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000000038

第38章 救赎篇,天使就在你身边(7)

给学生们的帮助要具体、细致。我们常常被优秀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所感动,大多是因为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关怀得很细致、很周到。就像阿莫纳什维利给学生们写的鉴定那样,细致到学生的发音、字母、阅读、语音,这样无论是学生父母还是学生本人,看了鉴定都会感到教师在时时处处关心着学生,同时对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明确了许多。

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

李金海曾是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他任教的高中是北京市重点高中。自然,李金海也特别希望自己的女儿读重点高中,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发现女儿性格外向,爱唱歌跳舞,爱打架子鼓,有些坐不住,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刚开始,他和所有的父母一样,生气、着急、上火,也和别人一样逼着女儿学习,不许她看电视,不许她弹琴,不许她玩耍。他还拉下脸来请了家教给孩子补课,当然也陪读过。但是,他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孩子的成绩顶多也只是及格。而且,更令他感到痛苦的是,全家都因此生活得很难受。

在痛苦的压力之下,李金海终于和女儿达成了一致的选择:放弃上重点高中,进入职业高中。这样选择是承担了很大压力的。当《少年儿童研究》的记者孙宏艳前来采访,问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否很不容易,他说:“是的。很有压力,这份压力到现在还有。许多人都议论我,对我的行为不理解。有人说,您是重点学校的校长,让孩子留在本校是名正言顺的。”

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把女儿留在重点高中呢?李金海分析了女儿的具体情况,他发现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上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为规范或性格决定的。如果再让她整天熬夜,星期天也不许出去玩,非要她考大学,对她来说可能很痛苦。而且,对做父母的来说也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所以,他们毅然让女儿选择了职业高中,读会计专业。

李金海欣慰地谈起了后来的情况:

她后来到了计划统计学校。在那里,学校的课程和她的能力很匹配,她的学习也因此轻松了不少,那时她真的很快乐,天天都是唱着歌走,又唱着歌回家。而且,她活泼的性格也得到了“松绑”,她还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更重要的是,她的自信心也开始恢复。以前,她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在职高,她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入了团,那时我真的觉得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孩子上了职高以后,我觉得我们家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当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指精神上的。我们家也因为退了一步而整天充满了快乐。

一个重点高中的校长,竟然让女儿上了职业高中,李校长是怎样想的呢?他是否把自己的女儿和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比过呢?他说:

将来她的发展、前途也许不如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赚钱多、地位高。但我觉得中国有十几亿人呢,真正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才有多少?所以我们必须现实一些。只要孩子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就足够了。

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尊重了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幸福的孩子。因此我们说,教育应该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有的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尊重孩子,让教育真正解放孩子,孙云晓建议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孩子从重点学校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重点学校固然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未必每个孩子都适合去重点学校。如果孩子在重点学校读书有困难的话,父母不必非要出大把的钞票让孩子去受罪。考试是重要的,学历也是重要的,但比考试和学历更重要的是人格,是使人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健康人格。

把孩子从分数和名次中解放出来。应试教育还存在,因此彻底摆脱分数与名次的压力还是有些难度。所以父母要端正观念,并与孩子逐步形成共识:只要努力了,即使没有考好也不必太在意。奋斗者的脚下总是有路可走的。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实质是人格教育,人格的重要内容是情感教育。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使生活丰富多彩,不要整天谈论学习成绩与升学。生活经验证明,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前途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真正解放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只有彻底尊重了他们,才能使他们远离枷锁。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孙云晓的女儿在北京月坛中学读书时,第二次赴日民宿归来,写了9000字长的《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一文,发表在2001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她的分析让很多人感慨万千。

她写道: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可是,目前的情形好似日本才是礼仪之邦,因为日本年轻人在礼仪方面相当规范。在中日青少年交往中,我们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一天,我和扶美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眼前一排很矮的座位上空着,就想也没想地坐了上去。扶美子吓了一跳,赶忙叫我起来,几乎是用责怪的语气说:“这是老弱病残专座,你怎么坐了啊?”“可是现在没人啊。”我不解地问。“那也不能坐啊!”扶美子倔强地说。真没想到,日本公共汽车上的秩序会这么好,要是在中国,别说这种情况,我看就是有老人也不一定会有人让座呢。

日本的高楼大厦比中国还多,所以,人们常常要乘坐各式各样的电梯。我对日本人乘滚梯的方式也感慨颇多。在中国乘滚梯,同一方向常常两人并排,甚至挤得满满的。如果被夹在人群中的人有急事也出不来。可是,日本人乘滚梯全部偏左站,把右边的通道让给急着赶路的人。像这样处处替别人着想、处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做法,差不多已成了许多日本人的习惯,青少年还能例外吗?

她的文章使人想起了近年来很多人对中国德育教育无序状态的批评,如“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显然,培养一代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对于中华民族优良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习惯是什么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也许,木桶理论可以从某一个角度解释清楚。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对于人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使孩子成为现代的文明人?孙云晓提出下列建议:

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无论是哪方面的养成教育,都需要父母给孩子的行为规定一个目标或者是要求,这个要求要尽量具体一点,使孩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理解、掌握和执行。如果父母只告诉孩子要认真学习、孝敬父母、抓紧时间,而不告诉孩子怎样才算认真学习,怎样去孝敬父母,抓紧时间的窍门是什么,那么孩子可能就不知道从何处做起。如果父母告诉孩子“见到长辈要打招呼”、“外出的时候要先和父母说一声”,那么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父母要做到说话算数,做不到的话不要说。

一些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了100分,我就带你去旅游。”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父母又经常说话不算数。于是,孩子也学会了父母的做法,承诺了的事情并不努力去做,对别人的一些要求毫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反正父母也是经常说了不算的。所以,当父母想许诺或者警告孩子的某种行为时,一定要考虑自己说出去的话能否做到。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实现,就不要随意讲,否则您的话将失去可信度,孩子会对您的话充耳不闻。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养成教育就是要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很有可能是暂时不被孩子理解的,那么,只要是对的,父母就要坚持。当孩子想放任自己的行为时,父母要敢于说“不”,尤其是说了“不”以后要坚持到底。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拒绝,这是一个人心理发育所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但是,许多父母常常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死缠烂打,虽然说了“不”,又乖乖投降,这样做,还不如不说“不”。

警惕“情感荒漠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人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素质,似乎永远也说不清。其实,素质并不那么难以理解。教育界认为人的素质包括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艺术审美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得更为简洁: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了,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那么,什么是忘不掉的呢?根据人们的深切体验,可以说,兴趣、习惯、思维方式是忘不掉的,而更忘不掉的是爱、是情感、是对美的追求。显然,这些忘不掉的素质与文学艺术与丰富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然而,现实是值得忧虑的。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强化,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某些“情感荒漠化”的倾向。据我主持的一些全国性调查的发现,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居然是音乐、美术和劳动,初中生最不喜欢的课居然包括音乐和语文。半数以上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在沉重的压力之下,他们接触的课外书大为减少。在课外休息时间,父母们最希望孩子读的书依旧是教学参考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甚至被认为是民族之魂。专家指出,创新的基础是审美。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个规律:对少年儿童帮助最大的媒介内容是儿童文学,其次是知识类读物;凡是爱读儿童文学的学生,道德状况得分较高,而道德状况得分较高的学生,往往爱读儿童文学,反之亦然。这个发现或许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审美对人发展的重大意义。

为了孩子的心灵不再变成荒漠,为了孩子的心灵真正充满激情,孙云晓希望父母们试一试下面的几种方法:

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一个具有爱心的人,是绝对不会产生“情感荒漠化”倾向的,因为他不会对美视而不见,对于他人疾苦毫无怜悯之心。父母们可以多带孩子到自然中去,让他们亲近自然,因为自然是最好的母亲,自然的语言比人类生硬的教条更有吸引力!

提高审美能力。这方面的途径很多,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美术、音乐等等。在美的熏陶中,孩子们会渐渐形成对美的鉴赏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会越来越丰富。

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不以分数论英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教育,坚持这样的教育原则才能克服“情感荒漠化”倾向。如果父母、教师们仍然把考试分数看做生活的第一要义,把升学率看作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那么是很有可能导致“情感荒漠化”的。

关注孩子成长的多种需要。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是有许多需要的,比如说情感的需要、交友的需要、倾诉的需要等等。父母们要注意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及时给孩子以帮助。一个温馨的、民主的家庭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

让孩子学会发现他人,与人交往。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新技术在带给人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产生非人化倾向,把自己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没有情趣。而当一个人对生活丧失了丰富的感受时,“情感荒漠化”的倾向就容易出现了。所以,父母应让孩子注重与人的交往,并在交往中发现他人的可爱之处。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有位老人很讨厌邻居的孩子们。每天,那些顽皮的孩子都要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他叫警察,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大喊大叫地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

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的回报。”尽管这个承诺孩子们听起来感到很离奇,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呢,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他对孩子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你们看每人每天给你们5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后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糕透了。我连付给你们每人每天5毛钱也无法办得到,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孩子们很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干这种苦差事?”就这么着,孩子们走了,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原来孩子们一分钱也得不到的时候,他们愿意扔石头,而现在好歹还有一毛钱可挣,他们却不干了呢?原来,孩子们扔石头的始动原因发生了变化。早先的时候,他们扔石头是出于内在动力的驱使,扔石头使他们感到好奇、好玩、冒险,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们就越逆反。可是,从老人给他们第一笔钱的时候,这些孩子扔石头的原因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源于兴趣,而是从内心的渴望转变为外来金钱的刺激。当这一外来的刺激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没有的时候,扔石头的行为也就失去了激励因素,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从这个故事中,父母或教师们是否发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规律?为什么有时候父母们要大喊大叫地逼着孩子学习?为什么有时候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磨破了嘴皮子,孩子还是把您的话当成耳旁风?为什么孩子对您给他们安排的课余活动不感兴趣?也许一切内在的原因都是因为您没有把孩子们的行动变成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当您想让孩子学习的时候,您是否注意培养他们的内在兴趣?当您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时,您是否注意先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孙云晓的建议如下:

当您向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应当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变“要他做”为“他要做”,而这必须调动起孩子内在的兴趣。

同类推荐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
  •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本书语重心长地指出,对于女孩,父母可以给她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理智地去爱。父母要充分认识女孩的性格特征、天赋和优势、缺陷与不足,并采取不同于男孩的培养方法,运用最契合女孩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女孩。富养不是娇生惯养,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给孩子安静、平和、精致的生活,在这种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女孩的自信,让她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独立女孩。
  •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本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性格、心态、交际、理财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地向父母们介绍了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的,并着重指出了怎样让孩子去做的方式方法。书中还设有“自立小故事”、“教子小故事”、“相关小故事”、“延伸阅读”等内容,父母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子、为人父母,这几乎是人人必经的一段最美好而神秘又最重要的人生历程。虽然它伴随着新奇与不安,但这个阶段使每个人从心理到生理真正地走向成熟,也更能够真切地领悟到人生的瑰丽和生命的伟大与神奇!生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是普天下所有想为人父母的心愿,也是所有准父母的心声,谁都希望自己能够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不仅对我国人民有优生优育的要求,就是在全世界的人民也有此要求。所以,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大到国家民族的希望,小到家庭父母亲人这一代的希望。
热门推荐
  • 囧穿:家有山贼

    囧穿:家有山贼

    穿越过去做贼婆,偏偏摊上恶少一枚!呃……打劫,说的就是你,以为是贼我就不敢打劫你么?你说得没错,本姑娘专劫山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算是做个贼婆,也是要有理想,有抱负的。
  • 君妻不可追

    君妻不可追

    “娘娘,听说帝君要休了你。”平地一声惊雷,激起天界万千八卦浪。古板严肃的东岳帝君,居然要休妻?是阴谋吗?是外遇吗?还是一枝红杏踏墙去了吗?最新最真实武罗版本解说:“其实帝君不能那啥道了。”
  • 如果可以

    如果可以

    花样年华,她转学来到大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直到他的出现,如一道阳光,照进她的生活,但不幸也随之降临,背叛,误解……融化的心,再次冰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的女友是狐妖

    我的女友是狐妖

    “老天,赐我一个女友吧!”刘芒被班花打脸后仰天哀嚎,结果真的就有美女来求同居,求暖床。只不过,她好像是狐狸精...
  • 食色药香:丑女大翻身

    食色药香:丑女大翻身

    这倒霉催的生活啊,幸好药膳在手,治得了小三,整的了恶少,作为一个失忆的穿越丑女。顺带治治老皇帝救救心上人。那些曾经嘲笑我的人啊,总有一天会让你们哭着来求我。书友催更交流群:310025354,林小柔的八字真够点背的,什么倒霉来什么,偏偏某恶少还不怕死的招惹她:爷要有兴致,就是看头母猪都眉清目秀的
  • 农门骄女

    农门骄女

    “唉……”一声满含怨念的悠长轻叹,这已经是阮芸自醒来后的第一百零八次叹息了。在这个穿越成风的年代,她好好一个现代女强人也终于赶上了这趟末班车,刚签下了一笔两千万的大单子,结果一眨眼间就穿到了某个封建时代的穷山沟里。环视着这间小小的空荡荡的房间,除了一个放衣服的柜子,还有自己身下这张简陋的床,其他竟然什么都没有了。天,这到底是一户多穷的家庭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寸河山一寸血1

    一寸河山一寸血1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1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