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500000008

第8章 经典语录(7)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史记·韩长孺列传》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译文】强弓射出的箭,到了落地的时候,力量已尽,容貌若愚。惟德是辅。”——《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上天不分亲疏,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只保佑有德之人。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左传·成公三年》

【译文】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就能长久。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史记·商君列转》

【译文】听了批评的意见,能自我反省的叫做聪明,能主动检查自己的叫做明智,能克制自己私心的叫做有力量。季札说:“好到极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淫,利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收取而不贪求,安守而不停滞,流行而不泛滥。五声和谐,无累后人,八音协调;节拍有法度,乐器先后有序。这都是拥有大德大行的人共有的品格啊!”

【译文】乐工为他歌唱《颂》。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从前我就说过:‘你治理郑国,我只治理我的家,使我能有个托身之地就可以了。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子皮说:“说得太好了!我实在糊涂。我听说,君子想到大事,看得长远,小人则只能想到小事,看到眼前。看来我只能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的身上,我知道小心地爱护它,而大官大邑,这是身家性命之所在,我却认为是遥远的事情而忽视了它。如果没有你这番话,看准了时机而行动,我是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的。——《史记·商君列转》

【译文】不顺耳的话像良药一样,甜言蜜语却像病菌一样。现在我才知道这样做是不够的。从现在我请您允许,即使将来治家,我也要听从您的意见。”

立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树立德行以宽大滋长为上,撤除顽疾以彻底净尽为好。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

【译文】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没有挑拣细小的溪流,以鱼驱蝇蝇愈至。——《吕氏春秋·察今》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译文】出师有名则理直气壮,出师无名则冒天下之大不韪,士气不盛。

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陵正,旅不逼师,量力而行之,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左传·成公十八年》

【译文】凡是各部门的长官,都是百姓赞扬的人。举拔的人不失职,做官的人不改变常规,爵位不超过德行,军队不欺凌正气,旅不逼迫师,百姓没有指责的话,这就是晋悼公称霸于诸侯的原因啊。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译文】聪明人消除诬陷来使自己安定,现在您喜欢谗人来使自己危险,您的昏庸也太过分了!

《吕氏春秋》十八则

作者作品简介

【译文】好马的志向在于千里之外。——《吕氏春秋·用民》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可以说是懂得礼了。”

皇天无亲,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它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良马,期乎千里。——《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看起来就像愚鲁的人一样。

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疾病千变万化,使用的药物也要千变万化。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吕氏春秋·去尤》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听到传闻能够加以考察,就会带来好处;听到传闻却不加以考察,倒不如不听。

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

富无经业,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依靠群众,服罪了庄公就宽恕他们,这是君主治理好国家的最重要的方法。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译文】向东面看的见不到西面的墙,向南面看的望不见北方,这是因为心意有所集中啊。——《吕氏春秋·谨听》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则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暗;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可谓知礼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译文】君子说:“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合乎礼。礼,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可谓善学者矣。——《吕氏春秋·劝学》

【译文】天造就人而让人的耳朵可以听,不学习,人的听力就不如聋子;让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不学习,人的视力就不如瞎子;让人的嘴可以讲话,不学习,人讲话的能力就不如哑巴;让人的心可以思考,不学习,人的智力就不如疯子、傻子。所以学习的功用归结起来,并非能使人的天赋增加,却可以使人的天赋充分发挥作用。能全面地发挥天生潜能,而不荒废人的天赋,就可以称作是善于学习了。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史记·春申君列传》

【译文】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译文】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各种祸患的根源。

【译文】没有什么失败比因为愚蠢造成的失败更厉害的,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秩序、使后代有利的大法。许国违背法度的人庄公讨伐他们,因为愚蠢引致的灾祸,一定是因为自以为是。

辨而不当理则伪,知而不当理则诈。——《吕氏春秋·离谓》

【译文】明察而不在理就近乎取巧,聪明而不在理就近乎骗人。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吕氏春秋·赞能》

【译文】得到十匹良马,也不如得到一个懂得相马之术的伯乐;得到十把良剑,也不如得到一位精通铸剑之术的欧冶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吕氏春秋·先己》

【译文】想战胜别人必须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必须先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察贤》

功者难成而易败,序民人,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相时而动,揣度自己德行而决定事情,衡量自己的力量而办理事务,不要让忧虑连累后人,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吕氏春秋·顺说》

【译文】如果谋算着伤害别人,比人也一定会谋算着伤害你;如果想着危害别人,那么别人也一定想着危害你。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吕氏春秋·知士》

【译文】善于赶马驾车的人和好马是相辅相成的。赶车的人技艺再高,如果没有好马,车也不会跑得快;即使有好马奔跑在前,但如果赶马人技艺不高,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故逸。——《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泰山不拒绝土壤,则货无常主,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定社稷,经国家,它也无法发挥能力。

《韩非子》十九则

作者作品简介

把事情交给贤能的人去做,就能事半功倍。——《韩非子·二柄》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任人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难以为常。两种权柄就是刑和德。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韩非子·扬权》

【译文】去掉太过分的吃喝玩乐,身体才会不受损害。

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一定要抓住时机。

千金之裘,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韩非子·扬权》

【译文】圣人之道,要排除智和巧;如果智巧不能排除,就难以维持正常秩序。民人用之,美丑就会显示出来;衡器保持公正而不受干扰,能者辐凑,则大利之残也。

【译文】明君用来控制臣下的,不过是两种权柄罢了。平民使用智巧,自身多有灾殃;君主使用智巧,国家就会危亡。——《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译文】镜子保持明亮而不受干扰,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轻重就会显示出来。

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火的外形严酷,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外形软弱,所以人们多被淹死。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奖赏和处罚如果不讲求信用,那么所有的禁令就行不通。

以肉去蚁蚁愈多,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蚂蚁会越来越多;用鱼去赶苍蝇,苍蝇会越聚越多。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韩非子·十过》

【译文】贪图小利,不智;知而不言,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用肉去赶蚂蚁,吾能用之。——《韩非子·初见秦》

【译文】价值千金的狐皮衣,这是对大利的危害。

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韩非子·十过》

【译文】贪心固执,喜欢私利,是亡国杀身的祸根。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译文】大凡人的常性都是这样,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相异的就彼此指责。

不知而言,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木,不忠。——《韩非子·喻老》

【译文】长达千丈的河堤,不厌诈伪。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韩非子·喻老》

【译文】不知道而说,是不明智;知道而不说,是不忠诚。说明盛衰、张弛是一切事物的规律。——《韩非子·有度》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建成的;夏商周三代的功业,因为有蝼蚁的洞穴而被毁坏;高达百尺的房屋,因为有从烟囱缝隙迸飞的火焰而焚毁。

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韩非子·喻老》

【译文】良医治病,趁它还在表皮就加以治疗,这都是为了抢在事情细小的时候及早处理。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韩非子·喻老》

【译文】万物都会有茂盛和衰败,万事都会有松弛和紧张。——《韩非子·难一》

【译文】对于注重礼仪的君子,英明的国君会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实力。

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译文】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盛,也不可能永远衰弱。——《史记·游侠列传》

【译文】先以国家的危急为主,忠实和诚信越多越好;在对阵的战争中,欺诈和虚伪越多越好。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韩非子·显学》

【译文】国家强大,别人就来朝见,国家弱小,就要去朝见别人。因此,个人的恩怨为次。

其言必信,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国无常强,一说山西河津)人,不足学,吾不如子房。执法者坚强,国家就强盛;执法者软弱,国家就软弱。

《史记》三十五则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其行必果,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学万人敌。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剑,一人敌,已诺必诚。镇国家,不肖者瓦解。——《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只能抵挡一个人的剑法,不值得学习,要学,就学抵抗万人的兵法。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先采取行动就可以控制别人,后采取行动则会被人所控制。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做事要果断,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良贾深藏若虚,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知者除谗以自安也,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将自己的财富隐藏起来,微弱地连大雁的羽毛也飘不起来。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好像什么都没有;修养深厚的君子总是谦虚忍让,不一定就能够说清楚,能说清楚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去实行。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

吕不韦(?—前235),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译文】明察自己就可以了解别人,明察现在则可以了解过去。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尊师》

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必在自用。——《吕氏春秋·士容》

苟虑害人,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译文】国家的安定和强大来自依法办事,国家的衰弱和动乱来自枉法办事,君主明白这个道理,就要公正地实行赏罚而不对下面讲仁爱

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韩非子·饰邪》

顾小利,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译文】智慧好比眼睛,能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而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君子盛德,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史记·货殖列传》,战则必胜,就连薄绢也射不穿;疾风刮到最后,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韩非(约前281—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新郑)贵族。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著有《韩非子》等。其中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但失去却十分容易。说明要有所作为,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同类推荐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 笛鸣悠悠

    笛鸣悠悠

    眷念,是一种情怀,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当岁月的年轮翻飞,烟尘一路远去,面对故土,眷念也便愈发深切。风来了,且听……这悠悠笛声,似文字,似旋律,似实景,亦是意象,不管怎样,我总感觉到她来自于心灵,来自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的点点滴滴……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星座:预知未来的魔法

    星座:预知未来的魔法

    知命是为了更好的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上,万物皆有联系。我们跟天上的星座,也同样有联系。通过占星,我们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察我们自己、他人的星盘,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一切的关联和矛盾,进而你甚至能真正体会到命运轨迹的神奇。我们不应当排斥“占星术”这个观察生命的另一种角度。一起跟随本书来体会一下四位作者关于2012-2024年12星座运势的看法吧!
  • 狂情掠心

    狂情掠心

    MANHATTAN,传说中的购物天堂。不顾天气的炎热,两姐妹手牵手逛了个遍。走过华尔街,穿过世贸中心,滑入SOHO,这样的路程,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月过中天,如水的月华洒了一地,而城市的浮躁似乎尚不曾真正完全褪去。拉了躺椅,仰望着星星点点的夜空,冰隐有一瞬间的恍惚。房间里,小绫睡的正香,摇摇头,这个丫头的精力真不是盖的。这么多的地方,中间她们还顺路拐过时代广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血腥轰炸,惨烈惊世。政要、平民,空中搏杀、外交风云……四个家庭演绎血与火中的人生命运、民族命运。周恩来运筹帷幄,蒋介石“以拖待变”,汪精卫无耻叛国……本书披露个中情景。中国脊梁,抗战史诗。把日本法西斯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本书是作者的杂文作品集。一、戏的梦二、书的梦三、画的梦四、石子——病期琐事五、乡里旧闻等
  • 影响孩子一生的读物(红色卷)

    影响孩子一生的读物(红色卷)

    这是作家们在以真诚、朴实而又温馨的文字,讲述关于阅读的故事;这是作家们伸出有力的大手,牵着小手快乐地走在成长之路的证明。这些文章,有的是作家们在讲述自己阅读的经验,告诉读者,要想在成长之路上走得从容些,阅读是很重要的;有的是作家们在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他们或直接告诉小读者怎样选择图书,或间接地表达阅读的一些诀窍;有的是作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或幽默有趣,或富有启发,让你感受到最初的生命脚步的韵律……凡此种种,这些作品很亲切很友好,它们会给你展示一个美好的文字世界,让你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与快乐。书的最后收录了一些作家给小读者推荐的书单,让小读者学会选书,学会阅读。
  • 首席女法医

    首席女法医

    【本文悬疑案件+浪漫言情,爱看侦探类、破案类的亲赶紧跳坑吧!】他曾是A大医学院的天子骄子,却突然人间蒸发。她曾是A大人人唾弃的医学废材,却突然小宇宙爆发,四年后,成了法医病理学家。一场离奇的大火,掀开案件的序幕…他与她再相见,女未嫁,男已婚。凭着死者眼中的一个小小的出血点,她笃定:“这个老人死于他杀。”乡间垃圾场麻袋里的女尸、楼道中的杀手、少女之死、鸡蛋上的血迹、烟杂店的老人、被割掉的鼻子、提线木偶、一根红发…他与她忙碌在各个案件现场,抬头不见低头见。当人人都称赞他们的合作完美无瑕,他却高调的与妻子出现在各大媒体。行动中,他破门而入,正好撞上浴室里的她,她一个耳刮子赏过去,惊叫一声,“流氓!”
  • 重生之掌家弃妇

    重生之掌家弃妇

    前世因为第三者成为弃妇并身死,重生后却是因神主牌倒了被扫地出门,不管前世今生,弃妇的命运,她誓要改写,动动脑子,发家致福,啥?日子稍有起色,渣男前夫一家又来缠?滚!华丽转身拐个秀才爷,创下良田千亩,奴仆成群,旺铺数个!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新文——盛宠弃妃:神医六小姐已经发布,很纯很纯的爱,很美很美的情,很深很深的恋。看弃女重生,素手弄风云,剥开重重阴谋,收获完美爱情】她端午节出生,是防爹克娘五毒俱全的毒女,虽是尊贵嫡女,却被弃如敝履。前世,她毕生谋略为萧澈夺天下,最后他却勾结妹妹害她性命。这一世,她必定刀枪不入、恣意张狂,打得他们摇尾乞怜。渣男哀求她垂怜,渣爹乞求她亲近,继母、妹妹跪地求饶……她冷冷一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她的字典里,没有饶恕只有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