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24

第24章 德奥指挥学派的巨人们(1)

指挥作为音乐的诠释者在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在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指挥的责任就是打拍子。在职业指挥家出现以前,最早的乐团指挥这个权力并不是集中在一人身上,而是由首席和坐在键盘乐器旁的“指挥”分享,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初。当然在演出大型歌剧或管弦乐作品时只能由一个人来发号施令,这个人一般由作曲家亲自担任。从蒙特威尔第开始,维瓦尔第、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都指挥乐团演奏过自己的作品,尽管他们中间有些人并不是优秀的指挥家。

德国学派的第一位完美的指挥家是门德尔松。历史上最著名的记载是1829年3月11日他指挥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当然是根据当时的审美标准来演释的。在他之后,瓦格纳将指挥艺术推向了高潮。他上承韦伯、门德尔松的传统,向下则发展了德奥指挥学派的庞大势力。李斯特和彪罗都是瓦格纳指挥学派中的伟人,而更为重要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拜罗伊特出现的汉斯·李希特、赫尔曼·莱维和费利克斯·莫特尔三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指挥巨人,他们都不是作曲家,从而使指挥这一领域更加职业化。以瓦格纳为首的浪漫学派始终保持着对音乐诠释的主观态度,在风格上也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本来瓦格纳的音乐就是富于变化、注重乐句线条而不受小节线限制的。

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指挥家是尼基什(见“早期录音的先驱”一章)。

尽管他出生在浪漫主义时期,但他对音乐的诠释与今天相差无几。更为现代的指挥家随即涌现出来,穆克、魏因加特纳都以完全理性地直译作品而著称,当然也不乏像富特文格勒那样的浪漫主义者和克纳佩茨布什般的老派指挥家。

现代管弦乐团的发展也有着相当长的历程。在最早的乐团里,弦乐器的比重和今天相比要小得多;直到十八世纪的乐团中,木管乐器的音量还是远比弦乐器大,当时乐团中的小提琴数量只有八把左右,却拥有大量木管乐器。在现代调性木管和铜管乐器发明之前,古乐器的音准也是困扰乐团的一大因素。随着弦乐器(尤其是小提琴)的现代化改造,在乐团中数量大大增加,带阀键的管乐器也逐渐解决了音准问题。到贝多芬去世后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管弦乐团已经具备了现代的形式。

在德国和奥地利,乐团水平提高得非常快,其中水平最高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于1842年成立,不但作为职业的歌剧院乐团举世瞩目,而且也广泛演出交响乐;成立于1887年的柏林爱乐乐团则是最职业化的交响乐团。

早期重要的录音大部分都是声乐,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在1900年前后也开始录制唱片。而指挥家和乐团的录音要复杂得多,1925年电气录音发明之前,大部分乐队录音都是大幅缩编后才能录制的。第一位完整录制交响曲的指挥家尼基什的那个1913年“命运”的录音并不能说明当时柏林爱乐乐团的真正音色;到1926年富特文格勒再次录制这部作品时仍然没有大的提高。即便如此,唱片公司还是为许多指挥家和乐团录制了交响乐,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电气录音发明以后,交响乐的录音水平才有了质的提高,1928年前后的一些录音,质量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水准。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本章中的指挥巨人们大多数不但指挥交响乐,也指挥歌剧,但他们的歌剧录音将在后续的歌剧章节中介绍。

早期现代派

拜罗伊特第一代指挥三杰——李希特、莫特尔和莱维并没有留下特别有价值的东西,而作为第二代核心指挥家,卡尔·穆克(KarlMuck,1859—1940)的录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令人满意,尤其是他留下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帕西法尔》录音。

穆克生于德国的达姆施塔特,从小学钢琴,十一岁就举行了钢琴和室内乐的首次演出。1880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在莱比锡,他举行了首次正式演出,曲目是沙尔文卡第一协奏曲,指挥是尼基什。他的指挥生涯进展得并不快,从歌剧院起步,第一个重要职位是布拉格歌剧院的首席指挥。1892年穆克在拜罗伊特担任助理,同时还指挥柏林歌剧院。1901年起,他在拜罗伊特指挥,先是《帕西法尔》,然后是《罗恩格林》(1909)和《纽伦堡的名歌手》(1925)。他是克纳佩茨布什之前最有名的《帕西法尔》演释专家。穆克从1906年起还指挥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但在一战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他被认为是间谍而遭到六个月监禁。回到德国后,他主要在汉堡任职直到1932年,并在1924年重新开幕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指挥《帕西法尔》。1930年随着齐格弗里德·瓦格纳的去世,穆克也离开了拜罗伊特。

穆克留下的管弦乐作品录音主要是瓦格纳乐剧的前奏曲和管弦乐片段,APR、Arbiter、Naxos都有发行,在曲目上有微小的差异。APR转录了1927年至1929年HMV的电气录音,包括《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唐豪瑟》和《罗恩格林》第三幕的前奏曲,以及《众神的黄昏》中的“齐格弗里德莱茵之旅”与“葬礼音乐”。录音质量非常好。瓦格纳本人的指挥风格和他的音乐一样都是极尽浪漫的,注重的是乐句的线条而非小节线所划定的死板节奏,他的学派中重要的指挥家们也都是这一风格的继承者。而穆克的风格则比较理性。

他的诠释细腻而富有逻辑性;节奏严谨,几乎没有速度波动;忠实于乐谱,是完全的现代风格。他采用中庸的速度,永远都不会过快,但有时会比通常的速度慢一些。

乐团在他的棒下有着非常均衡的音响,无论多复杂的线条都让人觉得历历在目。

乐团隶属于老牌的柏林国家歌剧院,这家始建于1741年的宫廷剧院在1742年首演了卡尔·海因里希·格劳恩的歌剧《凯撒与克莱奥帕特拉》。韦伯的《自由射手》也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于1821年在这里首演。门德尔松、斯蓬蒂尼都指挥过这个乐团演出交响乐。在二十世纪早期,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乐团的指挥除了穆克外,还包括魏因加特纳、理查·施特劳斯和莱奥·布列什。

费利克斯·魏因加特纳(FelixWeingartner,1863—1942)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风格过渡的重要人物,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为贝多芬全部交响曲进行商业录音的指挥家。他虽然生在浪漫主义时期,又是李斯特的弟子(既是钢琴学生,又是指挥学生),但他却与李斯特—彪罗系统分道扬镳,成了一位现代学派的典型代表。虽然他努力创作,却始终未能成为公认的作曲家。他作为指挥家,足迹遍及欧洲,其间获得的最重要的职位是1919年至1927年出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总监。同时,在法国和英国的客座指挥活动也非常频繁。魏因加特纳在指挥歌剧方面始终未能得心应手。1908年他接替马勒出任维也纳皇家歌剧院的指挥,但与乐手和歌手们的关系紧张。尽管如此,他还是指挥了1909年的《埃莱克特拉》的首演,以及1910年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与《托斯卡》。1911年离开维也纳后他去了汉堡,1919年又回到维也纳指挥爱乐乐团,1927年至1933年又到纽约、波士顿指挥,1935年至1936年他最后一次回到维也纳歌剧院。

作为一位出生于1863年的指挥家,魏因加特纳的录音可以说相当多。日本的Shinseido公司发行的全集多达二十四张CD,不过该公司的唱片都是限量发行,很难在市面上找到。魏因加特纳最著名的录音莫过于贝多芬全套交响曲,而且有几首还多次录制,比如“命运”录制了三次(分别是1924年、1927年和1932年);第七、第八交响曲都录制过两次,1936年的著名录音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而1923年和1927年的录音则分别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合唱”交响曲除了1935年的录音外,还有一个1926年的英文版,十分罕见。三十年代的录音,Naxos的转录有比较好的效果,略逊于Preiser,但很容易买到。魏因加特纳著有《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那是一本完全体现他对贝多芬交响曲诠释的理性注解,从各个细节说明了对贝多芬交响曲的理解,以及在演奏中会遇到的问题,甚至包括第九交响曲中合唱团应该在什么时候上场,独唱演员应该如何准备等等。通过唱片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在熟悉的领域里发挥了极高的水准。在诠释上,魏因加特纳完全是现代派,很少有速度上的波动,每个声部都清晰可闻,有着最佳的均衡感。他的速度适中,毫不拖泥带水;永远温文尔雅(你几乎不可能听到定音鼓的轰鸣),但在一些需要更大爆发力的地方就会令人略感不足。

除了贝多芬的交响曲,魏因加特纳还录制了三重协奏曲和由他改编的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这都是历史上的首次录音。而且这个管弦乐版的“汉马克拉维亚”录制于1930年,比任何钢琴版本都要早!魏因加特纳的诠释透着纯正的维也纳古典风格。1937年录制的三重协奏曲,独奏家们都是当时的重量级人物:

俄裔阿根廷小提琴家奥德诺波索夫时年二十三岁,是卡尔·弗莱什的弟子,刚获得布鲁塞尔比赛的第二名,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大提琴家奥柏生于维也纳,是柯利希四重奏团的大提琴家;钢琴家莫拉雷斯则是著名钢琴家绍尔的妻子。“汉马克拉维亚”的管弦乐版初听很不习惯,好处是不同的乐器将线条整理得更为清晰可辨,缺点是失去了用钢琴演奏时的紧张度和应有的张力,尤其是第三乐章用乐团来演奏完全失去了钢琴那种空灵的效果;当然现在也很少有乐团演奏这个版本了。

1989年Pearl公司首次把这个协奏曲录音以CD发行,音质非常完美。

勃拉姆斯全套交响曲录制于1938年至1940年间,地点在伦敦,演奏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952年托斯卡尼尼在伦敦的现场录音。这些录音听起来丝毫不像是一位老人指挥的,充满了活力,渐慢和厚重与这个演释都不沾边,总的来说速度偏快、节奏稳定、条理清楚,突强的和弦听起来像刀切似的,毫无夸张的表情,没有过分的效果。他首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维也纳的演出(1896年)就包括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除了德奥作品,魏因加特纳还是一位法国专家,尤其是柏辽兹的作品。《幻想交响曲》录制于声学录音时代的1925年,他的演释清新自然,层次清晰。以他那种细腻理性的诠释风格,能够成为法国音乐的出色诠释者是一点也不奇怪的。Shinseido的转录充分挖掘了录音的优点,效果基本可以接受。

德奥学派在十九世纪末有两位大指挥家同时又是大作曲家,一位是马勒,他在生前甚至被认为是职业指挥家,而作曲只是他的副业,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录音。

另一位就是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1864—1949)。他早年受彪罗的影响,但很快就转向穆克的传统——反浪漫主义,避免情感的泛滥。在留存不多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理查指挥时动作很小,而且还时不时瞄一眼手表,根本不投入任何感情。

作为指挥家的理查首次登上指挥台是在1884年,指挥彪罗麾下的曼宁根管弦乐团;之后在慕尼黑歌剧院担任第三号指挥,在魏玛任教堂乐长,在拜罗伊特当助理指挥。他还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柏林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都大受欢迎。理查·施特劳斯除了大量指挥自己的作品,对于格鲁克、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的作品也很有贡献。

与那些年纪越大、指挥速度越慢的浪漫派大师不同,理查·施特劳斯的速度始终很快,他在1926年和1928年分别录制的贝多芬第七和第五交响曲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时正值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各大唱片公司都想向这位伟人表示敬意,Polydor也不例外。他们计划发行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柏林爱乐乐团和柏林国家歌剧院分享了这个计划,指挥则由当时最伟大的人物——汉斯·普费茨纳(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理查·施特劳斯(第五、第七)、奥斯卡·弗里德(第九)和埃里希·克莱伯(第二)来担任。这项计划一直到1933年才完成。理查的演释用“极其现代”来表示一点也不过分,不但快板乐章速度很快,连慢板都比一般的要快。如果能由当今的一流录音技术来录制的话,你八成会觉得这是阿巴多在二十一世纪的录音。

第七交响曲由于是声学录音,效果不佳,末乐章还作了大幅删节,仅有四分二十七秒,正好可以放在一面78转唱片里。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录音比“第七”只晚了两年,但那是电气录音,效果就好得多,不仅乐器的音质更好,而且还有良好的空间感。

那个时代的柏林国家歌剧院还没有现代乐团的合奏水平,而理查的排练也并不是非常卖力,因此难免有些不整齐的地方;但演奏毫不拖沓,动力十足。理查在速度上的变化极小,没有那个时代的指挥惯用的渐慢、延长或停顿,而且各个段落的比例完美而均衡。这样干脆利索的演释风格出现在那个时代是相当惊人且具有革命性的。

除了贝多芬交响曲以外,Preiser公司还收录了1928年理查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和柏林国家歌剧院乐团录制的一些歌剧序曲,包括格鲁克的《伊菲姬尼在奥利德》,莫扎特的《魔笛》,韦伯的《尤里安特》,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科奈利乌斯的《巴格达的理发师》,以及他自己的两部管弦乐作品——《七面纱之舞》和《蒂尔的恶作剧》,都是非常精彩的录音,客观、准确,层次清晰。《魔笛》序曲的速度完全不逊于今天的任何古乐团。他对瓦格纳序曲的演释速度变化很有说服力,造成了音乐的流动和恰如其分的色彩对比,在今天是很难听到这么富有个性的演释的。有意思的是他还使用《爱之死》的素材,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前奏曲加上了结尾。

理查·施特劳斯指挥自己的交响乐作品当然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很幸运的是他留下了很多这样的录音,多数都是Polydor发行的。这些录音包括二十年代与柏林国立歌剧院录制的《蒂尔的恶作剧》《唐璜》《七面纱之舞》,1941年在慕尼黑与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录制的交响诗《英雄的生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和《玫瑰骑士》中的圆舞曲。1944年在理查·施特劳斯八十寿辰之际,他又系统地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了自己的交响诗,除了上面提到的重新录了一遍以外,还包括非常重要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资产阶级绅士》组曲、《死与净化》和《家庭交响曲》,录音质量非常好。很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自己创作的完整歌剧录音。理查完全用精确的速度指挥自己的作品,在他的手里,这些复杂的交响音诗是如此的轻盈曼妙,展现出清晰的结构脉络。他曾在1922年写过题为《给一位年轻指挥的十条金规》的文章,其中有一条是“指挥《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的时候请把它们当成门德尔松的作品——童话音乐”。这也适用于他的交响诗。《英雄的生涯》在他的棒下听起来绝对没有像某些现代指挥那样厚重和冗长,而是流畅、色彩斑斓、结构清晰,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细腻;《玫瑰骑士》也充满了华丽的色调,趣味盎然。1941年的录音由Dutton公司转录,1944年的录音由Preiser公司发行的三张CD收录,转录质量都很高。

同类推荐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热门推荐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深宫怨伶

    深宫怨伶

    瑞喜进宫了,封为美人。一朝宫墙内,只盼君王怜,可惜两年过去,皇上却从来没有召她侍寝。不过瑞喜并不着急,因为她的玉女神功还没有练成,不足以在床第间杀了那个君王。选秀女就像抢银行,收益很大,但后患无穷。深宫女子,一旦卷入尔虞我诈,想抽身就是南柯一梦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棹歌

    棹歌

    南宋乱世,洞庭湖畔,我愿一生做个泛舟的船女,然而命运却让我手持利刃,刺向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家仇,国恨,如何取舍,硝烟燃,鹿逐中原,天下英雄纷纷起。渔舟荡,璧叶莲田,棹歌一曲离人影。
  • 花楼公主

    花楼公主

    彼时,他是名扬天下的第一堡堡主,我是他新娶进门的公主妻子,我们未曾谋面!彼时,他是实力非凡的商贾大佬,我是名扬天下的青楼之主,我们兄弟相称!彼时,他是男人,我是女人,我们之间有了名为爱情的东西!此时,他是驸马,我是公主,花烛夜后,我们争吵了,我决定休夫!此时,他是俊美潇洒的武林高手,我是身心疲惫的逍遥公主,他是我的保护者!此时,他是武林盟主,我是藏日山庄新庄主,我想死在他手上我会开心!……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细水长流,争吵过、逃避过、离开过、分手过,我们之间是该魂梦不相依,但愿两相忘,亦或者是魂梦两相依,相忘亦何妨!若说无缘,缘何相聚!若说有缘,缘尽何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慕家雪然

    慕家雪然

    -女主貌弱实强,理智果敢,不喜争斗,无惧欺凌--男主英俊潇洒,身心干净,专宠疼爱,宠溺无极-------------------------她叫慕雪然,是知名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材生。小小的个子,样貌也普通,又见过了太多感情上的纠葛,决心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业和事业里,以后做一个好医生,救死扶伤,造福众生。她叫云盼秋,是云国战神景亲王家的郡主。继承了母亲的姿色,但为人粗鄙庸俗,本是髫年芳龄,已声名狼藉。当她被追杀致死,她的父亲,不闻不问。当朝太子,恨不能手刃仇人。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朝穿越,一晃数载。两条完全不同的命运轨,合二为一。云盼秋有绝色美貌,曼妙身姿。慕雪然有聪慧温婉,独立坚强。这样的她,重新回到让自己声名狼藉的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样子的事情呢?风靡云国的剑客,剑影门的未来门主,为她放下了多年的仇恨,默默守护,只求一生厮守……淡然不争的王爷,对她顾忌猜疑,却在不知不觉中,失了自己的心,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她出意外……妖孽魅惑的庄主,机缘巧合之下的相遇,收获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也险些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神秘邪教的主人,对她一片痴心,只为她的红颜一笑,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富甲一方的商贾,游戏人间,心无所定,却只因为她救他那一刻的惊鸿一瞥,一颗心彻底栓在了她的身上……无赖懒散的师侄,总是针锋相对,嘲笑她遍地桃花,可是什么时候,自己也变成了那其中一朵呢……还有……------------------------有矛盾,有冲突,有误会,有纠结,有挣扎。请各位看官耐心看文,体验一位不太寻常的女主,如何获得如此之多的极品桃花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多彩的乡村

    多彩的乡村

    这是一幅九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村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主人公赵国强即是当今的乡村英雄,他不畏权势,不谋私利,勇于冲破重重阻力,冲破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终于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小说现实感极强,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