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深似海,要完全了解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如果你懂得心理操纵呢?如果你知道怎样透过他的表象看穿他的思想呢?你可以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是你完全可以成为探究别人心思的高手。
1、“自己人”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就是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个类型的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双方可以很快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彼此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巧妙地利用“自己人效应”,不管是求人办事还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交际效果。
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比较喜欢那些和自己在各方面都比较相近的人,尤其是在职场中,能够最先获取你好感的人,定然是与你有着很多共同点的人。比如共同的喜好,共同的穿衣风格,相似的生活经历等等。我们总是无意识的就把这些人当成了我们的“自己人”,从而对其产生信赖感。
对于“自己人”,人们往往会比较容易接受他们说的话。通常我们遇到想要说服我们的人时,就会从心里产生一种厌烦。你会觉得对方根本不了解,不体谅你的感受,更没有站在你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对于这些人的建议或要求,你通常是无法接受的。同样的道理,当你企图说服别人,想对方替你做一些事情时,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对方对你的言词一点兴趣都没有呢?其实这就是因为你没能让对方把你当做他的“自己人”,你没有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别人对你的话会非常抵触。如果换一种方式,先让对方信任你,把你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方就不会那么排斥你了。
小希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经常被人拒之门外,为此他经常唉声叹气。后来他的朋友给他提了建议,让他在面试之前好好地准备一番,不要再盲目地去面试了。在去一家公司面试之前,他事先调查了公司以及老板的资料。他发现这位公司的老板以前有着和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于是在与老板面谈的时候,他巧妙的先把话题引到了那段相似的经历上面,这让老板感慨颇深,并顿时对他产生了亲切感。之后小希再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擅长的领域,老板听得也十分认真,后来小希如愿以偿的上班了。
由此可见,巧妙地利用“自己人效应”能够更快地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时候为了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和想法,就必须先把对方和自己视为一个群体。先向其传播一些对方比较容易接受的东西,等到对方对自己产生信赖感时,再悄悄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向对方渗透进去。你要想办法让对方觉得你们的观点实际上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对方才愿意接受你,从而和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要想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情感,让他把你当成“自己人”是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拉近心理距离的情况下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要把自己变成他人的自己人,必须掌握一些技巧:
一、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是拉近心理距离的第一步。别人喜欢你,往往是因为他觉得你和他是一样的。人们总会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自恋情结”,尽量找出你们的共同点,让他看到你们一致的地方,那么之后你说的话他才听得进去,你的要求也比较容易被满足。寻找共同点其实也并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认真仔细,从言谈举止上都可以发掘出相似点。
二、和对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无论你因为自信而高傲,还是因为自卑而觉得自己很渺小,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你都要达成和对方一样的高度。只有平等的双方才能进行平等的谈话。处于平等地位的人,才能提高自己的人际影响力。当别人询问你的衣服价格时,你最好先了解对方的服饰价位,然后再告诉他你的和他的差不多。当对方批评一家餐厅的饭菜难吃时,你最好不要对那家餐厅大肆嘉奖。你要学会围绕对方的话题而找到相似点,让对方觉得你们是“一样的”。
三、增强自身的可信度。只有让别人觉得你是可信的,那么对方才会愿意让你把话说下去,才会相信你的话是真实的。与人交谈,你的言辞一定要让人觉得有道理、很专业,不能让人家觉得你是为了迎合对方而故意编造出来的。
四、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一个具有内秀的人,魅力是挡不住的。人的内在品质是产生持久吸引力的关键。人们往往会选择和待人真诚、热情、友好的人交往,自私自利、狡猾奸诈的人往往使人们避之不及。
五、注意说话的方式。在用词方面一定要斟酌好,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词都有可能坏了你辛苦计划好的事。通常多用“我们”这个词比单单用“我”、“你”等词语更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让对方觉得你们是一个阵营的人。
求人办事,劝说别人,都需要拉近与对方之间的关系,你必须先得让人解除心理戒备,然后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进一步交往。想要说服别人帮助你,你必须先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让对方感觉到你在处处为他着想。你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对方,不能面对一个陌生人便想办法成为他的“自己人”,那样不但不会拉近双方距离,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很虚伪。
想要处理好职场中的各种关系,或者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你就要想办法成为他人的“自己人”。人们总是喜欢和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对“自己人”所说的话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我们都知道熟人之间好办事,这里的“自己人”就是要拉近双方距离最后和对方成为熟人。一旦两个人的关系进一步熟悉了,那么双方之间的心理冲突就会大大减少,有什么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办成了。
2、不可忽视的首因效应
当你和一个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双方都会给彼此留下一个最初的印象。而往往这第一眼的感觉就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人们总是坚信第一印象,而宁肯忽视后来的印象,这其实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人们往往通过自己第一眼获得的信息来判断他人,在形成对别人的初次印象后,往往会跟着这种感觉走。譬如开始对对方有好感,那么以后便喜欢和他交往。如果开始就讨厌一个人,那么以后即便那个人表现好了,也很难改变自己心中对他的评价。
在处世中,就要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外部形象,令其对你形成良好的态度。有时候人们见到别人的第一眼,就会在心中产生好恶的感觉,从而决定是否与其进一步交往。很多人觉得来日方长,在和人交往的时候不注重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觉得自己的优点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可是人们慢慢地就会发现,以后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表现你的优点,因为人们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否决你了。
小茹和晶晶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聊到了他们的老板。晶晶是刚入职的新员工,对同事们都不是很熟悉。可是尽管如此,提到老板的时候,晶晶却是一副十分厌恶的神情。她把小茹当成好朋友,于是也就毫不避讳地说起了老板的坏话来:那个人太自以为是了,仗着自己有点权力就很霸道,对员工一点都不好。公司就这么大点,一共才几个人呀。他却总是摆出老板的架子,到处训斥别人。”
听她这么说,小茹觉得很诧异。因为据她对老板的了解,她觉得老板并不像晶晶说的那样蛮横霸道,反而是一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魅力男人。小茹不明白老板怎么在晶晶的眼里是这样一个形象。
原来那天晶晶刚入职的时候,一进门便看到老板气势汹汹的批评一个员工。那样子让晶晶觉得他就是那么一个坏脾气的老板。其实谁都有生气发怒的时候,老板平时并不怎么爱发脾气,可是就在那么一会被晶晶赶上了,从而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坏印象。晶晶就断定那位老板不好相处,而且这个糟糕的第一印象很难改变了。
或许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不可信,可是他们的头脑中早就形成了一个判断,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抹掉的。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第一份感觉,初次见面的基调决定了印象,以后要想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恐怕就很难了。虽然人们常说不能“以貌取人”,可是真到自己遇到某个人的时候,还是禁不住根据自己第一眼的感觉来对其进行评价。我们总是会本能地以貌取人,通过第一眼搜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的个性、品质、习惯,以及决定自己是否与之相处。
薇薇毕业于名牌大学,学校里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可是这位高材生毕业后一年的时候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不知参加了多少场面试,可是每次都是“回去等消息”,而后就再也没有消息。她通常连面试的第一关都过不去,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最后她求助了职业规划师,在规划师的仔细分析后,终于找出了她面试失败的原因。规划师还记得这位女大学生初次见面的样子。她穿着粉色的蕾丝花边短裙,长长的头发顺肩而下,显得十分乖巧、可爱。可是从职场人的角度看,她显得太过幼稚了。
在规划师的建议下,她改变了自己的发型。把长长的头发盘了起来,显得高雅又利落。她换下了可爱的粉色小裙,穿上了黑色的职业套裙,再搭配上一双简单的高跟鞋,她整个人看起来干练多了。
经过这样的外形改变,女孩去参加了面试。出乎她的意料,几乎是每次面试都会成功。于是她选择了一家条件比较优越的公司,非常顺利的开始了职业生涯。而突然发生了这个大的转变,竟然是由于自己的外形引起的,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普遍喜欢那些穿着得体,行为举止都比较优雅大方的人。对于那些穿着邋遢、表现缺乏修养的人,人们往往会避之不及的。别怪人们这样“势利眼”,谁也不能否认,一个给人看起来就舒服的人更容易博得人们的欢心。了解到这一点,在你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了。你想给别人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就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的人。人们对于自己的眼睛,会比你的话更令他信服。
当你看到一个政府人员穿着一条休闲牛仔裤去参加重要会议,想必你不会对他有多少好印象吧。如果和你在晚宴上举杯高谈阔论的人,穿着一身开了线的西装时,你会不会觉得他很别扭呢?别说你从来不注意别人的外表,有时候我们都是“外表控”。如果你不在意你的装着打扮,那么你就很容易被人归为“不讨人喜欢”的人群里。
《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才华超群,与诸葛亮齐名。有一天他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便将其拒之门外。我们可以说孙权以貌取人,让自己错失了一个人才。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那些自己连看着都会不舒服的人,又怎会想着与其接近呢?如果对方让自己第一次见就十分顺眼,那么自然会对其产生好感。在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的事,有的人吃了形象的亏,有的人却占了形象的便宜。
3、满足他人的需求
交往的互惠理论,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要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是值得的。有的人只顾眼前利益,与人交往的时候只顾着索取而不愿意付出,眼里只看到能够获得的利益,而忽视了自己能够给予别人的东西。殊不知,如果双方关系长期处于一方付出一方收获的状态,这段关系必然不会长久。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保持双方的“收支平衡”,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才是最稳定可靠的。
有的人具有很强的功利心,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首先会考虑这个人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利用价值。不管和谁在一块,最先想到的便是自己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他们只会和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交往,而且习惯于向对方索取,很少会对别人付出。这种人具有典型的占便宜的心理,只想着获取而不想付出。久而久之,没有人会再接近这样的人,最终只能落得被孤立的下场。
在达到自己的目的时,最好先满足别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别人真正的需要。通常人们最在乎的东西,往往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当我们与陌生人或者不是很熟的人交往时,最好多谈论一些对方在乎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对方的兴趣。当然,光靠嘴上功夫是不行的,你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通过你有获得的可能。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可是与人交往就要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先要满足别人的需求,不要总想着能从别人那得到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互酬性,这就决定了在获取之前必须要做好付出的准备。
我们都知道,取悦一个人就要投其所好。给予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他才会对你产生好感,才会对你的话你的事情有兴趣。人们的需要是由精神和物质组成的,人们不仅仅需要一些实质的东西,更需要别人的赞美、关怀等等。聪明的人会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获悉别人真正需要的东西,从而再去判断自己能否给予,怎么给予的问题。
首先,尊重和认可几乎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吝啬赞美的辞藻,逢人多说几句好话。谁都有虚荣心,受到别人的赞美没有谁会不高兴的。而且赞美意味着对他人的肯定和接纳,会让对方感受到成就感,自然就很容易答应你提出的要求。
其次,给予别人必要的精神支持。真诚的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在他们有不好的情绪出现时,给予对方必要的安慰。当人们面对一些选择和困境时,很容易陷入悲观的情绪当中,这时便需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帮助自己做出选择。谁都有宣泄自身不良情绪的需要,如果你善于倾听,善于安慰,那么你肯定会拥有很多朋友。
再次,能够帮助别人他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你将会获得他人加倍的感激。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其他的条件都相当时,你越有本事,越有才华,人们往往越欣赏你。但凡能力突出的人对于别人是具有一种人际吸引力的,使他人对你产生钦佩感并欣赏你的才能,而愿意与你交往。
最后,满足他人的物质需求,是满足他人的基本途径。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追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而满足他人的物质需求是建立双方联系最快捷、最直接的方法。但是,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也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最好是在对方十分急需的时候送上你的帮助,要知道,雪中送炭总是比平时的给予来得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