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900000012

第12章 总督闽浙当一面(2)

在这八个大臣中,肃顺干练刚明,尤其力主起用汉人平乱,足以说明他是满蒙亲贵中的有识之士。所以,他自然成为了八个人的头领。但是,顾命大臣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南北朝的傅亮、徐羡之,还有本朝的鳌拜,都没有善终。肃顺会是个例外吗?肃顺的前程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这八位顾命大臣能否完成咸丰帝的遗愿,还是个未知数,因为,在他们的对立面还有一个难对付的女人——慈禧太后。

原来,咸丰帝在位的时候,慈禧就经常替咸丰帝看奏折,为丈夫解忧。可大清祖训上明文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所以遭到了肃顺等人的反对。久而久之,慈禧跟肃顺等人的积怨就越来越深。

另外,还有恭亲王奕,虽然这次被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但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不容置疑。

朝堂的权力争夺不亚于战场的厮杀,到底谁能最终掌握大清的最高权力,谁也说不好。

正如左宗棠所分析的,朝廷内部并存三股势力:一是以两宫太后和小皇上为代表的帝王势力;二是以肃顺等八人为代表的朝臣势力;三是以恭亲王为代表的被咸丰帝冷落的势力。

而在朝廷外,曾国藩的湘军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军队。湘军虽然名噪一时,但如果不找好一条生路,湘军最终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问鼎,这个词突然从左宗棠的脑海中蹦了出来。左宗棠自己都被惊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依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朝中的血腥争斗是在所难免的。咸丰帝的遗命未必就能真正实现,总会被其他人问鼎。既然如此,何不自己也来干他一把。

凭借自己手里的几千楚军,自然没有这个可能。但老大——曾国藩手里有几十万湘军,他绝对有这个实力。对,就这么干,如果曾国藩真能问鼎,自己也会跟着沾光的。退一步讲,清廷已经腐败到了骨子里,如果曾国藩真能搞这么一下,换点新鲜血液,没准中国就能走上强国之路。

于是,左宗棠连夜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神所依凭,将在得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的佳联,联语字头,又恰好嵌着“神鼎”二字,真是太妙了。相信曾国藩一定能悟出让他问鼎的意思来。

左宗棠本想亲自给曾国藩送去,但军务缠身,只好让胡林翼捎去了。本以为曾国藩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结果却石沉大海,湘军没有任何动静。

看来曾国藩只愿意做一个臣子,问鼎对他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跨出的一步。回过头来,左宗棠又想,如果自己手里拥有庞大的湘军集团军,自己会去问鼎吗?左宗棠没有立即回答会,也没有回答不会。

摇身一变成清廷封疆大吏

既然老大不肯“问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仗还是要打的。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公元1861年9月5日)安庆最终被湘军攻占,太平军“围魏救赵”解安庆之围的计谋彻底宣告破产。安庆的失陷让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上游失去了屏障,太平天国因而在军事上陷入了不利局面。

不过,太平军在苏浙一带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咸丰十一年三月至九月,在赣北和皖南失利的李世贤转而进取浙江,克复常山、寿昌、金华、义乌、严州(今建德)等名城重镇,控制了浙中地区。李秀成率部进入浙江在严州与李世贤会合后,进兵克临安、余杭等地,意图全力经营东南。十一月二十八日(12月29日)太平军攻破杭州,清廷浙江巡抚王有龄自缢而亡。这样,浙江大部已被太平军掌握,并与苏南根据地连成一片,但这也无法弥补太平军在皖北战场和天京上游的损失。

在中华大地上,不仅清军和太平军打得热火朝天,清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依然是轰轰烈烈。在这里,影响清廷走向的一场宫廷政变还是发生了。

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手握京畿重兵的胜保、僧格林沁等人,成功发动政变,解除了咸丰皇帝遗命的载垣、肃顺等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的职务,开始垂帘听政,夺得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并将新继位的年仅六岁的皇帝的年号改为同治。

这次政变,因为发生在北京,被称为“北京政变”;又因为载淳登基后拟定年号为“祺祥”,史称“祺祥政变”;还因为这一年为辛酉年,所以又被称为“辛酉政变”。

不管怎么说,慈禧和恭亲王没费一兵一卒就赢得了这场政权的斗争,她夺得了大清政府的最高统治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收拾咸丰帝留下的烂摊子,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

眼下,各地农民起义如割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一茬,绵绵不断,尤其是太平军闹腾得大半个中国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还有,虎视眈眈的列强,也对大清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慈禧明白,要想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必须要有一支军事过硬、敢打敢拼的军队。放眼天下,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可以担当此任了。所以,为了稳定局面,彻底打败太平天国,她大量起用汉族官员,并让他们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

十月十六日(11月18日),清廷任命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两天后,曾国藩也奉旨受命督办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官员都归他节制。

既然朝廷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权力,就一定不能让皇上失望,曾国藩根据当时的情况,部署了三面进攻太平天国的战略:由曾国荃率湘军主力从安庆沿江东下,主攻天京;李鸿章带领新组建的淮军进入上海,主攻苏南;左宗棠率领楚军进取浙江。

在官场,只要你是能人,只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绩,总会得到应得的奖赏和官职,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不,一件好事降临到了左宗棠的身上。

十二月二十四日(1月23日),清廷又根据曾国藩等人的保荐,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这样,左宗棠就成了清政府上层统治集团的一员。左宗棠从咸丰十年八月率兵出征,不过一年多时间,就从四品京堂候补升为地方大员。升迁之快,让人咋舌。

这就是战争,总会让一些人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受苦遭殃的百姓却无人问津。如果用这种方式得来的官职换取天下太平,我想,左宗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交换,因为他参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太平。

在这里,湘军的一个变故还要提一下。

八月二十六日,胡林翼在武昌病逝,他在病危的时候还给左宗棠写信,与他诀别,并勉励他和曾国藩继续未竟的事业。

一生能得这么一位挚友,左宗棠应该无憾了。

左宗棠见信后,急忙派专人带着药物去看望这位好朋友。但胡林翼患的是肺结核,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左宗棠送去的药物最终也未能挽回这位湘军将领的生命。

胡林翼的死不仅是湘军集体的一大损失,对左宗棠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本想亲自前去吊唁,无奈军务缠身,只好含泪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以寄托自己无限的哀思。

30年的交情历历在目,少了这位挚友,左宗棠似乎感到更加孤独寂寞了。

清廷的怪招

其实,曾国藩在计划调派湘军攻取天京的同时,就考虑到应该派遣一支部队进入浙江,以便牵制太平军。在他看来,只有左宗棠的楚军能胜任这个重任。

同治元年正月十五日(1862年2月13日),左宗棠率军由赣北经皖南杀入浙西开化,开辟了浙江战场。

浙江与天京、苏南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基地。李秀成、李世贤兄弟着意经营江浙,在浙江有重兵布防。

李秀成在攻克杭州后,南进江苏,两次攻打上海,不久,又率兵救天京之围。所以,浙江战场主要由李世贤负责,他以金华为中心,以20多万兵力防守,试图阻止左宗棠由西向东的进犯。

我们知道,楚军成军时只有5000人,后来陆续增加到8000多人。但在重兵布防的太平军面前,这点儿兵力显然远远不够。于是,左宗棠奏请朝廷调派了一些将领,并招募了一些兵勇。这样,楚军兵力就达到了一万多人,军事实力较以前增强了不少。但和太平军的几十万大军相比,仍然显得单薄了一些。

不过,左宗棠不惧这些,他坚信自己组建的楚军个个都是勇士,能以一当十。此时,最让他郁闷的是,清廷的怪招——“借师助剿”政策。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政策的来龙去脉。

“借师助剿”,是指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勾结外国侵略者,一同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进行镇压的反动策略。

咸丰三年(1853年),当太平军进攻南京时,两江总督杨文定就派苏松太道吴健彰在上海请求英、法、美派海军进入长江,阻止太平军前进。咸丰四年(1854年),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也主动表示,愿意出兵帮助镇压太平军,但咸丰帝都明确表示了拒绝。后来“小刀会”起义军占领上海,法国海军陆战队配合清军,将上海县城攻破,这是第一次“洋人助剿”的实例,但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咸丰帝还是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助剿”建议。

咸丰十年(1860年)末,国内战争仍然处于焦灼状态,太平天国正不断向东南地区挺进。为稳定中国的半殖民地统治秩序,实现条约上的侵略特权,英法侵略者坐不住了,公然扯下了中立的伪装,表示愿助清廷“攻剿发逆”,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咸丰帝表示“借师助剿”的建议可以考虑,但仍然没有采纳,所以,直到咸丰帝病逝,“借师助剿”也没有被清廷正式批准。

可见,在咸丰帝时期,虽然被各地的起义弄得焦头烂额,但咸丰帝始终没有采纳“借师助剿”的方针。

自家的事情还是自己解决的好,内政岂能容忍外国人来干涉,这是咸丰帝的一个可爱之处吧。

但慈禧太后掌握清廷最高权力后,认为借助外国势力剿灭太平天国只是权宜之策,剿灭农民起义才是最终目的。于是在第二年即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1862年2月8日)发布了一道上谕,正式批准了“借师助剿”。

就这样,在清政府的邀请下,外国侵略者投入到了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

当时,“借师助剿”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英、法等外国列强直接组建干涉军,参与镇压行动;还有一种是由外国人训练、指挥,用中国人打中国人。比如,美国人华尔于咸丰十年(1860年)在上海拼凑的洋枪队也改组为中外混合军,清廷十分重视这支军队,将它改名为“常胜军”。

在这里,有一个人要提一下,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太平军在南京立国后,他曾在家乡协助办理团练,后来加入曾国藩幕府,受到了重用。同治元年回家乡招募淮勇7000人,又加入了部分湘军,成立了独当一面的淮军。他对洋人谄媚无比,是“借师助剿”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攻剿浙杭的过程中,虽然左宗棠主张内政还是自己解决的好,不应该让外国人参与进来。但作为清朝封疆大吏的左宗棠,很难坚决违背清廷“借师助剿”的命令。他最终还是遵照清廷的指示,勉为其难地执行了“借师助剿”的政策。

在浙江的攻势

扔下清廷的“借师助剿”策略不谈,看看左宗棠率领楚军的作战情况如何。

同治元年正月十五日(1862年2月13日),左宗棠率军拿下开化县后,打开了入浙的突破口,同年二月又克复遂安县城。他按原计划准备先取严州,认为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徽州后路和江西腹地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又能够从西屏障衢州,向东威胁杭州,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这时,李世贤率大军出金华攻衢州,并准备从那里进入江西切断楚军与曾国藩湘军的饷源。情况紧急,左宗棠只好从遂安回兵救援衢州。

左宗棠同李世贤军在衢州一带交战相持两个多月,李世贤因久攻衢州不下回军金华,以龙游、寿昌、兰溪三县为掎角之势,继续对衢州虎视眈眈。

此时,太平天国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了。五月三日(5月30日),湘军自水陆两路逼近天京,曾国荃率领的陆军在雨花台驻扎,彭玉麟率领的水师在护城河口停泊,天京被围。此时,李秀成正领兵二度进攻上海,但也无法啃动有外国雇佣军防守的上海。

在浙江的太平军开始有些动摇,毕竟,自己的大本营要是失陷的话,他们在浙江就是打出个花来,也难逃灭亡的结局。

左宗棠抓住时机,在五月十二日(6月8日)率军在龙游附近击败了李世贤部。十五日(6月11日),李再战失利,于是退守金华府。此时,太平军内部矛盾重重,无力组织有效攻势。二十四日(6月20日),天王洪秀全命李世贤部回援天京。

自己的屁股还没擦干净呢,哪里有工夫去救主。李世贤着急了,必须迅速化解浙江的危局,他才能腾出手来解天京的困境。

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世贤越是着急,越是对兵强马壮的左宗棠毫无办法。因为此刻的左宗棠已经不是昔日的左宗棠了。新募的丁勇陆续前来,又造船调炮,添设水师,左宗棠的军队已经扩编和增调到3万人,而且配备了很多新式枪炮,大大增强了军队的实力。

六月,解衢州之围后,左宗棠改变了原先拟订的“直捣严州,再取杭州”的用兵计划,他认为防守杭州的太平军人数不多,而在金华防守的太平军却不少。所以,应该合力先将龙游、寿昌、兰溪、汤溪等地攻下来,然后分兵攻打严州、处州,便能势如破竹,直取杭州。于是,他决定先把金华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左宗棠的战略计划之所以发生了这一转变,是因为起初兵力不足,不敢与李世贤在金华决战,想走捷径从严州进取杭州。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楚军在衢州一带屡败太平军,并且军事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他完全有资本和资格与李世贤的太平军摆开架势,决战一场。

这样,下定决心决战的左宗棠企图在金华歼灭太平军主力,为攻下全浙打下基础。从此,左宗棠便结束了在衢州一带徘徊半年的局面,把进取金华作为战略重点,准备在金华一线展开会战。

话又说回来了,自从左宗棠领兵入浙之后,遭到太平军将士的顽强抵抗,进展十分缓慢,八个月都未能越过衢州一线。希望这次能一战定输赢,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六月初七日(7月3日),左宗棠率军继续从南北两路东进,接连攻破太平军30多座营垒。面对楚军的攻势,太平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只好退守到兰溪、龙游一带。为了早日摆脱左宗棠部的纠缠,以便回援天京,李世贤在六月中旬调大军分两路奔袭楚军遂安后路,希望能打乱左宗棠的进军步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李世贤出的难题,左宗棠没有乱了方寸,因为他有的是可以调配的兵力,便派刘典等九营四千人回援。六月二十日,刘典等部与太平军在遂安东南展开激战,结果太平军战败。二十七日(7月18日),李世贤退返金华,在金华、龙游、兰溪、武义一线聚集兵力,想要坚守。

在左宗棠率所部近万人投入金华决战之际,清军在七月十九日(8月14日)攻克位于金华南面的处州府(今丽水),使太平军金华守军失去一面屏障。闰八月十三日(10月6日),又夺取严州府寿昌。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热门推荐
  •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幸福与成功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永葆青春和美丽是女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女人的幸福和成功必须靠女人自己来争取。本书从贯穿女性生命系统、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诸多核心要素出发,以全集式的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世代女性追求幸福与成功的生命法则。内容涉及女性心态、习惯、性格、气质、时尚、健康、情爱、婚姻、人际、口才、职业、才学、财富、情商、处世等人生的各个阶段和不同层面,为女性朋友营造幸福生活提供最全面的人生指导。以帮助广大女性朋友塑造良好的心态和人脉,培育出色的智慧和能力,从而成就辉煌的事业,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步入幸福如意的人生。
  • 校草亲亲太难缠

    校草亲亲太难缠

    谁也说不清楚,下一秒,将发生什么事。就像谁也说不明白,桃花运,会什么时候来一样。在杜梓瞳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她被塞进了云上学院,本来就觉得够倒霉了,偏偏还惹上了那么个刺头儿,好吧,她本着能躲就躲的性格,不和他相遇就没事了,可偏偏某一天,家里竟然先后来了两位骨灰级美男,最让她咋舌的是,两人都自称是她的未婚夫,天哪,有没有谁来告诉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吾家萌夫有点甜

    吾家萌夫有点甜

    重获新生,顾小懒决定帮老妈拴住出轨的老爸,守护住家人,做一只无忧无虑的米虫。
  • 吸血鬼宝宝:爹地要磨牙

    吸血鬼宝宝:爹地要磨牙

    神一般的高富帅空降到她身边,留下一个种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给她一笔巨款,说是什么养子费。妹的,这么自信就一定是个儿子,姐就生生看。宝宝出生了,爱不释手怎么办?竟然才几个月就会叫妈妈,还会泡阿姨,而且还在家里养宠物。可是什么不好养,偏养吸血的蝙蝠。好吧这蝙蝠可爱又超能,不计较了,但是你为什么要出卖老妈?突然有一天,睡在一起儿子半夜突然不见,换来那个可恶的臭男人,将她吃了一夜。儿子竟然说:爹地需要妈咪帮他磨牙,所以宝宝得自己睡。磨牙?什么意思?可恶,她才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回来可以,吃她也可以,得付费。多少?哼,全部身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

    跟孩子们谈谈精神,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又听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子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意儿,要谈精神也只有跟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就意味着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