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8100000032

第32章 茶韵仙骨(2)

陆羽本意,是想此次考察后再回竟陵,找一静谧之地,继续茶学研究并潜心着述。猝然爆发的战乱打断了他的回乡计划,终此一生,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竟陵。然而,战乱却怎么也不能终止他心中的伟大宏愿——创作一部全面的、系统的茶学专着。

陆羽在流浪逃难途中,念念不忘考察茶树,访问山僧野老,搜集有关采茶制茶的宝贵资料。江苏、浙江等地,原本不在他的考察计划之列,却因了一场战乱,使他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这里的茶叶、山水、茶事、茶艺堪称一流,这给他的茶学研究注入了更加新鲜、丰富、深刻的内涵。“祸兮福所倚”,他不禁喜出望外!为了获取翔实的资料,采到中意的叶芽,品到甘冽的清泉,他半刻也不能闲住,那匆忙、疲惫、憔悴的身影,常常穿行、往来于湖州、常州、润州等地。

直到上元初年(760)年,陆羽二十八岁之时,他才在湖州(今浙江吴兴)城郊的苕溪,结庐定居。陆羽为何定居湖州?恐怕与那儿得天独厚的茶文化氛围密切相关。湖州古时就盛产茶叶,五世纪开始为皇宫进呈茶叶贡品,唐时的紫笋茶已是声名远播,湖州的顾渚山茶林更为陆羽提供了一块研究茶学的天然园地。

有关陆羽定居湖州的生活情况,在此我们不妨将他创作的《自传》抄录一段略作剖析: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从上自述,我们可以见出陆羽独特的人生哲学、心灵状况与生活方式。他闭门读书,清心寡欲,不与俗人往来,结交的尽是志趣相投的名士高僧如皎然、灵澈、张志和、孟郊等人。他行踪自由,常驾一叶扁舟,随身只带纱巾藤鞋、粗布短衣;或信步山林敲击树干,或手抚清流沉思遐想,或吟诵诗文引吭高歌。他有着深厚而系统的儒学根底;接触过大量佛经,即在苕溪,也常诵读,骨子深受影响;而他过的却又是一种道家的隐居生活,儒、道、佛,就这样有机地统一于陆羽一身。这为创作《茶经》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底蕴,正是有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茶文化才不致流于轻浮变成泡沫消失,而能源远流长地发展影响至今。陆羽从早晨游至黄昏,直至夜幕降临,他才长啸一阵,痛哭一场,尽情而归。因此人们都说,这个陆羽呀,恐怕就是当今的狂人接舆了。

陆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为何要哭要狂?

我以为不外乎以下三点:一为昏暗的时局而哀哭,安史之乱,何日才能寰宇廓清乾坤朗朗?二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而狂,他尽量靠近儒家研习儒学,可他接受的只是儒家的形式,内心深处对那一整套束缚人性的枷锁充满了狂逆与反叛;他反对佛教的形式,却深得清心寡欲、执着追求、茶禅一味、融通事理等佛学真义;他表面上没有接近道家,其生活方式、生活实践又与道者并无二致,儒、道、佛,在他身上统一着的时候,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心中矛盾冲撞、相互撕扯。三为即将问世的《茶经》而哭而狂,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往往要耗尽作者的精血,弄得身心疲惫憔悴损,几至癫狂迷乱的程度。

长啸而歌,长歌当哭,以哭为歌——呈于诗,则诗传四海;现于文,则文播千秋。

一部流传千古的《茶经》,就要脱颖而出了。

果不其然,陆羽在苕溪住了还不到一年,即公元760年底,就完成了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着——《茶经》的初稿。

三年后,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的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为了庆祝纪念,他不仅亲自设计了一个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大事铸在鼎上,还对《茶经》作了一次全面的修改。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湖州刺史颜真卿修订《韵海镜源》,陆羽参与其事,趁便从古籍中搜辑历代茶事,补充《七之事》一章。至此,《茶经》的全部创作任务才算真正完成。我们今日见到的《茶经》,便是公元774年的修订本。

从早年的接触茶事到萌生创作《茶经》的念头,从二十二岁的外出考察准备到二十八岁开始创作,从初稿、修改到四十二岁时的最后定稿,一部《茶经》,几乎耗尽了陆羽大半辈子的精力与心血。

陆羽仿佛为茶而生,他的清贫生活、习儒诵经、东奔西走、辗转磨难、艰辛坷坎……一切的一切,都为了一个字:“茶”!

陆羽深谙茶艺精通茶道。

煮茶不只程序繁琐,且火候的掌握近乎神秘,成为茶事中一项最难的技艺。而陆羽却特别擅长煮茶,颇负盛名。传说智积禅师由于饮惯了陆羽的煮茶,再饮别人煮的便觉乏味。此后陆羽离开寺院浪迹江湖,积公“宁缺勿滥”,索性不再饮茶。代宗皇帝征召积公供职,命宫中煮茶能手煮茶,再由皇上赐饮,积公也只品尝两口就搁下了。后来,皇上暗召陆羽前来煮茶,积公观其色闻其香,不觉一饮一尽。喝完了还舔舐了一下嘴唇说道:“这茶怎么好像是渐儿煮的?”陆羽字鸿渐,渐儿,即陆羽也。皇上闻言,这才请陆羽出来相见。传说归传说,但陆羽精于茶艺茶道由此可见一斑。

陆羽品水有神到之功。

水质的好坏对茶汤的色、香、味具有很大的影响。陆羽早年就注重水质的研究,在火门山初知茶与水的互补关系,在崔国辅处曾“相与较定茶水之品”,在江浙一带更是探访天下名泉。于是,他在《茶经》里专辟一节论水,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此上、中、下三水还有一番讲究:“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他曾品评天下水味,选出了前二十名。

陆羽品水之神,唐敬宗宝历时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有所记叙。一次,新任湖州刺史李季卿路过扬州,陆羽正在扬州大明寺逗留,应邀同船而行。船抵扬子驿,李季卿想见识一下陆羽的高超茶艺与辨水绝技,便道:“陆君煮茶天下闻名,而扬子南泠水乃水中绝品,如今二美毕具,还望陆君一显其技。”说罢,就派一士卒驾小舟往南泠取水。江水取来,陆羽舀了一杓,扬了扬道:“江则江矣,非南泠者,似临岸之水。”军士赶忙分辩:“我划船前往,上百人观看,哪敢弄虚作假?”陆羽不言,将取来的江水慢慢倒入盆中,约一半时,突然停住,又用杓扬水,然后点头微笑道:“这才是真正的南泠水了。”士卒大惊,赶紧磕头认罪:“小人从南泠打水回来,船靠岸时,不小心泼了一半。担心水少受责,就舀了些岸边的水灌满,没想到您老一眼就看出来了,真神鉴也!”陆羽品水之神,出自同代人记载,有名有地,绘声绘色,想来决非虚言。

陆羽深得茶韵,长年累月浸泡茶中,实为一地地道道之“茶人”也。

陆羽嗜茶,更重精神。喝茶,可以达到一种俗人难以企及的大境界大超脱。大瓢舀来甘甜清水,水中映着天上明月,银辉贮入水瓮,茶汤沸腾如松涛阵阵……江流、明月、松涛汇于一气。这哪里是在喝茶,纯粹是一种难得的与大自然的节律一同起伏着的美的陶冶与享受。寂处草庐,啜一口香茗,听一声更鼓,天上人间,自然恩惠,全在这一汲一煎一饮之中了。

在这种与天地融为一体的纯美陶冶中,茶人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心态平和、廉洁简约、胸怀阔大、退隐励志、孤傲自重、洒脱无羁……

一个真正茶人所具有的这些高贵而独特的品性,在陆羽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茶经》一出,陆羽声名广播。朝廷所知,征召他任“太子文学”、并授之为“太常寺太祝”。但陆羽无心仁途,仍一如以往,过着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生活。好在他没有父母的督责,也就没了什么光宗耀祖的规范与概念,不必为出世做官而困而恼,可见儒教思想对他人生的影响实在是少之又少。他曾在一首明志感怀的《六羡歌》里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经》问世,世人争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陆羽设计的一套茶具,远近倾慕,纷纷仿造。“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不少人争相延请陆羽,想一睹他的风采神韵,观赏他的茶艺绝技,品尝他的煎煮香茶。特别是那些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更是以啜饮陆羽之茶为荣。这不仅搅扰了他的宁静生活,还使他受到了不少显贵的羞辱。一气之下,他激愤地写了一篇《毁茶论》。不知《毁茶论》写后是自己藏之“高阁”并未示人,还是人们根本就不理会那违心的抨击,反正《毁茶论》连只言片语都没留传于世。

陆羽在江浙的几十年生活,除了隐居着述,就是广泛交游。他所接交往来的,都是一些可以称得上“茶人”的名流。如高僧皎然,他是南朝着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参佛甚深,诗文俱佳;如着名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两人时相奉和,留有不少珍贵诗文;还有权德舆、孟郊、戴叔伦、张志和、耿韦等等。我们仅从《全唐诗》所涉及与陆羽交往的诗篇中,就可发现五六十个文人士大夫都是他的朋友。以文会友,以诗唱和,以茶相聚,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

当我检索、翻阅了几乎与陆羽有关的历史资料与文献后,却没有发现片言只语谈及他的妻儿家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年,他就是拿着儒家的这柄“尚方宝剑”反抗养父积公反抗命运的摆弄。到头来,却还是做了一个实际上的“和尚”,未娶妻室、未留血脉。这恐怕与陆羽儒学为衣,佛教为本,道家为骨的人生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一个“茶”字,他想摆脱人世的挂碍。无牵无挂而来,无牵无挂生活,又将无牵无挂而去,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啊!人生传世的方式不外两种,一是肉体的,留下一代一代的子孙绵绵不绝;二是精神的,以其思想影响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心灵。陆羽在研究茶学的过程中,渐渐地看淡了前者而着意后者,能有一本《茶经》流传,此生此世,更复何求?

可是,他的心灵深处,却一直眷恋着一个魅力非凡的女性。这个女性不是别人,正是他那青梅竹马的儿时伙伴李季兰。

自从陆羽九岁那年重返寺院,李季兰随父离开竟陵,两人一直音讯杳然。没想到20多年后,他们俩竟在乌程开元寺的一次诗会上邂逅相逢。见面相认,当时的惊喜之情可想而知。然而,此时的李季兰已不是他想象中的名门闺秀,而是一位方外道姑。原来,李季兰父亲来江南赴任不久,即染病身亡;不久,母亲又撒手而去。为葬亡母,为了生存,她只得卖身为奴。后为主家不容,将她转卖青楼做了一名诗妓。她卖嘴不卖身,出污泥而不染。久留风尘,不免看清世人嘴脸,看破滚滚红尘,就到开元寺出家当了一名女道士。因其才貌俱佳,他受过唐玄宗征诏,在宫中呆了一个来月。

与李季兰重逢,不禁勾起了陆羽强烈的故园之情与亲人之恋,季兰的悲惨命运更是震颤着他的心灵。在对小妹妹的关怀、体贴与爱护中,自然地就多了一层男人独有的相恋情怀。李季兰见到陆羽,也感到了一种坚实的依靠,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于是,两人来往频繁,唱和酬酢,感情益增。一次季兰卧病不起,陆羽焦虑万分,嘘寒问暖,精心照料。李季兰不禁感激涕零,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渐鸿至》,抒发心中的喜悦、关切、伤感、撒娇、无奈等复杂缠绵之情。

然而,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自天而降,又生生地将他们两人拆散分开。唐大历末年(779年),朝廷再召李季兰进宫,为唐德宗吟诗奏曲,为诗会酒宴助兴添乐。不久“泾原兵变”爆发,叛军占领长安,拥朱泚为“秦帝”。李季兰等宫中人员逃避不及,皆为朱泚所获。也许是慑于淫威,也许是出于对德宗强召自己入宫的怨恨,李季兰写了一首贺诗赠与朱泚。没想到唐德宗第二年就带兵打回京城,朱泚败逃亡。唐德宗知悉李季兰的举止后,一气之下,“遂令扑杀之”。一个多才多艺的弱女,就这样令人哀婉浩叹地一命永归黄泉。

陆羽辗转得知季兰被杀消息,悲痛欲绝,更是看透社会、看透人生、看破尘世。一切荣华富贵、一切虚妄之念、一切欲望之想都已随风飘逝,飘得无影无踪。唯一所存,仅有一个“茶”字。

陆羽为茶而生,为茶而来,为茶而活,岂不是上帝遣至人间的一位茶仙么?

是的,他就是一个神乎其神、活灵活现的“茶仙”!

写到这里,我的心中,也承认了他是一位飘逸灵动的茶仙。当然,我眼中的仙并非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虚无缥缈的怪诞之仙,而是有着人的躯体、仙的风骨的茶仙——所谓茶韵仙骨是也!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耿湋与陆羽联句诗的开首一句,可视为对陆羽恰如其分的概括与定评。

同类推荐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乔装俏佳人

    乔装俏佳人

    打赌输了,展怀春男扮女装混进了尼姑庵……
  • 异界守护神

    异界守护神

    生活很惬意的金灿,一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成了守护家族的后裔!古怪的功法以及自身上都存在着难以琢磨的迷!这一切,真的只是意外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网络娱乐

    重生之网络娱乐

    重生回到2000年。QQ有了一个山寨版本,他的名字叫TT。韩国再也不是网络游戏出口大国,而是进口大国。当然,现在的网络YY小说当中,将出现一位名叫"陈佳一"的大神。
  • 逃妻为妾

    逃妻为妾

    原本帝王身,为何化妆娇红颜?原本暴君命,奈何万般为佳人?分不清江山红颜孰重孰轻,道不明相知相守为何那般艰难,更不知半世红颜飘零究竟为谁?狼烟起,胭脂灭。帝王权,万宗归。这天下,到底是谁负了谁?
  • 一见倾心,总裁情深不移

    一见倾心,总裁情深不移

    『已结局,放心入坑』公司倒闭,爸爸病逝,为保住公司上万员工的饭碗,她甘愿做他的女人。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娶他姐姐,她痛不欲生,他心情大好。五年后,为了好友婚礼,她回到了Z城,下飞机就碰到了他!兜兜转转,依然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一一“要么,嫁我……”“我已婚!”“那么,孩子归我。”“你无耻!”她一句话,他展现了无耻的功力,与当年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直到最后,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消失于他为救她,负伤沉入海底那一瞬间……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爱情对于慕晴云而言究竟是什么?<br/>她与四皇子指腹为婚,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直到慕家覆灭。<br/>她因而绝望,可是命运却让两人再次相遇。<br/>一个是青楼名妓,一个是权势涛天的恩客。<br/>理智的战争,渐渐变成情感的拉据战,谁才能求得最后的胜利。&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女导演

    重生之女导演

    21世纪导演系的大学生李小葵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一个生活在70年代的香港人傅文琳,而且还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太妹!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个“自己”还以成为老大的女朋友为最高追求!OH,MyGod!大姐,你可不可以更有追求一点?既然她李小葵成了这个身体的主人,自然不会再放任自己拥有这么“庸俗”的奋斗目标了,她要实现自己成为一个好导演的目标,引领娱乐潮流,成为一个手握权势的女王!
  • 鲁迅诗释读

    鲁迅诗释读

    本书收录其全部诗作,考证最细的鲁迅诗歌研究著作。计旧体诗六十三首,鲁迅先生写下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新体诗十二首,是迄今篇目最全,诗歌作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