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5100000035

第35章 纯粹的幸福

这个世界太浮躁了。

浮躁的标志,是连一个三流的影星都成了“文化偶像”。我不是冬烘之徒,不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对外界的浮躁,是能够容忍的。况且,外界的浮躁,可以使世界有生气,不断产生新鲜景象,供我们看,供我们回味。但主观浮躁了,却不是好事,容易让自己找不着北,容易让自己失身,把不重要的当成重要的,把过眼云烟当成价值追求,最严重的时候,别人把自己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一个严肃的、端庄的人,知道内心浮躁的滋味:它可以使自己感到活的无足轻重,生活中的一切都毫不神圣;它能让人自轻自贱,把美看成淫亵,把本分看成欺世,把甘露看成油汗——人性因此失去了尊严。

所以,在浮躁得百无聊赖时,我有一个本能的自救之途,便是选择阅读,而且是阅读大师们的经典之作。

因为阅读一部经典,亲近一位伟人,情绪立刻就沉潜下来,心性恢复到理智与严肃字纸里人性的光辉与尊严,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尊贵——不禁慨叹到:生之而不易,是切切不可游戏的。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境,进入暑期在心情浮躁,百无聊赖之下,买了一本译林版的全译本《歌德谈话录》有心无心地翻阅起来。

事实上,这书我是有的,早在十年前,就买了一本朱光潜的译本。

但当时没有读。插到书架上之后,就渐渐忘了。当时没有读的原因是有的:一是我觉得歌德太不正经,在耄耋之年,还把一个青俊的二八少女拥在膝头,生少年的情腻与激情。二是他的诗章和小说也是滥情的产物,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比如《亲和力》除了抑郁和怪诞之外,没有本质而深厚的东西。至于《浮世德》,虽是公认的大剧,但我觉得它是一种观念之作,“寓意”太多,毫不亲切,两个人物亦不让人喜欢:浮世德矫情,靡菲斯陀油滑,悲壮得可疑。

十年之后,心境变了,对人对事也有了客观的尺度,觉得不妨再重读一下歌德。但从架上取下朱光潜的那个译本,书页已被虫蠹得残脆,每翻一下,都有屑沫浮起,有悲凉感。想到新近有了译林的新版,且是全译,便凄然一笑,断然去了书店。

最初,是斜倚在床头的,翻着翻着,情不自禁地坐了起来,最后,竟至移到桌案上去了。

是一种敬意使然。

谈话录这种自由的文体,使歌德把自己毫无遮拦地展开了,让人看到了他真实而复杂的人性。他原来是一点市侩气都没有的,坦率得像个不懂利害的儿童。他的言谈听凭着内心的驱使纯情地道来,毫不掩饰,让人感到,因为没有筹算的机心,他的放纵其实就是正经。

在开篇不久,我便读到了他对“谈话录”的记录者艾克曼说的一句很性情的话——

但愿我见到你的时候,你正默默无闻地工作,因为归根结蒂,获取世界观和经验的最可靠的和最纯洁的途径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他的这句话击中了我,让我感到了他的真诚。其实与其说是他的真诚让我动情,不如说我喜欢他这样说。因为我听出了他的话外音:你不要迷信我现有的盛名,伟人的声誉,只来自一个“纯洁的途径”,便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这样的说法,一下子消弭了伟人与凡人之间的隔膜,所谓伟人,无非是最辛勤的劳动者而已。

因为是劳动者,便不会装腔作势地说“字儿话”,以标榜自己的“不凡”,而是朴朴素素地道来,率性地说着心里想说的话。整个谈话录中的歌德,正是这样。所以,整个阅读过程,他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无一丝厌烦。

许多“文学的指导者”都极力鼓动人们去搞什么“宏大叙事”,不如此,就好像不配当作家似的。然而在《谈话录》中,歌德却坦率地说:“你要注意,不要写大部头作品,许多最优秀的人,那些最有才华和最勤奋的作家,正是由于贪图大部头作品而受尽苦难。”他毫不隐讳地解释说:“如果你脑子里总是想着写一部较大的作品,那么旁的什么也不会产生,许多思想都被拒之门外,这样,你会长时间地丧失生活本身的乐趣。”他的话,在我这里是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我是写过几部长篇的,深刻感受到了长篇小说写作对作者的“精神奴役”。这与散文随笔写作有很大的不同,散文随笔是“性情写作”,可以随时抓住生活提供给你的一切材料,随时捕捉到瞬间闪烁的一些思想火花,这样,你总能写出好作品来,每天都能享受到写作带来的生活快乐。

所以,歌德之所以汪洋恣肆地写了那么多作品,到了晚年还能有《浮士德》那样的大制作,是“快乐写作”涵养了他。

于是,我有理由得出一个结论:丰厚的创作成就,其实来源于写作者把自己的“瞬间的生命感受”随时随地地记述下来,而不是拉开架势搞什么“创作”。

现在,几乎所有的严肃的写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前人的伟大对后人是个巨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从所有的深度和高度上把全部的人性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了,后来的人简直就是无事可做了。这种感觉,一进了图书馆的浩瀚氛围,就变得更加尖利和深刻。

其实这种感觉在歌德的时代,就已经变得极其强烈了。他在提到莎士比亚时感慨道:“只要心悦诚服地意识到已经存在了这样一位深不可测、可望而不可即的优秀作家,谁还有勇气提笔呢?”即便这样,他还是把自己成就为与莎氏比肩的人物。

原因何在呢?第一,他是个天才人物,天分垂青于他。第二,他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判断。他既承认莎士比亚的不可超越性,但又清醒地认识到:“莎士比亚虽然始终是一位超群出众的人物,可是我们毕竟会深信不疑,他精神上的许多奇迹还是可以理解的,有不少要归功于他那个时代的那股强有力的创作风气。”因此,他得出结论:时代、时代精神,是产生伟大人物和伟大作品的前提条件。

羁陷于书斋,匍匐于书本,你将被历史文化所覆盖。被放大了的压力,会让你喘不过气来,必将导致创造激情的丧失,无所作为的意念会让你目光黯淡,心灰意懒,自甘陷落。于是,一个写作者的前途和生命所在,便是把自己融合于时代,捕捉和传递时代的信息符号,作“时代精神”的记述者。

因为,人类在不断进化,社会在不断进步,每个时代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递进链条,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供奉”。

这几乎是写作者存在的惟一理由。

所以,产生伟大作品的条件有三:一、时代;二、作家与时代的融合;三、人格独立的自由创作。关于第三点,用歌德的话说,就是“不受干扰的、天真无邪的、梦游症式的创作活动。”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相比,缺乏“宏伟”的品质,但是,却不影响它成为“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因为歌德所处的时代,沉闷的传统规则对渐渐开化的人心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抑,“无为的忧伤”演化成为当时社会的典型的情绪;对“典型情绪”的“典型反应”,自然就给作品赋予了经典意义。

这个事实告诉今天的写作者,远离人群、与世隔绝的主观想象,是很难写出伟大作品来的。

歌德也明确地对艾克曼说:“多数青年作家惟一的缺点,就在于他们主观世界里既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又不善于到客观世界里去寻找创作题材。即便是去寻找,充其量也只是找到与他们想象的、与他们心意相迎合的材料,而全然不顾及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这本来是历史性的缺陷,但现在却是愈演愈烈了。所以,一些很有品位的读者说:“我基本不读当代作家的作品,因为它们不重要。”

文学的边缘化,使我们的许多作家变得焦灼和痛苦。

这跟他们的文学观有关。他们对文学有期许和奢望,他们想从文学中获取什么。

而歌德的创作之树为什么常青不老,且老干常发新翠?盖他把文学本身当目的,而不是名扬四海,高官厚禄。他说:“我真正的幸福,在于我把心思集中在诗歌和创作上。”他认为,写作的根本目的,是把个人才智和高度教养变成一种“公共财产”。正如一个农人,他能把谷物供奉给世人就很快乐了,从没有想到,要让人们在品味新米的芬芳的时刻还要记挂他的汗腥。

这种无我的供奉使农人变得朴实无华,这种纯粹的心境,使他充实而幸福;至少,他不会有节外生枝的痛苦。

歌德在谈到自己的自传《诗与真》时阐述了一个观点:一般来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期是他的“发展时期”,一旦他定型了,对外界的兴趣和对幸福的感觉就钝化了。

他的这种体验未尝不可以用来比兴作家的创作——作家的重要时期,是他的创作过程;作品的成就过程,也就是作家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期间,他得到了激情的体验和心灵的扩张。这对一个作家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还迷执于创作的成果,奢望从作品上再“额外”获取什么,他的痛苦就会接踵而来。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即:作家的潜心创作和保持作品的“原创性”问题。

有过一点创作实践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做浮浅的模仿时,当我们进行“应命写作”时,总是希望尽快做完手中的活,对工作本身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当我们潜心写一部“发乎内心”的作品时,我们总是在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上认真打磨,孜孜不倦,我们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享受着最纯真的幸福,便担心完成得太快,断送了自己的快乐,便不地断提醒自己:慢些,再慢些。

歌德的灵魂在晦冥中朝我们微笑,他说:

我的孩子,你们的感觉是对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在工作中感到快乐。

他言犹未尽,接着说:

才能较低的人则对艺术本身不感到乐趣。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只是想到一件完成了的作品能给他们带来多少报酬。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决不能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吹满风的山谷

    吹满风的山谷

    本书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又向我们吹来一股浓浓军队风情,兵的喜怒哀乐。辛酸荣誉又跃然纸上。,北京实力派作家作品精选丛书。著名军事小说作家衣向东,曾著有《我是一个兵》、《一路兵歌》,而为读者广为熟知
热门推荐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最想要的养颜美容书中医典籍:给女人的美丽健康处方

    我最想要的养颜美容书中医典籍:给女人的美丽健康处方

    女人有爱美的天性,养颜驻容是其天生的追求。怎样才能容光焕发?怎样才能骨肉均匀?怎样才能护好身心?千百年来,女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本书从历经岁月考验的中医典籍中汲取精华,用本草汉方为爱美、爱健康的女人献上低成本、高效用的养颜美容良方。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事例给大家作为参照,从而透析你的容颜及身体状况,然后根据中医典籍中的理论和实践,为女人开出行之有效的处方。让女人从内养外调中,实现由内而外的美丽。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凤凰谋

    凤凰谋

    一道道宫墙,一重重宫门,把情爱权力和欲望编织成网,让他们身陷其中,为之纠缠不休。盈盈舞袖,暗藏杀机;飞花轻梦,硝烟四起。他们深受这红墙碧瓦所害。却也正是这片红墙碧瓦,让他们相遇,相知;让他们相恋,相怨;再让他们相守,相随。让那些曾经为爱、为欲,厮杀纠缠的影子重重叠叠地融进了那道红墙碧瓦之中。直到繁华落尽,一身憔悴时,方知早已掩埋了我的青春,你的爱情。
  • 穿越女的攻心计

    穿越女的攻心计

    搞不明白她穿越为何一不是皇家公主,二不是宰相千金,三不是富家小姐,四不是小家碧玉,五不是青楼名妓…啧啧,居然变成了别人嘴里的杀人魔王,遭到无数美男追杀。富家少爷,说他爱慕何家大小姐良久,虽然无缘娶她,但是她死了,他一定会倾尽一切为她报仇;皇家王子,说他是何大小姐的未婚夫,她在新婚前晚被凶杀,他决不能让她死的不明不白,所以他一定要抓到那个杀她的人;何家公子,说他奉了老爹之命前来缉拿她,送官府为他姐姐讨个公道…面对他们的信誓旦旦,她已经说过无数遍,何家大小姐不是她杀的,为什么就是没人相信,真是没天理啊。好,你们要追杀是不,我逃还不行嘛,我发誓,谁要是先追到我我就嫁给谁,来个以德报怨…(呵呵,谁愿意要啊~~~总归一句全是穿越惹的祸!)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宇宙的秘密

    宇宙的秘密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有多大?宇宙的中心在哪里?茫茫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人类以外的智慧生命?人们对宇宙奥秘揭示得越多,人们就越发现宇宙的神秘与深不可测。无论浩瀚的宇宙多么壮阔,我们会渐渐了解它的奥秘,而不是迷失在它的广袤莫测之中。我们还必须回到地球——那在宇宙中渺小如一粒微尘,却又得天独厚的行星,以及它周围的世界——太阳系。了解人类的摇篮——地球,以及人类的家乡——太阳系,是我们最迫切的需要,也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揭开宇宙神秘面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