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400000023

第23章 苏东坡的最后流放(1)

公元1098年的一个夏天的雨后清晨,一位伟大的中国文人,再一次受到贬斥,从已经谪放多年的岭南,勒令渡琼州海峡,往海南岛的昌化军安置。

昌化军,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以儋县改置,即今儋县西北旧儋县,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废,后称南宁军。在宋代,海南岛不像现在这样风光,绝不是旅游胜地,而是宋王朝发配刑徒的边鄙不毛之地。他们把这位文豪流放到荒芜不毛,人烟稀少,瘴雾肆虐,土地贫瘠的儋耳,实际目的很简单,是要让他老死海南,永不回还中原的了。

流放,是封建社会里与斩首相差无几的刑法,两者的区别,一是刽子手一刀下去,立刻毙命,一是慢慢地在困苦中流尽最后一滴血而死亡。历代中国不听话的文人,受此处置者多,日徒,日放,日贬,日谪,就是这种不马上让你断气死绝的死刑的文雅提法。纵观世界,好像很多统治者都很喜欢采用这种办法。俄国沙皇不就曾经把赫尔岑,送到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去吗?在俄罗斯文学中,我们看到过多少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在大风雪里无止境地跋涉呀!宋代,因为北方在异族手里统治着,就只好往大陆南端的蛮乡夷域押送了。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中国的皇帝,尽管事实上大兴文字狱,收拾知识分子,但从来不愿公开承认自己是暴君,是杀人魔王的。统治者明白,杀头固然简便快捷,但为此承担后世没完没了的唾弃,还不如采用使其自毙的办法较好。把那些总跟皇上过不去,总跟当局唱反调,总爱发出不同声音的作家、诗人,送到遥远的边陲,一去不回,让他们在那里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谋生维艰,饔食不继,恐怕就涌不上来诗情和文思,也就没工夫和没力气,写那些皇帝不喜欢的小说和诗歌了。

于是,一纸流放海南的文书,从河南开封急递广东惠州,年已六十二岁的这位大文人,只有收拾行装,风雨兼程,由雷州半岛那烟雨蒙蒙的徐闻港登船,第三次踏上流放的途程。

在中国大陆南端的海域上,也就是北部湾的琼州海峡,曾经不胜荣幸地,有两位在文学史上属于重量级的人物泛舟而过,给这片蔚蓝的世界,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色彩。第一位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公元676年,从这里渡海,往交趾探望受他牵连而被谪的老父,在海途中,遇到飓风,不幸溺水,惊恐而死。也许,大海由此多了一份对文学史歉疚的心情,四百年后,第二位大文豪途经这片海域时,本来还是雨急风骤,浊浪拍岸的天气,现在,突然变得平静而又温柔,云消雨散,风平浪静,一叶扁舟,扬帆急航。茫茫大海之中,站立船首眺望的宽服高笠,长髯广额的长者,就是再次被放逐的苏东坡。

从这一天起,海南岛有幸和这位大文学家的名字,联结在一起。

此刻的琼州海峡,煦风温和,海鸟高飞,风帆猎猎,水天一色。东坡先生当然留恋着身后渐渐远去的雷州半岛,那里大概还痴痴站立着,刚刚握别的弟弟苏辙。但眼前云水尽处的新天地,更吸引着他。尽管海南的一切,对他来讲,无一不是未知之数。但诗人的情致不减,以那浓重的川中口音,吟诵着他几天前写成的,给他弟弟的诗。“九嶷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

如果这样一首愤激,抱负,意气的诗传到北方,恐怕又要让那些再次流放他的中书省官员,一帮小人之辈,大大地感到失望了。他们以为他会厌弃这尽是蛮夷的岛屿,那弥漫的瘴气疫疠,会让他觉得活不下去。谁知他还未踏上海南岛,已经燃起生活的欲望,打算从此永远住下去,把这里当作他故乡了。

当初,他们撺掇皇帝,将他远戍惠州,以为能挫折苏轼的豪放不羁的胆气,能摧败他海内仰慕的文学声名,能使他噤若寒蝉,销声匿迹,再也不能锋芒毕露,所向披靡。谁知他很快适应了当地水土,根本没把流放的逆境放在心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情致更佳,诗兴不减,佳作泉涌,文章尤健。这些在岭南的笔墨,不仅抄录者多,刻印者众,很快传人都城,流入禁中,一时间,“士大夫不能诵苏诗,便自觉气索”。那时,不但整个中国,都在咏读他的诗篇,传抄他的文章,甚至在都城开封住着的外国使者、商贾,来求学的朝鲜、日本、西域人,不惜重金收购他的书籍。

于是,那些整过他的官员们,脸皮发青,气急败坏。翻一翻《宋史》,当然也不仅这部史书,凡整人为业者,几乎无一不是小人。若非小人,也就下不去手整人。而中国的小人,一旦手中有了权,没有一个不是居心叵测地想法整人的。即使失势旁落,也会挟嫌报复,只要一息尚存,便咬人不止。因为整多了人,整久了人,整了一辈子人,整出来一种职业病,不整人,那双手就发痒,那日子就过得不痛快。所以,他们发现东坡先生未被整倒整死,居然活得还挺自在,到处发表文章,经常出席饭局,书籍屡禁不止,仍有海外影响,就歇斯底里起来,必然加大力度,更疯狂地整人。

开封城里中书省的小人们,坐卧不安,心烦气躁,告御状,打报告,找了许多理由,再次将他发配海南。当他们签发这份流放令时,肯定是窃窃私喜,心中暗笑。这下子,你苏东坡的文学影响,将压缩到最小范围;而且,让你在岛上,生活无着,吃足苦头。要你这位皇上都认为的“天下奇才”,不死也得剥层皮。

小人发出狰狞的笑声,正直的人就要遭难了。

所有敢对大师发难的小人物,都有一种性变态式的施虐欲,而如果这个小人物同时又是也会舞文弄墨的作家和诗人,那病态心理便愈益的强烈可怕。“文革”期间,一些有声望的老作家被押上台揪斗,下手最黑最毒的,多是些不成气候的三四流或不入流的作家,便是一个证明。苏东坡的对立面,从王安石起,到舒亶、李定、邓绾以及等而下之者,也奇怪了,基本都可划在文人之列。不过,他们是属于文人型的小人,或小人型的文人,便多了一份平常文人所没有的刁钻促狭的龌龊心理。他们因为写不出,写不好,而手中握有权杖,便以此宣泄一己的私愤。休看他们在文学上较一短长时乏无力,在整人上倒颇有劲头。

所以,十年浩劫期间,写作班子,大批判组,都用这些人当笔杆子,就是这个道理。你就看梁效、石一歌、朝霞之类,哪一个不是满肚子坏水。

不过,他们能够把苏东坡发送到一海之隔的不毛之地,以为交通阻绝,音耗不通,就可以把他从精神上摧毁,文学也就终结了。但小人们失算了,苏东坡那不羁的独立人格,洋溢的文学力量,以及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决不是上峰命令能够左右的,更不是琼州海峡能够阻隔的。对于真正意义的作家来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文学的生命力就不会衰败,创作的源泉自然更不会枯竭。莎士比亚不得不听命于伊丽莎白女王的某个侍从,达·芬奇也曾屈服于佛罗伦萨教堂里的某位修士。历史有时出现小丑指挥大师的场面,不过注定的角色是不可替换的,小丑永远是小丑,绝不会因为他凌辱过大师,他也会成为大师的。

但像苏东坡这样正直的,不肯阿附,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大师,“忠规谠论,挺挺大节”(《宋史本传》),几乎不可能不得罪小人。而小人之辈,无不具有侵略性,他们从来就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滋扰生事,不无事生非,他们就不快乐。苏东坡的一辈子,“为小人忌恶挤排”(《宋史本传》),几乎都是在小人的围攻中生存,而且,每一次都被这些小人加文人的对手们,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苏轼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固然造就了他文学的成熟,但也铸成了他一次大狱,三次流放,妻离子散,背井离乡的终身悲剧。

小人之可怕,就在于他们像血管里的粥样硬化沉积物一样,最后被摧毁的是整个社会。明代的袁宏道,在《送江陵薛侯入觐序》中说过:“自古国家之祸,造于小人而成于贪功悻名之君子,十常八九。”其实,贪功悻名的君子,也就是小人型的文人罢了,他们是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的苦难之源。试想,皇帝会有时间和兴趣,看那么多文学作品吗?他应付后宫里那些性饥渴的女人,已经够疲于奔命的了。还不是这类文学小人,在皇帝耳朵旁边,检举揭发,告密陷害,深文周纳,罗织罪名的结果。因为严酷统治的社会机制,根本没有正常的政治生活,所以那些善于钻营者,必须寻找无辜者为牺牲,来染红自己的顶子。于是,莫过于正直的文人,是再好不过的靶子了。第一,他们善良,通常不设防;第二,他们天真,缺乏斗争经验;第三,他们忧国忧民,在作品中,容易抓到把柄。苏轼抓到开封坐牢,不就因为他的《咏古桧》诗里,有句“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惟有蛰龙知”,告他一个影射罪名,恶毒攻击皇上吗?

假如把这样一顶小人型文人的头衔,冠在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头上,也许多少有些失敬;然而,和“拗相公”声气相通,相互勾结的那些官僚,投机分子,名节不佳者,倒也十分贴切。他们整天像狗一样嗅着苏轼的每一篇诗文,拼命搜寻他们认为有可能置他于死地的漏洞、破绽,和足以上纲上线的词句。苏东坡即使二十四个小时都睁着眼睛,也无法防备这些明里暗里算计他的敌手。

上帝是慈悲的,但并不总是大方和慷慨,给了苏轼无限才华的时候,就不再赋与他驾驭政治的能量了。他的笔下,“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评文》)可是,在政治的小胡同里,就别指望顺畅地通过。何况那胡同里,有如此之多的对他声名嫉妒得要死的文学小人呢!

大概有了文学的那一天,就有文人相轻的嫉妒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第二个作家存在,那么,第一个作家就必须面对两种可能,一是庆幸有了难得相知的文友,一是不能不防的文学小人。这两者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若仅仅是较文学长短的相轻,也还罢了,若借助于权力,像妒妇似的整起同类来的话,那下手之狠,之毒,之不择手段,之不容宽贷,是一点也不斯文的。

所以,中国的文字狱,固然都是由统治者发起,以镇压异己的作家和诗人。但起劲的,发难的,来精神的,还是这些文学界的小人们。不过在宋代,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这几代皇帝,文化素养较高,还算比较爱才。对于苏轼,主张对他从轻发落的,先后有两位太后,某种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否则,他早瘐毙在开封大牢里了。宋神宗虽然支持王安石变法,也同样很褒美苏轼诗文的,对他的奏章精彩之处,“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后来,将他第一次流放黄州期间,这位皇帝还时常说他的好话,向台省内阁示意,要重新起用他。但反对派纠结在一起的时候,竟能作梗到连神宗也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就可知道民间谚语所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的小鬼,是多么难缠了。

同类推荐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妇女史。也是一部指导女性言行的书。《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拥抱太阳的月亮》推荐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道士3

    最后一个道士3

    查文斌,凌正阳二十七代传人,茅山天正道掌门,一个因救人触犯了天罚的道士,一个源自生活的人物原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未知的全新的道家世界,重新打开属于传说中的真实腹地。青衣人,忘川渡人,棺中人,为何都与他有着一致的面孔?师傅、父母、儿女为何一个个都会离他而去?卓雄和大山的身世,血色的纹身究竟象征着什么?一切之前的所有谜团将会在《最后一个道士3》全部揭晓!
  • 妃常霸道:本宫代号绝杀

    妃常霸道:本宫代号绝杀

    他说:我给你两条路,一条嫁,一条死,你选哪条?!她说:在我心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死人,一种即将死的人,你是哪种?!他和她,一个是铁血佣兵,一个是妖孽帝王。飞燕还巢的血腥。她步步为营,成为合国皇后。然而,五国之乱,帝王之争。她耻辱和亲,以皇后之尊下嫁他国。他一连三道的圣旨,废朝半月。一日封后,荣宠天下。阴谋层层递进,传说帝国浮出水面。未婚人,已婚夫,前相公。谁才是命中注定?当他遇上她,究竟是爱是恨?抑或者傲世天下!凤凰凤凰,凤和凰,谁在上?
  •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作者曾在国内一家知名审计师事务所工作,应邀为多家企业进行过咨询、培训工作。已出版十余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重点图书,内容轻松诙谐,每章都有一个小故事和知识小卡片,可读性强。作者廖康强是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对于儿童心理有很深的研究。本书从学习、青春期、行为习惯、情绪等方面,向读者介绍各类心理学规律,并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心理修炼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及学习中的烦恼,化解生活和学习中的痛苦和郁闷,学会协调和家人、同学、朋友的矛盾纠纷,让自己的未来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
  • 穿越之农家长媳

    穿越之农家长媳

    穿越到古代农家,爹娘为了彩礼,催她赶紧嫁人。嫁人就嫁人吧,相公竟然是从山上庙里还俗回来的可爱小和尚。小和尚两眼泪汪汪,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啊!农家长媳带着小和尚相公一起奋斗,治家、奔小康!
  • 实用金融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金融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金融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实用客观,案例丰富,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 十七英里

    十七英里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六九年

    六九年

    当克华和一家人坐在南下的火车上将永久地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才知道年初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已经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迹。
  • 无敌宝宝:制服亿万老爹

    无敌宝宝:制服亿万老爹

    一场爱恋终成空!直到7年后,她回国,身边还多了一个天才宝宝。孩子爹会是谁呢?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兄弟

    兄弟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