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200000013

第13章 评点《词曲部》(9)

【评】

关于“务头”之说,向来众说纷纭。据我所知,“务头”较早见于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该书《作词十法》之第七法即“务头”:“要知某调、某句、某字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后注于定格各调内。”关于“务头”是什么,这里等于什么也没说;所谓“后注于定格各调内”,是指在《作词十法》的第十法“定格”中,举出四十首曲子作为例证,点出何为“务头”。其中,有的曲子某几句是“务头”,如《山羊坡》:“云松螺髻,香温鸳鸯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把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周德清点出“务头在第七句至尾”。有的曲子某一句是“务头”,如《醉中天》:“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柰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周德清评曰“第四句、末句是务头”。有的曲子某一词或一字是“务头”,如《寄生草--饮》“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何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麴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中,“虹霓志”、“陶潜”是“务头”;《朝天子--庐山》“早霞,晚霞,妆点庐山画。仙翁何处炼丹砂?一缕白云下。客去斋余,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中“人”是“务头”。有的曲子某一字的平仄声调是“务头”,如《凭栏人--章台行》“花阵赢输随镘生,桃扇炎凉逐世情。双郎空藏瓶,小卿一块冰”中“妙在‘小’字‘上’声,务头在‘上’”;《满庭芳--春晚》“知音到此,舞雩点也,修禊羲之。海棠春已无多事,雨洗胭脂。谁感慨兰亭古纸?自沉吟桃扇新词。急管催银子,哀弦玉指,忙过赏花时”中“扇字‘去’声取务头”,等等。此后,明代程明善《啸余谱》一书的《凡例》中,也说“以平声用阴阳各当者为务头”。具体说,即“盖轻清处当用阴字,重浊处当用阳字”;王骥德《曲律》之《论务头》中认为务头是“调中最紧要句子,凡曲遇揭起其音,而宛转其调,如俗之所谓做腔处,每调或一句、或二三句,每句或一字、或二三字,即是务头”。

但是,正如李渔所批评的,单指出某句某字为“务头”,“俊语可施于上”云云,“嗫嚅其词,吞多吐少,何所取义而称务头,绝无一字之诠释”,仍然是糊里糊涂。倒是李渔以“不解解之”的方法解说务头,更实在。务头是什么?就是“曲眼”。棋有“棋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一曲有一曲之务头,一句有一句之务头。字不聱牙,音不泛调,一曲中得此一句,即使全曲皆灵;一句中得此一二字,即使全句皆健者,务头也。”换句话说,“务头”就是曲中“警策”(陆机语)之句,句中“警策”之字;或者说是曲中发光的句子,句中发光的词或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务头,就是一曲或一句中的“仙”和“龙”。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务头”绝不是可以离开整体的孤零零的发光体,而是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了“务头”,可以使“全句皆健”,“全曲皆灵”。如果作为“务头”的某句、某字,可以离开“全曲”或“全句”而独自发光,那就只能是孤芳自赏,那也就不是该曲或该句的“务头”;而且,一旦离开有机整体,它自身也必然枯萎。

李渔之后,也有些曲家不同意李渔对于“务头”的解释而作出了自己的定义。例如清末民初的吴梅《顾曲麈谈》说:“务头者,曲中平、上、去三声联串之处也。如七字句,则第三、第四、第五之三字,不可用同一之音;大抵阳去与阴上相连、阴上与阴平相连,或阴去与阳上相连、阳上与阴平相连亦可。每一曲中必须有三音相连之一、二语或二音(或去上、或去平、或上平,看牌名以定之)相连之一、二语,此即为务头处。”

吴梅当然是曲中大家。但他对务头的解说,我总觉得格局太小。吴梅似乎没有着眼于整体的戏曲美的创造,而是斤斤玩味于某字某词的平仄清浊。他这样一解说,务头完全变成了音律学上的一种技术术语,从操作的角度说,甚至成了一种纯粹的技术规程。一比较,单就这个问题而言,我觉得还是三百年前的李渔更高明。

包括戏曲在内的艺术活动,从根本上说乃是一种心灵的创造,情感的迸发,精神的升华,其中常常充满着灵感的袭击,无意识、非理性的捉弄。有时候,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感应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陆机);“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皎然);“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惚恍而来,不思而至”(李德裕);“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陆游);“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戴复古);“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袁守定);“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赵翼),等等。技巧在这里须完全化为灵气;至于机械的技术因素,几乎没有什么地位。

回来说到吴梅的主张。即使戏曲作家完全按照吴梅关于务头的“技术”要求去做了,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声情并茂的作品来么?

《宾白第四·小序》原文并评:宾白当与曲文等视

宾白第四·小序【原文】

自来作传奇者,止重填词,视宾白为末着,常有“白雪阳春”其调,而“巴人下里”其言者,予窃怪之。原其所以轻此之故,殆有说焉。元以填词擅长,名人所作,北曲多而南曲少。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似并此数言亦可略而不备者。由是观之,则初时止有填词,其介白之文,未必不系后来添设。在元人,则以当时所重不在于此,是以轻之。后来之人,又谓元人尚在不重,我辈工此何为?遂不觉日轻一日,而竟置此道于不讲也。予则不然。尝谓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非但不可相无,且觉稍有不称,即因此贱彼,竟作无用观者。故知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有最得意之曲文,即当有最得意之宾白,但使笔酣墨饱,其势自能相生。(王安节曰:先生之恒情,即他人之化境。)常有因得一句好白,而引起无限曲情,又有因填一首好词,而生出无穷话柄者。是文与文自相触发,我止乐观厥成,无所容其思议。此系作文恒情,不得幽渺其说,而作化境观也。

【评】

中国戏曲既是带“唱”的话剧,又是带“说”的歌剧,唱、念(说)、做、打,熔为一炉,有着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说”即李渔所说的“宾白”。他对“宾白”高度重视,认为“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而且认为,不但“唱”要讲韵律美,“说”同样也要讲韵律美。李渔还对包括宾白在内的戏曲语言提出了“文贵洁净”的要求。此外,李渔在谈戏曲语言问题时,还顺便谈到了艺术想象,并有精彩见解。

李渔当年所说的“宾白”,乃与“曲文”相对。如果说“曲文”是“唱”出来的,那么“宾白”就是“说”(“念”)出来的。中国戏曲中“宾白”与“曲文”并现,是我们的民族特色,为西洋戏剧所无。

西洋话剧只说不唱,西洋歌剧只唱不说;中国戏曲则兼而有之,又唱又说。

在先秦时代或再前推若干世纪,我们祖先那里曾经是乐、舞、诗混沌一体的;后来才逐渐分立,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然而,事物常常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元时代正式形成的戏曲,实际上是把乐、舞、诗(再加上词和文等等)合在一起而成的艺术新品种。在这里,乐、舞、诗、词、文等并不是机械地凑合在一起,而是如化学反应那样化合在一起。戏曲,其中有乐而不是乐,其中有舞而不是舞,其中有诗而不是诗,其中有词而不是词,其中有文而不是文……;它是乐、舞、诗、词、文……放在一个大熔炉里冶炼而产生的全新品种。它的名字只能叫做:戏曲。

“说”何以叫做“宾白”?有三种说法。(一)《戒庵漫笔》曰:“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就是说,宾是对话,白是自白。(二)凌蒙初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在《谭曲杂札》中引了《戒庵漫笔》上面那句话后,说“未必确。古戏之白,皆直截道意而已;惟《琵琶》始作四六偶句,然皆浅浅易晓”。他还说:“白谓之‘宾白’,盖曲为主也。”就是说,宾乃与“主”相对的“宾客”之“宾”,即曲为主,白为宾。其实,早凌蒙初约60年的徐渭也是这样主张。他在《南词叙录》中说:“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三)李渔所持的是第三种意见。他不同意凌蒙初等人“曲”(“唱”)、“白”的主次之分,而是认为“传奇一事也,其中义理,分为三项:曲也,白也,穿插联络之关目也”,三项并重。他还说:“故知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有最得意之曲文,即当有最得意之宾白。”李渔之前、之后的一些曲家也有与李渔意见相同或相近者。如明代王骥德《曲律·论宾白》中说,宾白“其难不下于曲”,“句子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意婉转,音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明代柳浪馆《批评玉茗堂紫钗记·总评》认为,传奇的“曲、白、介、诨”四个要素中,“词是肉,介是筋骨,白、诨是颜色。如《紫钗》者,第有肉耳,如何转动,却不是一块肉尸而何!此词家所大忌”(柳浪馆《批评玉茗堂紫钗记·总评》这段文字,见于明末柳浪馆刻本《批评玉茗堂紫钗记》卷首。柳浪馆是袁宏道在家乡公安县所建别墅,他在这里做学问,颇有建树,汤显祖《还魂记》(即《牡丹亭》)、《紫钗记》的柳浪馆刻本即是其中之一)。清代黄振《石榴记·凡例》:“词曲譬画家之颜色,科白则勾染处也。勾染不清,不几将花之瓣、鸟之翎混而为一乎?故折中如彼此应答,前后线索转弯承接处,必挑剔得如,须眉毕露,不敢稍有模棱,致多沉晦。”(《石榴记》传奇乃清代乾隆年间戏曲作家黄振所作,现存有清乾隆三十七年柴湾村舍刻本和清嘉庆四年拥书楼重刻本。其《石榴记·凡例》见于该书之首。)

李渔等人的意见是对的。对于中国的戏曲来说,曲、白、科(介)、诨,唱、念、做、打……都是戏曲美创造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哪一个都不能忽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对李渔“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的意见应该予以高度评价。

《声务铿锵》原文并评:宾白的韵律美

声务铿锵【原文】

宾白之学,首务铿锵。一句聱牙,俾听者耳中生棘;数言清亮,使观者倦处生神。世人但以音韵二字用之曲中,不知宾白之文,更宜调声协律。世人但知四六之句平间仄,仄间平,非可混施迭用,不知散体之文亦复如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二语,乃千古作文之通诀,无一语一字可废声音者也。如上句末一字用平,则下句末一字定宜用仄,连用二平,则声带喑哑,不能耸听。下句末一字用仄,则接此一句之上句,其末一字定宜用平,连用二仄,则音类咆哮,不能悦耳。此言通篇之大较,非逐句逐字皆然也。能以作四六平仄之法,用于宾白之中,则字字铿锵,人人乐听,有“金声掷地”之评矣。

声务铿锵之法,不出平仄、仄平二语是已。然有时连用数平,或连用数仄,明知声欠铿锵,而限于情事,欲改平为仄,改仄为平,而决无平声仄声之字可代者。此则千古词人未穷其秘,予以探骊觅珠之苦,入万丈深潭者,既久而后得之,以告同心。(余云:泄从前未泄之秘,铿锵鼓舞,绝倒平子矣!)虽示无私,然未免可惜。字有四声,平上去入是也。平居其一,仄居其三,是上去入三声皆丽于仄。而不知上之为声,虽与去入无异,而实可介于平仄之间,以其别有一种声音,较之于平则略高,比之去入则又略低。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明明是一过文,由平至仄,从此始也。譬如四方声音,到处各别,吴有吴音,越有越语,相去不啻天渊,而一至接壤之处,则吴越之音相半,吴人听之觉其同,越人听之亦不觉其异。晋、楚、燕、秦以至黔、蜀,在在皆然。此即声音之过文,犹上声介于平去入之间也。作宾白者,欲求声韵铿锵,而限于情事,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得者,即当用此法以济其穷。(余云:周挺斋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今笠翁以上声介于仄平之间,皆扼隐侯之吭而夺其帜者。)如两句三句皆平,或两句三句皆仄,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得,即用一上声之字介乎其间,以之代平可,以之代去入亦可。如两句三句皆平,间一上声之字,则其声是仄,不必言矣;即两句三句皆去声入声,而间一上声之字,则其字明明是仄而却似平,令人听之不知其为连用数仄者。此理可解而不可解,此法可传而实不当传,一传之后,则遍地金声,求一瓦缶之鸣而不可得矣。

【评】

汉语汉字,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它常常使外国人琢磨不透。譬如,许多美国人对“中国女排战胜了美国女排”这一事实的表述大惑不解:“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居然是一个意思。“不管是‘大胜’还是‘大败’,反正是你们胜了。”至于汉语的音韵声调,更是奇妙无穷。在组合一个句子的时候,字的四声、平仄、清浊、轻重等等不同,读出来,不但意思大不相同;而且听起来或逆耳或顺耳,美感享受判然有别。字、词、句子的读音“轻重”、“清浊”,这在外国语言如英语、俄语中也有,没什么稀罕;但“四声”、“平仄”,则纯属中国特色。在《声务铿锵》中,李渔正是谈如何运用“四声”、“平仄”使得宾白铿锵动听。

中国古代很早就讲究音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当听到《颂》时,就有“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之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产论礼,也谈到“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国语·郑语》中史伯也有“和六律以聪耳”和“声一无听”之论。《吕氏春秋·仲夏纪》论“适音”谈到:“何为适?衷音之适也。何为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大小轻重之衷也。黄钟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刘向《说苑·修文》中说:“言语顺,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陆机《文赋》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范晔《狱中与甥侄书》说:“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到沈约,中国的语言音律学臻于完备,其《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谢灵运》中说:“夫五色相宜,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对中国文学语言讲究音韵、律调、四声、平仄等奠定了基础。中国诗、词、歌、赋、戏曲等的韵律美,正是通过“四声”、“平仄”等创造出来的。戏曲常常讲“声情并茂”,那“声茂”,就是韵律美;而且,不但“唱”要讲韵律美,“说”(“白”)同样也要讲韵律美。京剧大师周信芳的道白之美,堪称一绝,那真是声情并茂。其情茂姑且不论;其声茂,那就是运用字音的四声、平仄、清浊、轻重、缓急、顿挫、高低、抑扬而创造出来的韵律美。你听他《宋士杰》等戏中的道白,比听唱还过瘾。

不但古典诗词戏曲讲究韵律美,而且现代诗也应该讲究韵律美。闻一多的诗之韵律,就常常令人陶醉。我的一位老师高兰教授是现代着名的朗诵诗人,他就专门研究诗朗诵中,如何通过掌握语言的发声规律,平上去入、清浊轻重,选配得当,从而创造出高低抑扬、缓急顿挫的韵律美。他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实践。抗战时,他写了许多优秀的朗诵诗,在民众中朗诵,常催人泪下。有一次他朗诵《哭亡女苏菲》,满座唏嘘,他自己也泣不成声。直到建国后,在给我们讲课时,还常常在课堂上朗诵。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同类推荐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鬼颜之废材狂妻

    鬼颜之废材狂妻

    当腹黑毒舌的她附身在人人耻笑的鬼颜小姐身上,命运会发生怎样的逆转?她是花痴、废材、丑颜集一身的大小姐,血统低贱,无才无德,甚至拥有半张被人唾弃的丑陋鬼颜!因自小与皇子定下婚约,遭族妹嫉妒,陷害而死,再次睁眼,冷冽逼人!九幽大陆,一个契约召唤、强者为尊的世界。无法召唤,天赋为零的废材大小姐?睁大眼睛看看,姐可是绝无仅有的全系召唤师!痴恋皇子,人皆众知的花痴草包?也不照照自己的熊样,拜托请别来污染姐的眼睛好吗!丑陋恐怖,血统低贱的无颜女?眼搓了吧,姐可是倾国倾城,拥有高贵血统的鬼族王氏!契萌宠,唤魔兽,召唤万兽,唯我独尊!修武技,练剑气,人称“天下第一剑”!欺她、辱她、耻她者,且看她如何灵武双修,主导乾坤,横扫天下!【文文一对一宠文,男女双强,简介无能,请看正文!】*以下为部分片段*【半面倾城:】某日,一空灵绝美的倩影小憩在灵气袅袅的小溪边,白裙翩翩,犹如山谷中的精灵。俊美无双的皇子呼吸一窒,惊艳的看着眼前如梦似幻的女子:“美人儿,我愿娶你为妃,你可跟我走?”女子冷声嗤笑,缓缓拉开遮在另半面脸上的秀发,露出半张魔魅鬼颜:“这样,你可还敢娶我?”“你…竟然是你!”【毒舌篇:】一气焰嚣张的少年不屑的睨着眼前的鬼颜女子:“拔剑吧!我要跟你比剑!”“嗤!”某女嗤笑一声,“比剑!比贱?少年还真是好才识,我自知不如你贱,实在是有心无力啊,唉…”【逆袭篇:】“夜家是没人了吗?竟然派了一个毫无召唤力的死废物出来!莫非是看不起吾家世族吗!”华服少年振振有词道。某女冷冷挑眉:“对付你,还轮不到我出手,我怕脏!”随着她话音落下,一张硕大华丽的召唤阵瞬间在她的脚下出现,一抹飘渺的黑影渐渐凝聚而成…【情深篇:】某被众人围观的高台上,两抹绝世身影睥睨天下。男子摩挲着女子的半边鬼颜,探手抚向胸口,满含深情的说道:“心儿,这儿有你,颜如鬼魅又如何!这儿若没有你,艳绝天下又如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闻言,女子悠悠而笑,半面倾城,半面魔魅,在众目睽睽下揭下了那张恐怖的鬼颜…
  • 首席谋婚:扑倒名门老公

    首席谋婚:扑倒名门老公

    “不用遮了,该看的不该看的我都看见了,”虽然刚救她于火海,但这该死的男人也太毒蛇了吧!果未未人生第一次头等舱又让毒蛇男小瞧,点一杯红酒怎么了,凭啥说我是陪酒的,士可杀不可辱!好赖我还是时尚杂志工作的小白领。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大龄剩女怎么了!就活该被他误会是失足女性,如此几番践踏她的尊严,不过是救她一命而已,也不能太嚣张!怎么办?挽回声誉、弥补损失的最好办法就是嫁给他。没想到钻石男严辞拒婚:“打死也不会娶你!”可是,半路杀出的“未来婆婆”,却对她说:“放心,我会让我儿子娶你的……”且看婆媳联手大作战,彻底收服钻石男!
  • 战帝系列(五)

    战帝系列(五)

    尤无几顿觉这是他生平所遇到的最可怕攻击之一!战传说的剑法具有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穿透力,让他人在战传说的剑前,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无论以何种方式,都难以改变他洞穿一切的剑势……
  • 职场潜伏心理学

    职场潜伏心理学

    职场是人的江湖,有多少精明能干的高手没有输在刺刀见红的沙场,而是输在了暗流汹涌的内部关系上。我们每个职场人都需要了解心理学规律,掌握“职场读心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书精选世界上最权威的心理学定律,结合最生活化的案例,让你看透周围人的内心,在职场游刃有余!
  •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中国当代著名的得道高僧离欲上人,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活了107岁。安岳的禅庄法师活了100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100余岁了。一本与佛结缘的书。一本教你预防胜过治疗的书。一本可以让你活过100岁的书。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此五事,佛家养生之根本也。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陛是显而易见的。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陕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领导与助手,是互相补台、荣辱与共的角色关系。一位高绩效领导,背后必定有一位高绩效助手。作为高绩效助手,必须具备48种特质,这48种特质由四大方面构成,即职位认知、职位职责、职位能力与职位态度。各类型助手如果从这四大方面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成为领导理想的、不可或缺的亲密战。
  • 藏地密码8

    藏地密码8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喜马拉雅雪人出没,请注意!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6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魔君溺宠之锁龙心

    魔君溺宠之锁龙心

    一条来历不明的小鱼精竟然遁入仙门修炼?好大的胆子!她也确实倒霉,刚一进去就碰到传说中令三界都闻风丧胆的妖王,并偶遇比妖王还厉害的战寰魔君。紧接着就被派去和师兄师姐下山拯救苍生!一路碰到各种人妖仙神鬼怪。各种是非也随之出现。天下苍生。牵扯出身世之谜。三世命运三世羁绊。种种迹象表明一切不过一个“情"字,进而引出了”命“。片段一:某魔把某鱼扔进了无极回渊的悬崖底下,命令她拿一颗龙灵珠。某鱼内牛满面。片段二:某魔把某鱼关在人间的屋子里,阴森森威胁她留下,勾起某鱼一段心酸往事,潸然泪下。片段三:某魔扑倒某鱼,噬啃一番,从此赖上她不走了。(捂脸,羞)片段四:某魔决心守护某鱼,在混乱局势下做出一个令人惊心的决定......一个千年前的真相也在最后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