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600000011

第11章 挺直腰 向前走(1)

王志钧是挺着腰下乡的。

那是1968年11月,17岁的他,高举着红旗,唱着豪情满怀的歌曲,登上北去的火车,直奔黑龙江畔的名山农场(后来的兵团二师12团)。地点是他自己选的,二战后期苏联红军打进东北与日寇决战,先头部队最先从名山突进的。他预见,陈兵百万的苏军如侵略中国一定也会在名山突进。他要守在名山,以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没想到,他虽然进了“戍边”的武装连队,也常在江边站岗,但主要任务是“屯垦”,开荒种地、烧砖盖房;春种夏锄秋收,年复一年。干起活来,他也是一员猛将。装砖窑,只有105斤体重的他,挑着300多斤的砖坯,上三阶跳板。装粮车,他可以把160斤的麻袋扔到车上。当康拜因手,他可以24小时不下机器,半夜时分,他望着满天的星月歌唱,吓退地边的野狼。因为他能写会画,又是连队文化活动须臾不能离开的人物。

王志钧是弯着腰回城的。

1971年11月,因为严重的腰伤,又得了肾炎,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只得病退。多年以后,才检查出,因为重压,尾骨粉碎,耻骨把腰间盘挤出,压迫神经,没有瘫痪已是万幸。几年前,敲锣打鼓把他们送走的城市,如今冷淡着伤残回家的游子。走下火车,望着他日思夜想的城市,大雪纷飞,他甚至不知家在何处。

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的父亲下放到知青点劳动改造,曾当过市劳动模范和人民代表的母亲,又拿起油刷当油工。他无业可就,又得了黄疸性肝炎,连医疗费都成了问题。在母校老师的帮助下,他在56中找到一份代教的位置。那时教师奇缺,初二结业的王志钧,要教初二。怕误人子弟,他又到道外教师进修学校“恶补”。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校,先点燃火炉,打扫卫生,然后埋头读书,那课桌是他最迷恋的地方,他又拿出当知青不怕苦和累的劲头来读书。

第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觉得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这段路很长很累,可一站在讲台上,望着那一双双天真求知的眼睛,他立刻情绪高涨。志钧形象端庄,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第一课就打响了。不几个月,他竟成了骨干教师,校长带领老师来观摩他的公开教学,那篇古文《曹刿论战》,让他讲得抑扬顿挫,意韵无穷;而鲁迅先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他慷慨悲歌般的讲述让学生们神情庄重又思绪万千;最成功的是他讲鲁迅的《故乡》,他不看一眼教案,侃侃而谈,学生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校领导如获至宝,对他厚爱有加,第二年就给他办转正手续,可惜转中学教师他学历不够,只好给他定初级小教工资,破格来教中学。

那时初级小教的工资是每月29元,而中教初级的工资是每月37元。有人给王志钧出主意,拿两瓶酒打点一下,定个中教工资也是名正言顺。他回家跟父亲一说,这位正直的基层干部很恼火,“别想那些歪门邪道,跟你妈干基建去!”父命不敢违,志钧跟着妈妈到二商局基建队当了临时工,她对他说:“哪一行好好干,都有出息。”妈妈叫荆佩文,曾被称为油工行业的“女王”,她跟俄罗斯工匠学的手艺,心灵手巧,自己还会设计喷涂花样,参加过市里许多大商场和宾馆的装修工程。受她的影响,志钧从小爱好绘画,喜爱建筑,当建设工程师是他的梦想。刚开始,志钧被派去当力工,拉沙子,活水泥,给瓦工打下手。也当过跟车的装卸工、登高作业的架子工、钻地沟的水暖工。这些活并不比兵团时的劳动轻松,王志钧一干就是4年,腰病多次复发,他只能坚持。

王志钧回忆,那时干基建临时工的返城老知青很多,为了生计,他(她)们重受二茬苦重遭二茬罪。无论多重的活,他们不敢说累,不敢说苦,更不敢说病。有的女知青结婚生孩子都不敢说,生怕丢掉饭碗。在最艰难的时候,志钧并没有忘记学习,他业余时间上电大学美术,上工时偷着看工程师的图纸。他说,三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江南春饭店从地下室到楼顶的结构,因为我在这个工地当力工时,经常趁着午休钻到工程部去偷看图纸,时间长了就了熟于心了。

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因为聪明能干,王志钧被挖到了道外服务局维修队,他自告奋勇组织一个油工组,他立下了军令状,第一年让油工组转亏为盈,第二年挣大钱。他也提出了要求,如果头两年目标实现,第三年,让他搞美术。他靠自己的才干把一个混乱的油工队伍建设好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实现了自己干装璜美术的愿望。维修队搞美术,就是为各个小商店小饭店画牌匾,在各个饭店的墙上写标语、画宣传画,这是维修队惟一和美术贴边的工作,志钧终于找到了可以施展才华的岗位。

上任前,他自费出去考察。他跑到了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大城市,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聚精会神地仰望各种牌匾,一会儿照,一会儿画。饿了啃一口馒头,累了坐在道边歇一会儿。五十六天,他已记不得跑了多少地方,他只记得鞋底磨露了,速写本已画满了。回来之后,他把维修队的美术组变成了美术服务社,开始面向社会服务。他们的办公室是三间没有窗户的空房子,他们的窗台上搭了一块木板,窗外贴了一张纸条:“谈业务的同志请从此窗入内”。他们就在这里开始了一个美术装璜业的创业传奇。所用经费是大家凑的,所有生产工具都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

王志钧开业的第一件活,把道外“南滨旅社”的红色牌匾换成了黑地的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那时人们的思想还被禁锢,只有红色才最安全,可志钧觉得这种千篇一律,不适合审美,黑地金字形象鲜明,也好看。接着他又把名店“亨得利钟表眼镜店”也换成了同样的牌匾,由此王志钧引发了这个城市牌匾装饰的一场革命,由原来的惟政治化,而变得更丰富多样了,更适合大众审美,也更有民族特色了。勇于创新的他把新技术新材料也引进了牌匾的制造,把过去平面的改成立体的,用有机玻璃和铝合金装饰。牌匾字,由过去的一般色调的非金属字,改用镀铜、木字贴金,后来又研制成功了球面铜字。经过两年的试验,他多次昏倒在80多度的高温的干燥室,终于研究出木材电镀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获得两项国际大奖。

谁能想到在这个不被艺术家看好没有高科技进入的牌匾行业,一个病退的知青创造了奇迹。在王志钧的领导下,哈尔滨市美术装饰公司成立,他们在实现了本地牌匾更新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北京。在他的眼里,北京的许多牌匾很不理想,与这个文化大都市并不匹配。他很自信,只有自己才能让他们焕然一新。志钧给王府井的北京百货大楼写了一封信:“中国是世界闻名的书法大国,北京是中国人文荟萃之地,百货大楼又是世界商家的凤毛麟角,可你们的招牌实在与之不配,我愿为你们制造一个最好的牌匾,而不取任何费用。”信是1984年5月1日发出的,6月3日收到百货大楼的来信:重建牌匾也是我们的心愿,请速到北京面谈。

王志钧和百货大楼的李景祥副总经理都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他们一拍即合,马上动手。第二天,李总领着志钧到俱乐部一看,他们已请北京的大书法家写了二十多幅“北京市百货大楼”,其中有启功、李铎、刘炳森等先生的作品。志钧眼界大开,他和李总一商量,选中了刘炳森那幅厚重敦实的隶书。他们给刘先生打了电话,下午,他就骑着自行车赶来了,又根据志钧的要求重写了几幅。志钧选好后,马上回哈尔滨制造,40天后的7月14日,7个高2.4米,宽2米的木制贴金大字立在百楼大楼上,王府井大街上的游人都赶来观看,一时间广场上人山人海。刘炳森先生大悦,他的字第一次制成这么大的牌匾,从此他和这个才华横溢的哈尔滨小伙结成“忘年交”,谁再让他写牌匾,他都指名让王志钧制造。这是后话。

王府井的成功让王志钧信心大增,1987年7月,他又把目光转向了更显赫的中央电视台中心大楼。这座高106米的大楼,规模宏伟、美丽壮观,气魄超群,但美中不足的是大楼上的牌匾还没有装上。这是大楼的点睛之笔,想干这项标志性工程的北京、上海的企业有七八家,哪家都比哈尔滨的有实力,但王志钧的方案设计新颖、选材考究、布局合理,价钱不高和工期又短,还是被中央台选中了。

又是经过40天的苦战,王志钧他们把制好的“中央电视台”5个大字9月25日从哈尔滨运到了北京。离国庆节还有5天了,如何把这每个高1·6米、宽3米、重300多斤的球面大铜字安在这雄伟的建筑物上,人人都为他们捏一把汗。可是他们顺利地在9月29日,完成了这个任务。中央电视台中心大楼上这几个大字,在灯光辉映下,照亮夜空,那一刻王志钧和来施工的战友们都流下热泪。

当晚广电部副部长王枫亲自设宴招待王志钧和他的伙伴。这之前,志钧曾向部长表示,如果这牌匾制不好,我就从中央电视台的大楼上跳下去!酒桌上,王枫说,这回你不用跳楼了。大家一片笑声。作为奖励,王志钧还被当做贵宾请去参加1988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和许多着名企业家陪同领导坐在主桌。

也许王志钧他们的行动感动了中央电视台的编导人员,1990年9月李扬作为制片人完成了一部歌颂王志钧和他的团队的专题片《大牌匾与小字辈》,他用那独特的“唐老鸭”声音说:“本应成为艺术家的他,却没有追求个人艺术成就,而是用他的才华装点江山,装点城市。本应成为富翁的他,没有去追求个人财富,而是使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一群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不断开拓进取,默默地为年轻的共和国做着贡献!”这个节目在央视一、二、四频道播出,王志钧名声大震,订单多得让他们干不过来了。

同类推荐
  •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本书分为10部分:国都、飞向宇宙、生命高原、怀念大海、草原、东北这片土地、关中、丝路访古、仰望雪峰、塞纳河上的夜宴。内容包括: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法国的田野上、塞纳河上的夜宴、海边的谈话、贝多芬雕像、帕塔亚景观等。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源于自然,入口清香芳醇,并且可以调理五脏机能、改善体质,滋补养生。本书结合《茶经》向读者讲述了茶饮的健康元素和作用原理以及茶的冲泡方法,并结合现代人的养生习惯,介绍了200多道健康养生茶饮,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体质、日常保健的需要和所患疾病对症喝出健康来。
  • 紫薇仙尊

    紫薇仙尊

    他本是一介凡人却得到紫薇大帝的传承,自此踏上修仙之路!得神兵四门,化天地玄黄,开创一个崭新的宇宙世界,且看他如何凭借一副神秘的金色卷轴,衍化出鸿蒙金榜!
  •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法国的破落贵族子弟勒内离家出国,只身流落于北美洲,来到路易西安那的纳契部落的一个村子里,被德高望重的瞎眼老酋长夏克塔斯收为义子。夏克塔斯把自己年轻时与阿达拉相爱的曲折故事,讲述给勒内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屋檐下的缘分

    屋檐下的缘分

    萧健,一个普通的公司小技术员,因为一场偶遇平凡的生活产生涟漪。性格木讷、感情空白的他竟然做出了出乎意料的决定。同一屋檐下,发生的酸甜苦辣,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与她的爱与恨纠葛,让我们对他们爱情的破碎多了一声叹息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致命裁决

    致命裁决

    一位雄心勃勃的律师,一位意志坚定的母亲;一件疑是连环杀人的案子,一件是牵涉到儿子致命的审判;律师萨拉·纽比正全力以赴为当事人犯洗刷罪名时,却发现陷入另一件案子的儿子似乎也牵涉其中……
  • 带着包子去修仙

    带着包子去修仙

    这一场重生究竟是意外还是阴谋?家族的废女,受尽白眼,她终将踏上强者征途,看尽红尘!【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恭喜你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