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200000007

第7章 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4)

蔡仪先生的美学,是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郁愤而死的故事。它被选入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小说选》。”这段心理描写十分出色,即使拿到今天,仍然非常光彩。

我想起蔡仪先生在他的小说《先知》中所创造的卞和。

另一篇小说《重阳节》,她追求爱情,并把它消融在日本旷野的美妙风光之中,又写了一个《混合物的写生》。编者说:《先知》“是一篇孤愤之作,小说通过一个先知者遭受残害以至毁灭的悲剧,愤怒地控诉揭露了统治者的愚昧残暴,歌颂了先行者的坚持真理不惜牺牲的高贵品质。”好像小说的内涵不止这些,一以贯之,《华北日报》副刊一九三一年四月三日、四日连载,署名蔡南冠。这篇小说可称道之处,在于其情节构思之奇特。大革命失败后***清乡队天天杀人,一个姓胡的“教练”,杀人成性,被视为“英雄”,他传授杀人技巧,如何“一下断骨而留皮”。这天他外出,手下人又逮来一胡姓之人,只因他系了一条红腰带,被争相砍死。胡教练回来,听说杀了人很高兴。等仔细一问被杀者情况,脸色大变:原来是他弟弟。

还有一篇小说《绿翘之死》,发表于一九三三年的《沉钟》,署名蔡仪。写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挞杀婢女绿翘的故事。史载,鱼玄机在诗集中留下不少情场失意、悲惋自悼的诗歌,大胆坦率、激情烂漫。然而,几十年如一日,一再失败,她的热切期望一再落空。小说写她由失意、猜疑、嫉恨、憎恶以致发展为杀害一个婢女。蔡仪企图用现代心理学阐释鱼玄机,创造了一个多才但狡黠的形象。

在日本写的小说《旅人芭蕉》,大约也是发表于一九三三年的《沉钟》,署名蔡南冠。写十七世纪日本大诗人松尾芭蕉在行吟生活中与“妄念”作斗争的故事。芭蕉原想通过旅途行吟作为断绝现世妄念的手段,“俳谐之外,不谈别的话”。忽然,从草堆中钻出两个小孩,前头那七八岁的女孩子似曾相识,“原来这女孩儿正像她呢!”小说写道:“他的衰老了的血液忽然由温热而沸腾似的在全身奔窜……他平时努力而又努力地压抑着的所谓有碍俳谐修业的妄念,正是冬眠醒后的蛰虫样在这时蠕蠕地动起来了。”但最后终于平息了,“不安反而淡了,他老了。结果是不成功。而且,它的风景描写,诗一般美。杨义在《他在东京琢玉》一文中论曰:小说把握着一个微妙的心理学的也是诗学的契机,剔出一个真诚的老诗人从窥探自然界的玄妙到反观内心中失落的半分自我的心理波折,坚守阵地。像蔡仪先生具有如此坚忍不拔的学术立场者,于情景交融处,颇浸染着一点印象派画的明丽、苍凉和空朦了。

此外,还有一篇《混合物的写生》,见于一九三四年第三十三期《沉钟》,署名蔡南冠。这是蔡仪先生根据自己一九二七年在武昌一个同学家见闻写成。该同学父母是乡绅,被农会逼迫;该同学妹妹却是农会妇女会长。不同身份、不同倾向的人天天坐在一起,讨论时局,形成一个“混合物”。

有一次,蔡仪先生同夫人谈到苏曼殊,因为有人将他同曼殊比较。蔡仪先生说:“像曼殊那样的心情我是没有的,我的小说《先知》、《旅人芭蕉》,都老老实实依照事实描写,我也想过,浪漫主义一点吧!写了《绿翘之死》,从鱼玄机的角度设想绿翘如何如何,甚至大胆写了一点色情,终于还是写不下去,……后来又想自然主义地如实描写,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忽然发现了文学蔡仪--小说家蔡仪。这真是现代中国文坛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

但是,在中国现代和当代叫得最响的还是那个进行抽象思维的学者蔡仪,理论家蔡仪,美学家蔡仪。

美学蔡仪

蔡仪先生的理论活动、理论着作,根本上说是美学活动、美学着作。除了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写了少量的史学论文,五十年代初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他的所有理论着作,都可以说是美学着作。他的第一本专着,四十年代初写的《新艺术论》,是艺术哲学,按今天的说法,是“文艺美学”。它是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谈艺术问题的,而且最后归结到艺术的美是什么的问题。蔡仪先生在解放后五十年代写现实主义问题论文和其他论文,以及《文学知识》;六十年代主编《文学概论》等等,都可以归结到“文艺美学”这个大范畴里面去。

蔡仪的文艺美学思想,用一句话概括: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石,阐述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认识,没有第二人。只能老老实实一笔一划地写。那是个殉道者形象,则是形象的反映或认识; 文艺的最高成就,则在于真实地反映现实,要达到现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个别性的真实和普遍性的真实,要用个别性反映普遍性,也即创造艺术典型。这个思想几十年一以贯之,从未动摇过也未改变过。如果有些许变化,那也万变不离其宗。在蔡仪看来,真实性、典型性,至高无上。直到一九七八年同他女婿汤龙发谈《红楼梦》研究时,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二十多年来把《红楼梦》吹得神乎其神,不免讨厌。解放以来,论《红楼梦》的当不下千篇,有哪一篇真能从它反映历史的真实到如何程度这点来立论的?只想把几个空洞的概念去硬套,那是毫无意义的,如说什么‘写了阶级斗争’啦,写了盛衰啦,试问亿万卷的史书,为他所认定的真理殉道。

蔡仪先生就是一个美学殉道者,不都写阶级斗争吗?难道《红楼梦》因此就是好得不得了吗?”另,一九八七年底博士生吴予敏送给他一册印有郎世宁画幅的挂历,曾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喜欢郎世宁的画,他画的花、鸟都比现实的花鸟美。我不喜欢中国的写意画。”为什么喜欢郎世宁而不喜欢中国写意画?这与蔡仪先生的文艺美学主张有关。郎世宁的画,如事物本身那个样子反映事物,甚至比原物还美;而中国写意画,则往往变了形。不管这个看法你同意不同意,但这是蔡仪先生的主张,也可以说是蔡仪美学的特点。

蔡仪看起来十分完整、十分庞大的文艺美学体系,就是以此为骨架建筑起来的。请看《新艺术论》的章节内容:第一章“序说”,谈艺术与现实、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技术、艺术的特性,中心是概说艺术认识现实和如何特殊地认识现实。第二章专讲“艺术的认识”,先是一般讲认识是现实的反映(哲学认识论);其次讲艺术是认识之一种;再次讲艺术认识到特殊性。第三章“艺术的表现”,讲认识之后要表现出来,而艺术表现则是艺术认识的摹写和传达;并且谈了艺术表现代技巧。第四章讲艺术相关诸属性: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以及个性、阶级性、时代性、永久性等等。仍然是围绕唯物论艺术认识、艺术反映来谈的。第五章“典型”,谈“现实的典型与艺术的典型”,“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为他一生苦苦追求和维护、并献出他整个生命的唯物主义美学殉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而其特性,政论文或时论文,“正的典型与负的典型”。第七章“现实主义”,给于现实主义全面解说,与苏联学者不同:现实主义不只从文艺复兴时起,而是有“古代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后,第八章“艺术的美与艺术评价”,与“新美学”接上了。

这个体系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它写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出版于一九四二年末。不信,你翻翻前前后后的同类着作,比较比较看看。

与蔡仪自己的着作比较,历史地看,它的价值远远高于《文学概论》。

这部书在当时反响很好。王琦回忆说:“蔡仪对郭老十分敬重,以师事之。一九四二年秋,他的《新艺术论》脱稿后,曾送郭老审阅,郭老看后大为赞赏,在一次文委会全体同志参加的周会上,郭老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美学革新者--当时他是中国最激进、最先进的美学家;

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建者;

中国现代美学的系统、完整体系的第一位构想者和实施者。

我认为蔡仪先生的美学贡献是巨大的,专讲艺术表现的。可是作者也有他的幼稚、未成熟甚至于仍带有观念论的色彩处,如关于事物的典型性,作者还不能充分地从客观的根据去剖析,又如关于美感的种类整章,不过略为修正一些旧的解释等,未能使读者满意。美的认识。历时近二十年

蔡仪先生解放后的文艺理论论文,如论现实主义问题、典型人物问题、批评性文字等等,还有主编的《文学概论》,大都贯彻了《新艺术论》中的思想。思维更缜密了,更纯熟了,有时加进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和政治性内容(是好?是不好?),别的,变化不大。

四十年代的《新美学》,标志着蔡仪一般美学研究的开始。该书出版后,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日《中央日报》第八版《书林平话》第三十期发表一篇评论文章,至今不知作者何许人。论者评道:“这书有它的新体系,无论这用新的方法所阐发出来的路线是正确抑疵谬,但至少对于旧美学的若干矛盾问题是解决了,故而这一册书是从破坏入手的。破坏了旧的美学系统,于是采建立新的系统,而处处可以发现在破坏的一方面优于建设的一方面,主要是以下三点:

他所处的时代只提供给他那样的眼界和思维;

意识形态的局限;

自身认识的局限。

无论如何,很多精彩的新见,尤其是批判方面确能使徘徊于旧美学圈子内的读者看到些曙光。第六章“描写”,我们这里有一位埋头苦干的同志,这是任何新科学的必然途径、必然性质。然而对于美学的论说,这书已进步得多。并且借此还可以看出美学此后大概都发展的路向。”

这个评价是客观的。

五十年代,蔡仪先生有《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六、七、八十年代有《新美学》改写本。并且主编了《美学原理》。蔡仪美学的具体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不用多讲。且看《新美学》主要章节:第一章“美学方法论”。先谈“美学的途径”--新旧对比。次谈“美学的领域”--美学的全领域包括美的存在、美的认识及美的创造。再次谈“美学的性格”--艺术学、心理学、一般哲学之关系。第二章“美论”。先说旧美学的矛盾和错误;再论美的本质--典型(美的东西即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即事物的典型性:“总之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在典型的事物中更显着地表现着客观现实的本质、真理,因此我们说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真理的一种形态,对原理原则那样抽象的东西来说,它是具体的。”);美与事物的个别及种类--自然的、社会的,“典型的种类中的典型的个别,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最高级的美的事物。”第三章“美感论”。美感旧说批判。综观全书,是高级的典型的事物,更加深化了;表述得更充分、更纯熟了;某些思想也有进展。美感的性质与根源。第四章“美的种类论”。单象美、个体美、综合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第五章“美感的种类论”。雄伟的美感和秀婉的美感。悲剧的美感 和笑剧的美感。第六章“艺术的种类论”。旧说批判。单象美的艺术。个体美的艺术。综合美的艺术。

有一点也许应该注意到:蔡仪先生不承认有所谓“崇高”、“优美”之类的划分,认为那不是美的种类,而是美感的种类。

再,蔡仪很不喜欢“审美”这个词。他几乎不用,也不喜欢他的学生用,上面已谈到。他认为,这是他的唯物主义原则。

《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申说自己的观点,文章写得勃勃然有生气。

《新美学》改写本,蔡老自己非常重视。然从另一角度说。第一编“叙伦”,增加了美学史回顾和批评性、论辩性文字。第二编“现实美论”,反复地、深入地阐发他的唯物主义美论。第三编“美感论的哲学基础”--为了说明美感是美的反映、认识这个唯物主义原理,蔡仪先生特别增加了“哲学基础”部分的分量。第四编“美感论”。蔡仪先生关于美感的论述是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的,而且较之其他美学派别,花的气力要大些,也深入些。第五编“艺术总论”。

《新美学》改写本可谓煌煌巨着,是其晚年着作,是对一生美学思想的修订、总结、“定稿”。在《新美学》改写本中,其一贯的美学思想观点更加精致化了,永远镌刻着蔡仪先生的名字。

2004年7月25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上的讲演

(原载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1期),其美学思想、美学体系却没有根本上的实质性的发展,而且又加进去一些意识形态的批判内容--依学生看,意识形态色彩本应淡化才好,愈淡化愈好。

小说是从卞和第二次刖足写起的,有时感到用理性语言很难说清。坚如磐石,《先知》是蔡仪小说的代表作,写楚人卞和屡献宝玉,反被刖足,雷打不动,“卞和拖着他血淋淋的右脚和刀痕斑剥的左脚,怀着那块‘假充宝玉的石头’”爬回家去,一路上受尽冷嘲热讽,甚至家人也不理解,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的生活是以这石头为中心--也可以说他正是为这石头而生活,而有这石头他才能生活的;说得恰当一点,他就是这石头,石头就是他了”,“他望着眼前闪耀的希望之光,过了四十多个年头”,最终抱着那块被认为“假充宝玉的石头”冤死荆山,孤愤终身。只是在他死后,那“石头”才被承认是宝玉。我是在这小说问世五十多年之后才看到的,今天读之,仍然深受触动。

蔡仪先生也有他的时代局限,默默地写出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着作《新艺术论》,这位同志就是蔡仪。郭老还推荐《新艺术论》,希望大家读一读。”(王琦:《蔡仪同志二三事》)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热门推荐
  • 毁灭道

    毁灭道

    因为体质关系,本来以为已经不能修炼到武者的巅峰。一场意外让他得到妖界血帝传承掌握雷电之力,而且还得到一把绝世魔剑。带着魔剑来到修真界,却引起修真界的争夺。从武道到修真,与血帝之子一头变异神兽血狼走上一条杀戮的道路,最后走上天道的巅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皇裔巨星

    皇裔巨星

    睁开双眼时,便是那张狰狞阴狠的娇柔俏脸和一声阴寒刺骨的咆哮,“唐潇潇,你为什么还不肯去死?!——只要你死了,我就是唐家真正的大小姐!唐家的一切财富都是我的!我会是真正的豪门骄女,我会是真正的唐家继承人!”一朝重生,睁开眼眸,已经物是人非,她已经成了那个集千万般宠爱于一身的豪门小公主,成了那个本应该惨死在阴谋和凶杀中的唐氏财团唯一继承人……而这场阴谋的罪魁祸首,居然是继母带来的拖油瓶妹妹!如此尚且不够,那个贱人——唐柔居然再次施手谋害!侥幸逃脱,她的眼底满是冰冷和傲岸,便不再是当年那个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小经纪人,也不会再是那个刁蛮任性的豪门纨绔女,——她只是她,为了成为众多豪门贵族中女王般存在的她!已经成为王牌经纪人、金牌导演乃至国际巨星的她,站在众豪门之巅,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只是这一次,——谁会站在我身边,与我并肩放眼这一世的权势荣华?——————————————————————————本文简介:她是本世纪世界娱乐史上的十大传奇之一!她是本世纪最为杰出的女性,更是无数人道主义者尊重爱戴的女王陛下!明明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却在不经意间,以一个男人的身份,走上了那个陌生却璀璨的舞台,在非议和掌声中,踩过荆棘,踏上了第一偶像、娱乐之王的巅峰!剪断三千青丝,我愿化作男儿身,不管一路布满荆棘,踏上了至高偶像、娱乐之王的巅峰,给予每一个仰望我的人以幸福,给予每一个信仰我的人以温暖。
  • 凌天战尊

    凌天战尊

    地球最强兵王魂穿异世,融轮回武帝记忆,修《九龙战尊诀》,所向披靡,战威无可敌!会炼药、能炼器、懂铭纹……生活职业,全能才是王道!!
  • 我的吸血殿下(全本)

    我的吸血殿下(全本)

    《妖精的王子殿下》第一部就到这里为止了,第二部霓笑正在认真的准备,相信会比第一部精彩。第二部里,拥有着吸血鬼猎人独特天赋的美姬千霓,带着被她征服的“银蔷薇”走进了吸血鬼的世界——女王学院,在那里她遇到了神秘的吸血鬼上古者,也称第三代吸血鬼,他是最早的吸血鬼,也是最强大的生物。在他的带领下,她拥有了真正属于吸血鬼猎人的实力,也唤醒了“银蔷薇”未知的能力。千霓在调查案子的时候遇到了吸血鬼血族中的亲王、长老、领主、公爵、贵公子等等。在人类和吸血鬼之间,千霓勇敢的征战,一次次的揭穿叛逆分子的阴谋,同时也遇到了让她心动的吸血鬼王子——雅尔。两人在不断的争吵对抗中更坚定了彼此的爱情,因为两个人的身份千霓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中,同时卡尔和狄洛对千霓的爱也在彼此合作中渐渐清晰。血族中的叛逆分子试图挑起吸血鬼和人类的战争,于是所有人的目标都放到了千年圣战中遗留下来的宝物“血凝”。传言只要得到“血凝”就可以统领黑暗世界黑光明世界,所有人为了得到“血凝”投入了疯狂的战争中。然而真正的阴谋才刚刚开始,寄住在雅尔身上的黑暗诅咒一次次的控制着雅尔,它的目的会是什么?“血凝”又该从何处寻找?传言血凝在人身上,可又会在谁身上?当千霓血液中的吸血鬼因子被唤醒的时候,身为吸血鬼猎人的她该如何抉择?——————————》喜欢的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推荐收藏哦!亲们的收藏和推荐都是霓笑写作最大的动力,霓笑会加油的!!o(∩_∩)o...谢谢亲们的支持,霓笑的前进和成长需要你们的支持,也希望亲们多给霓笑提供意见。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中国文学大家

    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藏龙山上的女人

    藏龙山上的女人

    本书讲述了一个柔弱而倔强的农村妇女几十年的生存史与奋斗史。其中详尽记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作者以自己为例子,旨在敲响所有人人生的警钟,活,要活出精彩!走,要走得坦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武侠仙侠世界里的道人

    武侠仙侠世界里的道人

    武侠仙侠世界里的道人,在缓缓地穿越途中领略道的真意。射雕世界里,他用排云掌与洪七公对决;大唐世界中,他指着宁道奇说:“这道门第一高手的位置你得让让了”。。。。。。纯中国风穿越,不科技,无魔法,中国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