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700000012

第12章

回英国去还是到解放区去?

在上海期间,我听说吴有训先生也在上海,就去看望他。吴有训先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我的老师。此时,他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做教授。记得吴先生当年在清华时,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深受我们这些清华学子的崇敬。虽然十年没见面了,我见到吴先生仍然感到很亲近。那一次,我与吴先生谈了很久。我回忆了过去在清华的日子和离校后的经历,也谈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我不知不觉地向吴先生坦露了自己的心际,讲述了自己回国后的种种感受,也流露出对国民党现状的不满和对共产党寄予的希望。就在这次拜访后不久,有一天,吴有训先生突然捎信请我到他家去一趟。我以为吴先生找我有什么急事,就立刻匆匆赶去了。使我感到奇怪的是,吴先生急急忙忙地把我叫了来,却似乎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只是东一句西一句地唠着一些闲话。唠了半天,吴先生才顺着话头说到了国内的局势,说到了共产党、解放区,说到了共产党要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一个大连大学。说到这里,吴先生用试探的目光看着我说:“你是知道的,要建这样规模的大学需要很多象你们这样的人才……”

话就说到这了。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我毫不犹豫地对吴先生说:“我愿意去!”

于是,吴有训先生给我引见了一个叫沈其益的人。

沈其益是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是位植物病理学家。他的胞兄沈其震是位医学博士,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医学院。曾任大公报医学顾问、新四军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沈其震从1946年起,就接受潘汉年的领导,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开展工作,动员高级科技人员和民主人士赴解放区参加工作。他的弟弟沈其益也一直利用自己能接触很多专家学者的条件,暗地里协助沈其震联络各方面人才。194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在东北创立大连大学,以“适应全国解放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由于当时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国统区,经中央批准,将一直从事这项工作的沈其震调入大连大学,于1948年冬派往香港,负责在国统区科技界开展工作,争取爱国的专家学者到解放区来参加创办大连大学。沈其震以香港京华公司老板的身份做掩护,坐阵香港,由其弟沈其益在上海、南京等地开展联络工作,负责把爱国学者和各类人才分批秘密送往香港,再由沈其震负责把他们从香港秘密转送到解放区。

后来我才知道,吴有训先生早在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时就与沈其益有着很深的交往。由于吴有训先生思想进步,倾向共产党,因此一直受沈其益的委托在暗地里为共产党联络人才。我去拜望吴有训先生时,沈其益恰巧正来到上海开展工作。我在谈话中流露出的进步的思想倾向当时就引起了吴有训先生的注意。我走后,吴有训先生就把我的情况向沈其益介绍了,沈其益十分感兴趣,他们立刻约我前来面谈,于是便有了这场决定我命运的谈话。

那以后就开始了一段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日子。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秘密地联络,秘密地做各种准备,秘密地躲开所有人的耳目。每一天都开始变得新鲜了,每一天都开始充满了希望。

就在快要动身的时候,我却突然收到了一封邀请我去英国的电报。电报是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的老板发来的,大意如下:

尊敬的王大珩先生:我从汉德先生处得知,王先生回国后境况一直不佳,始终无以施展才能。王先生在我公司任职多年,工作卓有成效,我非常希望王先生能够重新回到昌司公司,与我们共同发展昌司的事业。

如王先生有意,请速回电,我将为您提供一切方便。

原来,汉德收到了我写给他的那封信后,十分为我的处境担忧,他立刻找到老板,向老板提出了请我回昌司工作的建议。老板当初就不愿意让我离开昌司公司,听了汉德的建议,马上应允,并立刻发来了这封邀请电报。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得到这样的邀请是十分令人羡慕的。那时,谁不想摆脱国内纷乱的社会环境,谁不想寻找一个好的出路,但都苦于无门。现在,一个现成的机会送到了我面前,那里有好的工作环境,有优厚的生活待遇,还有人愿意为我去那里提供一切方便,这是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我周围的人都羡慕极了,他们纷纷跑来向我祝贺。所有的人都断定我一定会立刻动身前往英国,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我能放弃这个送到眼前的极好机会。

凭心而论,如果这封电报来得早一些,我或许会动心。面对无以发挥才能、无以施展抱负的现实,我极有可能会接受英国朋友的真诚帮助和英国公司的热情邀请,再一次漂洋过海远走他乡。但是,这封电报毕竟是来迟了一步。在接到电报之前,我就已经对自己今后的道路做出了最后的选择。虽然在选择的时候,我只说了四个字:我愿意去!但这几个字决不是轻易说出口的,这是我在失望和希望中长期思考的结果。没有什么能使我改变了。

我很感谢汉德,很感谢这份来自英国的电报。这份电报来得太是时候了,我正愁着找不到借口离开上海,一个最好的借口就送到了我的面前。我立刻慌称自己已经接受了昌司公司的邀请,准备立刻取道香港去英国。所以我去香港的手续办得十分顺利,一路绿灯放行。

所有的人都以为我去英国了,但实际上我却在沈氏兄弟的安排下,悄悄地来到了香港。在香港逗留期间,我给汉德和昌司公司发了一封信,感谢他们的邀请和关心,告诉他们我已经找到了工作,不再去英国了。我在香港认识了同行的几位学者,电子学家毕德显、建筑家汪坦和生物学家何琦等人。他们都与我一样,是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前去大连大学工作的。我们几人在维多利亚湾秘密地登上了一条开往北朝鲜的俄国货船--AZOV号。从那里直抵北朝鲜的兴南港,又从兴南港转道安东,从安东改乘火车,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大连。

要办就办个应用物理系

一进入解放区,我立刻觉得好象周围的空气都不一样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十分振奋,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到处是欢歌笑语。最使我没想到的是,我们这些人立刻就被奉为座上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热情的欢迎。不仅大连大学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情的欢迎,连旅大区党委书记欧阳钦都亲自出面接见我们,对我们勇于冲破封锁,毅然来到解放区参加建设的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欢迎。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人,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共产党人的真诚和热情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大连大学的校长李一氓是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他早年就读于江沪大学和东吴大学,曾担任过国民革命军南昌总政治部秘书长、新四军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大连大学的工学院院长屈伯川和医学院院长沈其震也都是老革命了。沈其震自不必说了。屈伯川是一位曾留学德国的化学工程博士。他1939年就参加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筹建工作,后曾任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工业试验所所长、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工业局副局长等职。这是一批典型的学者型的共产党人。他们或留过学,或受过高等教育,本身就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情况和心情十分熟悉了解。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长期在知识分子中间从事统战工作的,因此,他们很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很懂得如何与知识分子相处,很懂得如何去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我们这些人几乎立刻就被分别委以重任了。我被任命为物理系主任,交给我的任务是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把物理系筹建起来。我发现共产党的确是很有诚意的,共产党不仅对自己这样来历清白的人表现出了欢迎和信任,甚至对那些曾与国民党有过或多或少瓜葛的人,也表现出了的极大的宽容和真诚。有一名留学回国后曾在国民党机要部门工作过的教授,来到解放区后心中始终放不下,生怕共产党对自己弃暗投明的心情不理解,生怕共产党对自己信不过。没想到,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段历史向学校讲清后,吕振羽校长当即就向他详细解释了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一贯政策,并诚恳地勉励他甩掉包袱,轻装前进,把自己的学识才智贡献给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共产党人对待知识分子的这种诚挚的态度,不能不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个个欢心鼓舞、干劲倍增。自从回国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品尝到受重视、被尊重的滋味。我回国后一直漂泊不定,在解放区我才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我从心里感谢这个家对我的接纳,感谢这个家对我的信任,我决心要为建设这个家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学识。

那时我热情高涨,年轻气盛。刚被任命为物理系主任就凭着一腔热情,闯进工学院院长屈伯川的办公室,直接了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办就办个应用物理系!我说,我们是为建设新中国培养人才的,而建设新中国最急需的是大批应用人才。我很诚恳地向屈伯川院长陈述了自己的见解。我说在国外这几年我有很深的体会。国外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物理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毕业后都进入了工业企业。由于他们有很深的物理基础,因此在解决生产技术中的问题时,常常要比单纯搞工程技术的人思考得更深一些,解决得更好一些。我自己就在国外工业企业工作过,我注意到物理人才在国外大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屈伯川院长十分赞成我的想法,当时就决定把物理系改成了应用物理系。

许多年以后,有人问我提出办应用物理系那会儿领导当时是怎么答复的?事后是在那一级会议上研究的?经过多长时间由那一级批准决定下来的?

我如实回答之后,引出了对方一脑门子的问号。

就这么定了?

就这么定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没了?

没了。

对方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收不拢。

我就乐了,我说:“你哪里知道,那会儿我们这种人讲话管用着呢!那时候,不管我们提出什么建议,只要是合理可行的,就一定会被采纳!”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从那时起直到解放初期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年间,党与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极亲密的关系。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受到共产党真诚热情的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政权的建设中。更有许多身在海外的知识分子也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克服重重障碍返回祖国,为建设新中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有什么比信任和需要更能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动心的了。

那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记忆中最为舒心、最为振奋的一段日子。

同类推荐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热门推荐
  • 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阅读本书,话题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贴近百姓生活的经济参 数开始。不仅可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兴趣、增加经济学知识,本书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从经济学中的“数字”入手,比如 GDP、CPI、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比如幸福指数、巨无霸指数、生活成本指数、贴现率、赔率等,而 且可以对读者的生活与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介绍这些数字、指数、常数的渊源、发展、运用、计算、作用、我国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和老百姓的关系。本书稿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领 域,语言生动、幽默,既是一本普及读物,又可当成一本工具书
  • 迷途

    迷途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

    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

    颜子柒的人生有三大爱好,一是看景尘,二是玩景尘,三是睡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我是颜子柒,请问我可以追你吗?”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你不出声我就当你默许了!”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给你个机会请我吃早餐……当然了,我不介意你把这个机会让给我。”景尘:“……”颜子柒:“景尘,我这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景尘:“……”三年的追随,仅仅只是因一个小小的赌约而起。面对他的冷漠,她甘之如饴成为他的尾巴,像是个傻子般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不料到最后她却赔上了整整一颗心。而颜子柒原以为这场豪赌自己输得一塌糊涂,不曾想输得不仅仅只有她自己。
  • 网游之封印之门

    网游之封印之门

    主角是一个偶然再太空出生的男孩。由于事故坠落到,远古生命之一生命之源正在创造的星球上,多年后由于黑洞吞噬星球,而成为灵魂之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流水无言

    流水无言

    穿越了?好吧,生无可恋,穿越了也好。心碎之际温柔的他风度翩翩的出现在自己眼前,深邃的眼眸包容了她所有的心痛,但是你为什么突然离开,让自己一个人在尘世挣扎?完美的容颜高贵的气质,却有这狠辣的心肠,怎么能沦为你的奴隶,她决定逃开!孤儿时的流疏就是她获得新生的动力,天命所归,她注定和他一生纠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爱情的质地

    爱情的质地

    浸入这方冰晶的华美之表、炫美之光、纯美之心、凄美之境、唯美之意,谁个都会流连忘返,意犹可可。于是,循着这样的视听渴念,我们又开始拂动《倾情之恋》、《从今以后谢风流》的曼妙裙裾。三个不等的玲珑故事,三个仿佛的玫瑰家园,三个相递的情感部落,在陈家生、吴宁、高建波、费铭、张索索等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的倚望中,凝成了《爱情的质地》。这个集子真好,有一种丝绸的感觉。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不小心划拉一下又会是怔怔的,涩涩的。这是否就是爱情的质地?或者,这中间的通感就是构筑爱情的灵感?
  • 重返初三

    重返初三

    凌潇潇发现自己一朝回到了初三那年那时,她肚子上被医生鄙视的白嫩嫩的小肥肉还在颤颤巍巍的抖动暑假过半,作业还堆在那里一点没写曾经,让她神魂颠倒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现一切似乎都还来得及改变只是,那个谁,离我远点行不?我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再一次喜欢你。~~~~~~~~~~~~~~~治愈系,轻松欢快小甜文,欢迎大家入坑,么么哒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桃花王爷红杏妃

    桃花王爷红杏妃

    红杏出墙?本小姐压根就还没进墙,哪里来的墙可以出?你擦干净自己身上的烂桃花,再来管东管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