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400000024

第24章 遇到不同场合 不同人物如何展示口才

好口才能够切合说话的语境

说话的语境,即语言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环境、氛围等,是说话艺术中最不易把握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同的言语表达不同的内容,产生不同的气氛,如果不注意说话的语境变化,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知变通,不仅起不到所要表达的效果,有时反而会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小李开了一家理发店,手艺一般,但由于他伶牙俐齿,生意十分红火。

一天,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长。”小李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显得有风度,魅力四射,你没看到,那些大艺术家不都像你这样的发型。”顾客听了,心里很高兴,愉快地付钱走了。

小李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小李笑着解释:“头发短,显得有精神,朝气蓬勃,人见人爱。”说得这位顾客心花怒放。

小李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面付钱一面笑道:“时间挺长的。”小李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你没看到,进门时白发苍苍,出门时一头乌发,好像换了人间。”顾客大笑,挥手告辞。

小李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挺利索,20分钟就解决问题。”小李笑道:“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你赢得时间和金钱,何乐而不为?”顾客非常满意,说:“以后就到你这儿来理发。”

好口才能够适应说话的时境

时境是诱发说话的欲望、内容的本源。

人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观念形态的东西。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的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说话是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客观地介绍情况,还是主观地抒情议论,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说话的欲望、内容等,都是说话人所感知的客观事物“移入”人脑之后产生的刺激诱发出来的。斯米尔诺夫在《心理学的自然基础》中指出:“意识的根源不应到脑的外部,而应该到人的社会生活——人们最复杂的意识活动形式的真正源泉中去寻找。”

不爱说话的人,在令他兴奋的场合,也常常说起来没完没了。相反地,爱说话的人,在特殊的环境中,也会缄默不语。无论爱说或不爱说话的人,其说话欲望的诱发,都是与时境有关的。人们常说“有感而发”,就是有感于说话的时境而发的。

有一次,一位领导应邀参加“新世纪党员形象”演讲会,他根本不想发言,也没做准备。但在论辩到“党员可不可以下岗”问题时,他被其他演讲者几乎一边倒的否定意见所激怒,走上讲台,作了生平以来第一次“即兴演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位领导本来不想发言,没有在这次会上讲话的欲望,是演讲会场这个具体时境,特别是几乎一边倒的否定意见这个具体条件刺激了他,诱发了他的说话欲望。

所谓“即兴演讲”,大多是说话的时境诱发了演讲者的欲望,使他兴致勃勃地讲起话来。俗话说:“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没有特定时境的诱发,往往不会有说话的产生。

时境在诱发说话欲望的同时,也为说话提供了可资谈论的话题。

老舍的话剧《茶馆》的第一幕有这样一个场面:街上兵荒马乱,正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庞太监进来说:“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这话一下子打破了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沉闷局面,出现了新的说话时境。于是:

茶客甲: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这两三个月,有些做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

王利发: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这时,关于谭嗣同的谈论议题,是新的说话时境提供的,随着茶馆掌柜王利发“莫谈国事”的忠告,又回到原来的时境状态。新的说话时境没有了,关于谭嗣同的话题也就结束了。说话的时境是现实生活中与说话主体最切近的部分,能被说话人直接感知,是摆在身边的说话材料,随时可以参与进来,成为谈论的话题。

好口才能够懂得灵活地变通

原则,是一条待人接物的轨道。但是墨守原则,这条轨道便会成为碍手碍脚的束缚,不但窄化了你的视野,并且局限了你的人生。做人的最高原则,应该是“可以随时改变你的原则”。

从前有个读书人,自认学富五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引经据典、咬文嚼字一番。根据他的说法,是为了“不违古训”,展现读书人的“满腹经纶”。

一天,读书人的家里突然发生火灾,救火不及的大嫂气喘咻咻地对他说:“快点叫你哥哥回来救火,他在隔壁王大爷家下棋。”

读书人出了大门,他心想:“嫂子叫我快一点,这有违古训,圣贤书上不是都说‘欲速则不达’吗?我怎么能匆匆忙忙的呢?”

因此,他慢慢吞吞地走到王大爷的家,看见哥哥和王大爷正在兴高采烈地弈棋,读书人走上前去,默默地站在哥哥身旁观棋。好不容易,这精彩的棋局总算下完了,读书人这才说道:“哥哥,家里失火,嫂子叫你快点回去救火!”

哥哥一听,简直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浑身直抖,过了好一会儿,才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么严重的事,你为什么不早点说?”

读书人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指着棋盘上的字说:“难道你没看见这棋盘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吗?”

到了这个时候,还耍什么斯文!哥哥听不下去,举起拳头正要打他,但想想,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打了也无济于事,于是硬生生地将拳头缩了回来。

读书人见哥哥缩回拳头,反而把脸凑了过去,说道:“哥哥,你打吧!棋盘上写着‘举手无回大丈夫’,你怎么可以把手缩回去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都有自己的习惯,但是当情况改变了,你若不能跟着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固守原则,未必是件坏事,但是不知变通,你的路便会越走越窄,只有纵观全局的人,才能进退得宜,海阔天空。

好口才能够换个位置来表达

说任何话之前,我们要在脑海中替别人想一想。这样说出的话才不会引起矛盾和误会,才不会犯错误了。

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犯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就得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行为的方式。换位思考就是完全转换到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更理解人、宽容人,就是要求在观察处理问题,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摆放在对方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再认识、再把握,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判断,从而说出的话也才能真正落到别人的心窝里。

即使是最没本事的人,在责备别人时往往也能够大发议论;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在对待自己缺陷时也往往糊涂。我们只要经常用指责别人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去对待别人,就不会没有进步。

儿时常做一种游戏:两腿叉开,头向下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过去。本来习以为常的乡间景色便有了新意,让人百玩不厌,常玩常新。成年后多了些社会生活经验,又读了些书,知道那种看似简单的游戏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仔细想来,生活中诸多不快、诸多矛盾的引发,未必都有多么复杂、多么严重的理由,如果能够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或许就根本不会发生。而换位思考就是达到互相理解的一种有效途径。

好口才能够察言观色巧说话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窗口,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而社交正是在不同思想的支配下的语言交锋。因此,通过语言把握对方思想活动的脉搏,自然是获取人际交往胜利的关键。与察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观色,考察对方的举止神态,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为真实的微妙思想。因为许多举止神态的变化都是下意识的。在某一瞬间,它们可能完全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

心理学研究证明,外界事物对人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组织的机能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现象。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不仅是通过口头语言,在更多情况下是通过人的肌体来表现的。

另外,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流露,又多包含在一种与众不同的习惯性动作、神态当中。在论辩过程中,善于从两个方面洞察对方,那么,你就算成功了一半。尽管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在人的肌体上的一般特征,但是,仅仅了解这一点,就想在社交中准确无误地把握对方,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看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其表现之一就是人具有一种自控能力,即对言谈举止的制约和支配,这种能力对于那些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交人员尤为重要。

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外露的,对它的体察是容易的;有时是复杂隐蔽的,对它的体察就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首先,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社交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

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可以甩出一两个对方很敏感的问题,静观一下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他是傻瓜,正如看了悲剧,有人流泪,有人木然,你不能说木然的人就没有被感动。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

有些现象的含义人们是很清楚的。如腿的轻颤,多是心情悠然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含义。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饰许多东西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动作。如愤怒时握紧双拳,或是将纸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甚至可能两手发颤;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或者简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什么地方;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等等。

其次,抓住“决定性瞬间”。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滴水不漏。关键问题是,你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能否准确判明哪一个变化是有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到他的破绽。

因此,时机对你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才是这种“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抓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定夺,无固定模式可循。

最后,主动探察。察言观色,不能理解为被动式的冷眼旁观。

事实上,主动进攻,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激发对方情绪,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这里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闲谈探底。即在触及正题之前,漫无边际地谈些与正题无关的话,目的在于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学识等情况,如果对方感到厌倦,那么你的漫谈还可起到扰乱其心绪的作用。

二是施放诱饵。你可以若有若无地用一些对对方具有吸引力的话题,判断出对方的心中所想,摸清对方神情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语言点位置。

三是激将法。你可用一连串的刺激性问题,攻击对方,使其兴奋,进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你还可以做出一些高傲、看不起对方的姿态,对他的自尊造成一种威胁,激发他的情绪。

四是逆来顺受。当你没有吃透对方的脾性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不妨先逆来顺受,等待对方暴露更多的信息,你再对症下药,对方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

好口才能够在什么场合说什么

任何人只要有一点长处,就值得同他交往。而事实上我们所交往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长处。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不同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在小场合与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通常在公众场合中使用指责性语气最易引起人们反感。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里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这点对人的心境,也是一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三思而后说”才有利于沟通。

1.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生活中有些人在交际中对人说话直来直去,惹人生气,把事情办砸,完全是主观上缺乏场合意识的结果。他们对人很诚实,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从不想一下这话该不该说就不管什么场合、环境都往外捅,结果有意无意地冒犯了人,自己还莫名其妙,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有这样两个老人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甲因重病住进了医院,乙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在病房里对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病人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这位老人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开玩笑弄错了地方,才闹出了不愉快。

有些人说话之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头脑中缺乏这根弦。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应当努力做到在每次投入交际活动时,要把场合大小,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据此确定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具体说法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交际目的,又要顾及他人的场合心理,追求主客观的高度一致。

2.要养成随境而言的习惯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有些不当的话语并不是主观上想这样说,而是受习惯的支配一不留神顺嘴溜了出来,造成与场合环境的不协调,事后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后悔。

小王陪妻子高高兴兴上街买东西。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妻子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小王有些不耐烦了。当妻子提出再买一件高档羊毛衫的时候,他忍不住生硬地说:“你还有完没完,见什么买什么,你挣多少钱哪?”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身上看,妻子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把小王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妻子也不买了,蹬蹬地自个走出商店。使小王不解的是,妻子的性格本来很温顺,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说她什么都不计较,更不要说发火了,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小王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在家庭中惯用的说法拿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口吻指责妻子,刺伤了妻子的自尊心,才引发妻子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表现出强硬的态度。

因此,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要把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想一想如何开口,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符合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好口才能在特定场合说好话

有篇报告文学记载了王震同志帮助诗人艾青的感人故事,其间王震与艾青的几次谈话,很能说明特定交际场合需要用特定的话语形式来表达。

1957年后期,王震找到被错划为右派的艾青,一见面就说:“老艾,我又爱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你是拥护真理的嘛?离开文艺界,你到我们那里去吧?”艾青到了王震兵团所在的密山安定下来后,王震诚恳而严肃地对艾青说:“老艾呀,你要是搞不好,我是要骂你的。等我死了你再写文章骂我?”这些都是在背地里谈的话,在大庭广众之中说法又不一样了。艾青刚到密山,参加向荒原进军的动员大会,王震站在卡车上对大家说:“有个大诗人,艾青,你们知道不知道?他也来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歌颂你们,欢迎不欢迎呀?”

还有一次,艾青不在身边时,王震对农场领导说:“政治上要帮助老艾,赶快让他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要让他接近群众,了解战士。”

前两次讲话,均为个别交谈的场合,王震的话语既有信任,亦有批评,既有鼓励,又不乏严格要求,也不乏朋友间的坦诚直率。后两次,交际场合为当事人不在场或大庭广众之中,话语更多热情、爱护与帮助,这对当时的艾青来说,真可谓久旱逢甘霖,使他一直半吊着的心安稳了,他觉得自己“开始了生命的新旅程”。没有老将军这些恰如其分的讲说,或许就不会有艾青的新生,这就是特定场合的说话艺术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在特定场合讲话可利用以下几种技巧和原则,以达到理想的说话效果。

1.多角度

某些场合的变化是出人意料的。如果应对不好,会使自己陷于某种困境。这就要求说话者必须善于变换切入角度,灵活地应对和驾驭各种局面和场合。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加拿大,时值加拿大正举行反美示威游行。一次,里根总统的演说为反美示威游行的人群打断。只见里根总统面带笑容对陪同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常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是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双眉紧锁的特鲁多立刻眉开眼笑。

里根高超的说话水平,故作曲解、歪解,解脱了主人的窘迫,又体现了一位大国总统的胸襟与气度。

2.正话反说

利用情境的参与,正话反说,摆脱不利的话语交际环境。

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在这种特殊环境的制约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先数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韩信收燕、赵,破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了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蒯通虚为数说韩信的罪状和愚蠢,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烹杀。

3.利用歧义

利用特定场合,造成情境歧义。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校方曾召开一次专门会议,无理削减一半经费,遭到了与会人员的反对。校长林文庆不但不予理睬,反而阴阳怪气地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付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他刚说完,鲁迅立即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银币,“叭”的一声“拍”到桌子上,铿锵有力地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致使林文庆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鲁迅讲的“有钱”和林文庆说的“有钱”是两个概念,两者所包含的语意相差甚远,鲁迅正是巧妙地利用交际环境造成的歧义,给林文庆当头棒喝,压下了他的气焰,打乱了他的阵脚,实现了当众讲话的目的。

4.言此意彼

利用情境的微妙关系,言此意彼,使双方心领神会,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同类推荐
  •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本书用极具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禅意生活,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自己营造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境界,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以平常心去面对纷繁复杂,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以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也使我们对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有更深刻的感悟。
  •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阐述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通过不同境遇中,面对不同机会、经历了不相同奋斗历程的人物事例,阐释机会改变人生的哲理。
  • 给心灵洗个澡大全集(超值金版)

    给心灵洗个澡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决定了一个人成功的方向。本书通过精彩可读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告诉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清洗心灵,以便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
  • 人生忠告

    人生忠告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名言集”,第二部分“格言集”,第三部分“警言集”,第四部分“赠言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不找借口”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找借口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失败者。本书围绕“不找借口”展开论述,利用24堂课的承载方式,为读者详细阐述了“不找借口”的理念。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分辩善与恶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警句、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人性中的20个“恶”让你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 再续红楼溶黛情

    再续红楼溶黛情

    泪恩偿罢,宿缘未尽。当黛玉醒来,重生在了三年前的扬州。林如海亡故,留下孤女伶俜。同族虎视眈眈,更有贾府欲壑难填,五代列侯的林氏望族风雨飘摇。重生而来的黛玉,看穿了那些伪善真恶,她又该如何应对。木石无份,金玉有缘,她是否能真的放开心怀?水润清木,既唯水能溉,唯水能续,属于她的良缘,又应于何人?水溶,朝野称赞的一代贤王,温润如玉,风华绝代,却心机至深。雪地里的一次邂逅,冥冥之中注定了一世纠缠。这一世,流烟散尽,谁拭她双颊泪痕道一声:此生再不令你落泪。这一世,尘埃落定,又是谁,执她的手,许下三生三世,生则同室,死则同椁。本文,宠,偶有小虐怡情,一对一,有宅斗,给林妹妹一个别样的红楼人生。红楼迷们不要错过,赶紧收藏了呦~
  • 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机智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机智故事

    本书精选了许多典型的事例,内容包含古今中外的各类蕴藏着智慧的故事。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引入的生动有趣、紧张而又有章法的故事情节,是关于孩子们如何动脑筋的方法的总结。通过多元的阅读,以多元的智慧,触动自己对事物、道理的思考与领悟,从而构建自己在成长路上知识与智慧的坐标。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爱情保卫战

    爱情保卫战

    讲述了三个年轻女人面对小三的不同态度,从欲望、人性、婚姻、道德等诸多视角展开对小三情感问题的探讨。面对小三,是以怨报怨,最后落得两败俱伤,还是对其不屑,以示优雅高贵?三个女人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结果也不尽相同。酸甜苦辣,只能自己品尝。
  • 站起来

    站起来

    “人哪,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坷,最好还是靠自己站起来,最好还是自己走路。让别人推着,让别人扶着,总有些不踏实。还是让我自己站起来吧。”本书介绍了关于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救援汶川地震的励志故事。
  • 史上最不乖的王妃:妃上房顶

    史上最不乖的王妃:妃上房顶

    【本故事纯属虚构】穿了?不是吧?早不穿晚不穿,偏要在她香车美男都有了的时候,莫名奇妙的穿了!老天!要穿也要让她穿到一个啥公主的身上,郡主也行啊!为什么要让她穿到一个被发配到妓院的企图叛国的宰相之女身上!她不要在那每个人天真到像傻瓜的地方生活,她不要坐那硬到屁股都能坐到烂的马车!她要回到这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她要回来坐她的法拉利跑车!好不容易想到一个应该可以魂穿回现代的方法:跳崖,没想到却把一啥王爷的未过门的王妃给砸死了!看她这霉倒的,还真是惊世骇俗,前无故人后无来者啊……
  • 做生意要会算计

    做生意要会算计

    很多人总想赚钱,却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生章,有些人做生意如鱼得水,可是对另一些人却导致破产、精神崩溃乃至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在做生意之前你必须了解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做生意成功的一般条件包括:自律、自强、识人能力、管理技能、想像力、口才、毅力、乐观、奉献精神、积极人生观、客观、推销产品(服务)的能力、独立作业的能力、追求利润的方法。
  • 奴仆契约:我的恶魔男友

    奴仆契约:我的恶魔男友

    唐颖樱是一个双面女孩,网络的一面温柔体贴,现实的一面霸道却不失可爱。庄寒律是一个双面男孩,网络的一面温文儒雅,现实中的一面恶魔却不失风度。网络的一对‘夫妻’,现实的一对‘冤家’,会演绎怎样的一段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