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500000033

第33章 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1)

艺术总是以它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呈现于读者和观众面前。一件艺术品,作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来看,其根本特点就表现为它是与理论概念根本不同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者由许多艺术形象所组成的形象体系,而那些创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人们就称之为艺术典型。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问题。

形象并非艺术所独有

正象概念是哲学的基本单位一样,形象可以说是艺术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件艺术品,不管是文学,是戏剧,是电影,是音乐,是绘画,是雕刻,是舞蹈,是建筑,里面所出现的人物、事物、故事、场景等等,都可以称为艺术形象。艺术品就是由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所组成的。有的艺术品只有一个艺术形象,如肖像画和个体雕塑;而有的艺术品则由许许多多艺术形象所组成,如长篇小说《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里面的人物形象就有数百个之多。读者和观众正是从一个个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艺术的大殿,领略艺术品的全部奥妙;正如同踩着一个个概念的台阶,进入哲学的庙堂一样。过去常常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形象或形象性是艺术的根本特点,有时被说成是唯一的特点。这对不对呢?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严格说来却不完全科学。虽然形象是艺术的基本单位,然而形象却并非艺术所独有。

形象,这个词的本来意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在我国古代,形象这个词就是有形有象的意思。“形”,就是“见”,如《广雅·释诂三》说:“形,见也。”而“象”,据《周易·系辞上》的解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说:“象也者,像此者也。”就是说,“象”,是摹仿外界事物的形状相貌,使之相象,让人们看得到,听得到,感触得到。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象”就是事物的感性映象。这样,形象这个词,既可以指外界现实事物的形体外貌,也可以指现实事物的形体外貌在人的意识中的感性映象。前者是客观现实事物本身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外在形态;后者是客观现实事物反映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的感性形式。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说,形象都不是艺术的专有品。

首先,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不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都有它们的外在形态,即都有它们的形象。譬如,我们乘坐游艇航行于漓江之上,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是大自然以神奇之功所造成的奇峰怪石:那“饱吸清风高卷鼻”的象鼻山(明·卢仲田《象鼻山诗》),那“巧石如鸡欲斗时”的斗鸡山(明·孔镛《咏斗鸡山》诗),那“雨湿云鬟目欲滴”的望夫山(清·朱玉仙《望夫山》诗),以及犹如“紫金冠”的冠岩,如织似绣的绣山,九峰簇立、宛若壁画的画山,等等;如果我们仔细观看两岸,我们会发现一簇簇翠绿的凤尾竹好象无数开屏的孔雀在岸边列队;如果我们侧耳细听,我们会听到那温柔妩媚的漓江水缓缓流动的声音,好象一位美丽的桂林姑娘在向她的恋人轻轻倾诉着甜蜜的爱情……在我们面前呈现着的目可见、耳可闻、手可触的这一切,就是桂林山水的形象。虽然人们常常把桂林山水比为精美的艺术品;然而,它终究不是艺术,而是自然。桂林山水的形象是独立于艺术之外的自然本身的形象。社会事物也有自己的形象,譬如,社会上各种人物的体态、音容、笑貌,社会上各种团体、单位的组织和结构状态,社会上各种事件的外在形态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事物的形象,这些形象也都存在于艺术之外。总之,如果我们把艺术和现实加以对照,可以看到,不仅艺术有形象,现实也有形象。这样,也就不能把形象划归艺术所专有。而且,与现实形象相比,艺术形象只是一种主观映象,是第二性的东西,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其次,作为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意识不只是具有艺术这一种形式,还具有其他许多种形式。如果把艺术与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相比,也可以看到形象不是艺术的专有品。例如,科教影片、电视新闻、通讯报道(非艺术性的)、地理图册、人体挂图、建筑设计蓝图、科学著作的插图说明……等等,都有形象,其中有的形象甚至比艺术中的形象更加详尽、具体。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一切认识过程总是不能超越某种形象认识(感性认识)的阶段。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不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总是首先以它们的形象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意识之中——人们要掌握某一事物,总是首先通过耳、目、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外在形态进行感知,形成某种印象、表象,也即形成事物的某种形象观念;然后,才逐步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对它作理性思考,形成某种概念,作出一定判断,并进行推理。或许可以说,社会意识的任何一种形式,包括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法律、道德等等,作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不能不涉及事物的某种形象,总不能完全超越某种形象认识(感性认识)的阶段、或者完全脱离某种形象认识(感性认识)的形式。而且,从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最初的原始的认识形式,主要就是形象的形式。十八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维柯(1668——1744)在他的《新科学》中就曾指出,原始民族都用形象鲜明的突出的个别具体事例来代表同类事物。例如,原始的埃及人还没有形成“发明家”这个抽象的类概念,于是“把凡是对人生有用或必要的事物的发明都归功于赫尔弥斯·特里斯麦吉特一个人”,用他来代表“发明家”这个概念。同样,古希腊人用阿喀琉斯来统摄一切英雄的勇猛的特质,用俄底修斯来统摄一切有关英雄智慧的情绪和习俗。原始民族对现实事物的这种形象性的认识,绝不只是对现实的艺术的认识,而是既含有艺术的因素,同时也含有宗教的、哲学的因素,甚至还包含着自然科学的因素,——社会意识的这些形式,当时是混沌一体的。原始洞穴里的那些形象逼真、生动的所谓“大壁画”,如阿尔塔米拉洞穴里的野牛、野猪、鹿、马和狼,拉斯科克斯洞穴里的一匹有砍痕的奔马,以及完好无损的马、鹿、野牛的彩画,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好像是原始人在有意识地专门进行艺术创作。其实不然。那些动物形象的“绘画”,在原始人那里可能主要具有一种巫术意义。那些动物形象身上往往有被长矛或棍棒戳刺或打击的痕迹,或者如同方哥默洞那里的“壁画”那样,把一只猛犸象画成已进入了陷阱,或者如同法国三兄弟洞那样画一只垂死的熊,口和鼻子都喷着鲜血,身上还有许多表示伤痕的圆圈。原始人之所以画这些和这样画,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会产生一种巫术效果——在将来的狩猎中,也会得到“绘画”中的同样的收获。有时候,这些“绘画也具有科学认识的意义,例如,在图画中标明那一部位是某一动物最易致命的部位。因此,原始的“绘画”,其主要意义恐怕不是艺术,而是一种综合地掌握世界的形式,或者说是各种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的形式。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社会历史本身的发展,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的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才逐渐具有独立的意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才逐渐互相区别开来,并且获得了各自独立的发展。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如艺术与哲学、宗教之间),也往往区分得不是那么清楚。我国先秦时代的一些哲学著作,就常常写得绘声绘色,不但形象性强,而且富有某种感情色彩,含有艺术的某些因素。例如,《庄子》中的许多部分就可以作为艺术作品来读,特别是那些用来说明抽象道理的寓言故事,像《庖丁解牛》、《轮扁斲轮》、《痀偻承蜩》、《匠石运斤》、《蜗角触蛮》等等,抽取出来,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整部《庄子》,许多篇幅都充满着形象描述。然而,从根本性质说,《庄子》又不能不说是一部更具有哲理性的著作。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文学史家把《庄子》作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而哲学史家则把《庄子》作为哲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而有些研究先秦诸子的学者,往往既研究文学,又研究哲学,如我在山东大学求学时的老师高亨教授。即使到了现代,虽然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有了比较明确和严格的区分,然而仍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界限。有些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的时候,也常常要发议论,而且如果议论得好,也可以成为艺术的形象体系的有机组成因素;有些哲学著作或科学著作,也常常包含着或者夹杂着许许多多形象性的因素——这不仅是指它们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总不能超越和脱离某种感性—形象认识的阶段,而且是指作为这种认识的最后成果(一部哲学或科学著作),也常常包含着形象性的成分在内。例如,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就包含着许多对英国工人阶级贫困情景的形象描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其他哲学和经济学著作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形象描述的例子。至于宗教的形象性因素就更明显。佛教中讲究所谓“像教”,即以形象来宣传佛教教义,宣扬玄虚、空寂的佛法或佛理。宋代释道高在《答李交州淼难佛不见形》中说:“夫如来应物,凡有三焉。一者见身,放光动地;二者正法,如佛在身;三者像教,仿佛仪轨;仿佛仪轨,应今人情,人情感像,孰为见哉?”宋代何承天在《与宗居士书论释慧琳〈白黑论〉》中也赞扬佛教的“像教”的方法:“且以形像彩饰,将谐常人耳目。”就是说,佛像的形象雕塑,彩饰得非常容易悦人耳目。西方的基督教的大教堂里边的壁画和雕刻,也都是它的形象教材。而且,不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对艺术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发生非常密切的联系。

总之,除了艺术之中有形象之外,现实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也有形象。因此,如果象前些年我们的理论界常常做的那样,简单的、笼统的把是否有形象规定为艺术的主要特点甚至是唯一的特点,是并不确切的。不错,与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相比,形象在艺术中具有十分突出、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可以象上面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认为形象是艺术的基本单位;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清艺术形象与其他形象的不同之处,要划清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的界限,只有将这个界限划分清楚,才能更进一步认清艺术的特性是什么。

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

那么,艺术之中的形象同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之中的形象,具有什么样的不同之点呢?

总的说,形象在艺术中,同在科学、哲学或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中,其性质、地位、作用都是很不相同的。由此,才区分出什么是艺术形象,什么是非艺术形象。

首先,除艺术之外,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之涉及形象,常常是它们在对现实进行认识和反映过程之中的一种过渡性手段。譬如,科学和哲学以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在把握现实的过程中,也必须从现实事物的具体可感的现象形态入手,即必须首先获得现实事物的印象、表象以至形象观念。然而,在科学和哲学把握现实过程中所获得的这些印象、表象、形象观念,却只是作为进一步获得理论概念的跳板和桥梁,一旦获得了理论概念,科学家和哲学家就毫不可惜地把这些印象、表象、形象观念抛开、丢弃,过河拆桥。而艺术则不同。艺术在把握客观现实的时候,也要从现实事物的现象形态深入到它的内在本质中去,然而艺术却从不把事物的具体可感的现象形态——事物的印象、表象、形象观念作为跳板抛弃,而是对它们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或者说,成为本质规律的直观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另外的比方来说明形象在哲学、科学的把握现实的过程中同艺术的把握现实的过程中的根本不同之点。对于科学和哲学来说,形象只是它们在建造自已的楼房(概念、范畴、理论体系)过程中的脚手架。楼房一旦建造起来,这些脚手架就成为多余的东西,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必须拆除。而对于艺术来说,形象绝不仅仅是它要建造楼房的脚手架,而是楼房的建筑材料,楼房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干脆就是楼房本身。如果拆除了形象,那就等于拆除了艺术楼房的本身。形象对于艺术不但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且是根本不可缺少的。

同类推荐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纵宠天下

    纵宠天下

    隆重推荐新文《魔君宠舞》这是一个武与舞的世界,大陆上人们最崇拜的不是皇权,而是武与舞。男子以武为尊,女子以舞为傲。这是这个世界的规则与传统。武与舞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人会去亵渎,那两个字就好比是他们心中的神明!水琉璃,当代的第一舞者,只有你想象不到的舞姿,却没有她跳不出来的风华绝代。她有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也有梅花的凌寒独自开;牡丹万花之王的妩媚娇艳;偶尔的是菊花般的清新淡雅。武界,亦是有一个传奇,传奇的名字叫——夙凌殇!传说中,他的武功是天下第一,而且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议。传说中,他冷清嗜血,却又偏偏长着一张比女人还漂亮的邪魅妖孽之容。传说中,他身体堪比“不死之身”,因此,他带领着自己的属下,创造了大陆上最神秘而强大的地方——魔宫!-----------------------------------------------------------------------------------------------她,在绝望中重生,穿越成初生的婴儿。她,从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宰相府里不受宠的三小姐的标签。她要变强,在这之前就养韬隐晦,待到光芒散发时,“我”绝对会是最耀眼的。她立誓,绝对不会再像前世那般无奈是死去,天既让我重活,我必不辜负上苍!当珍珠不再蒙尘,当光芒竞相绽放。她已是天下第一的女子,她,真的做到了,她。。。。。。她,就是--------冷若凝本文女主强大,全能。琴棋书画舞功洋洋精通,宫廷江湖任我遨游。他,是慕辰国最尊贵的存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夜王爷。他,在慕辰国的地位甚至高过当今皇上,只因他是如此的深不可测!他,更是慕辰国第一美男子,亦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只为他那冷酷邪魅的气质与外表。他,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永远都会是那个众人中最关注的焦点,因为无人能与他的光芒争锋!他,周身是冰冷的,在他的眼里没有任何人是不一样的。除了——她!他宠她,宠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只因:“我愿意宠,也只宠她!因为,她是我此生唯一的爱,爱她胜过爱我自己的命!”而别人是生是死,皆不入他眼!他,就是——慕凌夜他,温文儒雅,似是一块温润的美玉。却对她倾心相对。“地点,人物都正确了,唯独错过了时间,所以我最终,错过了,你!”——南宫泽宇他,狂妄霸道,江湖人人得而诛之的大魔头。却对她另眼相看。
  • 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犹太人商业禅机

    犹太人商业禅机

    犹太商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犹太生意之所以成为智慧的生意经。就是因为智慧与金钱的同在与统一。","犹太商人是商人中的智者,更是商人中的魔鬼,他们能够从零开始,从一无所有起步,最终成为亿万级的富翁。冒险是犹太商人的习惯,犹太民族特有的冒险精神令犹太商人在产品上,在经营手段上,在许许多多方面打破常规,引领变革。任何东西到了犹太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他们早已把合同、公司乃至文化、艺术甚至于他们的上帝都商品化了
  • 夙愿难勉

    夙愿难勉

    逝去的岁月尚且一去不再复返,失去的人又哪里寻的回来?是非成败转头空,不如转世重新再来!
  • 蒙圈小七追爱记

    蒙圈小七追爱记

    “哟,七七,你和郭子还穿情侣内裤啊?”白菡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让蒙七七没心没肺的大笑后,霎时间僵硬风化了…男友出轨了,闺蜜撬墙了,自己失恋了。这年头,难道有了魔鬼身材,还非得配个天使脸蛋?感情没有了,工作也丢了,祸就真的不能单行吗?蒙七七仰天长叹,捶胸顿足欲哭无泪里,彪悍的老娘发号施令兼指点迷津:只要勇于解放被束缚的自己,男人就会如狼似虎蜂拥而至。工作会有的,男人会来的,第二春就在不远处…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

    楚留香第一次为爱所困,遭遇一局又一局杀身之祸,被读者标榜为“楚留香最接近‘凡人’的一部作品”。
  • 相恋在左,心痛在右

    相恋在左,心痛在右

    Angel以为爱情是个美丽神话,原来所谓的爱情终究会输给回忆,最后惟有一片唏嘘,和相恋在左、心痛在右的传说……爱恨情仇,尽在其中。
  •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群号9439463)……这是宫斗?错!……是修真?不对!……是复仇?OUT了!当不止一个大馅饼砸下来的时候,报仇神马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可报仇之后呢?那个长着九条尾巴的,你捶腿的力气大点,还有,把你的兰花指收回去!那个浑身冒火的,是让你烤肉,不是让你烧炭啊!还有你……既然没什么用,就来暖床暖被做抱枕吧,否则,会让你留在眼前惹人厌?至于剩下的灵兽、帅锅、妖孽们……不要急、不要慌,一个一个慢慢来,本姑娘定会好好“调教”你们的……嗯?恰有对联曰,不斗妃子斗妖孽,不用修仙法术高……横批云,贵宫好乱……
  • 八岁

    八岁

    《八岁》是邓一光后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后期的短篇小说将背景转向深圳等沿海城市,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多变,塑造人物时代气息强,然目光向下,反映底层的人和事的情怀不变,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