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500000018

第18章 陈鹤琴与家庭教育(1)

陈鹤琴(1892—1982)

对孩子的教育要积极暗示,不要消极命令。

不要用坏习惯代替坏习惯。

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

陈鹤琴,189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由于父亲早逝,他读完私塾便失学了。后来在姐夫资助下,他考入杭州蕙兰学堂和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进入圣约翰大学不久,他又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年从清华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入霍普金斯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硕士学位。1919年,他本来要攻读博士学位,遇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前来招聘人才,便回国担任教授。不久,东南大学成立,他担任教授兼教务主任,致力于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研究。1920年底,他以刚刚出生的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记录了儿子的成长过程。在此基础上,他写出《家庭教育》

一书,提出儿童教育的101条原则和方法,成为现代中国儿童教育的开山之作。1923年,他创办南京鼓楼幼儿园,开创中国幼儿实验教育之先河。

1927年,他与陶行知发起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并担任该会会刊《儿童教育》主编。陶行知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他担任第二院院长,致力于乡村幼稚教育工作者的培养。1928—1939年,他还担任过中华儿童教育社主任、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委员会委员、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并创办多所中小学和幼稚园。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在江西泰和创办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担任《活教育》主编。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鹤琴回到上海,担任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负责接管外国人所办的中小学,并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1946 年,他兼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提倡“活教育”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1982年去世,享年90岁。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我的半生》《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等。

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 不知什么是好, 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因此,儿童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发展、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的好坏有直接关系。陈鹤琴认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因此做父母的不仅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还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专门知识。此外,他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孩子一块儿做游戏,这样可以增加父子之间的感情和交流,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鹤琴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当今社会,由于教育改革长期滞后,社会竞争激烈无序,致使家庭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和扭曲。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所谓“前途”,为了让孩子在残酷的竞争中“出人头地”,只好采取一系列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因此,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提出的原则和方法,应该是对每一个家长最好的指导和规劝。

一 儿童心理的七个特点

孩子的出生,对于父母来说是最幸福、最激动的时刻。与此同时,初生的婴儿也给父母摆出一个又一个难题。因此,陈鹤琴在《家庭教育》自序》的开头就感叹地说:“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生病的,为什么变得这样瘦弱的!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由一个活泼的小孩子竟变为暮气沉沉的老少年!”这显然是陈鹤琴初为人父的切身感受和肺腑之言。

陈鹤琴还说,小孩子不但难养,而且也“难教得很!有时候,他非常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上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有时候,他要出去玩玩,你不晓得给他出去玩好呢,还是禁止他好!有时候,他要唱唱歌,你不晓得怎样教他唱,怎样教他学!有时候,他要认识字,画画图,你不晓得怎样教他识字,怎样教他画图。”仔细想想,如果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基本特征,不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做父母的又怎样解决这一个又一个难题呢?何况,教育孩子属于“一次性消费”,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利影响。

为此,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首先列举了儿童心理的七个特点。

第一,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据陈鹤琴观察,两三个月的婴儿躺在床上动手动脚,五六个月会把抓住的东西往嘴里放,其实是在“独自玩耍”。会爬会走之后,他们的动作就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像他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但是他们却能乐此不疲。到了三四岁,他们就会把椅子当花桥,拿木棒当刀枪。到了八九岁,他们会喜欢玩各种竞争的游戏。这说明“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但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咏叹和“玩物丧志”的训诫。因此,时到今日,家长、老师和相关部门都非常担心孩子会沉溺于游戏之中。于是,他们总是过早地、挖空心思地为孩子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内容,企图把孩子从游戏中“挽救”出来。这样做的结果,说轻点,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说重了,是在剥夺他们生命的权利。

其实,孩子们之所以沉溺于某种游戏,是因为家长或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陈鹤琴认为,家长不仅应该为小孩子准备良好的设备,还要帮他们寻找适宜的伴侣。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利。

第二,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陈鹤琴说,小孩子一岁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比如学鸡啼羊叫,学大人洗脸。到两岁时就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三四岁时模仿能力会有长足进步,“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正因为如此,如果家长的举止粗鄙,孩子就不会懂得文雅;家长言语粗俗,孩子也会脏话连篇。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第三,小孩子是好奇的。

陈鹤琴发现,婴儿在五六个月的时候,一听见声音就会转头寻找,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这是好奇的最初表现。到了四五岁时,随着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孩子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个五岁的孩子会把园子里的萝卜挖出来,看看它怎样生长,或者把一钟表拆开,看看它为什么会响。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好不好呢?有什么用呢?这正是陈鹤琴想要回答的问题。为此,他在引用柏拉图“好奇者,知识之门”的名言后告诉大家,小孩子如果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

我曾经在《缺乏好奇心,科学没希望》一文中介绍说,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任鸿隽曾经指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有一种“求智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动力,也是科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他还说,人类的好奇心是一种既不可勉强又不能压抑的天性。有了这种天性,人们才会对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包括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山川河流、鸟语花香等产生好奇,并萌发探索其奥秘的欲望。所谓科学,就是人们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系统的知识。可见,陈鹤琴说“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是有道理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支持、鼓励孩子稚嫩的好奇心,千万不要让它受到任何伤害。

第四,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

许多孩子都喜欢玩沙土,并且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观察,陈鹤琴发现孩子在玩沙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成功的感觉。我想,孩子们喜欢玩水,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有一次,他儿子一鸣在院子里用小木块搭了一座房子。他看到这座似是而非的房子,“就极力地称赞他,而且叫他再去搭。”这对孩子是很好的引导,因此陈鹤琴说:“小孩子是很喜欢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欢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觉得很有趣,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们做各种事情。”紧接着他还告诫人们:“不过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相反,如果所做的事情不太难,小孩子就因为能够胜任而有成就感。有了成就,他就会高兴,就会有自信。有了自信,就越容易成功。这样一来,就会在“做事—成功—自信”上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

但是许多人却好像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思想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越来越深,许多幼儿园还开办“学前班”,提前讲授小学课程。这不仅过早剥夺了孩子们游戏的权利,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这是许多孩子会厌学的根本原因。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听人说中国的教育水平比美国高,他们的证据是我们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比美国孩子掌握的知识多。其实这是我们的短处而不是长处。因为我们不懂得“小孩子喜欢成功”这个最基本的道理。

第五, 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陈鹤琴说, 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这是普遍现象。有一次, 儿子一鸣在摇篮里哭个不停,东西不吃,玩具不要。后来抱他出门,看到外面的景象,他马上破啼为笑。当时,陈先生在家里还办了一个幼稚园,每逢天气清朗的时候,他就带孩子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他说:“这种郊游对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指出,这种野外生活当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定,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采花、种种树或举行短距离远足,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采集标本或外出旅行。这对于他们增长知识、强健身体、愉悦精神,有很大好处。

但是,许多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究其原因,不是怕孩子太累,就是怕把衣服弄脏,或者怕生病出事,“所以一天到晚,将他们关在屋里,好像囚犯一样。”至于教师,又因为害怕麻烦,不愿多事,也使学生失去与自然界接触的机会。陈鹤琴认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是身体孱弱、知识贫乏、格调单一。因为学问不仅需要从书本中获得,更应该在大自然中学习。书本中获得的是死知识,大自然中得到的却是真本事。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让人们对书本知识产生迷信。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施行,使家长和老师都害怕孩子出事。因此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被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违背儿童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状况,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第六, 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孩子除了喜欢大自然之外,还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陈鹤琴发现,他的儿子出生47天,就表现出” 乐群的心理“。三个月的时候,就喜欢与别人一同玩。

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他得出如下结论:“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理更加强了。……到了十余岁,儿童就喜欢结队成群地游玩了。”如果感到孤独,小孩子还会与想象中的伙伴玩耍。

第七,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

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陈鹤琴在第四点中已经提到。因为孩子喜欢成功,大人就应该称赞,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有好处。所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棍棒出孝子”,则是违背儿童心理特征的。不过,陈鹤琴还提醒人们,称赞孩子的方法不可滥用,否则就会失去效用。在书中他没有讲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想,称赞的滥用,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甚至因此而说谎。

二 教育孩子的十条原则

陈鹤琴认为,初生的孩子比任何一种初生的动物都柔弱,但由于人类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很快会比任何一种动物都强大。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就有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感觉、联念和动作。这里所谓“联念”,就是我们常说的联想。为此,他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现代心理学原理,提出教育孩子的十条基本原则。

第一,要积极暗示,不要消极命令。

有一次,陈先生看到儿子拿着一块破烂的棉絮裹在身上玩。他想,如果自己马上夺过那块棉絮,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或怨恨。因此他对儿子说:“这东西很脏,你想要一块干净的,应该找妈妈去。”听到这话,儿子便跑回房间换了一块干净的毯子继续玩起来。

许多家长在这类问题上可能发生两个错误。一是看到孩子玩脏东西,就迫不及待地夺了过去,甚至责骂一顿。二是当孩子因为玩耍向家长提出某种要求时,往往会遭到家长的拒绝。这都是很糟糕的。前者会引起孩子反感,责骂多了会让孩子养成顽劣的恶习。后者则违背了孩子喜欢游戏的天性,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第二,要积极鼓励,不要消极刺激。

为了说明问题,陈鹤琴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志贞做事稍有不妥,就会遭到母亲的指责。这位母亲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女儿好,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使女儿产生心灰意懒的情绪。二是冰心做事稍有成绩,就会得到母亲的表扬,从而使她进步更大。因此他认为,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许多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做家长的应该寻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要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孩子缺乏判断能力,因此他在模仿时就会好坏不分,良莠难辨。为此,陈鹤琴要求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还要为孩子选择良好的模仿环境。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推荐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据情报显示,卡西欧博士越狱后准备和英国的大毒枭进行一场交易。于是莱恩和卡奇、米娜一起来到了英国,开始了他们的英国冒险之旅。在旅途中他们还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发生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了解英国的地理、历史、名人、古迹、人文、科学和风俗习惯……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妙语连珠

    妙语连珠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推理要在晚餐后

    推理要在晚餐后

    众所周知,福尔摩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因为每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案中有案的案件,经他手之后都会水落石出。在惊呼原来如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能够做到吗?其实,通过侦探思维游戏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效果最为显著。本书所收集的精彩迷人的侦探思维游戏,专门训练你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相信一定能使你在玩乐中越变越聪明。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老婆乖乖,不准离婚!

    老婆乖乖,不准离婚!

    初见,他倒在她家门口,抓住她脚腕。她吓得大叫——鬼啊!他虚弱求救——救我!她把他捡回家,原以为多了个人劳役,结果——你这个白痴,连系鞋带都不会你穿什么鞋啊?!你这个笨蛋,谁让你把垃圾扫得满地都是的?!你这个蠢蛋,谁让你将整包洗衣粉撒进去了?!就算失忆了,也不可能不会穿衣服扣纽扣,分不清盐跟糖,洗碗打破碗,煮饭差点把厨房烧了吧?她很想问他到底会什么?!他面无表情摇头,什么都不会。她就日了,什么不好捡,竟然捡了个生活白痴回来?!当不成主人,却还要当仆人,她要哭了!★☆★但是这个白痴,在她被人欺负的时候,挡在了她的面前,在她生日那天亲自给她煮了一碗长寿面,在她孤独寂寥哭泣的时候,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可后来,她才发现,原来他什么都记得。再见,他是城堡里高高在上的王子,而她,依旧是市井里的灰姑娘。而这一次,尼玛!为什么她还是要当他的仆人?!而且还是贴身的?!不!她才不干!灰姑娘也是有尊严的,不是他说什么她就干什么!不干?他直接将她绑进民政局!光明正大的要她当他的贴身生活助理,简称老婆!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了《楼居》《芸庐纪事》《乡村琐事》《虹桥集》《雪晴》五个子集。文字美如雪晴风景,无处不闪烁着大自然的神性光泽。作者对自然生命跃动的描画可谓不吝笔墨,对画境的描摹和营造给读者带来了最直接的美感。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