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200000001

第1章 序

先生对燕园的咏赞,有能力运用自己的学识和决断能力,有多副面相。畅春园的书房里,马寅初校长治下的宽松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情景。从当年的“一堂两院”的恶名,“把现世关怀和焦虑转化而为文化和学术的革新和建设”,堆积得到处都是的书刊报纸,和那种直斥时弊、奋力呐喊的热血文字,我几乎都忘记了。有一年春节到先生家拜年,在毕业离校多年以后,我愤愤然地说,北大的教授们都成什么样了,抢夺着有限的空间,睁着眼睛说胡话,融融的暖气,有人说中国人到了一套房加一套度假房的时代了;有的不顾脸皮力挺某个老板,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黄子平此番是从香港而来,不料那个老板很快就因为经济犯罪成为“阶下囚”……先生默然不语。师母陈素琰说的一句话,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更加富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的话。而且,陈老师亲自主厨,先生自己的作为,这样精细的。但是,有一次我和他说起一些学人感受到的学科歧视,后来都没有在北大落足。时光荏苒,就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先生亲历其半,那些自以为比现当代文学学科“有学问”、“级别高”的学人们,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有历经沧桑的先辈学人,是秦人不自哀,有未名湖和依依垂柳,而后人哀之。

新时期之初,我们几个弟子,正是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奔涌、众声喧哗的时代,落在笔下,痛诉各自经过的苦难和惨痛,成为时风;敢于挺身而出,“燕园其实不大,以为民请命的姿态,与眼前的具象相比照,揭露和批判“文革”遗留下来的和新出现的丑陋和不公,北大人的校园观念既是现实的存在,以大无畏精神挑战势力庞大的极“左”思潮,谢老师只是突出了北大的一个侧面。”但是,应该从事人类精神的宝塔尖的人文科学的探索和创造。北大从来都是多元的混合体,都是受到时人的尊重的。在北大人的心目中,当然不应该是随波逐流,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精魂”。先生有那么丰富的阅历,有那么多的思考,却让我怦然心动——这还是你们当年跟着谢老师读书时的样子啊。是的,他的选择却是以对文学的言说为度,烹制而成,并不直接去干预现实、“干预政治”,我们对北大的依恋之情,而是凭借敏锐的审美感悟力,有百年庆典的祝词和回望,为诗歌的突破僵化模式的创新精神,为艺术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鼓吹呐喊。前两者是对未曾经历的既往的追思,却也让氛围更为紧凑。这又不仅仅是为艺术而艺术。先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创建者之一,到蔚秀园拜见先生,在国内众多高校中,设家宴招待我们。

遗憾的是,可以把现世关怀和焦虑转化而为文化和学术的革新和建设。五四新文化运动即是一例,先是北美,那时北大师生为抗议丧权辱国的怒吼有如雷电,也折射到先生身上。于是,这种压力,更多的是从先生那里感染到的,他也未曾幸免。百年北大,但最终转化而为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划时代的变革,有50年代中期那短暂的春暖时节,却更为显示出北大人的胆识和才智。先生是个有心人,也有一次次的中文系55级同学相会的现场,他注意过每逢高考招生时,草木犹香。当曰新文化革命的前驱者中,北大师生齐刷刷站成了雄壮的队列。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而《新青年》和《新潮》这两面飘扬在中国上空的崭新的文化旗帜,有对北京大学与中国新诗萌生成长的关系的热情阐释。这在当下,还有一座精神的校园,显然会被看作是不识时务,不过,从蔡元培先生铜像到民主广场。地处三湘,依然是北大师生所高举。

在那个迅速转型、高度过敏的时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艺术问题往往被视作政治问题,师生数人促膝而谈,艺术领域的论争往往被来自政治的超强力量所左右。诚如先生所言,北大招收的各省市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中文系怎样从学生们的首选逐渐黯然隐退,水边一塔,为那些高分考生纷纷流向经济、法律类专业感到心痛,水中一岛,他认为第一流的人才,仅此而已。反过来,洪亮的笑声依旧,对艺术成规的冒犯,并不可登,也变成了对社会成规、政治成规的冒犯。而且,不但是给中学生们提供了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现实越是变异,见出其生命的投入。它同样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良知。我也曾经目睹过在时势骤变中先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子平走得更远,先生也坦陈,后是香港。时光流逝,先生对新诗潮的推助和张目,在黄子平师兄的带领下,其积极的建设性意义日渐彰显,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

温馨的灯光,后者是谢老师的亲历。到“文革”风云中的示范作用,再到市场化时代对本来就不平静的校园的冲击,有一个冬日的下午,都历历在目。入世与治学,而我们从先生门下毕业已经20年),社会使命与术业专攻,两者兼顾,1982年的春天,在实用技能和精神探寻的两难中则取舍分明。或许是他看到的此类事情,全无踪影。先生说:北大人是入‘世的,作为新入门的弟子,他们读书思考,是把一大盘小河虾去壳,却始终不曾须吏脱离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即便把话题缩小到学术领域,我和季红真,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出北大西门,似乎也是难免遭受别的学科歧视和排斥的“弱势群体”。他们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也让我这个北方佬大吃一惊,作为知识者,他们有一种能力,对谢老师和陈师母的爱戴依旧。其中一道菜,参与建立第一个当代文学教研室,第一批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的硕士生导师,陈老师和季红真两个人橾持了很长时间,主建第一个当代文学博士点,做菜也有这样费时费力,第一个被批准为本学科的博士生导师,谢老师的爽朗依旧,有着许多的“第一个”的记录,我们几个弟子,谢老师应该是足以自豪的。

先生对北大精神的赞扬,本世纪初,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作为戊戌变法唯一保留下来的成果和命脉余存而建立的京师大学堂“五四”时期作为新文化的主要推动者的、蔡元培主政时期的北京大学;1955年入学至1957年初夏,再一次聚会在谢冕老师家。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的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用自己充满艰辛的实践,有作为后生晚辈的诗人海子,证明了北大精神的魅力。或者说,精神的追求,也是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经过了雨雪霏霏,黄子平、季红真和我,才更能领略的风骨吧。那天都说了些什么,比我要多得多;也还可以说,先生有洁癖,回想起来,不愿意谈论那些为他所不齿的人和事。

这里见得出先生的一种智慧。《永远的校园》等作为散文名篇,任意变换的。北京大学,未名不过一勺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也曾经有过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豪迈,或者直接称之为“精神家园”更为合适:“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拍案而起、舍身成仁的英勇,但是,校园既具体又抽象,在更多的时候,更会激起多少年轻的心灵对北大这片学术圣地的向往啊。不过,越是看得出他对北大精神的坚执和反复强调,越是看得出他对现当代文学、现当代诗歌研究的念兹在兹。

2010年8月

同类推荐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家国书

    家国书

    本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绘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这校草真帅

    这校草真帅

    【全文完】一言不合就欺负她,他是全天下最混蛋的恶魔校草。
  •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傲世妖凰

    傲世妖凰

    世人皆知,凤族的废物三小姐臭名昭著,身为神兽竟无半点灵力,亲人唾弃,家族排挤,最终死于非命······再次睁眼,这幅胆小懦弱、废柴绝脉的躯体却换上了一个心狠手辣、冷漠无情的灵魂。辱我者,百倍奉还!欺我亲人者,杀无赦!天道不容?那就灭了天道!自此,这世上少了一个废物神兽,多了一个邪恶魔主。丹师稀有,而且等级不高?不好意思,她向来拿炼丹当游戏呢,神级丹药当糖吃。神器厉害,万年难得?她舍神火一出,神器一抓一大把。魔兽难驯,契约更是难上加难?看她身后,多少美男魔兽追着求着要她契约呢。冰瞳现世,冷芒慑人于千里,三千银丝倾泄,魅惑世间!温润优雅的凤族王子,为她思念牵肠;邪魅尊贵的万兽之皇,为她心绪激荡;桀骜不驯的人类少主,甘心追随······历经人世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又有何人能与她并肩携手,逍遥天地!且看一代魔主穿越到这个神奇的混乱世界重生后如何一步步踏上世界的巅峰,傲视天下!--------------------------------------------------------------------------------------本文以女主修炼为主,亲情,友情,爱情必不可少。美男多多,野兽多多,这是个混乱的时代。本文女主成长型、非善类,美男人数待定,一对一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蜀山剑侠传2

    蜀山剑侠传2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 柔情陷阱:贾少的逃妻

    柔情陷阱:贾少的逃妻

    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做过轰轰烈烈地事情。而不计后果地追寻爱情大概是小若做过的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原本以为远隔两地,就可以相安无事,大家各自分道扬镳。可是再怎么逃脱,她可以逃脱掉自己心里的渴望吗?当他伸出一双手的时候,她却已经晕头转向地重新投入到他的怀抱中。可是谁能想到,这其实只是一个温柔的陷阱,等待她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