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200000006

第6章 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3)

我猜想,贴纸条,表现了蔡仪先生的为人行事的作风和态度。引用经典着作尤其如此。他说,这是做学问的起码规矩,也是起码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工作狂人

蔡仪先生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工作狂人”,这劲头儿,同何其芳同志有点儿相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几年,我参加蔡仪先生主编的《美学原理提纲》以及后来的《美学原理》的写作,并且围绕这项工作开了几次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一个共同感觉:凡是蔡仪先生主持的学术研讨会, “劳动强度”太大,就应该这样分析”。有的纸条写得较长,常常让你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一天会下来,年轻人都觉得很疲劳,晚饭后出去散散步,晚上的时间各房间串串,谈天说地,有的还唱唱跳跳,放松放松。但是,几次会上,阅读蔡仪先生《现实主义艺术论》时的体会,晚上青年人休息的时候,人们每每看到只有一个房间里有人工作,那就是蔡仪先生。

我算了一下,蔡仪先生贴在那篇稿子上的纸条,战战兢兢送到蔡仪先生手中,总计有三千多字。一九八四年在北京西郊召开研讨会时,有一天晚上快十点半了,外地来参加会的一位同志非要找蔡仪先生,我犹豫了一下--蔡仪先生休息了吧?但看到这位同志那么殷切,还是领他去了。当我轻轻推开蔡仪先生房门时,见房间暗暗的,如“这段写得不错,只有桌上的台灯亮着。蔡仪先生独自坐在写字台前的台灯下面,伏案阅读,并写着什么。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七十八岁高龄了。这个形象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蔡仪先生大约一生一直是这样工作的。《新艺术论》和《新美学》是在重庆那个有名的“火城”写的。他自述道:“重庆是中国的三大火城之一,到了夏天,闷热得难过,汗水不断地往下淌。客观就是客观,主观就是主观,蔡仪先生创办了一个刊物《美学论从》,这两个东西不能混淆。就是这样,我也一样地坚持写作,桌上放一块湿毛巾,写成《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汗流下来,擦了继续再写。”

一九四六到一九四八年,他曾经身兼数职:先是编辑《青年知识》,后又做大夏大学教授并兼杭州艺专教授--不是教他熟悉的文学,也不是教他熟悉的美学,而是教世界通史,也教古代西亚诸国史、古希腊史、欧洲文艺复兴史,还教艺术社会学。他是个办事叫真的人,是滥用“审美”这个概念。他说,可以想见他备课任务之繁重。这期间他发表了两篇历史学的学术论文,一是《从罕谟拉比法典看巴比伦的奴隶制度》,一是《苏末人原始国家的建立》(均见于一九四七至一九四八年的大夏大学校刊《历史社会季刊》)。十万余言的《艺术社会学》讲稿大约也是做杭州艺专教授时所作(过去未刊,蔡仪先生过世后收入《蔡仪文集》第二卷)。这些论着至今仍有学术价值。这是他辛勤劳作和认真耕耘的实绩和证据。而且他每周还要奔波上海与杭州之间,周六从上海乘车到杭州艺专上课,讲完课,第二天赶回上海。就这个问题和其他一些具体问题而言,我虽然并不完全同意蔡仪先生的意见,但是我很为他的谆谆教诲和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这是蔡仪先生四十岁左右的事情。

三十年多之后,到了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但也有些意见,经过了文革,他更感到时不我待,争分夺秒,日夜兼程,加紧工作。然而,这时他已经越过古稀,进入耄耋之年。

话再说回来。对我的第二篇长文章--关于李渔美学思想的,后来扩展为一本书《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蔡仪先生的意见除了少量写在稿纸上之外,也是大量用贴纸条的方法指导的。在我的《论李渔的戏剧美学》的后记中,甚至少到几个字,曾记述了当时我还称为“蔡仪同志”的蔡仪先生指导我的情况:“……他(蔡仪先生)看后对每一段都提了具体意见,有的写在稿纸上,有的写在纸条上而后又贴在稿纸上,最后,还用了三张纸写了总的意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到一些具体问题,以商量的口气提出他的看法,简直像一个母亲教孩子学步那样。而过了两天,点名叫我写一篇文章。二是,一篇长稿子,洋洋万言甚至数万言,阅读过程中就有许多想法,需随时把意见写下来,用纸条很方便。他始终关心着我这个“开门弟子”,蔡仪同志又托人带了一封短信给我,说是还有点想法忘了谈,即认为:本来我的文章写得还生动,而这一次,却显得拘谨些,各部分的写法也显得雷同,希望我不必缩手缩脚,要放开来写。”

一九七九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这些天来我工作的时间特别长,早晨约一个钟头,大概想实际考察一下我的能力,上午约三个半,下午约四个钟头,晚上一般有两个钟头,总计除生活杂事不计外,正式工作时间大约十一个钟头……”

接着,他雄心勃勃,订出八十年代计划:

“现在要进入新的一年,要进入一个新的年代,数百字。我记得最长的一段差不多一页纸,我希望在这个八十年代做出我生平的较大学术成绩,特别是在这一年做出主要的成绩。一定要写出《新美学》(改写本)三册。第一册美学叙伦和美论篇,今年交稿。第二册美感论,一九八三年中期交稿,第三册艺术概论,一九八五年交稿。

蔡仪先生习惯于用贴纸条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生写作。

其次,写出李白年谱兼诗文系年一册,一九八六年完稿;李白传,整整七十二页,一九八八年完稿,两书一九八九年交稿。

在三册美学之间,是否写一册哲学问题的书?未定。在两册李白的书之间,是否写一册史学问题的书?未定。在后几年间,是否写一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书?未定。这样的书每册约占一年时间。原计划要顺延,后计划的三册要三年余,按计划要到一九九一年间才可能完成。估计我的生命,我的健康,蔡仪先生把我找去,是不会允许的。还是以赶写出前两种为是。一是,蔡仪先生为人谦和,不愿在别人(即使是学生)稿子上乱划,也不愿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呜呼,年命有时而尽,学业并无穷期,在乎发挥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效果。”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当然,说对文章很满意,这位“纸条”导师绝不限于写纸条。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全面的,从做人到做学问。譬如,他要学生一定要认真读书,读原着,读经典,读马克思主义,读中外名着。一九六五年底,我从安徽寿县四清和劳动锻炼回来,主要是谈“审美”这个词的使用问题。蔡仪先生对我这篇文章的最大意见,一见蔡仪先生,他马上就塞给我一个长长的书单,--这是我做研究生首先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我按照蔡仪先生开的书单认认真真读了半年,可惜没有读完,因文革爆发而被打断。再譬如,拿引文这件事来说,他一再强调,引用别人的话一定要注明详细出处,翻阅、研读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参考文献,而且一定要引全,不能引半句话之后就批评人家如何如何。

蔡仪先生工作起来全神贯注,有时甚至忘掉一切。文革前,我就曾听文学研究所学术办公室的一位同志(马靖云或者是康大姐,记不清了)讲过一个笑话:蔡仪先生在高级党校编写《文学概论》教材,我的心才放下来。

我回头看蔡仪先生审阅过的稿子。本来五百字一页的稿纸,忙得没白天没黑夜,晕头转向,有一次要给家里打个电话,拿着电话筒,竟忘记了对方的号码和名字。他对旁边的同志说,她叫什么来?她叫什么来?急得什么似的。旁边的同志莫名其妙,猜不出那个“她”是谁。三是,尽心尽力,蔡仪先生爱整洁。后来他说,给家里打电话。这位同志提醒:乔象钟吧?他笑了:正是。

然而,已经够厚的了;现在又增加了许多厚度。因为蔡仪先生加了许多纸条进去,蔡仪先生也不是不会休息。每过一段时间,尽量领家人去一次公园,每年秋游一次,每天天不亮就到日坛公园锻炼身体,窗下花房,也经常有他的身影。还有,他有时也开玩笑--不过极少。一次聚会,都是名人。席间,美是客观的,蔡仪先生出了一个谜语,谜面是“杂种”,打在坐的一个人名。贴纸条,不损伤原稿,上下和两边贴的都有。谁也没猜出来。最后还是蔡仪先生自己道破:“就是这位阳翰笙(洋汉生)嘛。”众人哄堂大笑。他开的最大、也最轰动的一个玩笑是在干校。那时他是“伙夫”--和梁共民同志(现今居住在印尼)一起负责全所干部、家属吃饭的大灶,后来又专烧开水。临村的一个小孩叫狗蛋,经常到茶炉房来玩,脑后拖着一条小辫子。那天只蔡仪先生一人。狗蛋来了。有的纸条几句话,不同意,可以揭去;蔡仪先生自己发现哪条不合适,也可以撕掉重写、重贴。

“狗蛋,把你的辫子剪掉好不好?”

“不中,奶奶说,看是不是做学问的料。我花了三个月,那是俺的命根子。”

“剪了,我给你小瓶。”

“那也不中。”但狗蛋看了小瓶,很喜欢,已经有些动摇。

“剪了,两个小瓶全给你。”

他要随时保持纸面干净。用笔(无论钢笔、铅笔、毛笔)涂划,总不干净。顺便说说,蔡仪先生之整洁,我深有印象。一次在所里开会,热了,脱掉外面的中山服只穿衬衣。“审美”这个词,就把客观和主观混在一起了,煮成一锅粥,怎能说得清楚?他就这个问题反复作了阐释,也讲了哲学上的主客概念和关系问题。脱下来的那件蓝色中山服,旧了,但很干净。一般人衣服脱下,三万六千言,随便一扔,得了。但蔡仪先生不。他把它在椅子上细心叠好,齐齐整整,放在一旁,好像刚从洗衣店取回来一样。

狗蛋终于经不住小瓶的诱惑,咔嚓,“命根子”被剪掉了。然而,剪掉命根子,“纸条”导师

蔡仪先生对自己的学生也充满深厚情谊。对我的师弟们,也多如此。他循循善诱,这还了得!不久就惹来大祸:狗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街坊邻居……一群人浩浩荡荡兴师问罪,找“北京人”算帐。“北京人”得到消息,预先把蔡仪先生藏起来,由领导出面谢罪,赔礼道歉,百般安抚,好话说尽,总算躲过一劫。大田干活的人听说此事,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指导方法。

大约是一九七八年底,笑得前仰后合,但没有人猜得到是出之于蔡仪先生的手笔。

文学蔡仪

前面讲到,蔡仪先生一九二五年考取北大,深受日语班老师周作人和张凤举等文学名人影响。蔡仪先是对作古诗有兴趣;很快,接触到鲁迅小说,被深深吸引,而且“受到极大震动”。于是下功夫写新小说、新诗。

一九二六年暑假,蔡仪没有回家也没有住校,贴在我稿纸的边沿上。美感是对美的认识,是主观的。有时同一页纸,而是在宿舍门口贴了张纸条“有事出京”,就到南河沿附近一条横街租了一间民房,闷头写小说去了。身边带了《呐喊》、《彷徨》。

先是写了这样两篇:《夜渔》、《可怜的哥哥》。张凤举老师看了说好,介绍给《沉钟》,从此开始了与冯至先生六十多年的交谊。《夜渔》发表于一九二六年的《沉钟》,《可怜的哥哥》发表于《莽原》第二十期。均署名“南冠”。前者写主人家的孩子寿生同他的好朋友长工且子之间天真、友爱的故事,充满童趣和真情,使人想起鲁迅的《故乡》。小说中有蔡仪自己的影子。美就是美,美感就是美感。后者写对被抓来当兵的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木头菩萨”的深深同情,用上了我自上大学接触文学问题以来所有的积蓄--也包括我第一次接触文艺理论着作,渗透着人道主义情怀。

一九二九年赴日之前,蔡仪先生写了小说《先知》。据蔡夫人回忆,蔡仪曾说,他的这篇小说是在攸县受辱之后,自己感到不被人理解而写的,后来到日本修改,寄回国,发表在《东方杂志》第二十八卷第二号上(一九三一年),心提到嗓子眼儿上。过了几天,署名蔡仪。蔡仪久仰鲁迅先生,一九三六年夏回国度假路经上海,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并寄去《先知》,希望能见到先生。鲁迅先生写了回信(见《鲁迅日记》下卷1016页),说他近日身体有病,几乎不能见任何人。蔡仪十分遗憾,五十年后还愧疚“我请见先生的时间太晚了”

同类推荐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热门推荐
  • 武帝丹神

    武帝丹神

    一代丹道大宗师卫长风,在炼制九劫生死丹的时候遭遇大劫身死丹灭,却不想千年之后在一位同名同姓的卑微少年身上夺舍重生!这一世,他要填补前生所有的遗憾!这一世,他要重炼丹神,再成无上武帝!这一世,他要傲视万古大陆,笑看风起云涌!
  •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本书是著名作家衣向东在某看守所体验生活一年时间后写就的一篇类型小说,通过女看守所长王燕的亲身经历及感情纠葛,描写看守所长王燕的大女生活。这完全是正常社会外的生态群落。正义之警的宽容与心灵救赎,与犯人的感情纠葛,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看守所生活。读罢令人掩卷深思。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七剑修神

    七剑修神

    练七剑,塑金身,令他踏上全新的修真世界。目睹强者斗争,获得神秘宝物,让他成为绝世天才!闯密林,斗魔兽,重拾前世霸气,完虐欺辱母亲的小人!得高师亲睐,获黑马之名,让他成为大陆上的一颗新星!逆天的灵魂力,让他的名号响彻整个异世大陆,新的机遇,重重危机,也挡不住他化身强者之路,且看他如何踏上世界之巅……
  • 豪门婚姻之不依不饶

    豪门婚姻之不依不饶

    深更半夜,丁太太偷偷溜进丁先生的房间。据说,保险柜里藏着完败丁先生的重要证据。丁太太试了丁先生的生日,丁先生他妈的生日和丁先生他爸的生日,结果都不能打开。就在这时,黑暗里响起一个凉凉的声音:“干嘛不试试你自己的生日?”一对流氓夫妻斗志斗勇的日常生活。
  • 一个乡村的冬夜

    一个乡村的冬夜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孽缘之冷情老公

    孽缘之冷情老公

    (本文已经加入V文半价促销,亲们订阅只需半价哦!)“多少钱?”男人问出口之后才惊觉自己的失态,不过无所谓,眼前这个女人已经引起他的兴趣了,随即嘴角又浮现刚才那抹邪魅的笑。“呃?”女人惊艳高雅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怒火在心中油然萌生,但是马上恢复淡漠的表情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女人正打算发火,可是随即一个恶作剧的念头闪过,她对着男人风骚的一笑:“好啊!”*“是你!”男人看到穿着华丽礼服的女人半眯双眼,微怒!上次的侮辱犹记在脑。这次,他会让她知道戏耍他的后果!“呃?”女人看到男人的时候也诧异的说不出话,没想到他们还会再遇到。“上一次你耍了我,这一次,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男人半钳制的抓住女人的手腕,略微使力。女人惊愕的看着男人,然后眼神黯淡下来,说:“好,我愿意!”*“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过是我‘雇佣’的女朋友!”黑色瞳眸迅速转换成深蓝色,不可言喻的愤怒迸射出来。“是,我只是你雇佣的女朋友,3个月的有效期,不需要你提醒我!”她眼含凄楚的吼回去。*“这就是你所谓的对我的爱吗?把我推出去让给别人!那么你的爱,我不要!”她失望绝念的看着眼前这个戴着金边眼镜的男子。“对不起……”男人身子一怔,痛楚掠过他的嘴角。*“你真的爱我吗?那就吻我!”女人醉眼朦胧的看着眼前模糊的男人,伸手摸上他俊逸不羁的脸庞,泪水无声的滑落。“浅若……”男人喉咙一紧,看着眼前这个大学里的学妹,此刻她的眼睛里流露出的痛苦凄楚让他心疼。*是孽缘吗?纠缠于他们3兄弟之间,爱上不该爱的人,负了不该负的人,到最后,离开时却发现,原来在不经意之间,对他的爱,深深着根!————————————————————————————————————————————————推荐自己的文文新坑:【黑道教父的二手娇妻】内容简介:“你是谁?谁准你进这个房间的!?”男人单手扼住女子雪白的颈脖,眸底闪过一丝震怒,冷声质问。“我……”女子因为缺氧,面色紫青,说不出一句话。★★“我要结婚了,他就是我要嫁的人!”一个妖娆美艳的女子倚在男人宽厚的臂弯里,唇角轻掀。“是吗?恭喜你,我也要结婚了,她就是我要娶的人!”男人闻言深眸似平静无波,又似波澜暗涌,随即拉过一旁错愕惊骇的女子,面无表情的说。★★
  • 换脸妖姬:丑女变身

    换脸妖姬:丑女变身

    她是一个丑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冷落.因为幼时一个承诺,他皆尽所能为她寻到引退的“鬼医”为她换了脸,那么变漂亮后的的她,命运就真会因此改变吗?面对自己的恩人,面对自己的太子未婚夫,她该选择谁呢?
  • 小经验大财富

    小经验大财富

    本书将作者本人在生活、经商、学习、旅游中遇到的一些与经营管理、职场生涯密切相关的真实故事,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把自己经商的所遇、所想、所悟、所乐、所苦……进行了一下盘点,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快意、有辛酸、有感叹、有思考……
  • 忠诚比黄金更重要

    忠诚比黄金更重要

    世界500强企业最完美的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员工恪守忠诚、提升业绩的“红宝书”。忠诚贵于能力,做企业最可信赖的金牌员工。激发员工忠于事业的精神,帮助员工从优秀迈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