到了这些人的信任。这份信任,再加上他本身所有的优秀品质,使他成了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的最佳人选。这也可能是罗斯福所做的最好的任命。

12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突尼斯与罗斯福会面。总统在返回华盛顿途中在那里做短暂停留。罗斯福下飞机后,上了艾森豪威尔的车。汽车开动时,总统转身对着艾森豪威尔,似乎很随意地说道:“哦,艾克,‘霸王’行动由你来指挥。”

这个消息使艾森豪威尔和盟军司令部的同事们大感振奋。本来他们以为艾克要立即动身前往华盛顿,士气颇为低落。艾森豪威尔开始全力投入人员甄选工作,布雷德利已被选为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这使艾森豪威尔非常高兴。他本想让亚历山大担任英军地面部队司令,但后来同意由蒙哥马利出马,因为丘吉尔坚持让亚历山大驻守意大利。他让史密斯继续担任参谋长,还坚持让“家人”随自己前往伦敦——这包括布彻、泰克斯·李、米基、凯、两名速记员(陆军妇女辅助队员)、两个司机(也是妇女辅助队员)、厨师和两名管理家务的黑人士兵。

他最想要的美国将领,除了布雷德利之外,就是巴顿(虽然不愿意在意大利撤换克拉克,但他从未考虑把克拉克带到英国,让他参与“霸王”行动的指挥)。他对巴顿可谓求贤若渴。为了得到巴顿,他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为在他决定有关人选时,电台主持人德鲁·皮尔逊用歪曲、夸大的方式报道了巴顿打人事件。

艾森豪威尔、陆军部和白宫收到了数百封来信,多数信件要求在医院中殴打列兵的将军暂时离职。马歇尔要求底下作出解释。艾森豪威尔写了满满四页纸的回信。他向马歇尔保证,虽然有报道称巴顿没有受到正式惩戒(此事属实),他已经采取了“恰如其分”的“纠正措施”。艾森豪威尔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由我来承担压力”。他拒绝公开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并建议巴顿保持沉默,因为“我判断这场风暴终将结束。”事情终于平息,艾森豪威尔带着巴顿前往英国,同行的还有地中海战区他想要的所有人员。

马歇尔开始催促艾森豪威尔回到美国休息一段时间。艾森豪威尔告诉马歇尔手头工作实在太多,恳请放弃休假。最后马歇尔直接下达了命令。他指出:“从现在起,你会承受极大的压力。你说你受得了,我对这样的回答不感兴趣。你的精神必须得到放松,这非常重要。如果你接连处理重大问题,你绝对不会放松。现在你就直接回家看望妻子,委托别人在英国顶替你一下。”

艾森豪威尔只得从命。他决定飞回美国休假两周。1943年最后一天中午,他启程回国。在离开地中海之前,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在这里苦战了一年。我想,现在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从地图上来看,这一年盟军有重大收获。艾森豪威尔指挥的部队占领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但是,从战略上来看,战果寥寥。德国并没有丧失任何兵家要地。在法国和苏联,它也没有被迫缩减兵力。总体上而言,1942年11月至1943年12月,艾森豪威尔指挥的战役应该是战略上的一次失败。

但这并不是全是他的责任。1942年夏,他早就警告过政界高层,如果他们拒绝“围歼”计划而实施“火炬”行动,后果将十分严重。但另一方面,他也确有过错,例如战役开始时他过于谨慎,没有冒险抢在德军之前赶往突尼斯,没有抓住机会派部队进入撒丁岛,没有撤弗雷登多尔的职,没有在西西里之战中抓住时机,没有派第82空降师趁机占领罗马。正是由于这一切,他离开之后,意大利出现了不容乐观的局面。冬季来临时,盟军仍在罗马的南面,无法快速挺进。盟军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却只有少量收获。

在政治方面,此次战役使得法军和苏联军队对英美联军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法苏两方都希望能在法国西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对达朗协议和艾森豪威尔与巴多利奥的谈判深表怀疑。这次战役获得的军事成果寥寥无几,却造成了外交方面的灾难。

但1943年,盟国方面也有一个收获,那就是盟军统帅层,尤其是艾森豪威尔,获得了急需的经验。而盟军部队也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此外,艾森豪威尔还知道了手下哪个人能够承受战争的压力,哪些人不能。如果没有“火炬”行动,如果盟军1943年实施“围歼”计划,而没有在1944年执行“霸王”行动的话,盟军登陆时缺乏经验的部队就会由劳埃德·弗雷登多尔统领,而负责指挥的就是信心不足的艾森豪威尔。危急之时让弗雷登多尔指挥奥马哈海滩登陆的想法本身就足以证明地中海战役的失败。

第一次参战的艾森豪威尔缺乏自信。他犹豫不决,不时感到沮丧,急躁易怒,常常会在情报不足的情况下作出轻率的判断,在情绪和战术上都处于守势。但他认识到面对下属时一定要开朗乐观,明白了战斗中过于谨慎必将付出代价的道理,也知道了关键时刻哪些人值得信赖。

在地中海战役中,艾森豪威尔及同事取得了戏剧性的进步。现在他们正在为战争的高潮——进攻法国——而做准备,其表现已经远远超越了1942年11月进攻北非时候的那个团队。“火炬”行动这个教训可谓物有所值。

同类推荐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且是大胜仗,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打了胜仗,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理应举杯庆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热门推荐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尘埃飞扬

    尘埃飞扬

    小说集全景收录阿来成名前后的21部小说,勾勒出阿来创作走向成熟的轨迹。不仅如此,小说集还将阿来的诗句、心情感悟以卡片形式夹在书中,全方位展现“智者阿来、诗意阿来”的魅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一夜之间我成了白富美。但小姐的身,丫鬟的命。这是一只小白推开男神大喊“放着我来”,结果自己被车轮碾成植物人后,重生到偶像经纪人身上的小言故事。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