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800000032

第32章 蒙田随笔集(12)

萨特奈纳斯,罗马的护民官,企图强制通过一项有利于平民的不合理法规,抗拒者将遭到极刑。罗马元老院中唯有米泰勒斯一人以他的道德力量,独力抑制萨特奈纳斯的压力,从而遭到镇压,他在最后关头还对押他上刑场的人说这样的话:“做坏事既容易又卑劣,不冒险而做好事则稀松平常,只有冒了险做好事,才是一位有德行者的本分。”

米泰勒斯的这些话向我们清楚地表明了我要证实的信念,就是有德行的事不是一蹴而成的;只因本性善良,循规蹈矩,轻松愉快完成的事,决不是真正的德行要完成的事。德行要求一条艰苦曲折、充满荆棘的道路。德行或者是去克服外界的艰难,像米泰勒斯,命运骤然断送了他的前程,或者是去克服内心的艰难,它使一个人生活中坐立不安、茶食不思。

我行文至此,非常顺利。但是,推论到了这个地步忽生奇想,苏格拉底的灵魂,据我所知,是公认的最完美的灵魂,然而以我的推论来看则是不值得推荐的。因为我不能想象这位人物有丝毫做坏事的念头。他施行德行,我也想象不出对他有任何为难和任何克制。我知道他的理智坚强无比,主宰一切,决不会让任何邪念有萌芽的机会。像他那么高尚的德行,我看不出有什么可以比拟的。我觉得看着这样的德行跨着胜利的步伐一往无前,大模大样,轻盈自在;如果说德行只有与邪恶的欲念作斗争时才会发光,那么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德行不可能没有罪恶的参与。德行在罪恶的托衬下益加显得辉煌。那样的话,伊壁鸠鲁派的这种堂而皇之、毫无顾忌的情欲又会成为什么样的呢?情欲自负地认为德行会在它的怀抱中娇生惯养,玩乐嬉闹,把耻辱、狂热、贫穷、死亡和痛苦作为玩物。如果我认为完美的德行通过耐心克服和忍受痛苦,通过忍受风湿痛而决不怨天尤人而完成的,如果我说德行必须有艰苦和困难作为陪衬,那么伊壁鸠鲁的德行又会怎么样呢?那种不但以蔑视痛苦,并且以痛苦本身为乐,把痢疾的病痛作为挠痒,他们中间许多人还留下行动给我们作可靠的证明。

还有其他人我认为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学说所立的规矩。比如说小加图,当我看到他死时撕裂自己的五脏六腑,我不能认为他那时的灵魂没有丝毫惶惑和恐惧,我不能认为他坚持这样做的目的仅是遵守斯多葛派的规定:沉着、冷静、没有激情。我觉得这位青年的德行中充满青春朝气,决不会就此罢休。我无疑相信他在这次高尚的行动中感到快乐和陶醉,超过他一生中任何其他行动:“他高高兴兴找到了脱离生命投入死亡的动机。”我对此深信不疑,以致我怀疑他是否愿意被剥夺这个建立丰功伟绩的机会。就是有机会让他去关心群众利益而不是关心个人利益,也不会使我改变主意,我依然很容易相信,他感谢命运让凯撒这个盗贼乘隙把国家的自由传统踩在脚下,从而对他的德行进行这样高尚的考验。我仿佛在这种行动中看到,当灵魂认识到他的行为中的高尚和自豪时,自有一种我说不出的愉悦、极度的快乐和大丈夫气概:

“死的决心使她更为骄傲。”

——贺拉斯

他并不企求什么光荣,像某些庸俗和没有骨气的人的看法,因为这样的想法太卑下了,决不能触动一颗那么慷慨、高傲和坚硬的心,他企求的是这件事本身的壮烈。心对这样的事看得很清楚,很完美,它比我们都善于掌握其中的奥妙。

死与生其实是一致的。我们不会因死而变成不同的人。我总是以生来解释死。如果有人跟我说某人死得很坚强,而活得很脆弱;我认为这是他生命中原有的脆弱性造成的。

他依靠灵魂的力量,死得满不在乎,从容不迫。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样使他的德行黯然失色了呢?头脑里有点真正哲学思想的人中间,有谁会满足于想象苏格拉底遇到灾星,身陷囹圄,饱尝铁窗风味时仅仅是不害怕和不忧虑呢?有谁会不承认他既固执又坚定(这是他的日常态度),还有对自己最后的学说有一种新的满足和欣喜呢?当他在赐死前脱去镣铐时,他搔自己的双腿,高兴得心里发颤,他不是感到灵魂中有一种极度的愉悦,他终于摆脱了从前的艰辛,要去认识未来的事物么?小加图必须原谅我这样说,他死得很悲壮,而苏格拉底则死得更美丽。

苏格拉底死得令人惋惜,而阿里斯提卜对惋惜的人说:“但愿神让我也有这样的死!”

这两位人物以及他们的摹仿者(我十分怀疑是否有人得到其真谛),那么习惯于德行,德行成为他们感性的一部分。这已不是孜孜以求的德行,也不是理智的约束,而使灵魂保持紧张状态;这是他们心灵的本质,这是他们天性的自然流露。他们天性善良宽厚,又加上哲学信条的长期熏陶,才培养出这样的心灵。我们内心的邪念找不到走入他们心灵的道路,他们心灵的力量和坚定在邪念蠢蠢欲动时已把它们堵住,压了下去。

▲二十二 隐居山林的真正心态

有的人也想着隐退,他们也的确为将来的隐退作出了安排。但是这种安排,却具有一种可笑的与矛盾的逻辑。他们指望在隐退之后,依然能够从尘世中获取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样看来那些出于宗教的虔诚而寻求隐退的人,他们心中装着对上帝允诺的来世生活的坚定信念,他们的想法要合理得多。他们心中有上帝,这个无限善良、无所不能的形象,所以心中的愿望也就可以在上帝那里自由地得到满足。悲伤、痛苦对于他们是有利的,可以用来祈求健康和幸福。死亡符合他们的愿望,是通往完美境界的阶梯。他们法规的严酷很快就可以用习惯来抵消。他们不允许有肉欲,所以肉欲也就被排斥和平息了,因为肉欲只有施行才能够得以维持。追求幸福不朽的来世是他们惟一的目的,光明正大地要求我们放弃我们今生的舒适和幸福。谁能够真正持续地在心中燃起这强烈的信仰与希望的火焰,谁就能够在隐退中为自己造就超越任何其他快乐而美好的生活。

读书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样的,非常费力,而且会损害健康,而健康又是首先要考虑的。我们不应该被其中的乐趣冲昏了头脑,那操持家政的、贪财如命的、寻欢作乐的以及野心勃勃的人,就是被这样的乐趣断送了前程甚至性命。先哲们多次告诫我们要谨防欲念对人的伤害,要区分出哪些是真正美好的乐趣,而哪些又是夹杂着较多痛苦的乐趣。他们说,绝大多数的乐趣就像被埃及人所说的强盗一样,他们讨好和拥抱我们为的是将我们掐死。

如果我们在喝醉之前就感到头痛,那么就会有所提防以免喝得太多。但是那快感为了蒙骗我们,就自己先行一步,却将它的不良后果隐藏在它的身后。书是讨人喜欢的,但是如果读多了,到头来也会怡误我们最为宝贵的欢乐与健康,那么就丢下不要再去读了。有的人有一点病就会老觉得身体十分虚弱,最后就会强迫自己去求助于药物,并且让别人给自己人为地规定某种生活制度并且会一直照着去做。由于对公共生活感到厌倦、没有兴趣而引退的人,也应该按照理性的法则去组织生活,经过设想和推理来安排和料理生活。他事先必须丢开所有种类和所有形式的工作,一般应该避免那些会妨碍身心宁静的感情冲动,而是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性情的道路。

操持家政、读书、行猎以及从事其他任何的活动,部应该获取最大限度的乐趣,但是应当防止过度。越过了限度就会带来痛苦。为了保持活力,防止懒散松懈的情绪带来的危害,那么就应该保留必要的事务和活动,仅此而已。有些知识即使学了也是无用的,并且是难以掌握的,大部分的知识是为世人创立的,那么就应把它们留给为尘世效力的人。至于我自己,我只喜欢读那些有趣、轻松、读了之后会让我高兴的书,或者是让我宽心,并且能够为我处理生死问题提供意见的书。贺拉斯在谈到读书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描述:“我静静地迈步于清新宜人的树林,思索着哲君主子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最贤明的人都拥有一颗坚强而有力的心,可以做到只在精神上休息。我的心是普通平常的,所以我就必须借助于物质的舒适来支撑自己。我的年龄几乎已经剥夺了所有我最喜欢的享受,所以我就必须锻炼和磨炼我的爱好,以适应那些最适合于我现在这个年岁的享受。竭尽全力地继续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我们的年龄正在从我们的手中将它们一点一点地夺去的。那么就让我们像佩尔西乌斯那样:让我们摘取那些甜蜜的欢乐之果尽情地享用吧,终将会有一天,一切都将变成灰烬、幽灵和虚无。

普林尼和西塞罗都提出过关于争名夺利的目的,这与我的想法实在是相去甚远。与隐退的想法最为格格不入的情绪就是利欲熏心。名望和清静是完全不相容的两码事。在我看来,这两位只是将两个胳膊和两条腿伸在苞谷丛生的土地之外,他们的心和企图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地扎进了人堆里。

他们后退只是为了能够有更大的空间便于跳跃,是为了以更加猛烈的跳跃来更深地扎进人堆里不再关心名望和荣誉了。也许你过去的光辉业绩给你带来了太多的荣耀,也许它们会伴随你一直照耀到你的藏身地。把他人的赞许所带来的欢乐连同其他的一起丢掉吧。至于你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关系,如果你自己是因为有知识、有能力而更加有价值的话,那么将是不会失效的。有一个人十分卖力地干那些没有多少人知晓的行当,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还要做时,他回答说:“少数人知道就足够了,一个人知道并不算少,即使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什么。”他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希望你能够铭记在心:你加上你的一个伙伴或者是你加上你自己就足够唱一台戏了。那样你就可以把众多的人当成一个人,把一个人看成是整整的一群人。

那些企图从休闲和隐退中捞取荣誉的人,他们具有一种非常卑劣的名利欲。真正的隐退者应该像野兽一样把巢穴门口的足迹都抹干净。不要再希望世人去谈论你,但是你自己要和你自己进行交谈。回到你自己那里去吧,但是首先要准备接纳你自己。如果你并不懂得怎样做人,那么你就要相信自己其实是荒唐的。人在隐退之后与在世人面前一样都有可能犯错误,除非有朝一日你变得即使在自己面前也不敢有所懈怠了,你对自己感到羞愧并且会尊重自己,“头脑里要始终装着君子的形象”,思想中总要想着加图、福基翁和阿里斯泰德这些高尚和完美的人,因为在他们面前即使疯子都会掩盖起自己的缺点。让他们来检验你的一切意图吧。如果你的意图不对,那么对他们的敬重将会使之得到纠正。他们将会使你永远都遵循这样的一条道路:自我满足,别无他求,坚定不移地把你的心用在思考自己喜欢的有限的某些问题上。对于真正的幸福,我们在理解它的同时还应该拥有它,理解以后也就会感到满足,也就不会再希望延长生命或者名声。这就是真正的真诚的哲学主张,而不是炫耀卖弄、夸夸其谈的哲学主张。

▲二十三 欲望因困难而增大

最为睿智的哲学家们说,每一种论点都有与其相反的观点。我在不久前想起一位古人为表示他对死亡的蔑视所说的妙语:“任何东西都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除非是我们准备失去的东西。”他又说:“害怕失去某个东西,等于是因失去这个东西而感到难过。”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害怕失去生命,生的乐趣就不能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我倒觉得应该说完全相反的话:我们觉得一个东西靠不大住并担心失去它时,才会把它抓住不放并对它更为珍惜。显而易见,就像火在遇到寒冷时会烧得更旺一样,我们的意志在遇到阻碍时会磨练得更加坚强。

因此,我们感到兴致索然的是遂心如意而产生的腻烦,我们感到兴致盎然的是罕见和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任何事情中,乐趣会因使我们失去它的危险而增大”。

到处都是这样:难以得到的东西就有价值。

我们的欲望蔑视和无视已到手的东西,却去追逐自己没有的东西:

他蔑视伸手可及的东西,却追逐离他而去的东西。

——贺拉斯

不让我们得到某个东西,就是使我们对它产生欲望:

如果你不派人看住你的情人,

她很快就会不再属于我了。

——奥维德

而把它完全交给我们,就会使我们对它产生蔑视。匮乏和富裕会对我们产生同样的影响,

你抱怨你的富裕,我抱怨我的贫困。

——泰伦斯

欲望和占有都会使我们感到难受。心爱的女人把你拒之于门外是难受的,但你如唾手可得、随心所欲,其实会更加难受:我们苦恼和生气是因为我们对希望得到的东西有很高的评价,这会激起我们的爱情,使我们爱得更加热烈;但是,完全占有会产生腻烦,爱情会变得萎靡不振、呆头呆脑、筋疲力尽、无精打采。

如果她想长期控制情人,她就要对他倨傲:

情人们,你们如装出倨傲的样子,

昨天拒绝你们的女人,今天就会找上门来。

——普洛佩提乌斯

为什么波佩想要用面具遮盖自己的美貌,以便使情人们觉得她的美貌更加可贵?为什么女人们让裙子一直拖到脚后跟,把每个女人都想展示、每个男人都想看到的妩媚遮盖起来?为什么她们要设置重重障碍,把引起我们的欲望和她们的欲望的主要部位隐藏起来?不久前我们的女士们开始在她们的胁部建起巨大的棱堡,如果不是为了用设置障碍的办法来激起我们的情欲,并用疏远我们的办法来吸引我们,那又用来派什么用场呢?

她朝柳树那儿逃去,但希望事先被人看到。

——维吉尔

她穿的宽大长裙,往往推迟了我欲望的产生。

——普洛佩提乌斯

同类推荐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大理石色的爱

    大理石色的爱

    军舰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在海上驰骋,江硕民和海伦拿着望眼镜看着远方,然后互相对视起来,江硕民笑了笑,把海伦紧紧的抱在了怀里……
  • 故事里的事

    故事里的事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故事里的事》收录了作者田洪波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彩云追月、天空之城、泪光翅膀、带刺玫瑰、烟雨凤凰、断桥残雪。作品大多弃绝修饰,力避娇作,直面人性。在叙述故事时,作者故意弱化写作技巧的运用,敞开心扉,或幽怨倾诉,或直面人生百态,以平实追求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读后引人深思。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善,能够以小见大,于尺寸篇幅中彰显人生况味。这与当代中学生甚至成年者所需要的精神补给是相契合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交际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虽然有的人好像天生就具有交际能力,他们又总是能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经济上找到财富,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这种受人欢迎的魅力,他们也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来培养这种受人欢迎的品质。《做人高手》从修炼积极的心态、优化外在形象、调整心态增加文化修养、说话要掌握技巧等多个角度来介绍一些做人应该掌握的技巧。
  • 教你学吊环·跳马·蹦床

    教你学吊环·跳马·蹦床

    本套图书全部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学习田径与体操的最佳读物。
  • 一世情缠半生绝恋

    一世情缠半生绝恋

    她是青楼名伶,亦是背负家仇血恨的女子,她生而为复仇,死亦为复仇,她与他的爱因复仇开始,也因复仇而结束。他是丞相之子,亦是害了她全家的人的儿子。她与他从相遇到结束,都不过是他人所计划好的。她说:“你为什么骗我?”他勾唇苦笑:“你又何尝没骗过我?”这情似真,却又似假。她与他的相遇都不过是策划好的一切,她与他的结束却不在计划之中。如果当初没有遇见你,多好,如果当初没有爱上你,多好,如果……一切的一切,我都后悔了,可是怎么办,我已经爱上你了。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养生有方法,保健讲原则;长寿不神秘,九成靠自己,善待自己,生命不打折;关注健康,为寿命加分;健康快乐一百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岁以前没有病,八十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