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28

第28章 德奥指挥学派的巨人们(5)

舒里希特生于但泽,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在距他出生还有三周时去世了。母亲是一位宗教歌唱家,一个人把他带大。他的童年是在音乐的环抱中度过的。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夏天的每个周末,家人会在野餐后演唱巴赫、亨德尔的合唱作品。舒里希特十一岁就开始作曲;母亲带他移居柏林,后来又去了威斯巴登,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二十岁时,舒里希特获得了美因茨市立歌剧院助理指挥的职位,并在两年后获得奖学金,赴柏林跟随洪佩尔丁克学习作曲;后来又去莱比锡师从马克思·雷格。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自己的作品。不过指挥这一职业一直吸引着他,他在德国旅行时观看了许多大师的排练和演出,尼基什、魏因加特纳、莫特尔、汉斯·李希特、卡尔·穆克和马勒都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1911年,舒里希特被任命为威斯巴登的音乐总监,并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待到1944年。在那里,他组织了重要的现代音乐节,上演雷格、勋伯格、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的作品。他经常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演出屡获成功,最终在1938年获得了威尔海尔米娜女王颁发的奥朗热—拿骚勋章(Oranje—Nassau);同时他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以及荷兰的舍维宁根夏季音乐节的音乐会也令人难忘。二战后期,舒里希特逃亡瑞士,在苏黎世定居。1946年他在重新开幕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指挥。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1956年与克吕依坦率团赴美国举行了为期六周的首次巡回演出,1958年又与乐团举行了欧洲巡演。他还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出,最近Hanssler公司发行了大量当时的录音。舒里希特晚年还经常在柏林、伦敦、马德里和巴黎客席指挥,他最后的音乐会是1965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的演出。

舒里希特在所有的德奥指挥巨人中可以称为“温和的巨人”,他的录音显示出流畅、温和的音乐特点。在早期Polydor时代,舒里希特最重要的是录制的一些贝多芬和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最成功的是1941年与柏林爱乐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和1943年录制的第六交响曲,音质达到了那个年代的最高水准,其中第三交响曲还被收录在DG出版的“贝多芬全集”第二十集“历史录音”中。舒里希特的特点和其他指挥不同,年纪越大他的速度越快,早期的演释反倒非常稳健。“英雄”和“田园”的录音与后来的版本相比,处理上力度对比不大,采用比较中庸的手法,强调清晰的脉络,反而显得没有什么特点;这也是很多指挥家的共性。1937年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音质明显要差一些,但很有力度,风格纯正。舒里希特还是最早成功录制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指挥家,三十年代后期录制的第七和第九交响曲都非常成功。

虽然弗利德和霍伦斯坦在更早就录制了布鲁克纳的“第七”,但水准都无法与舒里希特的相比。从录音质量上来说,三十年代后期的电气录音已经有很好的效果,舒里希特的诠释细腻精致,速度把握准确合理,逻辑性很强。他突出了布鲁克纳交响曲管风琴般的音响效果和连贯绵长的旋律线条。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演释得特别具有悲剧色彩,柏林爱乐乐团发挥出深沉、崇高而超然的音色。第九交响曲并不像富特文格勒在战时处理的那样激烈澎湃,而是突出了布鲁克纳“庄严、神秘”的意图,也是他留下的五个版本中最好的一个。

尽管舒里希特一直指挥到八十五岁高龄,但与同时代的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相比,他的商业录音数量较少。他对采用新技术以保留自己的录音档案似乎兴趣不大,很多LP时代的录音并没有被转制成CD。他在Decca公司的录音一共有五张CD,主要包括他最擅长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德奥经典曲目。最精彩的录音是几首门德尔松的管弦乐作品——《芬格尔山洞》《平静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鲁西娜传奇》《吕伊·布拉斯》,舒里希特的贵族气质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表露无遗,敏感、细腻使他成为门德尔松的演释权威。舒曼的第二、第三交响曲同样也是舒里希特最值得一听的录音,能把舒曼纷繁复杂的结构整理清楚绝非易事,舒里希特精确客观的演释明显改善了舒曼交响曲配器过分浑厚和缺乏色彩变化的缺陷。几首贝多芬交响曲与后来EMI的全集相比略显温和,但录音效果不佳,比较粗糙。

舒里希特于1956年在法国里昂音乐节上指挥了全套贝多芬交响曲的音乐会,于是法国EMI公司邀请他在1957年至1958年把这套经典曲目录制成唱片并发行了LP,这是历史上最早的贝多芬全套交响曲LP之一,也是第一套完全以现代风格诠释而又极富个性的完整贝多芬交响曲,你会惊讶地发现很多处理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加德纳的版本相差无几。令人不解的是EMI公司没有使用立体声技术,而几乎同时录制的克吕依坦版本(与柏林爱乐乐团)就用了立体声。即便是效果最好的单声道录音,在音场宽度、音色还原和动态上,还是要逊于立体声录音的。舒里希特在这个版本中指挥的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音乐协会管弦乐团”历史悠久,成立于1828年,由于财政困难,1967年由巴黎政府与另一个“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进行了合并重整,成为“巴黎管弦乐团”。与克吕依坦松弛、自由的演释相比,舒里希特的诠释格外紧凑,令人联想起托斯卡尼尼斩钉截铁般的风格,所有的线条都非常硬朗。尤其在定音鼓色彩的处理上很有现代古乐的干脆风格,这一点在第七和第九交响曲中尤其明显;偏快的速度也和古乐器组成的乐团相近,甚至比他早先录制的速度还要快。听听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三声中部的速度是多么活跃,这是同时代的录音中不可想象的。

战后,舒里希特的布鲁克纳录音版本甚多。EMI发行的六十年代舒里希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的布鲁克纳第八、第九交响曲尽管也比较出色,但他和富特文格勒一样,在录音室中似乎没有现场演出那么放得开,这个演释对于布鲁克纳的风格来说似乎过于轻巧流畅了。1963年的维也纳现场虽然同样迅速,但表达得更加自然,Altus的转录也非常罕见。Hanssler最近挖掘的他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乐团的现场录音时间更早,布鲁克纳第八、第九交响曲分别录制于1954年和1951年,音响效果很有现场感,新成立的乐团已经得到了富特文格勒等众多大师的指导,实力不俗;但铜管声部还是出了一些问题。舒里希特与这个乐团的合作一直持续到去世之前。舒里希特最佳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的录音是1955年10月24日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出。这个录音比以上提到的两个版本都更为深沉阴郁,节奏更宽广,不紧不慢;第一乐章细节交待得极为清晰,凝固的节奏特别具有建筑感;谐谑曲乐章活跃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慢乐章在力度的处理上幅度很大,脚步缓慢,感人至深;终曲则制造出异常辉煌的音响。这也是舒里希特最完美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录音。Tahra的套装还包括了舒伯特第八交响曲和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都可以列入舒里希特最佳录音的行列。

录音师弗雷德里希·施纳普功不可没,他也是富特文格勒战时录音和许多德国著名录音的操刀者。舒里希特指挥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战后录音是1956年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在法国波尔多音乐节上的音乐会,延续了他三十年代的高水准,速度上比以前的版本更流畅,音响效果在他这个曲目的六个录音版本中也是最佳的。

舒里希特最后的精彩录音包括1964年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现场和1965年12月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立体声录音效果为我们展现了大师最出色的音响,八十五岁的高龄丝毫未显老态。对于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他使用了1890年有删节的版本,这是老一辈指挥家(比如克纳佩茨布什)的通常选择。一年多后,这位受人敬仰的大师在瑞士家中去世。

二十世纪上半叶,当现代派主导乐坛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也同时存在着浪漫派的回潮,钢琴家中有鲁宾斯坦和霍洛维茨,而指挥家中则有富特文格勒和汉斯·克纳佩茨布什(HansKnappertsbusch,1888—1965)。相比之下,克纳佩茨布什更凸显浪漫主义的特点,他对作品的处理通常不按照乐谱,而是根据老一辈大师留下来的“传统”来演释。在乐谱的版本选择上,他也固执地选择错误较多的老版本,尤其在布鲁克纳演出版本的选择上,他坚持用年轻时学到的版本。克纳佩茨布什还有一个出名的特点——不爱排练,在这一点上,很受团员们的爱戴(他的朋友们称他为Knappi)。他的标准“游戏”之一就是在排练前对团员们说:“先生们,你们知道这部作品,我也知道,那么,今晚见!”这就是排练的全部!因此他的演出时常得到“邋邋遢遢”的批评,但神奇的是,即使是克纳佩茨布什平常的演出也能让听众感到激动。

克纳佩茨布什生于埃尔伯费尔德,这个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1578年。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是酒厂主,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二。从高中开始,克纳佩茨布什就在家乡的赌场里指挥学生乐团,但他的父亲不同意他学音乐,因此他首先在波恩大学的哲学院注册,直到1909年才进入科隆音乐学院,跟随斯坦因巴赫学习指挥。他最早的职业经验来自于鲁尔的米尔海姆和经营困难的波鸿小剧院;更重要的经历是1909年至1912年的几个夏天,在拜罗伊特当齐格弗里德·瓦格纳和汉斯·李希特的助手。他从1911年开始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1913年在家乡埃尔伯费尔德获得剧院指导的职位,并在那里一直待到一战结束;1918年至1919年在莱比锡市立歌剧院工作;1919年至1922年在德绍工作;1922年接替瓦尔特,担任慕尼黑国家歌剧院和乐团的音乐总监。在慕尼黑期间,克纳指挥了许多新歌剧的首演。他指挥的慕尼黑国家交响乐团在当时能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分庭抗礼。

由于他拒绝加入**党,1936年遭到解雇,替代他的是克莱门斯·克劳斯。不过1937年比彻姆邀请克纳在科汶特花园歌剧院指挥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大受欢迎;之后他又去了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指挥。他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关系也很紧密,1940年至1944年经常率领柏林爱乐在欧洲举行巡回演出。战后,克纳佩茨布什成了瓦格纳歌剧权威演释者,从1951年开始到1964年,他都作为自卡尔·穆克以来最重要的指挥在拜罗伊特工作(除了1953年)。尤其是歌剧《帕西法尔》,他一共留下了十三个拜罗伊特的现场录音;《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也是他经常指挥的剧目。在战后指挥乐团方面,他与舒里希特一样,也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有着紧密联系的指挥巨人之一。此外他还经常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不莱梅爱乐乐团和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

同类推荐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中国音乐发展音乐杂谈极其古老的艺术——音乐人类的历史,据最近的研究,已有数百万年。我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距今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衍。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人类创造了今天我们享有的灿烂文明,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热门推荐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为何偏偏遇见你

    为何偏偏遇见你

    十四年前,白夭夭推了祝融一下,祝融摔了个四脚朝天,立下长大后报仇的誓言。十二年前,祝融略施小计,白夭夭从年轻有为的人民教师变成乖乖活的家政人员。十年前,祝融终于发现白夭夭生得颇为美貌,于是捣蛋鬼的坏心眼顿生。白夭夭瞬间警惕起来,默默做好了敌来我逃的长期游击战准备。当傲娇女惹上病娇男,名为折腾的命运之轮开始火速运转。误会、折磨,弃如敝屣,误会解除。再爱,更爱,纠缠不休,彼此折磨。其实,他不过欺负她两年,可最终他竟被她欺负了十年。当他以为幸福来临,那朵记仇的桃花居然毫不犹豫地飞走了……"
  • 独占帝心

    独占帝心

    一张床上同寝共眠,早早的就被红线绑在一起了,还指望能撇下我?就是百年后你我化了鬼,棺材不得紧紧挨在一起?他日儿孙们翻看族谱,你也都是跟我一个姓的清翎,我们是夫妻。是要相守一世的夫妻。,你说夫妻是什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御仙御使

    御仙御使

    一把父亲留下来的宝剑,引领他走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成仙?成神?什么是最高的境界?什么又是最终的目标?御人?御仙?究竟是谁被谁驾御?未知的世界,苍茫的天地,小小少年必将要在这个世界中,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且看小小少年如何在修真界中成为一代宗师!
  •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请认真阅读这本书!
  • 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夕阳芳草》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一部。本书描述清军、农民起义军虎视眈眈,内部党争不断,大厦将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挣扎。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面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全景。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军威逼山海关。而在大后方南京,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在党争中失利的前礼部右侍郎、东林党前领袖钱谦益与宠妾柳如是商议,为了复官,谋划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利益交换,答应利用其影响力说服多数复社成员在虎丘大会上做出公议,支持阉党余孽阮大铖出山。同时,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襄为了将父亲调离前线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