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000000020

第20章 爬上妙峰山看“村民自治”

今年北京市组织重开妙峰山庙会,据说规模相当庞大,盛况空前。我虽然基本上算是个闲人,但却未能躬逢其盛,不知道山上的碧霞元君娘娘是不是被重塑了金身,沿途是否还像过去一样有人供应茶水,撒扫道路,但愿明年能赶上。不过,庙会虽然错过,但这消息却让我想起一本书来,此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几个学生同人,书名就叫《妙峰山》。

“五四”过后,中国学界尤其是北大同人发起了一股不轻的民间热,周作人一干人等大肆收集歌谣,顾颉刚和刘半农则忙于民俗调查,连洋气十足的胡适胡博士也练起了白话文学史。而这本《妙峰山》,就是那次民间热煮出来的一锅米饭。这是一本民间调查集,对象就是当时香火尚盛的妙峰山庙会。

北京西北的妙峰山之所以有名,主要是由于它是碧霞元君的驻节地,而碧霞元君差不多要算是北方民间排位第一的女神,跟南方的妈祖齐名。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轻贱妇女,但对于女神却礼拜甚殷,观音、妈祖和碧霞元君等女神(菩萨)座下,总是有太多的香火,大概人们以为女性心肠软,比较好求,而且有求必应。从南到北,凡是类似妙峰山这种有名神名仙驻节的所在,神仙仙气辐射所至的四周地区,总免不了有相应的香会组织,香会说起来似乎只是组织人们上香的,其实则是围绕某一特定庙会组织民间贸易与娱乐的综合性团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传统农村的既存的“社会”的一种变形,用顾颉刚的话来说,就是固定的社会演化成流动的社会。

组织一群农民跋涉几十上百甚至上千里路去赶庙会,即使在今天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须有组织管理才行。《妙峰山》中辑录的香会组织结构,有香首、副香首(有的叫引香都管副都管)、以及主管收会费的催粮都管、管理银钱的司库、负责伙食的饭把(都管),负责交涉的执事、负责车辆的车把(或者车上都管)、负责住宿的司房、担负安全保卫的中军(中军吵子)等等名目。组织之严整,令人咋舌,无怪乎顾颉刚感慨道:“实在有了国家的雏形了!”香会不仅组织严整,而且拥有自己的纪律条文--会规,比如妙峰山一个名为“普兴万缘净道圣会”的香会的会规规定“本把人等不准拥挤喧哗玩戏,亦不准沿路摘取花果。以及食荤饮酒,一概禁止。”如违反会规,则一律“除名不算”。最妙的是,这些纪律规定往往附带理由,比如关于不许饮酒一条,则不厌其烦地说明,由于庙会人多,而且男女混杂,“饮酒不免有乱性妄为,口角淫词等事。”明显带着乡里说教的气息。即使没有会规,香会的权威也是不容置疑的。在实际的进香过程中,所有香众都严格地依令而行,极少有违规犯错者,香首鸣金号众,“众率之如师如长,令如诸父兄。”(《职方典》卷十八,“顺天府风俗考”)这种“率之如师长,令如诸父兄”的组织,却完全出自普通百姓主要是农民之手,甚至连乡绅都较少参与。各地香会留下的碑文和揭贴,大半鄙俚不堪,可以推测参与组织者文化程度不高,如果有一个半个能开笔作文的秀才参与,恐怕也不会弄出这样的文字。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不仅存在着宗族组织、乡绅主导的村社结构,还有比较广泛地含有宗教、信仰、娱乐、互助多种功能的农村“会社”,主要有香会、花会、社戏、社火组织,还有看青会、拳会等半武行的团体,汉语中“社会”一词,原指农村祭祀土地神的所在和团体,传统农村的这些“会社”倒是非常接近中国“社会”的原义。

这类社会组织的最大特色,就是它们几乎是乡民自己发起组织,自行运作的。不仅与官方毫无关系,而且带点官气的乡绅也很少参与,因为这类组织从事的活动,往往要涉及非官方色彩的“淫神”,同时又热衷于“淫戏”,所以大半以儒生自命、具有功名的绅士自然不便公然厕身其间。也可以说,在过去的时代,检验一个地方农村村民自组织能力的强弱,只要看此地有没有这类组织,活动规模的大小与好坏就可以了。虽然这些村社组织一般不参与政治事务,但在乡村权力结构中,实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必要的时候,这些组织的头面人物,由于其组织能力和威信,也有相当的发言权。而在特别的年景,诸如战乱和天灾的危机时刻,也会被自然而然地卷进政治的旋涡之中,参与乡村的防务和救助,与各种涉及自己地区的政治势力发生纠葛。这种乡村农民自发组织的普遍存在,说明了在传统的中国农村,农民具有非常强的自组织能力。

自清末民初以来,虽然国家政权下移的过程没有停止过,国民党政权推行保甲制和乡村自治活动,包括某些地方军阀进行的村制改革,实际上都含有建立和强化乡村行政网络的用意。国家政权的下移和由于乡村公益事业自身的利益驱动,地方精英对于乡村事务的把持,或多或少地侵削了农民的自组织的领域,在某些地区还侵蚀得相当厉害,但乡村的这种互助与娱乐的组织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的推行,倾覆原乡村精英的过程,按道理农民这种自组织体系应该不会受到损伤,反而会因此受益,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当时的土地改革其真实的意义并不止于平分土地,而是通过分田分地进行深度的社会动员,将农村和农民整合进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系统中去。因此,必须伴随有强度的意识形态改造,即使仅仅从土地改革剥夺地主的角度出发,也需从根本上改变已经渗入到乡俗民风中的传统观念,诸如“欠债还钱”,“种地纳粮”等等,这些观念实际上早已融进了农村的忠孝仁义的道德系统,成为农民基本的行为规则,然而不改变这些观念,类似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剥夺剥夺者的使命就很难完成。因此,共产党在农村的各种团体,诸如贫农团、民兵、妇救会等等,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从事新意识形态的宣传,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说唱、戏剧等形式进行的宣传,完成意识形态在农村社会的确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起到了重新整合旧的娱乐体系的作用。原有这方面的活跃分子,布衣领袖,或者成为乡村剧团和演出队的骨干,被纳入新的体系之中,或者在运动中作为原地方精英的附属受到冲击,甚至干脆消沉下来。农村乡民组织的其他功能,诸如互助、保卫等则被新的组织所部分地承担,而香会则因新意识形态对“封建迷信”的排斥而陷于瘫痪。

进入合作化时代之后,农村乡民组织面临灭顶之灾。一方面,社会所有的戏曲艺人和团体被逐渐地统合进了官方的文艺体制之内,新意识形态的宣传成为新时代文艺的主要功能,同时,宗教也进入了一个严格的官方管理系统。各种名目的民间宗教由于其思想和宗教双重意义的非正统和异端的色彩,不是被取缔就是自然消亡。另一方面,原有的乡民娱乐与戏乐活动逐渐被政社合一的公社内部的集体联欢以及汇演所取代。当新的娱乐形式电影开始普及以后,乡民的娱乐则被来自官方的放映队所掌控。乡村原有的祭祀、宗教活动在意识形态富有道理的宣传和组织取缔的双重挤压面前,逐步退出公共领地。乡村原来很具有艺术才能和组织活动能力的戏头和香头之类的人物,如果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话,也只能在公社半专业的宣传队和剧团以及民兵、妇、青、少活动中施展才能。到了这步田地,农村社会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乡民自组织的空间。由于乡绅和宗族势力早已经被铲除,各类乡民团体又相继消亡,那么原来意义上的乡村社会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我们可以说,农村原有宗族、宗教和戏乐及互助组织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转化为某种隐蔽的变种,潜伏在新的乡村政权体系中存在,党支部可以是宗族的变相核心,大队宣传队可以是原来的戏乐团体的变种等等。但是这些类似于从前的活动,往往过于受官方意识形态和官方意志的左右,根本无法保持原来的面貌,以乡民自己的意志活动。长此以往,不仅传统的形式逐渐被人遗忘,连相关的记忆也渐渐流失了。也可以说,隐形存在的民间组织,日久天长,就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个东西了。

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乡民的自组织状况得到了某种有限度的恢复,不仅宗族进入恢复和重建组织的阶段,各种香会甚至民间宗教组织也有死灰复燃的势头,传统民间的各种娱乐活动更是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残存的传统组织的活动骨干,也逐步恢复作用,而人民公社体系中这类活动的骨干成员则在“师傅”的指导下,成为主导性力量。但是,由于乡村政权全能主义的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些组织的政治空间很小,甚至合法性都很暖昧,不能不影响到乡村自组织能力的复原。同时,毕竟乡村的民间组织已经被摧毁了多年,农民的自组织能力也萎缩到了相当可怕的程度,关于这些组织和活动的历史记忆也只能算作一种残留,真正实现死灰复燃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更严重的问题也许是,乡村的自组织功能刚刚开始恢复,就遭受现代化的冲击。农村的现代化程度虽然很有限,但依然造成了全局性的影响,不仅在使传统的娱乐祭祀信仰诸方面的技术层面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现代化导致的农村衰败,致使农村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一并流失,原来大有潜力的乡村能人和布衣领袖大部分跑到了城市,釜底抽薪式地削弱了农村刚要恢复的自组织能力。

两年前,我曾经在胶东农村遇见过一位老农民,大约有60多岁。传统的乡戏社火,对他来说虽然只是一点快乐的童年记忆,但他却是合作社乃至人民公社的文艺骨干。在改革开放前,曾多次参加地县甚至省里的汇演,不仅吹拉弹唱都拿得起来,而且会唱京戏,生旦净丑各行都能来上一点,尤其裘派花脸唱得好,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儿女都善此道。改革开放以后,以他的家庭成员为中心,联合周围几个村子组成了一个乡村剧团,四处演出。跟传统时代一样,他们的演出只在农闲时进行,而且除了服装道具需要各村凑钱购置以外,演员不要任何报酬。然而,当我遇见他的时候,剧团已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除了小女儿还跟着他“坚持”以外,其他的儿女都出去打工了。老人颇有点伤感地告诉我,现在不仅演戏组织不起来,什么事都组织不起来。我知道,像这样刚刚有点起色就瘫痪了的乡民戏乐组织,并不只是这一个。

似乎有些巧合,正是这几年强调农村村民自治的时候,刚刚有所恢复的乡民的自组织能力再一次出现下滑的趋势。在观察者看来,现在的农村简直就是一盘散沙。研究村民自治问题很有名的贺雪峰先生甚至认为,村民现在出现了“原子化”的倾向。其实,原本对“集体”十分依赖的农民,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西方式的个人主义者,有的地方农民之所以出现这种互不相干的原子化的表象,只能说明几十年合作化集体化对农村组织资源的破坏过大,而现代化冲击造成的反弹又过于猛烈。尽管如此,现阶段的农民离开了“集体”(血缘和地缘的)的依托还是相当困难的,进城打工的农民,也几乎百分之百要依靠老乡和亲缘关系的拉动。致富再次返乡的农民,可能带回了城里许多先进的东西,但对血缘地缘集体的依重却并没有改变。在我看来,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现在村民自治的推行,往往将目光只盯在政治方面,似乎将村级政权的民主选举搞好了,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村民自治。显然,事情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农村的组织资源不能恢复,乡民的自组织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村民自治是不太可能真正实现的。传统农村社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局部地区乡村自治的经验告诉我们,目前改善农村状况,缓解农村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使农村的组织资源再生,培养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当然,这种培育绝不可能是由乡镇干部出面,靠行政杠杆能撬动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即使实在需要教育培训,也只能由非官方组织出面。如果真的有一天,县、乡镇的政府已经确实落实了国务院的精简机构的目标,甚至将乡镇变成虚拟化的政权,那么,不仅农民的负担可以真正减下来,而且乡村的组织资源自然也就得到恢复了,虽然有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个阶段的混乱。

我期待着,像当年妙峰山香会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乡民组织再现,不仅管烧香,而且管起一切农村的公益事宜。然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乡民自己的“政府雏形”,无论是民主的还是其他形式的,最好让农民自己决定。

同类推荐
  •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热门推荐
  • 我欲踏天

    我欲踏天

    浩瀚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少年慕成从桃源村而出,带着一颗永不屈服的心,踏上一条逆天路途。人有七道先天之门,天门一开,一掌逆乾坤,一步踏苍穹。穷凶极恶者,吾灭之!欺我亲朋者,吾灭之!阻我踏天者,吾灭之!神皇之后,我来踏天。
  • 恶少霸爱邪魅魔女

    恶少霸爱邪魅魔女

    谁说黑白两道的统治者一定是男的?谁说世上绝美的工艺品一定是摆设?NO!NO!NO!4个不一样的MM,她们有智商,有容貌,有身手,还有与众不同的神秘身世。她们是4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貌美女子,却创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慕凝宫”,令人闻风丧胆的“箜菱”,令人惊心动魄的黑白两道至尊。圣瑛,一个世界上少有的豪华贵族学校,MM们伪装成平民,刚一来到学校,就倒了霉运,撞上了4个超级帅的帅哥,惹上了传说中的三位圣瑛公主。衰!囧!霉!不是MM们不愿意绕过这群人,而是这群人不知好歹非要惹MM!就这样,从此以后,圣瑛常常发生“跨世纪大战”……而4个天才MM与4个超级帅哥,又会擦出怎样光彩夺目的火花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异界国之守护

    异界国之守护

    天之将变;梦幻花开,乾坤倒转;灭世一出,武战长空;苍穹再现,空瞳立世,尽皆虚无
  • 砚压群芳

    砚压群芳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桃叶父母双亡,家徒四壁,母亲只给她留下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妹妹。为养活自己和妹妹,桃叶去书法名家卫夫人的私塾里打杂,结果遇到了四位爱捉弄人的贵公子:王献之、谢玄、郗超、桓济,和几位极具特色的教书先生:猫先生、墙头草先生、子曰先生、惊堂木先生;以及声称爱财如命,兼有奇特嗜好的卫夫人。不久,桃叶就被神秘女子骚扰毒打,她原本以为不过是爱慕王献之的女子在跟自己争风吃醋,最后却惊惧地发现,自己居然卷入了一场宫廷争斗之中。**************************************桃叶心语:都说我心比天高,可惜身为下贱,那又如何?就算是小麻雀,也有一双飞翔的翅膀,也可以仰望天堂.(我的其它书:《极恶皇后》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美人卷珠帘》正在连载中)
  • 豪门第一萌妻

    豪门第一萌妻

    他是冷血总裁,她是特种神偷;虽受尽万般宠爱,最终也抵不过她是个、代孕妈咪的事实!车祸毁容,她发誓要报复,身世被揭露,变脸后她带千亿嫁妆强势来袭。为了给萌宝的死报仇,她毅然将他的旧情人告上法庭。只是,当看到他代替旧情人被送上被告席…“老婆,别再闹了!”她,只听到了男人宠溺并带点无奈的声音被阻隔在审判台。直到真相被揭露,她终于知道,她错了,错得离谱……
  • 傲世总裁追妻记

    傲世总裁追妻记

    婚礼进行曲响起,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已经到场,所有的媒体都已经在一旁焦急的等待,外面一片晴空,八门喜炮已经准备就绪。“妈啊,你们跟我开什么玩笑?不是说要我继续留学深造吗?要我结婚,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的女儿是单身主义者,再说了,人家陆总裁可好似有女朋友的,你们这是为什么?”萧晴已经要疯了,昨晚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再次醒来,竟然已经在某个化妆间。可笑的是,爸妈竟然要她嫁人,天啊,她的脑袋都要炸了,她从……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斩神

    斩神

    玄域大陆,浩然无尽,玄修修经脉掌乾坤。一位跌落星榜的天才,修最强禁忌玄功,斩五堑屠万兽,踏天才戮万世,成为妖一样的存在!热血激情的对决,绝顶天才的碰撞,天道无双,万道争锋,日月神道谁为峰?一切尽在斩神!
  • 工作无小事

    工作无小事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势,必作于细。”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都是重复地做着一些小事。可是,在工作中,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也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近年来,灾难事故时常见诸报端。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有一些是“天灾”,但更多的却是“人祸”所致。频繁发生的矿难、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一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们在工作中忽略了细节,不重视小事,以至于最终使这些小事情变成了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