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在的你来讲,要学好这门功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也许会认为我有些夸大其词,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这类知识可不是从书本上能学到的。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很少有人愿意将它贡献出来,并传授给年轻人。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并不认为传授这类知识是自己的责任,就连学院里的教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当下的教育方式下,学校除了传授给学生语法、数理等基础知识外,再就是针对专业人士的专门知识。除了这些,学生很难再学到别的有用知识,尤其是为人处世的社会经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家在观念上存在误区。教育者们对这些事实上非常有用的知识,采取的是一种漠然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类知识不能称之为知识,而是一种庸俗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旁门左道。
在这种主流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父母也只能随大流。否则,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被视为另类,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当然,有些父母不去传授这些知识,也可能另有原因。令人宽慰的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明智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技巧,以便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立足。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因此我深信,懂得正确的处世态度、掌握灵活的处世技巧是绝对必要的。年轻人在进入社会这个巨大迷宫之前,最好能请一位曾经的先行者来给自己画一张“路线图”,避免自己迷失在社会中。以下几个方面通常是这张图上所必须标注的。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让别人对你持有敬意,那么尊严是必不可少的。喜欢捉弄别人,经常放声傻笑,不分对象乱开玩笑,不分场合口无遮拦,生熟不分……这些都有损于你的尊严。一旦形成了这样的生活方式,那即便你学识再渊博,也难以获得他人的尊敬,相反还可能被别人看成是一个很滑稽的小丑似的人物。
性情豪爽不是件坏事,可是如果态度过于随便,则显得为人轻浮,因而难以获得他人的尊敬。而且性情过于随便,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无谓的麻烦。举例说吧,由于说话过于随便,就会口无禁忌,不注意分寸而惹长辈生气;不分场合地随意开玩笑,就有可能在无形之中得罪朋友、同事。此外,如果你对位尊者也是这般随便,那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在轻视他,同时也会觉得你缺乏教养,不足为友,更不值得委以重任。如果你对位卑者同样如此,那又会让对方产生误解,误以为你和他处于同一地位,从而对你不敬并可能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当然,性情豪爽的人比较容易相处,这点不可否认。但是要想获得别人的尊敬,那就要慎重对待这份豪爽。但一个人只是靠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来获取别人的友谊,这是件很不幸的事。其实在别人眼中,这样的人根本谈不上具备什么价值。由于他没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或者不知道善于利用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这也就使得他很难获得别人的真正尊敬。在这里,我要教给你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必须要保持一种稳重。这种稳重既指你的生活方式,也指你的处世态度。儿子,记住,老成持重永远是对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稳重呢?在我看来,稳重就是在待人处世时,一定要保证一定的“尊严”。这种带有一定威严的尊严与那种蛮横的骄傲自大是两码事,就像鲁莽不能等同于勇敢,粗鲁不能等同于豪爽,狡黠不能等同于机智。我无意去贬低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但不能否认傲慢自负的家伙的确很讨人嫌。
一个稳重的人,绝对不会随便阿谀奉承别人;也做不到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更不会去滋事造谣,恶意中伤别人。一个稳重的人,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看法坦诚相告,还知道怎样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待人处世的态度,就可以说是一种稳重的态度。
这种稳重带来的威严感可以从内到外表现出来。一个稳重的人,他的表情或动作都能展现出他的郑重其事。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幽默机智或优雅高贵等这些内在的气质,就更能增强一个人的威严感。相反,一个人如果凡事都嘻嘻哈哈,对任何事都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这就给人极其轻浮的印象。
关于做人尊严、处事稳重方面的话题,说上三天也说不完,很难一条条给你详细解释。我建议你去仔细阅读《礼仪手册》之类的书,如果能将其中重点部分背下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延伸阅读
▲自嘲是化解窘态的利器
■1944年秋,艾森豪威尔亲临前线给第29步兵师的数百名官兵训话。当时,他站在一个泥泞的小山坡上讲话,讲完后转身走向吉普车时突然滑倒。原来肃静严整的队伍轰然暴响,士兵们不禁捧腹大笑。面对突发情况,部队指挥官们十分尴尬,以为艾森豪威尔要发脾气了。岂料,他却毫不介意地爬起来,幽默地说:“从士兵们的笑声看来,可以肯定地说,我与士兵的多次接触中,这次是最成功的了。”■
自嘲可以巧妙地把陷自己于不利的因素,用一种荒诞的逻辑歪曲成有利因素,将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置身于难堪境地时,如果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欲盖弥彰,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而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还显得自己心胸豁达。
自嘲可以使人们在笑的同时,把你的窘态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巧用自嘲,既可以使自己在众人中平添风采,又能在幽默、风趣、令人愉悦的情况下,取得皆大欢喜的结果。
§第67封信 做到与人为善
孩子,你最近在各个社交场合的表现,真令人刮目相看,我相信,除了你自己的天资与悟性外,我对你的苦心栽培起了不小的作用。今天,我要跟你谈的是关于如何与人为善的问题。你要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情感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需要你的亲切和友善。友善待人比你所受的教育、你的荣誉和金钱重要。友善待人、好的修养和温顺的性格比聪明伶俐更有益。友善待人的态度在体谅别人犯错误的同时,也维护了你的自尊。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欢,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地造成矛盾。
“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赛勒斯说,“我想,我可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如何对待那些于他毫无用处的人中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你的无形的言语就能表明你这个人。你的言行在影响着你周围的人。你要想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同,最佳的方式不是去争辩,去强制,而是友善地与他们进行交流。
如果你认为我仅仅是在向你强调如何才能被人喜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并不是我的目的。我也不需告诉你如何去做个“好人”,不管你愿不愿呆在现在的地方,但我敢打赌,在95%的情况下,你周围的人都愿意为你做很多事;而在另外5%的情况下有些人使你的态度不得不变得恶劣时,我希望你继续努力,不要强求这5%的人能跟其他人一样对你。相反,你应该变得更幽默,以友善待人的态度,继续走你的路,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养成友善待人的习惯,每天想着做善事,遇到失意的人不忘说几句鼓励的话。这样会使你的心胸更宽广,生活更高尚。这样的付出之后,你就可以得到更多成果。最重要的是,友善待人使你保持了自尊和自信。记住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要因为那5%的情况而使自己变得冷漠。你对别人友善,别人会还你以真诚。
友善待人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友善就是友善,它包括友好、热心、文雅,但它并不要你过于使自己适应别人,以致没有人知道你所站的立场。相反你更应采取一种明确、坚定的立场,但可以以一种和蔼的方式表达它。
最高的友善是一种仅为高尚情操所动的态度,它不期望任何回报和认可。和蔼可亲、平心静气的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时时能与别人和谐相处。而和谐就是健康,就是长寿,就是幸福。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做了一个试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从来没笑过的人呀。这个人这一天的心情特别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很亲切。而据说,就因为他早晨的那个笑,感染了身边的其他人。与人为善使人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没有人会故意和你过不去,这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
孩子,你应该学会现实一点,有选择地做“好人”,我希望你经常这样。生活并不是像你所想象的那般“美好”,你应该在情况变坏以前克服它。
★延伸阅读
▲“善心”是从不损失的投资
“善心”是从不损失的投资。爱默生曾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为后来者开门的人,不要试图使世界成为死巷。”他又说:“此生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不帮助自己的。”
《向导》杂志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登山事故:
■有一个人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由于他的穿着装备无法抵挡风雪,以致手脚开始僵硬。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
结果他遇到另一个和他有着相同遭遇的人,几乎冻死在路边。他立刻脱下湿手套,跪在那人身旁,按摩他的手脚,那人开始有了反应。最后两人合力找到了避难处。
之后别人告诉故事中的主角,他救别人,其实也救了自己。他原本手脚僵硬麻木,就是因为替对方按摩而消除。■
善心总会得到回报,你施予他人的东西愈多,你所拥有的东西也会愈多。
如果你对这一点还有什么怀疑的话,你可自行加以证明。你可以试着给你所遇到的每个人一次微笑,一句亲切、愉悦的问候,良好的思想,衷心的喝彩、赞扬、希望和信任,等等。
施予爱心总会有回报,成功的法则就是这样。有人会担心付出而没有回报。诚然,你的某次付出,甚至好多次付出都可能没有回报。但是,如果你坚持做下去,坚持做一年、两年、一辈子,你将获得令你想像不到的回报。
正如农民种麦子,撒下的种子,有的腐烂掉,有的被虫子吃掉,有的本身就没有发芽,这些麦子是绝无回报了。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发芽的麦种多,而且每一颗麦种又结了更多的麦粒。所以总体说来,对农夫的回报还是很大的。
无论我们干什么事,如果能秉持多付出一点的原则,成功就是必然的。
世界就整体而言是美丽的,人生就整体而言是美好的。不要让局部的消极现象挡住我们的双眼。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适应他人固然要心胸宽广和虚心学习,但如果仅仅是单方面地适应,则可能仍然得不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具备施予心,还要具备帮助他人适应你的能力和习惯。
其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帮助别人的人更有益处。
■玛格丽特·泰勒·耶茨是一位小说家,但他写的小说没有一部比得上他自己的故事那么真实而精彩,他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天早晨。耶茨太太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动,每天得在床上度过22个小时。最长的旅程是由房间走到花园去进行日光浴。即使那样,也还得倚着女佣的扶持才能走动。
耶茨当年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就这样卧床了。如果不是日军来轰炸珍珠港,他永远都不能真正生活了。
发生轰炸时,一切都陷入了混乱。一颗炸弹掉在耶茨家附近,将他震得跌下了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耶茨床旁有个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帮忙做联络中心。于是耶茨记录下了那些海军、陆军的妻小现在留在哪里,这样红十字会的人才能叫那些先生们打电话到耶茨那这里找自己的眷属。
耶茨很快发现他的先生是安全的。于是,他努力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太太们打气,也安慰那些寡妇们——好多太太都失去了丈夫。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计2117人,另有960人失踪。
开始的时候,耶茨还躺在床上接听电话,后来他坐在了床上。最后,他越来越忙,又很亢奋,居然忘了自己的毛病,他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因为帮助那些比他状况还惨的人,他完全忘我了,他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觉的八个小时。耶茨发现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他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此前,躺在床上的他总是在消极地等待,潜意识里已失去了复原的意志。■
珍珠港遭袭是美国史上的一大惨剧,但对耶茨个人而言,却是最重要的一件好事。这个危机给了耶茨一个活下去的重要理由,使他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或照顾自己了。它让耶茨找到了一种力量,迫使他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
心理医师的病人如果都能像耶茨太太所做的那样去帮助别人,起码有三分之一可以痊愈。
同样的,战胜对手、实现成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成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多的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他人,更多的是与他人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争斗。我们所说的竞争是合作前提下的竞争,是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试想,纵然你获取了万贯财产,可是由于品行问题搞得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哪里有一点幸福感可言?成功与幸福始终是相伴而行的。缺乏情感的冷冰式的成功实际上是暂时的,伴随这样的成功而来的,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喜悦。
所以,我们应将事业上的竞争定位为具体的工作,而不应是个别的某个人。朋友之间在事业上可以竞争,但在生活中还是好朋友;甚至一家人之间也存在竞争,但更重视合作。可以说,人来到世上,离开合作,谁也无法生存。因此,我们一方面提倡自助,另一方面主张接受帮助和给予帮助。我们不能单纯为了小范围的个人利益而相互争斗,我们应该为了大范围内的共同利益而合作。多帮助他人,才可能得到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