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500000026

第26章 繁荣背后的动荡隐忧(3)

此外,还有相当部分人虽然是城镇居民,也算城市化了的人,但却离开本土到外地谋生活。比如谋到上海、北京若干年,也喜欢上那里了,不愿意再回到最初的小旮旯,但是因为“人户分离”,整个人就不完整了,因此依然不敢说“阿拉上海人”,也不敢自认是北京人,最多称为“北漂”,还漂着呢,不知什么时候沉下去。这也是一个异象,晚上睡觉你想起来心里会有些隐隐作痛。

城市化的核心本应是将农民变成市民,但是我们的政策却人为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起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那些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进城务工人员和在城市定居的农民被排斥在城市主流社会之外,无法完成身份的转换。

农民在城市里居住10年甚至20年,如果没有完成户口迁移,那也依然只能算在城市暂住,最后还得回老家,变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这些人虽然进了城,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但身份依然是农民,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教育、医疗、劳动保障和失业救济等社会公共福利,只能游走于城乡之间。

庞大的游离于城市之外的进城务工人员成为中国城市化独有的现象:孤岛般耸立于日渐凋敝乡村上的繁华都市,庞大而混乱的城乡结合部,简陋且面临随时被强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新的两地分居,候鸟一般的季节性迁徙,无助留守的儿童群落……城乡差距因之日益拉大,社会因之日益呈现断裂状态。

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使城市既可达到凭借户籍制度和人口流迁政策的有限开放获得它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又不必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大大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这样的城市化是扭曲的,是对农村制度性的掠夺与伤害。新的城市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乡村的凋敝和对农民的剥夺之上的,只要造成二元分割的制度存在,掠夺就必然存在。

我们的城市化,一定意义上只是物质的城市化,层出不穷的高楼、雄伟瑰丽的广场、宽广美丽的道路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人性的漠视。

改革开放之前,城市基础建设由国家全包,农村则基本上由农民自筹资金解决,农村生产与生活急缺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实际上主要依靠农民自己集资或者是无偿建设,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改革开放之后,农业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况愈下,1978年为13。4%,1990年下降为9。98%,2000年仅为7。75%。

农村生产能力低下,但我们在很长时间内还在征收农业税费,直至2006年方全面取消。而西方国家很长时间实行的则是高额的农业补贴,2002—2007年,美国每年的农业商品补贴就达190亿~210亿美元美国就该取消农业补贴。环球时报,2004年6月9日。;欧盟每年用于农业补贴的开支高达440亿欧元。难以为继的欧洲农业补贴政策。世界新闻报,2003年9月1日。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中小学的相当一部分开支由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负担,民办教师报酬由农民承担,这也可以理解,旧社会私塾也是这样子的。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里,国家每年财政支出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用在城市。1985年以前,农村教育多少还可以享受点财政的羹汤,每年每个中学生有31。5元、小学生有22。5元的教育拨款,但到了1985年突然就没了,改由农民自筹经费办教育。

后来国家强大了,GDP超德赶日地不断前进,农村教育也有了一些财政投入,好些,有点甜头了,但城乡教育分化却远未能止住。

就业方面,城市居民的工作国家也不安排了,这点和农村差不多。但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各类社会保障,虽然这点保障也快变得越来越没有保障了,但总比没有好。2009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6亿元,农村社会保障就业支出为零,因为没必要,农民有土地就是保障,政府已经又给你延长30年不变的承包权了。

2009年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3994亿元,城市居民的医疗支出自然是占大头,农村沾点药气就可以了。说到医疗,城市居民多数似乎也别妄想,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排序显示,中国医药卫生总体水平排在第144位,卫生公平性排倒数第4位。这样看来,城市居民最好也别生病。中国社科院一份有关医疗卫生的调查指出,中国投入的医疗经费,80%是为850万以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服务的。

还好,城市有保障房。不过农民就不要想了,想也没用。2009年我们财政部安排了726亿元保障房支出,2011年达到1300亿元左右中国建千万套保障房。中新网,2011年2月23日。因为我们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

很早很早以前,农民盼望着被城市化,因为那意味着鲤鱼跳龙门,或者“农转非”,一下子就可以吃上公粮,或者被安排到城市企事业单位就业。这种安排,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是失地农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到土地转变用途后产生的增值收益,城市化带给了失地农民命运的转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转非”没意义了,安排就业也不现实了,但土地还是国家和集体的,要征用那不过是一个“物归原主”的过程,规定补偿多少就是多少,由不得嫌多嫌少。补偿费用的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块: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上地下构筑物补偿费和人员安置补助费。

随着征地范围的扩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大规模城市化才开始,失地农民造成的负面影响似乎还不大,等到几年以后,矛盾也许才会真正爆发。

城乡之所以分割,以前是为了控制,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掠夺农村,尽快完成资本积累,以便尽快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估算,改革开放之前,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村隐蔽地吸走了8000亿元资金项继权。城镇化的“中国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月。

我们现在的“剪刀差”依然存在,但这一块已经不多了,说实话,政府也没有怎么看在眼里,现在看中的是土地。2006年政府卖地的收入为7000亿元,2007年突破“万亿”,达到1。3万亿元,2008年少点,但也有9600多亿元,2009年1。59万亿元,2010年2。7万亿元。2010年全国土地转让成交总价款达到2。7万亿元。新京报,2011年1月9日。5年累计达到7。25万亿元,这其中有多少可以归于对农村的掠夺呢?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调整了城乡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但很遗憾,重城轻乡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农村的资金和资源仍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2008年,中央明确提出,要“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要“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

同时提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这些构想都是很好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但是还好,我们开始慢慢转变。

房地产绑架城市化

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本质上是依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完成人口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并依靠市场调节完成产业及城镇的布局。我国的城镇化则是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强有力的主导下进行的,这为城市化后来演变为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的合谋创造了天然的条件。

我国大规模城市化严格地说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的。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市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实施城镇化战略”。在此之前,政府的精力还主要放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上。

房地产这个行业在中国倒是出现得更早一些,20世纪80年代末海南房地产泡沫可以说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滥觞,只是很快被打压下去了,弄得海南省政府以后很长时间都疲于消化烂尾楼。

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政府决定进行房改、医改、教改,从此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房地产产业化正式拉开序幕。现在,官方已宣告医改正式失败,教育产业化诟病也很多,只有房地产脱颖而出,不仅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弄得全国上下为之癫狂。

“要不失时机实施城镇化战略”,那是自然的。我国的城市化当时不管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是相对于经济发展都已经落后了,所以得追。追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政府开始利用“有形之手”强力推进城市化。为此,政府首先需要筹措资金,怎么筹措,当然是先将土地从农民手中廉价征用,然后转手倒卖出去,获得高额利润,然后循环不已就可以。

这个过程,大家开始都还有点不适应,政府的精力主要放在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基础建设来增大GDP,城市化和房地产的发展都相对平缓,购房者绝大多数以自住型为主。到2003年,经过几年磨合,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尝到了甜头,政府职能在城市化推进中不断强化,政府发现自己正在变得“无所不能”,于是热烈地爱上了这个行业,并提出了著名的“经营城市”的理念。

要经营城市,只靠政府“有形之手”单耍自然不行,那样政府收购的土地会砸在自己手上,这当然不是政府的初衷。代表“无形之手”的房地产商一个个特精明,看见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就知道政府准备变成大商人了,你要做买卖,那我得傍上。有了“捧哏”,有了“逗哏”,晚会就可以隆重上演了,房地产头戴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帽,一时间大兴特兴。

地方政府财政迅速变成“土地财政”,有的城市出让土地的收入甚至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巨额的卖地收入勾起了地方政府不断膨胀的欲望,很多城市于是不顾条件地通过规划将城市范围扩大,城镇面积从1990年约1。28万平方公里到2008年的3。63万平方公里,增加了180%。

目前,我国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规划要建成“国际大都市”。城市化不能“大跃进”。人民日报,2011年2月14日。真是气势恢弘。

土地既然被规划进来了,那就是政府的了,什么时候征,什么时候用,就看地方和房地产商两刷子什么时候扫到。

“城市化大跃进”中,有条件没条件都要上,至少口号得喊得响亮,一是显示领导水平与魄力,二是得勾引住那些近几年越来越财大气粗的房地产老板。

“咱俩抬抬价,把地价哄上去?”

“好!”

于是地价一夜之间轰然上涨,升斗小民一时看不明白。哇!新地王出来了,那房价还得涨,于是哄而抢之,于是地产商赚大钱了,于是地方GDP上去了,于是新的地产商又冒出来了,于是新的土地又可以卖高价了……皆大欢喜。

现在,房地产确实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甚至提升为关键产业也不为过。中国社科院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就曾指出,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房地产业膨胀发展取得。

一个行业,几乎不从事任何价值创造,主要功能就在于左手买进、右手卖出,而能变成中国的支柱产业,支撑中国近20年的大发展,这是何等伟大的创举!

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呕心沥血,成天盘算着怎样偷工减料才能不成为“楼脆脆”、“楼歪歪”,怎样将世界上所有的动听名字搬到中国让中国人足不出城便可以享尽世界绝妙风光,怎样用诚实的房托吸引住准备买房的人……目的不就是为了让房价飞一般上涨,今后可以高价再买政府手中的土地吗?

我们为地方GDP和土地财政作了莫大的贡献,房子建到哪里,城市才能“化”到哪里,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不可动摇。否则,房地产商都不再买地了,土地财政就玩完,要想用卖地的钱建什么辉煌的广场,再造几个城市,就更没指望,地方经济也得掉一半下去。如果实在要逼着房地产商降价,那银行得先准备倒闭。

这不,狠话放出来了,地方政府被逼得也是实在没办法。不是要限购吗?那就只限中央城区的,反正中央城区已经基本开发完了,限不限问题不大。要开发就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吧,你们去了,就说地铁很快要修过来,这样房子会卖得快些,如果实在不灵的话,我们就开个讨论会,讨论讨论行政中心是否可以搬到你们那里去。

不是国土资源部不给地吗?那咱还是打农民的主意,请“农民上楼”,腾出宅基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于是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在全国20多个省市悄然展开,山东诸城宣布取消域内所有行政村建制,生生造出208个“万人村”不能把农民“逼上楼”“打上楼”。新京报,2011年5月2日。山东诸城已经达到了100%的城镇化,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的相互利用裹挟了城市化进程,造成城区面积的快速扩大,城市密度日渐降低,城市空宅率日渐提高。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以6。7%的年平均速度在增长,而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只有2。5%左右,张曙光。世界经验已证明城市化是必然趋势。凤凰财经,2011年4月14日。城市化的密度从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每平方公里接近2万人,到现在只有9000人左右杨伟民:盲目开发是城市化进程扭曲的主因。中国经济网,2011年3月29日。这本身和城市化是背道而驰的。何为如此?圈地运动需要也!

“经营城市”本身的逐利性与房地产商贪婪天性的紧密结合,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巨大动力,间接引发了房价从2003年起的一路高歌猛进,而这也正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深刻打压房地产的根本原因。

凋敝的乡村

乡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在GDP至上的竞争下注定不可能受到重视,乡村不可避免地走向凋敝。

同类推荐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一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经济学手边书。以讲事实、过日子的方式说事儿,在嬉笑怒骂中让艰涩难懂的经济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为大家开启一扇个人理财、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的窗口,帮助那些也许对经济学知识不那么了解的P民“活明白”,不再给资本家、投机客、“砖家”当炮灰。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若爱来的刚刚好

    若爱来的刚刚好

    他也曾是大好男儿一枚,他是稳重强势的钻石王老五,他也曾在商场上与她并肩而立,叱咤群雄,可是,终究在情字上面,栽落在尘埃,粉身碎骨。却偏偏,那个人是她的好友,是他的爱人。别人的弃如敝履是她的求而不得。她跟他保持了两年的暧昧关系,却被那个人的一朝回归,分崩离析。商墨是俞纪蓝是最灿烂的两朵姐妹花,一个因为易唐盛开,一个因为易唐凋零,一夕之间,姐妹花反目成仇,爱人背离而去,商场风云变化,昔日情人变得陌生,陌生男人变成贴心男友,一个企业几番更替,背后到底是谁在操作?
  • 绝色妖狐魅红尘

    绝色妖狐魅红尘

    她,银行的小职员因为一次抢劫事件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里与他相遇,为了帮助他,她成为了四品中书侍郎之女,进宫为妃。在皇宫之中她与皇帝善妒的后妃们展开了一场恶斗,让皇帝与至亲的兄弟反目成仇,最终她由一个小小的才人一步一艰辛的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就在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之时她才发现自己心里爱着的人却是那亲手将她送入宫中的人。
  • 冷颜笑

    冷颜笑

    从小就看透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人性的丑恶所以她无心,无情,无爱,对任何事都不在乎她很淡,淡的就像是一杯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原本只是想很小心与世隔绝的活着,只是老天却偏偏不如她的愿他安定国的三皇子,俊美无双,只要见过他的女子无不倾心于他喜怒无常,天生的恶魔在他一步一步的逼迫下,她当真可以无心,无情,无爱吗?具体内容亲亲们自己看吧,我也不怎么会写~————————————————————————————————————本文看完花费3.7元,还是老规矩,一瓶饮料钱~!推荐本人已完成作品《穿越爱上十三岁的你》地址:
  • 考场

    考场

    以一对情人关系为切入,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爱情”阴谋的浪漫面纱。刘汉民与张群看似“情”不可遏,却又被貌似清纯不俗的“情”所绑架,踏入人生的另一考场。张群要刘汉民的儿子为自己女儿高考,自此条件一出,围绕这一额外的情债,身心备受折磨。最终的情人关系也演变成一本情侣间患得患失记忆的烂账。
  • 间客

    间客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当许乐从这行字上收回目光,第一次真正看到尘埃后方那繁若芝麻的群星时,并没有被震撼,相反他怒了:大区天空外面的星星这么刺眼,谁能受得了?天天被这些光晃着,只怕会变成矿道上那些被大灯照成痴呆的野猫!于是许乐放弃了成为一名高贵女性战舰指挥官辅官的梦想,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堕落,堕落,堕落成了看门房的外乡穷小子,出卖身体的可怜男子,从事繁琐工作的男保姆……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露着白牙,眯眼傻笑,披着莫名的光辉,一步一步地迈向谁也不知道的远方。…………许乐,东林大区公民,从一颗荒凉的半废弃星球上离开,脑海里拥有一些希奇古怪的知识,身体里拥有这个世界谁也不曾接触过的力量,并不浑沌,一味荒唐知足地进入了这个最无趣也是最有趣的世界。间客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 齐燕和张美凤的春天

    齐燕和张美凤的春天

    故事以描写两个女子间的情感为主题,让人想起已渐渐随时间流逝的稚嫩,青春一寸寸过去了,友谊永存,爱也还在,让我们一起用回忆感知少年的轻狂,用泪水感受生活的美好。
  • 九岁傻妃

    九岁傻妃

    晋国公主古一一是个傻子,年纪尚幼镇日疯疯癫癫成天喜好追逐男色,宫卫太监一个都不能少,心智未开却花痴无度受尽天下人的耻笑。傻子是可怜的,好色的傻子是可恨的,集万千宠爱的好色傻子是注定炮灰的。九岁不到的公主就被当今圣上强行塞给一代天骄的晋国王爷。天底下最聪明的男人娶了个天底下最大的傻子,公主和王爷的成亲之日,多少妙龄姑娘学会了打小人,多少娇艳少妇咬碎了手中丝绢,多少男人欢喜的肝肠寸断。傻公主一夜成为傻王妃,有谁的婚礼比她壮观,诅咒漫天飞舞,看衰纷沓而至。嘤嘤哭泣为乐,封封血书为媒。傻王妃福泽堪厚却命比纸薄,深更半夜偷看自家夫君被酱油家丁一闷棍敲晕,就此香消玉殒。所以说:自己的男人如果想看,请记住,一定得光明正大。~现代宝空空:双重间谍。演戏是她的义务。精分是她的权利。吐槽是她的爱好。死于胃癌是她始料未及。穿越她是毫无概念更别说穿成人见人厌的傻子公主。所以说:吃饭一定要准点儿。~再睁眼,明眸璀璨,锋芒毕露。快看,十里长街上的金银珠宝,是她家夫君送给她当玩具的。八百里加急运来的价值连城神海夜明珠一大箱,是她家夫君知道她怕黑用来照明的。九千工人连夜赶制的绫罗绸缎,是她家夫君担心她受凉穿上御寒的。成亲后的一天之内娶进七名美妾,是她家夫君怕她寂寞与之相伴解闷儿的。……只有傻王妃想不到的,就没有晋国王爷做不到的,他被美誉为是世间最宠爱夫人的男人,她被病垢为天下不耻的蠢物。公主、王妃、七小妾。人傻、钱多、遭人恨,夫君啊,你到底是爱我呢,还是想我死呢?所以说:天干物燥,小心诡计。一对一,诙谐幽默,绝无虐女主情节,从互相争斗到互相扶持。【片段】“胸大往右,腿长往左,腰细対直,妖娆在后。”风厉阎端正落座面目凛然,一本正经的对古一一说:“我喜欢you齿。”……【片段二】“你就是我新娘吗?”“你就是小人国来的王爷?”听说王爷已经二十多岁,这个头还真是玲珑别致。“我不是王爷,我是贝勒,看来你真的很傻。”小鬼一脸早熟的惋惜。“王爷是你爹?”“王爷不是我爹,是我二伯,不过二伯不让我叫二伯,所以我都叫本该叫二伯的二伯叫爹,这事你都没听说吗?看来你真的受大家的排斥。”小鬼一脸少见多怪的表情。“看你这么可怜……”宝空空曲着手指对着小鬼额头弹断了他的臆测,弹出一声哀嚎。“你打我,从来没有人会打我,我喜欢你。”
  •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在他的早期名篇《剑客行》中,赋予了他对“武侠世界”的期待与想象:要成长为武林传奇,必先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磨难。成长,就是要如此沉痛,才会精彩。少年展白初出江湖,却背负一代江湖传说——“霹雳剑”展云天的弑父之仇。展白资质平平,却不得不面对接二连三的江湖强敌。在一次次几殒性命的拼杀中,少年死里逃生,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终于学成惊世奇招,为父报仇。然而,中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威胁,而少年一人,将要肩负起整个江湖的生死大任……
  • 春光灿烂小祖母

    春光灿烂小祖母

    新书《酱门鲜女:侯爷别上瘾》上线,点击作者其他作品即可进入!吃货陈俏俏一朝穿越,如花的年纪却是祖母的辈分!悲剧还不止如此,她还是人家的继室,更是一位寡妇,而且是个被媳妇欺压得很惨的寡妇!不过,修理极品媳妇,斗渣渣亲家,赚钱之外还帮着官府查案,且勾搭一下美男,日子也很是逍遥,只是,那一位银面男,你是我的什么人?管的太宽了吧!新书《酱门鲜女:侯爷别上瘾》《美味娇妻:王爷,要吗》上线,点击作者其他作品即可进入!
  • 韩娱之我为搞笑狂

    韩娱之我为搞笑狂

    杯具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莫名的魂穿成棒子,莫名的被夺舍,莫名的被逼当搞笑艺人,罗凤恩带你领略2017的韩娱故事。 2017年女团盛世已经过去,曾经盛极一时的女团也逐渐凋零。少女时代经过队员退团,解约,恋爱,结婚等一系列的冲击已是昨日黄花。生在傻帽公司给了少女时代坚实的后盾和更广阔的天空,当她们人气不在时带给她们的是悲哀。 求收藏...求推荐....有啥求啥,因为我什么都没有。本书前期巨坑,如果能坚持下来将会看到什么叫没有最坑只有更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