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500000011

第11章 半因果(3)

数年后,当奥雷良诺·布思地亚上校检查财产证书时,发现从霍桑·阿卡迪奥院子的土丘上放眼回顾,凡目力所及之处,包括公墓在内,统统登记在哥哥的名下;还发现阿卡迪奥在当政的十一个月内,不仅侵吞了所有的税款,而且还搜刮了居民们能在霍塞·阿卡迪奥的属地上埋葬而交付的一切款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225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这是《百年孤独》中相当“社会意义”的叙述,他揭示了布思地亚家族如同人类社会无处不在的权力与腐败的结合。可在马尔克斯笔下,他完全有意疏忽其“社会批判意义”,只是用来作为人物的素材(不是社会的材料)来描写哥哥的贪婪。而且作家在此并不多注笔墨,决不有意地赋予社会与历史以宏大寓意。人物的意义大于社会历史的意义——这是《百年孤独》在写作中处理社会与历史的文学态度。拉美地区作为欧洲和美国长期占有的殖民地,这在拉美的历史中是极为重要、重大的历史事件。人们在被殖民时期受欺压、迫害的现实,是所有现实主义写作必然浓笔重彩的血泪史,然而到了马尔克斯的笔下,也就是如下类似的一些文字在故事中时隐时现:

马格尼菲科·比斯巴尔上校的一个兄弟带着七岁的孩子在广场上的流动摊头喝汽水。孩子不小心碰着了一位警察小队长,汽水溅上了他的制服。这个野蛮的家伙竟用砍刀把孩子捣成肉泥,又一刀砍下前去阻拦的爷爷的头。当一群人把无头尸体抬往家去时,全镇的人都看到了。他们还看到那个被砍下的头颅由一位妇女抓着头发拎在手中,还看到那装着孩子碎尸的鲜血淋淋的布袋。(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101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这儿与其说是作者在展示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欺压,倒不如说是展示作家如何用他的半因果的文学观去面对历史与现实。孩子的汽水溅湿了一个警察的制服警察把孩子捣成了肉泥,警察一刀砍了前去阻拦的爷爷的头一个妇女把人头抓着头发拎在手中走了。前者是极小的原因天大的结果;后者从天大的因为无限缩小的、平静的所以——抓着头发、拎着人头走了。“镇上的人都看到了”。如此而已。马尔克斯决不回避历史与现实,也决不会把复杂的社会矛盾如卡夫卡那样转化成“潜在的社会关系”。他直面这些,却又不是如现实主义那样去保有道德立场地展示和批判。他把道德从现实中尽力抽去,只留下作家的语言叙述和面对这些夸大或缩小的人物与社会矛盾的半因果关系。

让历史与社会现实重新回到以“个体人”为写作核心的故事中,恢复社会与历史在卡夫卡式的现代小说故事中失去的存在,但又不是恢复它们往日在现实主义故事中辉煌的统治地位。历史与社会现实,也同样被半因果选择和过滤,它服从人物、小于人物,都被归纳入马尔克斯半因果的文学方法与世界观中,这是《百年孤独》为二十世纪文学提供的作家、历史和社会现实新的文学关系。

5半因果胎议之一

半因果写作,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后,在世界文学上的轰然兴起,并非是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的独家秘笈。《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铁皮鼓》和“垮掉的一代”的写作,其中都有半因果的元素,甚至在《一九八四》中,也不乏对半因果写作技法(思维)之运用。其差别无非量大量小、偶然普遍、自觉与不自觉和纯熟与非纯熟的差别而已。

毫无疑问,到半因果出现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并遍及《百年孤独》的字里行间时,那个从加勒比海岸走出来的作家,他的内心是明白和有所准确思考的。把半因果在文学中推向峰顶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因为他的写作,半因果从技巧的层面,上升成为认识世界的方法。追踪半因果与零因果的写作关系,任何人都会想到他曾经在青年时期,对卡夫卡写作的惊异、愕然与兴奋。这一点马尔克斯的传记《回归种子》中写得非常清楚。可在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中,我们又很难找到卡夫卡零因果在他写作中的直接存在,为什么会是这样?走进《番石榴飘香》这册马尔克斯与他的同籍作家门多萨的晓白对话中,马尔克斯则讲得直白准确,更为有趣而令人深思:

门:是她(马尔克斯外祖母)使你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的吗?

马:不是她,而是卡夫卡。我认为他是采用我外祖母的那种方法用德语来讲述故事的。我十七岁那年,读到了《变形记》,当时我认为自己准能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莎一天早晨醒来居然会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于是我就想:“这么写呀。要是能这么写,我倒也有兴致了。”

门:为什么这一点引起你那么大的注意?这是不是说,写作从此可以凭空编造了?

马:是因为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文学领域里,除了我当时背得滚瓜烂熟的中学教科书上那些刻板的、学究式的教条之外,还另有一番天地。这等于一下子卸掉了沉重的包袱。不过,随着年逝月移,我发现一个人不能任意臆造或凭空想象,因为这很危险,会谎言连篇,而文学作品中的谎言要比现实生活中的谎言更加后患无穷。事物无论多么荒谬悖理,总有一定之规。只要逻辑不混乱,不彻头彻尾地陷入荒谬之中,就可以扔掉理性主义这块遮羞布。

门:还得不陷入虚幻。

马:对,还得不陷入虚幻。

门:你很讨厌虚幻,为什么?

马:因为我认为虚幻只是粉饰现实的一种工具。但是,归根结底,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而虚幻,或者说单纯的臆造,就像沃尔特·迪斯尼(沃尔特·迪斯尼(1960-1966),美国动画片及“主题公园”制作人。的东西一样,不以现实为依据,最令人厌恶。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林一安译,三联书店,1987。)。

马尔克斯的这段对话,至少是明确地说明了以下问题:

(1)《变形记》对他写作的启蒙性影响。而这启蒙性影响的,也正是他在后来又向门多萨说的:“那是在大学一年级读法律的时候,我读到了《变形记》。我至今还记得开头一句,是这样写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娘的’,我想,‘我姥姥不也这么讲故事的吗?’”(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第70页,林一安译,三联书店,1987。)

(2)马尔克斯随着年逝月移和对写作认识的成熟,认定“一个人不能任意臆造或凭空想象”,并对此厌恶痛恨,深恶痛绝。

(3)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一切优秀的小说,都应该是现实的艺术再现。”(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第80页,林一安译,三联书店,1987。)

这就是一个伟大作家对另一个伟大作家的开悟性启发,也是另一个伟大作家对前者的坚决怀疑。一个作家不对开创性作家尊重是一种无知;一个作家不对前辈产生怀疑,是一种无能。我们不知道马尔克斯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对卡夫卡零因果的写作产生了“任意臆造”、“凭空想象”那种判断的。也没有必要知道这一切。但他在写作中对零因果和理性主义的怀疑却是明白无误的。“只要逻辑不混乱,不彻头彻尾地陷入荒谬之中,就可以扔掉理性主义这块遮羞布。”把写作中的理性主义视为一块遮羞布,如果不说明他对那种零因果写作的反感,也说明他对“不合逻辑”的痛绝与讨厌。然而,即便如此,马尔克斯也没有从“不合逻辑”的零因果退回到完全合乎逻辑的全因果。“他(托尔斯泰)的作品在我心中从来没有占据什么地位”同上,第65页,这句话马尔克斯说得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尽管他也认同《战争与和平》是迄今写得最好的长篇小说。到这儿,我们就不难理解半因果之所以在他写作中的孕育产生和成熟,是因为他既瞧不起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全因果写作,又不赞同卡夫卡现代主义的零因果写作。既不认同全因果,又不得不承认《战争与和平》是最好的长篇小说;既讨厌卡夫卡的“凭空臆想”,又必须面对零因果使他成为一个作家的启蒙性开悟。于是,在卡夫卡和托尔斯泰之间,他找到并站立在了中间的可游移地段。既可以避免“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为甲虫”不合现实逻辑的凭空臆想,又可以和“安娜不爱伏沦斯基是从发现他的耳朵丑陋开始的”过于传统的全因果逻辑区别开来。于是,半因果在他那儿胎孕了,明确了,成熟了。这不仅是写作的技法,还是认识世界的方法。

同类推荐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老干部工作实录

    老干部工作实录

    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挖掘利用好这一群体的丰富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老干部工作实录》全书主要积累了服务老干部的一些工作方法。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三年天下

    三年天下

    三年为限,她以婚约换天下,为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三年后,他坐拥天下,锦绣万里,却觉得百尺朝堂不应成为鹰击长空的桎梏,狠心将她赶出了自己的世界。却不想她却成为自己心只所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妖妃不承欢

    乱世妖妃不承欢

    他是冷漠邪魅的大秦少主,后宫佳丽三千,却视女人为工具。她是文武双全的将门千金,却叛国私奔,身负血海深仇。一场利益的交换,她成了他的夫人。她心甘情愿被他利用,只愿能够亲手报仇。他对她眷宠偏爱,温柔的脸庞之下却是另有隐情。这一场,身与心的斗智斗勇,究竟是谁输谁赢?那日,他为她踏平千军万马,只求接她回家。她却抱着另一个男人的尸体,一脸决绝。暮景曦,我不会恨你。但是,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绯闻情缘:且把明月来相照

    绯闻情缘:且把明月来相照

    【加读者群174452691敲门砖文中任意角色】这是一段无厘头的爱情喜剧。也是一段啼笑皆非的绯闻情缘。更是一段不得不说的萝莉和大叔之间的那点儿事。当某幼师遇见昔日心仪的教授,是该坐等那人一点一点接近还是该主动出击掀起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腥风血雨?当全世界的人都以为他们两个在一起,那么,老师,咱俩就假戏真做呗?你要相信,人生没有偶然,所有的巧合都是命中注定。当杜小桐遇见邵清明,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简介无能君飘过……【注:绝不弃坑,风格偏于暖萌,另著《雕镂的时光》全本免费,微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下堂夫君闪远点(全本)

    下堂夫君闪远点(全本)

    小鹿新文来袭:《凤凌九州:王妃独步天下》。求收藏:https://m.pgsk.com/book/7730675504009001#Catalog*她是现代特工女警,一朝穿越成人见人骂的弃妃。世人皆传,相府二千金代替姐姐嫁入三皇府。圣上下旨,三年无所出,便会被休!府里王爷讨厌嫌弃,侧妃处处陷害,贴身丫环背叛,她淡然一笑。从今后,不再是那个世人所传软弱无能的女人,你有偷梁换柱计,我有瞒天过海招;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当王爷回心转意,她却一脚踢开,好马不吃回头草为救他爱的侧妃,她奉出心头之血,而他后来才发现,他所奉在手中的宝贝侧妃原来是……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后悔与思念。。。****简略小版本文文精彩连环,有阴谋,有搞笑,有真情,有女强。亲们收/藏起来,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女强一路到底,虐虐更健康!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掩护

    掩护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