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200000017

第17章 评点《演习部》(1)

《选剧第一·小序》评:登场之道

选剧第一·小序【原文】

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登场之道,盖亦难言之矣。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此等罪过,与裂缯毁璧等也。方今贵戚通侯,恶谈杂技,单重声音,可谓雅人深致,崇尚得宜者矣。所可惜者:演剧之人美,而所演之剧难称尽美;崇雅之念真,而所崇之雅未必果真。尤可怪者:最有识见之客,亦作矮人观场,人言此本最佳,而辄随声附和,见单即点,不问情理之有无,以致牛鬼蛇神塞满氍毹之上。极长词赋之人,偏与文章为难,明知此剧最好,但恐偶违时好,呼名即避,不顾才士之屈伸,遂使锦篇绣帙,沉埋瓿瓮之间。汤若士之《牡丹亭》、《邯郸梦》得以盛传于世,吴石渠之《绿牡丹》、《画中人》得以偶登于场者,皆才人侥幸之事,非文至必传之常理也。若据时优本念,则愿秦皇复出,尽火文人已刻之书,止存优伶所撰诸抄本,以备家弦户诵而后已。伤哉,文字声音之厄,遂至此乎!吾谓《春秋》之法,责备贤者,当今瓦缶雷鸣,金石绝响,非歌者投胎之误,优师指路之迷,皆顾曲周郎之过也。使要津之上,得一二主持风雅之人,凡见此等无情之剧,或弃而不点,或演不终篇而斥之使罢,上有憎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观者求精,则演者不敢浪习,黄绢色丝之曲,外孙齑臼之词,不求而自至矣。吾论演习之工而首重选剧者,诚恐剧本不佳,则主人之心血,歌者之精神,皆施于无用之地。使观者口虽赞叹,心实咨嗟,何如择术务精,使人心口皆羡之为得也。

【评】

《演习部》的全部篇幅都是谈“登场之道”的,即对表演和导演的艺术经验进行总结。李渔说:“登场之道,盖亦难言之矣。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即使搬演得其人、教率得其法,就能保证演得一出好戏吗?不然。它们仍然不是演出成功的充足条件。戏剧是名副其实的综合艺术,剧本、演员、伴奏、服装、切末(道具)、灯光……都是演好戏的必要条件,哪个环节出了毛病,都可能导致演出失败。而上述所有这些因素,在戏剧演出中必须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组合工作,是由导演来完成的。导演是舞台艺术的灵魂,是全部舞台行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部戏的成功演出,正是通过导演独创性的艺术构思,运用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环节的种种综合手段,对剧本进行再创造,把舞台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的表演艺术源远流长,它萌芽于周秦“乐舞”、汉魏“百戏”;发展于隋唐“弄参军”、“踏摇娘”;成熟于宋元明的“南戏”、“杂剧”、“传奇”;至清,“昆”、“弋”两腔争胜,地方剧种蜂起,达到空前繁荣。伴随其间,导演艺术也必然发展起来。宋代乐舞中的“执竹竿者”,南戏中的“末泥色”,元杂剧中的“教坊色长”、戏班班主,明清戏曲中的一些着名演员和李渔说的“优师”,都做着或部分做着类似于导演的工作。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说:“教坊色长魏、武、刘三人,鼎新编辑。”此处“编辑”者,即指舞台演出的组织、设计。魏、武、刘三人,也都有各自的“绝活”:“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明末着名女演员刘晖吉(若是现在就是女明星)导排《唐明皇游月宫》,也曾轰动一时。李渔自己也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导演--虽然那时还没有导演这个名称,也没有专职导演这个位置。他是个多面手,自己写戏,自己教戏,自己导戏,造诣高深。正是因此,李渔才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艺术经验,在《演习部》中对表演,尤其是导演问题提出许多至今仍令人叹服的精彩见解。有人说,《闲情偶寄》的《演习部》再加上其他谈导演的有关部分,就是我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最早的一部导演学。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现代导演学的奠基者之一、俄国大导演斯坦尼拉夫斯基的说法,导演学的基本内容分三部分:一是跟作者一起钻研剧本,对剧本进行导演分析;二是指导演员排演;三是跟美术家、作曲家以及演出部门一起工作,把舞美、音乐、道具、灯光、服装、效果等等同演员的表演有机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早于斯坦尼二百多年,李渔对上述几项基本内容就已有相当精辟的论述,例如《选剧第一》、《变调第二》谈对剧本的导演处理;《授曲第三》、《教白第四》谈如何教育演员和指导排戏;《脱套第五》涉及服装、音乐(伴奏)等许多问题。尽管今天看来有些论述还嫌简略,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别古今》《剂冷热》原文并评:选剧标准

别古今【原文】

选剧授歌童,当自古本始。古本既熟,然后间以新词,切勿先今而后古。何也?优师教曲,每加工于旧而草草于新,以旧本人人皆习,稍有谬误,即形出短长;新本偶尔一见,即有破绽,观者听者未必尽晓,其拙尽有可藏。且古本相传至今,历过几许名师,传有衣钵,未当而必归于当,已精而益求其精,犹时文中“大学之道”、“学而时习之”诸篇,名作如林,非敢草草动笔者也。新剧则如巧搭新题,偶有微长,则动主司之目矣。故开手学戏,必宗古本。而古本又必从《琵琶》、《荆钗》、《幽闺》、《寻亲》等曲唱起,盖腔板之正,未有正于此者。此曲善唱,则以后所唱之曲,腔板皆不谬矣。旧曲既熟,必须间以新词。切勿听拘士腐儒之言,谓新剧不如旧剧,一概弃而不习。盖演古戏,如唱清曲,只可悦知音数人之耳,不能娱满座宾朋之目。听古乐而思卧,听新乐而忘倦。古乐不必《箫》、《韶》,《琵琶》、《幽闺》等曲即今之古乐也。但选旧剧易,选新剧难。教歌习舞之家,主人必多冗事,且恐未必知音,势必委诸门客,询之优师。门客岂尽周郎,大半以优师之耳目为耳目。而优师之中,淹通文墨者少,每见才人所作,辄思避之,以凿枘不相入也。故延优师者,必择文理稍通之人,使阅新词,方能定其美恶。又必藉文人墨客参酌其间,两议佥同,方可授之使习。此为主人多冗,不谙音乐者而言。若系风雅主盟,词坛领袖,则独断有余,何必知而故询。噫,欲使梨园风气丕变维新,必得一二缙绅长者主持公道,俾词之佳音必传,剧之陋者必黜,则千古才人心死,现在名流,有不以沉香刻木而祀之者乎?

剂冷热【原文】

今人之所尚,时优之所习,皆在热闹二字;冷静之词,文雅之曲,皆其深恶而痛绝者也。然戏文太冷,词曲太雅,原足令人生倦,此作者自取厌弃,非人有心置之也。然尽有外貌似冷而中藏极热,文章极雅而情事近俗者,何难稍加润色,播入管弦?乃不问短长,一概以冷落弃之,则难服才人之心矣。予谓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即使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是以人口代鼓乐,赞叹为战争,较之满场杀伐,钲鼓雷鸣,而人心不动,反欲掩耳避喧者为何如?岂非冷中之热,胜于热中之冷;俗中之雅,逊于雅中之俗乎哉?

【评】

“别古今”和“剂冷热”是李渔当时提出的选剧标准。“别古今”主要从教率歌童的角度着眼,提出要选取那些经过长期磨炼、“精而益求其精”、腔板纯正的古本作为歌童学习的教材。这也是由中国戏曲特殊教育方式和长期形成的程式化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古代没有戏曲学校,教戏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老师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也就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地学,可能还要一面教学、一面演出,因此,就必须找可靠的戏曲范本。另一方面,中国戏曲的程式化要求十分严格,生、旦、净、末,唱、念、做、打,出场、下场,服装、切末(道具),音乐、效果等等,都有自己的“死”规定,一旦哪个地方出点差错,内行的观众就可能叫倒好。这样,也就要求选择久经考验的“古本”作为模范。

“剂冷热”则是从演出角度着眼,提出要选择那些雅俗共赏的剧目上演。在这里,李渔有一个观点是十分高明的:“予谓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即使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所以,选择剧目不能只图“热闹”,而要注重其是否“为人情所必至”;戏曲作家则更应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的创作。现在有些戏剧、电影、电视剧作品,只顾“热闹”,不管“人情”,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变调第二·小序》等二款评:李渔论导演艺术

变调第二·小序【原文】

变调者,变古调为新调也。此事甚难,非其人不行,存此说以俟作者。才人所撰诗赋古文,与佳人所制锦绣花样,无不随时更变。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至于传奇一道,尤是新人耳目之事,与玩花赏月同一致也。使今日看此花,明日复看此花,昨夜对此月,今夜复对此月,则不特我厌其旧,而花与月亦自愧其不新矣。故桃陈则李代,月满即哉生。花月无知,亦能自变其调,矧词曲出生人之口,独不能稍变其音,而百岁登场,乃为三万六千日雷同合掌之事乎?吾每观旧剧,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则喜其音节不乖,耳中免生芒刺;惧则惧其情事太熟,眼角如悬赘疣。学书学画者,贵在仿佛大都,而细微曲折之间,正不妨增减出入,若止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因创二法,以告世之执郢斤者。

缩长为短【原文】

观场之事,宜晦不宜明。其说有二:优孟衣冠,原非实事,妙在隐隐跃跃之间。若于日间搬弄,则太觉分明,演者难施幻巧,十分音容,止作得五分观听,以耳目声音散而不聚故也。且人无论富贵贫贱,日间尽有当行之事,阅之未免妨工。抵暮登场,则主客心安,无妨时失事之虑,古人秉烛夜游,正为此也。然戏之好者必长,又不宜草草完事,势必阐扬志趣,摹拟神情,非达旦不能告阕。然求其可以达旦之人,十中不得一二,非迫于来朝之有事,即限于此际之欲眠,往往半部即行,使佳话截然而止。予尝谓好戏若逢贵客,必受腰斩之刑。虽属谑言,然实事也。与其长而不终,无宁短而有尾,故作传奇付优人,必先示以可长可短之法:取其情节可省之数折,另作暗号记之,遇清闲无事之人,则增入全演,否则拔而去之。此法是人皆知,在梨园亦乐于为此。但不知减省之中,又有增益之法,使所省数折,虽去若存,而无断文截角之患者,则在秉笔之人略加之意而已。法于所删之下折,另增数语,点出中间一段情节,如云昨日某人来说某话,我如何答应之类是也;或于所删之前一折,预为吸起,如云我明日当差某人去干某事之类是也。如此,则数语可当一折,观者虽未及看,实与看过无异,此一法也。予又谓多冗之客,并此最约者亦难终场,是删与不删等耳。尝见贵介命题,止索杂单,不用全本,皆为可行即行,不受戏文牵制计也。予谓全本太长,零出太短,酌乎二者之间,当仿《元人百种》之意,而稍稍扩充之,另编十折一本,或十二折一本之新剧,以备应付忙人之用。或即将古书旧戏,用长房妙手,缩而成之。但能沙汰得宜,一可当百,则寸金丈铁,贵贱攸分,识者重其简贵,未必不弃长取短,另开一种风气,亦未可知也。此等传奇,可以一席两本,如佳客并坐,势不低昂,皆当在命题之列者,则一后一先,皆可为政,是一举两得之法也。有暇即当属草,请以下里巴人,为白雪阳春之倡。

【评】

“变调”者,指导演对原剧文本进行“缩长为短”和“变旧为新”的导演处理。这里的精彩之处不仅仅在于李渔所提出的导演工作的一般原则;而尤其在于三百多年前提出这些原则时所具有的戏剧心理学的眼光。在今天,戏剧心理学、观众心理学乃至一般的艺术心理学,几乎已经成为导演、演员的常识,甚至普通观众和读者也都略知一二;然而在三百多年前的清初,能从戏剧心理学、观众心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却并非易事。要知道,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就世界范围来说,从德国的冯特算起不过一百二三十年的历史;而艺术心理学、戏剧心理学、观众心理学、读者心理学的出现,则是20世纪的事情,甚至是晚近的事情。上述学科作为西学的一部分东渐到中国,更是晚了半拍甚至一拍。

而李渔则在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戏剧心理学、观众心理学等学科建立并介绍到中国来之前很久,就从戏剧心理学、观众心理学甚至剧场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国戏曲的导演和表演提出要求。譬如,首先,李渔注意到了日场演出和夜场演出对观众接受所造成的不同心理效果。艺术不同于其他事物,它有一种朦胧美。戏曲亦不例外,李渔认为它“妙在隐隐跃跃之间”,“观场之事,宜晦不宜明”。限于当时的灯光照明和剧场环境,日场演出,太觉分明,观众心理上不容易唤起朦胧的审美效果,此其一;其二,大白天,难施幻巧,演员表演“十分音容”,观众“止作得五分观听”,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耳目声音散而不聚故也”;其三,白天,“无论富贵贫贱,尽有当行之事”,观众心理上往往有“防时失事之虑”,而“抵暮登场,则主客心安”。其次,李渔体察到忙、闲两种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观看心态。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是喜欢看有头有尾的故事,但一整部传奇往往太长,需演数日以至十数日才能演完。若遇到闲人,一部传奇可以数日看下去而心安理得;若是忙人,必然有头无尾,留下深深遗憾。正是考虑到这两种观众的不同心理,李渔认为应该预备两套演出方案:对清闲无事之人,可演全本;对忙人,则将情节可省者省去,“与其长而不终,无宁短而有尾”。在其他地方,李渔也讲到戏剧心理学方面许多问题。例如谈“出脚色”,提出主要脚色不应出得太迟;太迟,主角可能被认为是配角,而配角反误为主角。讲开头,提出要做到“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讲“小收煞”,提出“宜作郑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使人想不到、猜不着”;若能猜破,“则观者索然,作者赧然”。谈“大收煞”,提出要能“勾魂摄魄”,“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等等。

这些思想由一个距今三百多年前的古人说出来,实在令人佩服。

同类推荐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分为人生篇、社会篇、工作篇、党建篇、家庭篇共五辑,是作者近七十年人生经历的真实、真切的感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真实、真诚的吸引力,每一句话,包括党建篇在内,都是一种发自肺腹的言说。他的真有一种感染力,令读者不由得也真起来。
  •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生曾获32个博士头衔 。叶君主编的《文学与哲学(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文学、哲学理论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可以从中了解大师的风范。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高建群,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妻临门

    毒妻临门

    她是商界女传奇,是云氏企业最理想的继承人。一朝穿越,误入侯门,成了凌家废柴四小姐。他是翩翩贵公子,一朝得志,震惊朝野,是为天下第一摄政王。她是神秘土豪,在深闺中斡旋,于商场上打拼,保亲人,争家产,步步为营。他是幕后权臣,在朝堂上扮猪吃老虎,除奸臣,赚民心,节节高升。他尊她为祁国至狠至毒妇人,她称他是天下至阴至险奸臣。一封荒唐的指婚圣旨,她成了他的妻!她怒:“摄政王,你到底想干什么!”他笑而答之:“澜儿,这天下就是我替你摆的一局棋,你玩着可还顺手?”“你都已经得到了天下,何不放过我这区区妇人?”“可是澜儿,我的心太小,仅能容下一人,这天下太大,我容不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异界天才魔幻师

    异界天才魔幻师

    前世无敌女杀手,一朝穿越变废材。草包废材?备受欺凌?大活人惨遭青楼拍卖?叔可忍婶不可忍!说姐是废材,姐就亮瞎你们的狗眼,敢欺姐是孤女,姐就绝杀天下!说姐没人要,姐就叫你们见识下,啥叫九天魔神来抢婚!一怒火烧青楼,二怒拳打姨娘,三怒胖揍仇敌,四怒天下更迭!星眸乍起,凤凌九天,一颦一笑,威慑天下!且看嚣张小姐和霸道邪皇联袂,玩的风生水起,地覆天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前世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安小染家破人亡,魂归异世。这一世她化身战场遗孤安青颜。她不欲参与皇权,皇权却围绕她应运而生。国恨家仇,神医妙手,临危挺身。这一世若不能明哲保身,那便以十倍讨还欺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