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5100000025

第25章 埃林·彼林在中国街头

经年的阅读与书写,使我强烈地感到:书籍与人的关系,正如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也是一种宿命关系。

保加利亚的作家埃林·彼林有很好的乡土文字,我爱得不能释手;但他不是一流的作家,作品在中国的流布很是寂寥,许多文坛名宿竟不知道他是谁,每一提及,我都要费很多的口舌。

其实我得到他的著作,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约略是一九八四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因烧酒喝得多了一些,总想在街头走路,便任性走下去。走到一棵街树下,发现那里有一个书摊,便停了下来。那是一棵矮矮的龙爪槐,树冠很小,洒下的荫凉就那么小小的一块;一个垢面者正坐在那块荫凉之下,微阖着双眼。书摊上大多都是花花绿绿的杂志,像样的书,就那么三两本。那本《埃林·彼林选集》就躺在其中,土黄的封面,书角已有些积卷,蒙着薄薄的一层风尘。

我拿起书来,漫不经心地翻着。那个垢面入睁开眼皮斜了我一眼,就又阖上了。

看得出,他已习惯了书摊上的寂寥,已不报有丝毫的期待了。

但躺在书页中那土地上的情仇,虽不露声色,却也藏着机锋;像个笨拙的刺客,动作虽然有些迟缓,但刺中的位置却十分准确。我眼睛一亮,觉得埃林·彼林等待的中国伙伴就是我,因为他的叙事和语言,跟我这个山地人的性情与习俗、悲喜与好恶是相通的。

“多少钱一本?”我问。

“你撂下一块钱走人吧。”垢面人懒懒地说。他的口气不像是卖书的,倒像是设卡打劫的,有注定了的味道。

掏出一元钱给他,他却不接,抬手指了指脚下,那里有个空纸盒子,意思是让你自己把钱放在那里。

走出了很远,我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放埃林·彼林的地方空着,酒眼朦胧中,我觉得那不是小小的一个空白,而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埃林·彼林的灵魂被摄取走了,不会再有对等的精神来补充了。

突然就刮起了一阵风。垢面人纸盒子里那张纸币被风吹了起来,朝着街头飘零。那个人却无动于衷,任纸币兀自飘零。

真是个诡异的人啊!

不过这正是埃林·彼林的气味,因为他即便是写着杀人的凶险故事,笔调却也是那么漫不经心,像田垄上的小麦,一定要被收割一样。

被一种好奇心支配着,第二天,我又去了那个书摊,发现在昨天的空白处,又出现了同一本埃林·彼林。我很扫兴,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回到书房之后,居然就没有了阅读埃林·彼林的兴趣,因为心情被街头的那一个埃林·彼林搅乱了——难道在这个弹丸小城,还有埃林·披林的另一个同伴?

之后,我又去了几次那个书摊,那个埃林·彼林还静静地呆在那里,呈现出一种无奈的样子。我预感到,他的另一个伙伴是不会再来了。

最后的一次,在我即将迈过书摊的时候,那个垢面人叫住了我:“你等等。”

他指了指那本埃林·彼林,对我说:“这个,你拿走。”

我摇摇头。

“你真的不拿走?”他追问道。

我依然摇摇头。

他诡异地笑笑,猛地站起身来,一把将埃林·彼林薄在手里,点着了。

在炽热的阳光下,几乎看不到火焰的样子,只见到纸页渐渐地卷了起来,且越缩越小了。

“这回,你该满意了吧。”他居然懂我的心思,让我大吃一惊。同时,我竟无端地兴奋起来,从器官到内心。

当我的“惟一性”被垢面人证明之后,我与埃林·披林的感情关系才真正上路了,且在短期内发展得如火如荼,终身难解了。

他的文字真好,好到像刀子轻轻地刮着我的骨头,在真切的痛痒中,让我思念肉的包裹。

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他的小说是土地上的生命叙事,能让我找到自己的来路——虽荒山野土,蛮人陋事,却是人性生成和繁盛的地方。或者说,在阅读他的同时,我竟能感到他也在阅读我,并且在互相进入的状态下,建立了一种在“无罪之罪”中承担“共同犯罪”之责的文学伦理。

王国维认为,人生总的来说是一场悲剧,悲剧的形成有三种样相——

第一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固有故也……

埃林·彼林的小说呈现的就是这第三种悲剧。一切的悲情与怨事,都非由“蛇蝎之人”所造成的,也非盲目的命运使然而是由乡土中的每一个人共同制造的——他们都不是坏人,也根本没有制造悲剧的本意,他们只是本分地扮演着生活“分配”给他们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为何如此行事、如此处世的理由,每个人的理由也都符合社会确立的人情与伦理——一切都是顾乎自然的发展,无可无不可,无是也无非,既无善恶之对立,也无因果之轮回;然而,正是这种自然状况下的“无罪之罪”,这些“通常之人情”,毫无预谋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以中国的叙事传统,即: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陈旧模式作比,埃林·彼林提供了一个超越是非、善恶的道德评价,而进入到经验的内部、人性的深度的垒新文本。他的文字,有很深的情理,然而却是家常的。正因为是家常的,便有质朴而准确的价值趣味,即:人性之真。

比如他的《剖草人》。拉佐由于娶了村里的美人潘卡,便总是担心她红杏出墙。在外出割草的路上,伙伴们围着篝火,也多是拿潘卡来插科打诨——既然是乡村美人,自然就会成为议论的话题。然而,伙伴们不经意的议论,就更增加了拉佐的疑心,他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个情景:在一片茂密的矮树中,露出了潘卡雪白的漂亮脸蛋儿,一只男人的手——这是一个野汉子的手,抚摸着她的脸……于是,拉佐再也沉不住气了,悄悄地踏上了返乡的路。从此,即便是家里穷得叮当乱晌,即便是潘卡的漂亮脸蛋因积聚了厚重的菜色而一天天变丑,拉佐再也没有勇气走向谋生之路。

一个本该兴旺的家庭却陷入困境,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这种悲剧的形成,不是因为“意外的变故”,而是因为“通常之人情”。是潘卡的美,拉佐的疑心,伙伴们的议论,这些“无罪之罪”共同制造的。悲剧中的人物,都可以被指摘,但又都没有理由被指摘,他们都陷在“无物之阵”中,身不由己。

还比如他的《列渡》。退伍兵列波老实能干又美,和他能般配的姑娘便只有“村花”伏依卡。不幸的是,他身份低微,只是富农家的一个雇工;更不幸的是,伏依卡竞在城里当了三年的保姆,对生活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于是,她不再接受他了。伏依卡“是一头游走在乡间的美丽的小兽”,既单纯又善良,身上的美,是镶嵌在列波的身心之上的——假如列渡是骨头,伏依卡就是附着于上的肉。所以,在猝发的变故面前,一种致命的忧郁便在他心中凝结了起来。在一次打猎的途中,他看见伏依卡在赤杨树隐蔽着的一个清水湾里戏水,“她赤裸的身子,白得就像刚落下的雪。”更要命的是,“阳光穿过欢跃的树叶,仿佛金色的鳞片落在伏依卡身上。”美得令人心痛,美得令人绝望,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下,他扣动了扳机。

幽密的清水湾,欢跃的赤杨树,金色的阳光,雪白的胴体,忧郁的人心,都是“无罪”之大美,却在冥冥之中成了同期到达的“凶手”。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使世俗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纲常无法指认、无法评判。

埃林·被林不是圣人,但他却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所谓文学,就是用最柔软的方式,建立一种道德之上的道德、伦理之上的伦理。

“每束阳光都有照耀的理由啊!”我忧伤地感叹道。

从街头垢面人的手里,居然拿到了这样一本埃林·彼林选集,真是一种天意啊!就像昆仑山上的魔法大师,透过剑雨刀林,一眼就看准了在角落里的一个传人,而把江湖秘笈独授于斯一样,不堪究竟、无法言说。

于是,躲在窄仄而昏暗的书斋里,我心豁达起来,且窃笑不止。

因为此时的我,正面临着一个困扰,就是如何解决一个写作者的身份问题。

埃林·彼林的“秘笈”告诉我,一个写作者,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也不是生活的评判者,而是人间信息的记述者和传递者,要按照生活的“逻辑”写作,而不是把自己的理由强加给生活。生活的逻辑是什么?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都是自适自足的——是不此不彼,而不是非此即彼。因此,我没有必要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能够准确地呈现人间的真相便是写作的意义了。

这是一种“文学的境界”,它能够使写作者从道德的困境、经验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走向自如、宽广而人性的世界。

我轻装而行,一路欢悦,且一路收获——以我的出生地为素材,写了几百万字的“山地笔记”。这些笔记,既有散文,又有小说,既有写生,又有工笔,体例不拘,任性而为。在我的笔下,山地人事,既原始又开放,即固守又旷达,既质朴又复杂,既高贵又卑贱,既宽容又褊狭,既正经又淫亵,既善良又恶毒……总之,都体现着对生活的照拂与尊重。

我何尝不想做高于生活的“塑造”?但山地之上,只能生长那样的植株。人工的培植,只会制造假象、制造怪胎,甚至是死亡。身后,埃林·彼林那双忧郁的眼睛在始终注视着我,我哪敢自以为是呢?于是,我极力克制住自己站出来讲话的欲望,以“无差别的善意”写人的悲哀和生之喜悦,让“天道人心”自然而然地说话。

许多读者告诉我,读你的文字,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读出“我”来。因为书中的人物并不比“我”高明,所以,阅读的过程,就是建立自信与自尊的过程,我们很受用。同时,我们也增强了对生活的承受能力,因为善恶是在相互涵养中的,罪与非罪是相伴而生的;有的时候,不公之中却蕴含着公平,绝望之处,未必就是绝境,相反,或许就是新生之地。因此,我们感谢你,对你有新的期待。

他们还说,读了你的文字,我们对世事的愤懑竟渐渐地平息了,竟渐渐生出一种温厚的情绪,就是做人要厚道,要宽容,要有悲悯心——人生于世,都是在扮演被命运“催眠”的角色,可怜见地,许多,许多,是身不由己的。

这或许就是对写作者最好的回报了——因为,大地道德最核心的支撑便是良知、爱与悲悯啊!

于是,我欢喜于自己的写作生活——我既制造着文字,文字又加固和温暖着我;我不再担心破碎,也不再畏惧寂寞——生命因此而强壮起来。

有一天,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去造访一下那个垢面者吧,他是你的一个恩人呢。

那个人已不在那片树阴之下了——城市扩建与龙爪槐之类是矛盾的,城市需要一种无荫之树,比如广告牌、街灯之类。然而他还在卖书,在一个小而明亮的街面店房。

见到我,他竟毫不吃惊,甚至有些麻木。

“你还认识我吗?”我问。

“烧成灰儿我都认识。”竟说。

目光溜到他的脸上时,发现他还是满面污垢,但因为光线明媚,辨得出,这污垢,不是凡尘,而是伤痕。

我的表情被他察觉到了,他笑了一下,兀自说道:“煤气泄漏,烧的。”

“也好,有特点。”我随口说道。

我把一捆书(自己的山地笔记)放在他的眼前,“这个书你卖不卖?”

“你的?”

“你怎么知道是我的?”

“能买埃林·彼林那样冷僻的书的人,肯定也是个写手。”

“写手”这个词从他嘴里说出来,我感到很适宜,因为整天在书堆里泡的人,再卓越的写作者在他的感觉里也是很家常的,不过尔耳。

他示意我把书放在那里,换了个话题:“我的小店还没有牌匾,你能不能给我题一个?”

“你还是找个有头脸儿的人题吧,就我的影响,对你的用处不大。”我说。

“嘁,亏你还是读埃林·彼林的人,真是没意思。”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题吧。”我问:“题什么?”

“文友书屋。”

“太俗。”

“不俗,你看,你与埃林·彼林是文友,我与你是文友,都是一丘之貉。”

“这么说你也写作?”

他诡异地一笑,从书柜的底部拿出来一摞手稿。

于是,“文友书屋”四个字便歪歪斜斜地上了他的牌匾。最初看时,还有些愧疚;但看得久了,竞也心安理得了。

为什么?

“文友书屋”也不是一个什么了不得的存在,不过是一株按本性生长的植物而已。

同类推荐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文思流畅,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清明如水,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热门推荐
  • 安妮的异世冒险

    安妮的异世冒险

    活着离开魔兽森林,金手指必不可少,LUCK!但,没死,因国籍而被学校拒收,但,且欠下佣兵债务,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空难了,还有比她更悲催的穿越人士吗?带着打折的金手指,作为穿越人士,安妮开始了她在葛森大陆的冒险。掉落在魔兽森林,中西混血儿安妮穿越到了剑与魔法的葛森大陆,性命堪忧。生活,幸运穿越了,你敢再激情点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梧桐那么伤

    梧桐那么伤

    你曾给了我一道伤疤,在眉心;你曾给了我一记耳光,在脸上;现在,你给了我一辈子的内疚和挂念,在胸膛。我可以再也不看镜子,忘记这道伤疤;我可以不去回忆,忘记这记耳光;但是我如何让自己的心脏不再跳动,来遗忘这辈子对你的挂念和内疚?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2)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妃子泪

    妃子泪

    【保证更新,求收藏求订阅求留言,感谢大家哟!】<br/>三个有个血肉亲情的男人,为了一个身分不明的女子柳红杏而反目而仇,他们三人从此走上了一条争妃的斗争之路,而情同姐妹的女子亦相互明争暗斗。她独钟情于他,他心里更容不下其他女子。这,其实是一场雪雨腥风的爱情战争。男人最终赢得美人归,可美人却落下伤心泪。<br/>读者群:16698382[28岁以上者入],<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3606237[28岁以下者入]<br/>&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一斛珠(下)

    一斛珠(下)

    抱皇上的大腿?!罢了,为了脱掉“俏寡妇”的美名,她豁出去了!谁知道龙床不好爬,后宫不好混!没来得及祸国殃民,她竟然被传闻和公公有染!她不过想找个活命的护身符,却得来这种下场!难道她看起来有这么的饥不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