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姿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的体姿与人的相貌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却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的姿态转变。
1. 坐姿
坐姿语就是通过各种坐的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势。入座时要轻而缓,走到座位前转身,轻稳地坐下,不应发出声音。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对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场合,或有尊者在座时,不能坐满座位,两手掌心向下,叠放在两腿之上,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两脚平落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子以松开一拳或两拳为宜,女子则以不松开为好。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后双腿叠放或斜放,交叉叠放时,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拢。
无论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在社交场合,不可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注视地面;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侧;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宜分开过大,也不要把小腿搁在大腿上,更不要把两腿直伸开去,或反复不断地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和傲慢的表现。
2. 站姿
站姿语就是通过站立的姿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从一个人的站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有很多人站立时喜欢用一只腿做支撑,有的人喜欢倚靠在什么东西上,这些都不是在正式场合运用的站姿,会让人感觉松懈、不礼貌。我们一定要注意挺身直立,目光平视,表现出愉悦、自信。
站立是人们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之一。正确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胸挺,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脚靠拢,脚尖呈“V”字形。女性两脚可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须挺直,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站立时,如果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都会被看做不雅或失礼。
3. 步姿
步姿或者说是走姿,就是通过行走的步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与坐姿语和立姿语不同,步姿语是动态的,所以要放到动态中来研究。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步姿的类型。第一种是稳健自得型。行走的时候,步履稳健,昂首挺胸,仰视阔步,步伐较缓,步幅较大。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愉快、自得、有骄傲感”。第二种是轻松自如型。行走时心情放松,步子的幅度适中,步速不紧不慢,上身直立,两眼平视,两手摆动自然。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自如轻松,比较平静”。第三种是庄重礼仪型。行走的时候,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姿幅度和速度都适中,步伐和手的摆动有强烈的节奏感,眼睛正视前方。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庄重、热情、有礼”。
手势是表达的另一种工具
人的手势真可谓是千变万化,每个手势都可以传达出许多信息。运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需要掌握正确的要领。
手势是一种辅助语言。正确地认识手势,对于发挥手势的作用至关重要。
1. 正确地运用手势传情达意
在社交中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用手传情达意。例如,双手自然摊开,表明心情轻松、坦诚而无顾忌;紧攥双拳,表明怒不可遏或准备决战到底;以手支头,要么是全神贯注,要么是十分厌烦;迅速用手捂在嘴前,表示觉得吃惊;用手成“八”字形托住下颏,是沉思与深算的表现;用手挠后脑,抓耳垂,表明有些羞涩或不知所措;手无目的地乱动,说明很紧张,情绪难控;不自觉地摸嘴巴、揉眼睛,表明十有八九没说实话;双手相搓,如果不是天冷,就是在表达一种期待;咬手指或指甲,如果不是幼儿,那就表明在心理上很不成熟,涉世未深;双手指尖相对,支于胸前或下巴,是自信的表现;与人说话时,双手插于口袋,则显示出没把人放在眼里或不信任。
2. 日常交际中的几种手势
(1)双臂横摆式。这种手势用于业务繁忙或宾客较多时。两手从身体过腹前抬起,双手掌心向上,双手重叠,两肘微屈,向两侧摆出,上身稍前倾,加上礼貌用语,如“女士们、先生们,里面请”等。
(2)直臂式。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远方向。手臂穿过腰间线,切忌不要高于腰间线,身体侧向宾客,眼睛要看着手指引方向处或客人脚前10公分左右,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跟我来”、“里边请”、“这边请”等。
(3)斜摆式。亦称双手斜式,这种手势一般用来引领宾客坐到座位上。当椅子在引领者左方时,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双手掌心向上以肘为轴向椅子方向摆出,双肘微弯曲,左肘弯曲度小于右肘弯曲度,上体微微前倾,面带微笑说“请坐”。
(4)横摆式。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近的方向。手臂自然垂直,以臂肘为轴,小臂轻缓地向一旁摆出时要弯曲,与腰间呈45度角左右,另一只手下垂或背在体后,面带微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请进”等。
(5)双臂竖摆式。这是一种信息提示手势。当面对众多宾客,而场面比较隆重,需向全场来宾发出某一信息时,可采用“双臂竖摆式”,这样才能使全场来宾都能看见。具体做法是:双手手指相对,由腹前抬至头的高度,再向两侧分开下划到腹部。
3. 不同国家几种常见手势的含义
明确手势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含义,这有助于社交活动的顺利开展。
(1)举食指的含义。左手或右手握拳,伸直食指,在世界上多数国家表示数字“1”,在法国则表示“请求提问”,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2)“V”形手势含义。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这个动作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伸手示数时表示2。而用它表示Victory(胜利),据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不过,表示胜利时,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向内,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了。在希腊,做这一手势时,即使手掌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
(3)举大拇指手势的含义。在我国,右手或左手握拳,竖出大拇指,表示“好”、“了不起”等,有赞赏、夸奖之意;在意大利,伸出大拇指时表示“1”;在希腊,拇指上伸表示“够了”,拇指下伸表示“厌恶”、“坏蛋”;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拇指上伸表示“好”、“行”、“不错”,拇指左、右伸则大多是向司机示意搭车方向。
(4)“OK”形手势的含义。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伸直或略屈。在我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伸手示数时该手势表示0或3;在美国、英国表示赞同、了不起;在法国,表示0或没有;在泰国表示没问题、请便;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在印度表示正确、不错;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巴西表示侮辱男人,引诱女人。
鼻子的第二种功用
鼻子的动作虽然轻微,但也能反映人的心理变化,就是说,鼻子也有“表情”。在谈话中,人的鼻子稍微胀大时,多半表示得意或不满,或情感有所抑制。鼻头冒出汗珠时,表示心理焦躁或紧张。鼻孔朝着对方,表示藐视对方。鼻子坚挺的人性格坚强,决定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摸着鼻子沉思,说明正在想办法,希望有个权宜之计解决眼前的问题。
有位研究身体语言的学者,为了弄清这个鼻子的“表情”问题,专门作了一次观察“鼻语”的旅行。他在车站观察,在码头观察,在机场观察。他旅行了一个星期,观察了一个星期,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旅途是身体语言最丰富的表现区域。因为各种地区、各种年龄、各种性别、各种性格的人汇集在一起,而且都是陌生人,语言交流很少,但心理活动又很多,所以,大量的心态都流露于身体语言。他说:“旅途是身体语言的试验室。”
第二,人的鼻子是会动的。鼻子是无声语言的器官。根据他的观察,在有异味和香味刺激时,鼻孔有明显的收缩动作,严重时,整个鼻体会微微地颤动,接下来往往就出现“打喷嚏”现象。他认为,这些“动作”都是在传递信息。此外,据他观察,凡是是高鼻梁的人,多少都有某种优越感,表现出“挺着鼻梁”的傲慢态度。他说,在旅途中,与这类“挺着鼻梁”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梁的人打交道要难一些。
根据一位日本籍整形医生的临床经验:“某人一旦接受了隆鼻手术,以往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常会摇身一变而为倔犟之人。”
在一本小说中,有一段关于鼻子动作的描写。书中的男主角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为了显示他与众不同的吸烟法,他向空中吐着烟圈,然后烟圈飘向那位小姐。小姐没说什么,只是伸手捂了一下鼻子。男主角便问道:“你讨厌烟味吗?”那位小姐没有应答他,只是继续捂着鼻子。
其实,用手捂鼻子的身体语言已经表达出了她的厌恶之情,遗憾的是,那吸烟者竟没看出来,反而去问一个不该问的问题。这样做自然要碰钉子。
另外,有的研究资料主张把用手捏鼻子的动作归为鼻子的身体语言,而不是手的身体语言。再就是,若某人仰着脸,用鼻孔而不是用眼睛“看”人,这跟用手捂着鼻子一样,是要表达反感的情绪。
在旅途中,碰到有这些姿势的人,要尽量少与他们打交道。譬如:请他人帮助做某件事情时,倘若对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动作,或是用鼻孔对着你“看”,这应该视为他接受请求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是拒绝的表示。
因此,跟讨厌的人迫不得已而交谈时,如果想尽快结束无谓的话题,不妨用手接二连三地摸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