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300000016

第16章

一阵马嘶突然从他们的身边响起来,那马嘶声惊醒了屋里的孩子,孩子顿时哭叫起来。女人挣脱他的手,慌忙往回走。高个儿呆呆地坐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突然从床上跳下来,操起拌草棍就往马身上抽,那马嘶叫着,左右乱跳。马的嘶鸣使他不得不停下手来,棍子也从他的手里落下去。他久久地立在那里,最后他走到马的身边,抱住马脖子轻轻地哭泣起来。

女人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雨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她匆匆起身,来到柴棚里,可是柴棚里只有一床被,别的什么都不在了。她回到屋里把睡着的孩子抱在怀里,顺着车印追到地里。眼前的情景让她愣住了,她家的地已经犁好耙好了,地头上孤零零地放着一只化肥袋子和一只磷肥袋子。她望着空无一人的村道,就忍不住地流下泪来,她喃喃地叫一声:“青苗哥……”

舞轿者

九月的阳光把田野里照得热烘烘的,正在地里干活的人看到从村子里走出一队娶亲的队伍来,有人就喊叫起来:“来了,来了。”

田地里干活的人便都停住手中的活儿,静立着看。先是几面五颜六色的彩旗,随后是一把红顶黄流苏的小伞子,小伞子的后面,是四个提着红铜大锣的光头汉子。光头们迈着戏步,黄色的铜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手中带有红缨的锣槌一起舞到空中,然后又落下来,击在锣面上,发出“咣--”的一声响。铜锣的声音像一群被枪声惊起的小鸟,和着身后的唢呐声在空中惊恐地飞翔。人们先是看到有两团白雾腾空而起,接着就传来了震耳的三眼铳的枪声。等那白色的烟雾散尽了,就有一顶红红绿绿的花轿出现了。

一个男人说:“不是说用汽车吗?”

一个女人说:“你知道凤琴的老公公是谁?老铁呀。他抬了一辈子轿,这回他儿子结婚,老铁会让他用车?”

男人说:“那可不敢说,他儿子是乡里的团委书记。”

女人说:“团委书记算个屁,能当他爹的家?”

说话时,那支队伍就过来了。在那支迎亲的队伍里,最惹人眼的就是那顶花轿。那花轿被四个轿夫抬着,四个轿夫一律的青灰衣裤,他们肩上的花轿晃晃悠悠,一起一伏,就像波动不断的水浪。花轿上的装饰物在阳光下放着刺眼的光芒。

田里的女人指着走在轿边的一个红脸老头说:“那个就是老铁。”

男人哦哦地应着,目光仍痴痴地看着那花轿从他们的面前晃过,朝颍河镇去了。

跟在花轿边的那个红脸汉子就是老铁,远远近近的乡亲都知道老铁给儿子娶媳妇,可老铁今天满脸却没有一点笑容,冰冷冰冷的,即是九月的骄阳也晒不化他的脸。老铁的驼背跟着花轿走,轿夫肩头上的杠子发出“咯吱咯吱”的欢叫声,那叫声像许多小虫子在他的身上爬,一种因焦躁引起的愤恨从他浑浊的目光里流出来,使那些熟悉他的人都不敢正看他一眼。老铁有些恍惚地跟着轿子往前走,扛三眼铳的汉子从前面折回来,迎着老铁站住了,汉子说:“铁哥,进镇了,放枪吗?”

老铁停住脚步,抬头往前看,迎亲的彩旗已经进了镇子,他就把手一扬说:“放!为啥不放?放!”老铁说话像是给谁赌气似的。汉子听了老铁的话,就小跑着跟上队伍,站在路边,把肩上的铳蹲在地上,吹一吹手中的火媒子,就点燃了三眼铳。一阵枪声过后,就有许多人都从家里拥出来,正在临街门面里忙活的人们,也都停下手中的买卖,往这边看。

颍河镇上的人最爱看热闹,正月十五,狮子龙灯竹马旱船高跷走阁就能出五六班子,每年都要闹上几天,十里八村的人都来赶正月会,人多得可着街筒子拥。不年不节的时候,如果有花轿路过,镇上的人都要拦住在街道里舞轿,况且这几年结婚用汽车的人渐渐地多了,花轿就更稀罕了。刚刚响过的三眼铳声,一下把颍河镇人冷却了几个月的热情挑逗了起来,转眼间,街面上就远远近近放下了好几张桌子,桌面上放了热茶,放了香烟,还备了鞭炮。轿夫们一看这情景,都拿眼睛看老铁。放铳的汉子又跑了过来说:“铁哥,舞吗?”

老铁嗔着脸,嘴里只吐出了一个字:“舞!”

说完,老铁整了整腰带,走到前面接过轿杠,他底气十足地喊了一声:“动!”他的话音刚落,那顶花轿就在大锣唢呐声和轿夫们的吟唱声中舞动起来。内行的人都知道,这舞轿的路数可大有讲究,老铁自幼跟着父亲出门,般般武艺学了六六三十六套,什么“雄鹰展翅”,什么“高台亮风”,什么“金鸡独立”,什么“葵花向阳”……每套都能舞得令人叫绝。所以老铁在颍河镇一带赫赫有名,远远近近的轿夫提起老铁来,没有一个不口服心服的。你看,老铁今天的轿子也真的舞出了水平,使出了心劲。一阵阵叫好声从大锣唢呐声中传出来,只见那支油亮红光的轿杠在老铁的肩上,像被磁铁吸住一样,任老铁弯腰凸胸左出右击时高时低,它都不脱落。一条条长凳越过去了,一张张方桌上去又下来,直舞得轿夫们大汗淋漓,衣服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那花轿子从上午十一点一直舞到下午三点,舞过了二十多张方桌,轿夫们换了一回又一回,唯有老铁没下来。大家都有些担心,几次想上去把他换下来,可是都被老铁推开了。最初的时候,还有看热闹的人说笑话:“新媳妇这回非得尿裤裆不可。”到后来,人们看到老铁有些苍白的面孔时,心里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等舞到了最后一张方桌时,人们心里才轻松了一些。可轿夫们的心都寒了,他们知道,到了这一步,别说抬着花轿舞上桌子,就是空着手也难爬上去。放铳的汉子跑过来小声对老铁说:“算了吧?”

那个时候的老铁两眼通红,他的手颤抖着,轿夫们都知道老铁的脾气,一看老铁的目光,就都止住了要说的话,只听老铁喘息着说:“别坏了咱的规矩。”

老铁说完这句话,就感到头有些发涨,要不是抱住轿杠,他非倒下去不可。可是眼前的那张桌子像一团彩云在他的前面飘,那些看热闹的人拥在彩云边,数都数不清。现在老铁只有一个信念,这最后一张方桌一定要舞过去,不能坏了规矩,一定要舞过去!这时三眼铳的枪声又响了,那枪声像血液一样注到了他身上,力气又像火苗一样在他的身上燃烧起来。花轿又在轿夫们的肩头晃动了,只见老铁的身子倾下去,用一只胳膊支撑着,那轿杠就从他的肩上滑到脖窝里,他把另一只手伸下去,想再来一个“水中捞月”。老铁极力想把动作做漂亮些,可是突然间,他肩上的轿杠变得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只感到有一股热热的东西从他的体内涌上来,一张嘴,就有一口鲜血吐出来。老铁感到天旋地转,便一头从桌子上扎了下来。

四周的人惊恐地喊叫着。有人说:“快叫新媳妇,她公公……”

说着,就有人跳到花轿边,等掀开轿帘一看,看热闹的人都愣住了,花轿里空空的,没有新媳妇,只有一袋粮食。

这个时候,从西边开过来一辆贴了大红喜字的吉普车,车上装着高音喇叭,那车开到人群前停了下来。人们看到从车上下来一对新人,他们的胸前戴着红花。新郎和新娘挤进人群,他们看到了躺在地上的老铁,新郎惊叫一声:“爹--”就扑过去。

老铁微微地睁开眼睛,看着身边的儿子,挣扎着坐起来,他断断续续地说:“小亮……爹总算是对……对得起……你……”

老铁当天就死了。老铁安葬那天,一下来了十多班子花轿,那些轿夫在老会首的带领下,一队又一队,长长地排了二里多地,漫天地里都是唢呐声,十多班子唢呐对着吹,只吹得天昏地暗。老铁的儿子在家里待客,一茬又一茬,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花去了多少钱。老铁的儿子觉得没脸在颍河镇混下去,就要求调动,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到外乡供职去了。

六十年间

农历三月初九的傍晚时分,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地出现在村子东边的土道上。那个时候村子里的许多人都刚刚上坟回来。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他们在一些坟头上添了黄灿灿的新土,插了泛绿的柳枝,然后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看着几处袅袅青烟在近处或远处晃动,目光里透着凄伤。他们转回身,看到一带灰白的烟雾被夕阳染红了,像条带子一样飘在黑浓浓的树头上,心中就生出一些茫然。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看到了那位老太太像一段木雕出现在村道上。

那位老人满头银发,嘴轮下陷,满脸垂着皱纹,她已经很老了,人们对这位陌生的老人在傍晚时分的出现都感到惊奇。他们跟着她来到村里,看着她在路边的一块麻石上坐下来。老人把一根斑驳的朱红拐杖放在地上,从肩上取下一个蓝色的包裹放在脚边,然后用她黯淡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一切。一个中年人夹着铁锨提着纸篮子在她的身边蹲下来,问:“老大娘,找谁呀?”

老人抬起手朝前指了指:“那棵老槐树哩?”

“老槐树?”中年人朝老人指的地方看着,嘟哝了一句:“老槐树?”

老人说:“这不是槐树庄吗?”

“哦,是哩是哩,老槐树出了,出了二十年了。”

“那座庙哩?”

“庙也扒了,1958年扒哩。”

“挨着庙有一个铁匠铺你知道吗?”

“不知道。”中年人眉头皱起问身边的一个人说:“老二,你知道吗?”

这个时候老太太的身边已经围了许多人,那个被称作老二的低个儿说:“我听俺爹说过,好像有一个铁匠铺,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啦。”

老人没有牙齿的嘴轮颤抖着,她说:“寻点水好吗?”

“水?有有有。”老二对身边的一个姑娘说:“花儿,回家端碗开水。”

那个叫花儿的姑娘就小跑着走进对过的一个院子里不见了。

中年人又说:“找谁哩?”

“刘中会。”

“刘中会?”中年人又皱起眉头看着老二:“谁叫刘中会?”

老二说:“刘中会不就是老鸡吗?”

“哦哦哦,对对,老鸡,是老鸡,他死了。”

“死了?”

“死了。十几年了,七几年死哩。”

老人说:“他的家哩?”

“早塌了。”中年人指了指老人身边的空地说:“以前他就在这儿住。”

老人吃力地转过身,望着那片空地。那个时候西天的霞光正在淡下去,几片白色的云彩都被染红了。

“水,水来了。”人们听到声音,都给花儿让开路,花儿捧着一个黄瓷碗,递到老人面前。老人接过来,哆嗦着送到唇边,碗里的水一晃一晃,不断从碗边上溅出来,湿了她的衣襟。等喝完了,老人把碗还回去,用手背擦了一下嘴说:“他没有后?”

中年人说:“没有,打了一辈子光棍。”

“有一个吧。”老二说,“俺爹说他娶过一个,那女的跟人家相好,被他爹抓住,打得死去活来,最后沉河了,后来就没有再娶。”

老人说:“老鸡他爹哩?”

“也死了,1958年饿死的。”

“都埋哪儿啦?”

“河边。”

老人就挣扎着站起来,一手提着蓝布包,一手拄着拐杖。

中年人说:“就走吗?”

老人说:“河边去。”

一群人前挤后拥跟着她穿过村子往河边走。其实河边并不远,出了村子走不到百米就是。他们沿着码头的引路往河道里走,没有人说话,只有灰色的光线里荡起的尘土。河道依然,一带青水,两岸柳丛,一只赭色的渡船泊在水里荡来荡去,一位老艄公坐在船头吸烟。他看到一群人出现在河岸上,就把烟头从嘴上拿下来。老二走过来说:“爹。”

艄公说:“啥事?”

老二指了指老太太说:“她要找老鸡的坟。”

老太太朝老艄公看一眼,就朝人们指着的坟头走去,她在那个低矮的坟头前坐下来,哆嗦着从包里取出纸钱和火纸,接着又取出一盒火柴来,可是她划了几根都没有划着。这个时候,老艄公走过来,不声不响地从她手里接过火柴,把火纸燃着了。老太太把火纸抖燃着,取出两份给中年人说:“这份给他爹。”中年人拿着那份纸走出几步,放在地上。那是一片平地,没有坟头,只有青草。

老太太突然问老艄公说:“你知道铁匠吗?”

老艄公一时茫然:“铁匠?”

老二说:“爹,你给我讲过。”

“哦,知道知道。”

“他人呢?”

“死了,早死了,五六十年了。他跟老鸡的女人相好,被抓住打瘫了,第二年就死了。”

“埋在哪儿啦?”

“就这一片儿吧。”

老艄公说着往草地上指了指。老太太又从包里取出些火纸燃着,挣扎着站起来,朝前走了几步把火纸放下来。那火纸在老人的脚下燃烧着,老人说:“就这吧,就算这,拾钱啦,拾钱啦,起来拾钱吧……”然后就默默地站着,一直看着那火纸化成一撮跳动的纸灰,老人双手拄着拐杖就那样站着,默默地看着河道,灰黄的光线把河道弄得茫茫苍苍。

老艄公沉溺在往事之中,他说:“老鸡是个好人,他爹要把他女人沉河,他却偷偷地送过河,让她走了。那天晚上下着暴雨,我才八岁,跟着爹在船上守夜。唉,一晃就是六十多年,快着哩。”

老太太转过身来,她哆嗦着抓住老艄公的手,抚摸了一下说:“是呀,真快,六十年了,像梦一样。”

老人说完,走几步弯腰拾了包重新挂在肩上,拄着拐杖往回走。一群人都傻傻地站着,望着她的身影在黄昏里渐渐地淡了。老艄公突然醒悟道:“噢,八成她就是老鸡的女人吧?”一群人也都醒过来,嘴里叫着:“就是就是。”然后朝那淡弱的身影追过去。

同类推荐
  • 一个人去旅行

    一个人去旅行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少年游

    少年游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美哉,中国女人

    美哉,中国女人

    小说以社会学教授江枫寻找幼年失踪的妹妹、老画家楚山为自己的传世之作《中国女人》寻觅理想的女模特为主线,展开了一个悬念叠起、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神奇而瑰丽的故事。
  • 古龙文集:边城浪子(上)

    古龙文集:边城浪子(上)

    年满十八的傅红雪,为了给父亲白天羽讨回公道而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复仇之旅。仇恨,使他勤练武功;仇恨,使他忍受别人所不能忍的污辱,这所有的一切全为了报父死之仇。然而,就在傅红雪终于能够面对各个仇家时,他却迷惘了!
  •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引发 “阅读热”。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维特初到瓦尔海姆时“奇妙的喜悦”,周遭可敬可爱的村民、牧师,初识绿蒂时的怦然心动与生发的纯美情感,一切美好得让人有哭的冲动。然而,绿蒂已与人订婚,维特听从劝解,到官邸觅得一小职,却忍受不了公使的吹毛求疵,因其脱俗的思想而被周围的人评价为恃才傲物,最终因在一次聚会上被羞辱,而辞职返回瓦尔海姆。可当初可爱纯美的旧识,已一去不复返,对维特却陷于对绿蒂无果的爱无法自拔,最终饮弹自杀。
热门推荐
  • 热血痕

    热血痕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历史异常久远,但又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互相征战的坟事。此书是讲史中的优秀之作,对晚清政治颇多揭露。作者主旨是要国人记住外人之侮,雪耻自立,在国难当头之时,卧薪尝胆,共同对敌。所塑造的爱国志士,不畏困苦,复兴亡国,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理想。
  • 资本的秘密:洛克菲勒自传

    资本的秘密:洛克菲勒自传

    《资本的秘密:洛克菲勒自传》是一部深入挖掘洛克菲勒内心世界和完整展现其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商战阅历的作品。将洛克菲勒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而我们能看见这个智者留下的手记无疑是一种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 重生之弃妇医途

    重生之弃妇医途

    前生,她是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然而,她的丈夫,却喜欢上了她那位惊采绝艳的妹妹,宁愿与众多男人共享一个女人,也不愿意多看她一眼。为了家族的利益,丈夫没有将她休弃,但是她最后的结果,却是儿子夭折,她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没想到,还有重来的机会。此时,她不过才十八岁,儿子刚刚两岁,夫妻恩爱,鹣鲽情深,妹妹与夫君尚未勾搭成奸……但是,早已经对丈夫心灰意冷的她,却无意挽回他的心——她发誓,这一世,一定要自强自立,再不要活的这么窝囊;她发誓,此生必要发愤图强,苦修自己医术,保护好自己的儿子,不能让他小小年纪便离开人世;她发誓,今生一定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让渣男贱女都见鬼去吧!于是,世上便少了一个贤妻良母,多了一位医术高超的妙手观音。Ps:这是一个贤妻良母,重生后发愤图强,终于成长为一代妖孽,并寻找到自己幸福的故事。pps:有医术、有包子、有武道、有升级等等。郑重声明:作者是亲妈,绝不虐主!
  • 和老板玩心理战

    和老板玩心理战

    职场如战场,其中不可避免有员工与老板的对手戏。作为员工,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如何赢得老板的赏识,获取更多的薪水。有道是“上兵伐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先赢得老板的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糖尿病食疗谱

    糖尿病食疗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介绍糖尿病的食疗食谱:素菜、荤菜、粥菜、汤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间接叙述

    间接叙述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读寓言悟管理

    读寓言悟管理

    为了让广大业内人士和读者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学习到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精髓,《读寓言悟管理》采用了讲寓言故事学管理知识的形式,对大量的管理材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反复推敲。每一个故事都力求精炼概括,每一个著名企业的事典都做到视角独到。《读寓言悟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书籍,在于避免了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以全新的形式——活泼生动的寓言为引导,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典事例,用精炼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管理理念。
  • 一梦天下

    一梦天下

    那一年,她十二岁,师门被灭,无奈浪迹天涯。那一年,他九岁,遭敌追杀,被迫亡命天涯。那一年,她救了他,同病相连,从此携手天涯。多年后,他对她说:你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接你,从此不再分离。而她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却只是暗暗的祝福,默默的说道:请原谅我不遵守诺言,我不想成为你的牵绊。我走了,从此我们天各一方。她的失踪,令他疯狂。为了寻回她,他向天发誓,如果寻不回她,他宁愿毁掉一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